书籍下载屋 - 包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高效工作手册 - word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9-15 12:20:03

包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高效工作手册 word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包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高效工作手册 word格式下载
包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高效工作手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130419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9-15 12:20:03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 作者: kate 发布时间:2020-10-11 16:53:35

    第一篇与第二篇前半部分还行,后程篇章有些落伍了。

  • 作者: 持久木馨 发布时间:2021-11-30 19:39:52

    如果你是一个平面设计师,如果你是一个正苦于不知道如何精进自己技术的设计师,这本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面设计师高效工作手册》是一份不二之选。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曼珠沙华 发布时间:2022-09-23 17:26:02

    9.27备注:适合三四岁的小孩,回答她们问的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

  • 作者: 战斗时代 发布时间:2020-06-12 18:10:14

    科曼奇人这篇最好。看看印第安人烧杀抢掠的真面目。

  • 作者: 水不洗水 发布时间:2023-07-15 16:34:19

    纯图【非高清,尤其是经文木椟看的费眼睛】。要有想象力。

  • 作者: 发布时间:2012-07-17 20:04:49

    剧情有点拖沓,本来应该悬疑紧凑的没处理好。到尾端才有点想追看的感觉。但故事还是蛮有画面性的…其实蕾切尔内心也有个萨琳娜,只是她更内敛,萨琳娜更磊落,冷酷,无畏罢了。

  • 作者: Wale 发布时间:2021-04-07 13:48:43

    前部分是在麦哲伦基金做基金经理,后面应该是选股历程,看了二百多页觉得太枯燥了,并不吸引我再继续了,况且时代和国情都不尽相同,不过彼得林奇确实是个牛人。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稍为李平凡先生鸣不平

    作者:端木焚琴 发布时间:2022-04-13 17:03:20

    郑振铎先生所著《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原本只是《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之附册,一薄册,后来收进《郑振铎全集》。2006年上海书店首次出版了《史略》的平整单行本、2010年重版,2021年又出了精装新版。

    ——然而此新版的腰封上竟然大肆宣传该书是“

    德国莱比锡图书博览会金奖作品

    ”、还说“媲美《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实际上莱比锡得奖的是影印本《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靠的是线装8开本的装帧和印刷。腰封这么一吹,就让读者误解这样一本小册都能进莱比锡,奖含金量也忒低了吧?而且,《史略》只论体量,也不该拿来和沈从文先生的大作“碰瓷”。

    此书腰封又标“全新修订”,大概就是把《选集》原书的图版选了些,缩印后插入正文,方便读者查阅——可问题是插图次序前后混乱,比如唐代部分的章节,直接安插了宋代的“新定三礼图”,在明初永乐的章节,直接安插了嘉靖乃至隆庆的版画,这就导致文不对画了。

    这次精装新版又在书前添加了几幅彩图,大概就是所谓的“全新”,清晰度总算还可以,我疑心是从书格等网站上下载的,这不管他。可是选的图却并不考究,如《三国志平话》,内页已有黑白图版,书前又添加彩图,重复累赘,完全可以换成同样元刊的《三分事略》。

    以上这些都是小问题,真正让俺不平的是,陈福康先生绪言中极力鼓吹郑振铎呕心沥血的付出,书稿又是如何奇迹般的失而复得,最后如何一举获奖、折服中外行家……可算得上一篇声情并茂的好文章。

    ——但奇怪的是,对于此书的编辑者李平凡先生,他却居然连姓名也不提,只在末了添一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为此书作注和修订,我们对此“基本予以保留”。仿佛完全不知道李先生其人一样,陈福康先生是著名的现代文学史家,焉能不知?!

    因此,有关李平凡先生和《选集》的故事,这里先节录“郑振铎与《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一文( 载《美术之友》2003年1期 ),供书友参考:

    1961年春,我患肝病数月初愈到编辑部上班,人民美术出版社老社长萨空了交我一大包前中央文化部副部长郑振铎的遗稿,要我接手编辑和整理工作。这是郑振铎先生因空难不幸殉职前交出版社的。

    郑振铎是我国著名学者,他的许多著作和弛名全国的十万部“西谛藏书”,已成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特别是他数十年如一日,在全国各地费尽心血收藏的我国古代版画珍品,以及编印出版的一系列古版画出版物,使他成为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中国古代版画收藏家和中国版画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我和郑振铎有过一次会面和交谈的机会。他的一番话,使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

    “过去,我看到打着各种旗号的外国什么考古、探险的家伙们,勾结土豪劣绅、军阀和奸商,明目张胆地盗窃中国古文物和古代版画,使我深恶痛绝。这些年,我用自己有限的力量,寻求和抢救古版画,是为了给中国争气。现在我又在过去的基础上编选《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和撰写《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都是为研究中国版画史,为后人积累研究史料。我们的版画史学,可以说还是一个远远没有被开发的处女地。我们祖先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版画遗产,但我们的版画史学,却落后于外国。这不是我们的光彩,而是要尽快扔掉的耻辱。我最近即将完成的工作,是多年以来闷在我心胸的夙愿。”

    这些话,使我看到作为学者的郑振铎那颗火热的中国心,给我留下了一生难忘的记忆。

    我接收的遗稿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是十卷本的《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由唐代至晚清编成八卷,彩色木刻画一卷(未选画),还有一卷木刻年画,这十卷本已选图646幅。另一部分是数册《中国古木刻画史略》手稿,由12章组成,此外还附录文稿5篇。

    数百幅图稿涉及到英、法与日本的收藏单位,在国内涉及到不少省市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善本部的“西谛藏书”,要全部更换新照片,要普查所涉及的大量史料。其中仅注释一项,共计558条,有待补写的共计228条。工作量较大,我建议组织上请青年编辑朱章超协助工作。

    我们几乎经过了3年岁月,调阅了北京图书馆善本部近万册“西谛藏书”,走访了南北十余个省市的博物馆、图书馆和不少单位,普查了原稿中涉及的所有史料。此外,我们还访问了傅惜华、孙楷第、赵万里、张秀民、赵朴初等古籍版本研究家和鉴定家。与此同时,我们又致函国外有关博物馆、图书馆,为核实某些史料请其提供帮助。

    这里应当着重说明:在我们工作过程中,郑振铎先生一生作为中国学者的那种坚持不懈的热诚和顽强拼搏的治学精神,使我们感动。郑振铎先生离世后,国内外不断发现了不少中国古代版画珍品。我们在他的精神鼓舞下,特别编选了一卷60余图的《古版画增补》,不仅可以充实选集,还有利于读者研究参考。

    但是,《选集》与《史略》正在一一付梓、制版、排字和校样对期间,“WG”风暴突起,全国乌云蔽日,人民美术出版社变成所谓“封资修黑货出版社”,郑振铎遗稿成为“罪该万死的封资修美术典型”。郑振铎遗稿遭到的厄运,体验过“WG”的人,是可以想象到的。曾与我长时间合作过的朱章超,不幸于1972年在文化部湖北咸宁干校逝世,我的心情是很沉重的。

    经过十年动乱,“WG”前陆续付印的郑振铎先生的原稿、校样、版式,已无影无踪,全部稿件的图片底片,下落不明。1982年,在一个编辑室的旧稿堆中,发现了一些零乱的图稿。经过种种努力,终于找回了大部分稿件,但第九卷彩色木刻画的图稿照片,和另一卷《古版画增补》,始终未能发现。

    我与另一位新到出版社的编辑,经过整理后付梓。在未出版之前,为了扩大影响,在我主编的《版画世界》中连载发表,受到国内外读者好评。1985年,也就是郑振铎先生因公殉职27年之际,遗稿才正式出版。

    令人欣慰的是,郑振铎遗稿《史略》和《选集》出版后,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日本东京中国文化学院,为祝贺该书的出版,举办了一次研讨会,认为郑振铎遗稿的出版“为研究中国版画史树立了一座光辉的纪念碑”。

    日本报刊以《中国出版界的最大收获》为题发表了评论。1985年9月,日本学术单位曾派代表专程到北京参加隆重的授奖仪式,向出版社授予“版画史出版贡献”金杯奖。

    1989年12月,又荣获德国莱比锡“世界图书博览会”金奖。这一切,生动地反映了郑振铎先生开拓中国版画史研究的成果,已在国际学术界获得了高度评价。郑振铎的治学精神、他的思想情操、他的业绩和成就,给我们做出了榜样。

    由此可知,郑先生去世后,李平凡先生继续负责辑有《古版画增补》一卷,所收或许是新近面世的版画古籍(如《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又有“第九卷彩色木刻画”,可惜都散失了。

    更重要的是,原稿是一个未完稿,有“数百幅图稿涉及到英、法与日本的收藏单位,在国内涉及到不少省市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善本部的“西谛藏书”,要全部更换新照片,要普查所涉及的大量史料。其中仅注释一项,共计558条,有待补写的共计228条”,因此李先生和朱章超先生合作:

    我们几乎经过了3年岁月,调阅了北京图书馆善本部近万册“西谛藏书”,走访了南北十余个省市的博物馆、图书馆和不少单位,普查了原稿中涉及的所有史料。此外,我们还访问了傅惜华、孙楷第、赵万里、张秀民、赵朴初等古籍版本研究家和鉴定家。与此同时,我们又致函国外有关博物馆、图书馆,为核实某些史料请其提供帮助。

    可以说,李先生在此书的成书过程中的真实身份,绝不只的责任编辑,而是“续编者”、或者真正的“修订”者——如果说编者没有著作权,那么这些古代版画也不是郑振铎所画所刻,他为何能算的著者呢?何况,退而求其次,并不要求在版权页给李先生署名,至少前言后记提一提,这不过分吧?

    陈福康先生和上海书店的责任编辑当然是行家,当然也都意识到了这些增补考证注释的重要性,所以“予以保留”后,那么为何只字不提李先生的姓名?

    同时,原文中的注释部分是郑振铎先生自注,李先生的增注则前加“编者注”——如今“编者”姓名被隐去了,读者不察,还以都是负责“全新修订”的上海书店编辑大人之功劳嘞!

    至于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李先生出生于1922年,陈福康先生出生于1950年,我想两人大概不至于有什么私人恩怨,或许只能理解为版权原因吧——而更早的《郑振铎全集》出版时,编辑就很严谨,自觉删去了这些注释。

    所以老话说:同一株树,种在不同的地方、结的果子就不同,种书,亦如此哉!

    (Over)

    本文编次:端木焚琴

    图版协力:书林 绿苹 樊道荣

  • 我看日本的虚无精神

    作者:读书你鹏哥 发布时间:2005-11-04 10:23:57

    我认为<<失乐园>>是无法用道德来衡量的,许多人看到的是其中的情爱镜头,我看到了现在都市人的迷失,在性虚无背后的那种绝望感,无助的婚姻,无法解脱的社会规范和内心的罪恶感,他们无法救赎,无法解脱,性爱使他们有的只是放纵和暂时的遗忘,而幸福他们没有品尝过.

  •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要理性,不要冲动和血性。

    作者:流萤灯火 发布时间:2016-04-07 20:59:47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要理性,不要冲动和血性。

           先扯两句题外话,不觉得《白说》像那么多人说的,是一本鸡汤,一点也不。

    这是一个多元、包容的时代没错,随便一个人嘴上都喜欢挂着“只有不同,没有优劣”。本意为了宽容他人,求同存异没错,谁料久而久之,根本就成了不思进取、沉溺于自身千疮百孔的舒适区、脓包泛滥的有毒价值观的借口。

           别人讲道理谈感悟,只要不能立竿见影那就是鸡汤。幻想任何一本书都像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一样,一朝得到鸡犬升天。那你说怎样才能不费吹灰之力把灰吹走呢?再好的鞋也不能带你跨越千山踏遍万水,再好的装备也不能在你不出门的情况下带着你怒跑十公里。你从没实践过,自然从没体验过那种一点一滴的进步,那种聚沙成塔的成就感,所以你从来不相信。你不曾思考过,不愿追寻他人观点与自身思想生活的联系,自然习惯性反怪其坐而论道,言语空洞乏味之甚。

          人们太喜欢对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物轻易形成判断,特别是轻易形成否定的判断。

          这不禁让我回想起多年前一个,自己现在想来极其可笑的情景:几个小学生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批孔反孟,不屑老庄。以小学生的资质批判先秦诸子,那种品性在当代人身上其实并未远去,不论在我,还是诸多看客,还是在我们的时代精神中。

          上士闻道,勤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哦不,大概更多的时候是,你以为你知道,其实你不知道。很多道理,是高度抽象化的提炼,看客水平却参差不齐。跟大背景下那么多一边拿着政府补助一边好吃懒做,挥霍精光再跑来抱怨社会不公,从不扪心自问自己做了几分张口就是抱怨的人谈个人精神解放个人价值实现,当真是要笑的。

           唯奋斗者得功与名,何尝不是一种公平的大浪淘沙?

           = = 呃,回归正传,总结《白说》。

    <一、岁月:活着不是非输即赢>

    【做点无用的事】

    • 勿忘初心:一路奔着幸福出发,走着走着,也别忘了。

    幸福像鞋,舒不舒服自己知道,甭管多大名牌,穿着不合适,该硌脚一样硌脚。

    • 人生三事要思:人和物,人和人,人和自己的内心。

    【漂亮的失败也是成功】

    • 我们追求结果,追求形式上、外化的成功,往往不追求真理,我们把结果看得太重,因此我们不享受过程。

    • 2012伦敦奥运会:体育教会孩子们如何去赢,同时,教会孩子们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

    •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为什么从来不教孩子“八九”时的心态和应对能力?

    • 智商决定你与谁竞争,情商决定谁可以赢。

    • 只有既得到过表扬,又经历过很多挫折的人,才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 keep clam and carry on 这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

    • 不为别人的眼光和标准活着,失败感会在生活中消失大半;建立并信奉自己的标准,已是成功了一半。清浊自甚,神灵明鉴。

    【致青春,做一个和自己赛跑的人】

    • 如果总为未来忧虑,而不能享受此刻,你可以把余生都搭进去,但你真的打算这样过一辈子吗?

    人生5%是愉快,5%是痛苦,剩下90%都是平淡,只有接受平淡,才有可能不平淡。如果总是试图对抗平淡,你注定平庸,相信吗?如果你真的过好今天,明天通常也不会太差。

    • 有了感触不要马上表达,中间还需要很漫长很漫长的追寻期。(《辛德勒名单》十年追寻)

    • 转型期的中国,竞争无处可逃,焦虑是当代学生的主旋律

    • 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是,好奇心和创造力。这无疑需要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立的人格、人心的自由

    <二、价值:得失不是非有既无>

    【读书】

    • 筛选出水平略高于你,踮起脚尖能够到的,去仰视、去攀登。

    网络碎片化的阅读中,我们下意识会选择脾气相投、水平接近的观点,久而久之,便使受众失去了挑战自我的机会。

    • 阅读的一层:

    在读书中打开自己,试着去体会、接纳那些不同的声音。正如鲁迅所说:人和人是不同的,有得专爱瞻仰皇陵,有的却喜凭吊荒冢。

    包容是阅读的另一大趣,没有包容就没有拓展。

    •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 阅读第二层:打动你、共鸣你、塑造你。

    读别人的事,与别人对话,继而跟自己对话,丰富自己的人生。

    • 佛教:苦集灭道

    • 人生的意义不再爬到高位,而在爬到一个开阔的境界。

    没有阅读,人会走到死胡同,但在书里,你会读到和你有着同样经历的人,在那个死路尽头记录下的所思所想,帮你推开一扇新的门,让你获得力量背负痛苦继续行走,走得久了,回头看,看到自己的进步,会觉得心安理得。

    【古典音乐】

    • 音乐中有最本质的人性,最纯净的生活,最原始的挣扎、忧郁、喜怒哀乐。那些对人与世界关系的追寻和思索,与今天的心灵息息相通。

    • 音乐比新闻,更真实地记录着时代。

    • 比世界更大的世界在人的内心,探究是无尽的,很难找到答案,不过,在音乐里,好像都有。

    <三、沟通:世界不是非黑即白>

    【讲一个好故事】

    • 与“今天”相关,当下、悬念。

    • “平行逻辑”:要让任何时候进来的受众都可能被抓住。

    • 人们太过于喜欢习惯性站队、攻击,可自己的事情做好了吗?

    • 把握节奏:长篇大论最容易,“收不住”也是能力不足的体现。

    【智商很高,情商很低】

    • “敢言、胆大”:敏感度背后是广泛的学习、思考,对方向、趋势的准确判断,胆子是练出来的,学习不止,训练不停。

    • 方向很多,方法太少;宏观太多,细节太少。

    【资讯爆炸,别被忽悠】

    • 传媒应该具有五个功能:解闷,解惑,解气,解密,解决

    解闷需要娱乐,解惑需要知识,解气需要分寸,

    解密需要勤奋和时代进步,解决需要影响力和耐心。

    • 更加要求群众具有独立的思考、见解;自主的判断、选择。

    • 任何时代,优秀的人都是独立的人。

    【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

    • 世界不是二元的。

    • 建立在“一样”的基础上(比如与人为善的品行、对事业的专注、对信仰的追求),“不一样”的沟通才能更具魅力。

    <四:态度—进退不是非取即舍>

    【中国人不缺德,缺啥?】

    • 长期“革命”给中国人的基因打下了“二元对立”的烙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几乎根本没有中间地带。

    • 教育有时并不只在让人“变好”,更是一种“束恶”。

    • 不要总谈什么道德缺失,道德滑坡。这些糟糕的事情,都是在强迫我们去建立和保障社会配套设施,我们缺的是让“德”充分展现的制度保障与大环境。

    • 只顾抱怨而不改变自己,这是中国此时此刻最大的问题。

    • 很多知识分子都喜欢习惯性地夸大事实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这很糟糕。

    • 承认“人性本私”,然后顺势而为。

    • 要敢于试错,包容,有了成绩要迅速确立模式。发现病症及时改造也是一种进步,打折了理想,却也打掉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

    【都在短跑,你试试长跑?】

    • 作为媒体,要保持冷静、客观,不能被外界因素打扰到内心,去掉形容词,拒绝“主观暴力”。

    • 独家表达,才是赢家。(表达:角度、深度、速度)

    • “我是一个内容提供者,从前是,现在是,以后也会是,我有我的脚步。”

    【好医生,开“希望”】

    • 我们谴责“恶”,换个角度,也许更应该反思催生“恶”的土壤,堵住激活“恶”的制度漏洞。

    • 医患矛盾其实是在为进程过于缓慢的“医改”背黑锅。

    • 媒体有时真的需要就事论事,而不是迎合情绪。

    • 医者有科普的责任,但当下的体制,艰涩深奥的学术论文可以评选高级职称,十篇写给老百姓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却不会给他们带去任何效益。

    【痛并快乐着,是我们的宿命】

    • 在碰撞中把问号留在心底,然后在以后的日子里自己给出答案。

    • “不敢”需要觉悟,“不能”才会叫人放心。

    • 时常叫嚣愤怒的人不可怕,可敬的是那些默不作声暗暗积蓄力量的人。

    • 梦想照进现实的过程,从来不是直通车,而是区间车,中间可能停顿、曲折,甚至是过山车,会经历一些大的跌宕起伏。

    • 远远惦记着梦想,会被巨大的鸿沟吓退;不如暂时忘了梦想,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小事,生活迟早会馈你厚礼。

    • 既要有直面残酷竞争的勇气、智慧,也要有直面琐碎的耐心与恒心。

    •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必须行动。

    <五、时代—真相不是非此即彼>

    【我们从哪儿来?到哪儿去?】

    • 今天的中国人,离世界很近,离自己却很远。大家争着朝着“我要!”,但是要什么?还真不知道。

    • 如今馒头早已供应充足,但人们骨子里“抢”的基因还在。

    • 我们为了幸福出发,为了人生有价值而出发,为了那些无法用数字衡量的指标而出发,为什么走着走着就偏了呢?

    【时间轴上的中国】

    • 你可以不同意别人说话的内容,但要维护别人说话的权利。

    你要习惯于刺耳的声音共处,与糟糕的评论共处,与谎言共处。

    真理的价值不是独立存在,而是与荒谬同在。

    • 谈判是双方妥协的艺术,我们时时刻刻需要着妥协:与梦想、与时代、甚至与自己的身体。

    • 忧心忡忡是知识分子的天然使命。

    【留住乡愁,而不是想到故乡就发愁】

    • 因何而著名?

    (莱比锡:虽有博览会、保时捷,但市长说:一个拥有巴赫的城市,怎么能只满足于成为德国东部的著名城市呢?我们要成为国际著名的城市!)

    • 因何而流传?

    (浙江南浔古镇--藏书楼。周总理:不许炮轰,要保护。)

    • 因何而有用?--那些艺术家不朽的作品,让我们知道,这就是中国

    (无用师卷--《富春山居图》)

    (多年前一位留洋文人,以为自己从此将成为无根之木。一个偶然,在国外一家图书馆的馆藏典籍里看到了《红楼》《水浒》《三国》,顿时在那个昏黄充满旧书气息的空间里嚎啕大哭。他突然感到安全了,自由了,这不就是中国吗?自己没离开它呀。)

    【中国面孔】

    • 国家软实力:有价值的输出、理性的情怀、制度的人性化、民众的素养。

    • 你是否有靠谱的理念?是否在努力推广并自我践行?别人是否愿意接受?

    • 外交需要靠的不只是强硬,也需要共同的情怀、非政治化的解读、超越国际的同理心,润物无声的结果。

    • 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说自话,不调整,不前进。

    • 现实也许仍然有很多无奈、失望,但支撑我们前行的依然是那个更好的明天。

  • 让生命在宗教情怀中重新诞生—评曹文轩《根鸟》(徐妍)

    作者:丁满 发布时间:2009-12-12 20:37:42

    首先声明是转贴。这篇文字清透精准,推荐给所有喜欢根鸟,追寻梦想的人。

    ——评曹文轩小说《根鸟》

       徐妍

      曹文轩的小说《根鸟》作为一个敞开的空间,具有无限的解读性。你可以视它为一个飘忽的梦,在这个放逐了梦想的世纪末,这样的解读至少能慰藉心灵的虚空。你也可以视它为一种少年青春期的恋情的萌动,在今天这个少年老成的时代,这样的书写至少能激扬起生命的激情。你当然还可以视为一次灵魂化作飞鸟后在空中的漫游,在灵魂日渐堕落的昏黄的时刻,这样的飞翔至少能追忆起人类原初的翅膀。你当然还可以只视它一个纯粹的文本,在文学不知何时竟与市场达成契约的当下,这样的写作无疑意味着一种悲壮。也许,你还可以开辟更多的解读路径,因为面对一部如此丰富意义的作品,无论从哪里进入,都会在路上看到不同的“风景”。然而,倘若你仔细感受便会发现,无论这些“风景”有多么不同,都言说着一种生命哲学的沉重,即这些路径无不通向一个虽杂草丛生、道路曲折,但终冲破死寂、走出迷离的生命的天启。更确切地说,《根鸟》就是世纪末中国的天路历程,正是由于它对生命至深、至诚的宗教情怀,才产生了经久的震撼与感动。

      一、 现代人的生命哲学经典

      进入《根鸟》,你必得穿越它的外部情节。它似乎在讲述一个纯属虚构的故事:一天,14岁的根鸟在一座生命仿佛绝迹的老林打麻雀。从上午到下午,他连一根鸟的羽毛都没发现。然而,就在他因疲倦而精神涣散时,一只白色的鹰重振了他的生命。于是,根鸟便听凭生命的召唤而承担了一种神圣的使命:寻觅那个开满百合花的大峡谷,去拯救那位因到悬崖采花而坠落的紫烟姑娘。从此,这位少年历尽辛苦、吃尽磨难。终于,当他通过了这条道路上的所有考验——饥饿、孤独、遗忘、爱情、庸常、欲望等,而真的抵达了梦中向往的地方时,他却发现:紫烟姑娘永远都是一个虚妄之梦。但小说至此并没结束,甚至可以说,它在结尾处才刚刚开始,因为只有在结尾处,你才会与根鸟一道回望这条充满了种种诱惑与荆棘的苦行之路,进而与根鸟一同在太阳的沐浴中参与生命的重新诞生。也只有在结尾处,耀眼飞翔的白鹰与峡谷里幽幽绽放的百合才会作证:一个正在坠落的肉身在坠落的深渊里再度看到了天空中飞翔的翅膀与神圣的殿堂,一个四处漂泊的心灵在幽深的峡谷中终于追忆起那个离得太久、险些遗忘的家乡,一个即将全无意义的生命在号啕大哭中回返了原本属于它的庄严与神圣。

      所以,《根鸟》实际上不是在讲述故事,而是在故事的叙述中重建生命的根基,并追问生命的意义:生命究竟赖何为生?栖居何地?这是作者曹文轩在灵魂漂泊的世纪末中国始终挥之不去的主题。在他其他的小说《草房子》与《红瓦》里,他曾将希望寄托于永恒的古典家园。在一篇名叫《乡野》的散文里他断言:“人若是能得这一片乡野,他就没有理由不活着,就没有理由不好好活着。”(1)由此,他痛惜现代人对于古典家园的背弃:“小说已失去了古典的温馨与温暖。小说已不能再庇护我们,慰藉我们,也已不能再纯净我们。我们在那些目光呆滞、行动孤僻、对周围无动于衷的现代形象面前,以及直接面对那些阴暗潮湿、肮脏不堪的生存环境时,我们有的只是一种地老天荒时的凄清与情感的枯寂。”(2)那么,面对这一现代人生命深处的恐惧与颤栗,古典的家园是否能拯救现代人宿命的悲剧?曹文轩从不轻易乐观,相反,他的永恒的古典家园时刻笼罩着无法摆脱的悲剧感。即便是对于“幻”这样具有经典意味的古典美学空间,也弥漫着现代的荒谬感。根鸟千辛万苦抵达寻梦的终点并没有见到紫烟姑娘的面,也许从一开始,这个拯救紫烟的悲壮行为就只是一个包含着现代荒诞成分的梦。也许从一开始,曹文轩就心怀着一种忧伤而迷茫的目光。“对于人类而言,时间是至高无上的,由它构成的一座循环往复的迷宫,使所有的价值在这里失去确定的位置,人在其中与万物一样受损:人是偶然性的玩物与牺牲品,人在相信某种必然时,却总是被偶然性所嘲弄,所突然地颠覆,任何个人努力,任何一个周密的计划,都会在偶然性面前变得一文不值或根本不可能实现。(3)可见,曹文轩尽管痴迷于古典的梦幻, 甚至将这个梦幻视为一轮“金色的天体”,但他依然像坚守着永恒的古典记忆一样,坚守着一个现代人必得承受的理性判断。也正是由于这一点,他在《草房子》与《红瓦》中,一面追忆那飘逝的梦中的风景,一面又亲自作别了那些远去了、永不再现的风景。虽然心痛,但他不想给予这个已经虚空的世界一个虚假的慰藉。这样,他在走进《根鸟》后,命中注定将沿着古典与现代相交织的道路,继续攀登上一道思想幽深的峡谷或一座思想高耸的山峰。而逐梦至深渊或山巅,不是为了欣赏或坐忘潺潺的流水或飘逸的云烟,而是为了直视生存的尴尬与苦难。由此,《根鸟》实际上成为了一部现代人生命哲学的经典。

      而且,在《根鸟》中,有一点格外动人。它在让现代生命接受形而上的灵魂拷问时,没有因为灵魂的不断追问而坠入玄学的宫,更没有因为关注形而上的问题而放弃古典的美学。它依然与《草房子》、《红瓦》一样,给予现代人一种思想的美感的力量。也可以说,《根鸟》与它的主人公一道还承担着探索一直索绕于作者心中困惑的职责:形而上的思想是否可以与古典美学相结合?《根鸟》与它的主人公终于在与“峡谷”、“白鹰”、“百合”“云烟”等古典美学原型意象的重逢时相遇了现代的形而上思想。这条隐形“线索”,与主要线索——生命哲学一道同样值得庆贺,因为在这条隐形“线索”的深处,同样在以令人感动的方式思考着:这个古老国度的人们,将以怎样的生命形式生存下去?

      二、 对古典美学的宗教情怀

      进一步说,《根鸟》在实现了古典美学与现代主义哲学的结合后,并没有沿着现代主义中的一条时髦之路——一味地冷漠下去,而是就此打住,另辟殊途,沉入灵魂,开始了一项神圣事业的冒险,也许,意味着真正的救赎。在《根鸟》的内部,让宗教之光照亮枯萎、困惑、麻木、死寂的现代人的生命深处。其实,曹文轩和许多现代主义者一样,也许,比一般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者更能理性地意识到生命本身的虚无性。但意识到虚无,在他看来,只是一个起点,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现代人应该怎样面对虚无。《根鸟》的写作就是出于怎样面对虚无的解答,而不是仅仅指出虚无。曹文轩作为“一个理性上的现代主义者”(4)当然不会相信某种确切的解答,但他毫不怀疑、甚至虔信“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倘无宗教情怀,是很难维系生存的,或者说,是很难使这种生存提高质量并富有美感的”。(5)因为'“人不一定必须皈依某一名目的宗教,但人却必须要有宗教情怀”。⑥这样的信念在世纪末中国可谓是孤独得惊人:它既没有不合国情地把宗教夸大为中国魂,也没有屈服当下现状而解构生命的根基——信仰,更没有盲从西方现代主义的悲观主义哲学。概言之,曹文轩是以一种深深的古典主义情结来追问并重建中国人的生存根基与方向,就是说,他的宗教情怀始终建立在古典美学的根基上,或者说,作为一位学者,他在以一己之力来提升中国人的生存质量与生命质量,由此,《根鸟》以文学的方式超越了文学的空间与文学的力量。

      更确切地说,与西方基督教的教义迥然不同,根鸟西行的动机不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基督殉道精神,而是仅仅为了复活一个救赎他的古典的梦想——正是这个解救紫烟姑娘的梦想解救了一个年轻但却凋萎的生命。同样,与基督教的殉道者形象也不相仿,根鸟只是一个普通的平民——正是在这一新型的平民身上,寄托着作者对未来的希望。尤其,与基督救的殉道者抵达的终点——十字架上的复活更不一样,根鸟再生的地方是“正飞满橘红色的晚霞”的古典天空。可见,在生命复活的起点与终点,曹文轩抵御了以欧美文化为中心的“全球一体化”的强大冲击而固守着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但是,这种固守决非保守,可以说,所有的词语在他的字典里都归结于“现代性”这样的深邃目光。所以,尽管起点与终点不同,过程却何其相像。于是,在曹文轩的哲学词典里如是注释:生命的过程固然虚无,但虚无不是虚空。生命,无论多么短暂而普通,从降生,就应该热爱梦想,拒绝平庸,向往圣洁,追求崇高。这是生命的根本要义。因为这一根本要义,基督教以外的世界也注定要历经基督教圣徒式的苦难;因为这一根本要义,在一个古老的国度里,“俗家”生命必然会为了寻找自己的根性——现代人的古典天空而崇拜苦难,直视悲剧。由此,“根鸟”这个名字才可以这样被猜想:现代的中国人,只有寻觅到了血管里的根性的古典之源,才可以重新化作现代天空中的白得耀眼的大鸟。这样,根鸟西行之路注定了要遭遇种种磨难,也注定了会走出磨难。因为曹文轩认定:在一切皆荒谬的现代人观念里,追寻古典的理想与追寻宗教的信仰一样艰难;但在一切皆虚无的现代空间里,必定还存在着与宗教一样永恒的信念流淌在人们心间。所以,曹文轩一方面决计不让根鸟见到紫烟的面,让梦幻般的紫烟永远地归在梦幻里;另一方面又让根鸟终于重逢了久别的家园古典美学家园——这一美丽动人的“宗教’’,让沉睡的生命在此处醒来。而且,这种通过苦难去从虚无中建立生命的存在,以失败的行动去获取生命本质的崇高悲剧精神贯穿整个追寻的历程。

      从第二章青塔到第五章莺店,根鸟完成了崇高悲壮的寻梦之旅,至此,我们或许才可以悟得大峡谷的隐喻:它,隐匿着生活在这块古老土地上的现代中国人的信仰;它,幽幽地散发着百合式的古典芳香,让苦行至此地的中国人重新插上白鹰的翅膀;它,即是流浪百年的中国人寻觅许久的现代栖居之乡。至此,我们终于可以参破曹文轩反复借人物之口的咏叹:“往前走吧。这是天意。”一种宗教般的情感与思想在普通人的心灵里反复地穿行、流淌、回响。

  • 我觉得作者的思维最赞的地方就在于,影响力不在于有他历史会怎样,而在于没有他历史会怎样!

    作者:海边晓屋 发布时间:2014-02-26 11:50:54

    用这样一些列的词来形容整个历史进程并不过分,这是我迄今为止读过的最好的人物评价书,呵呵,纵观历史,无论事伟人还是强盗,无论是贫民还是富翁,都可以展现给我们不同的,但是却又相似的人生。我想,我们无法超越特定的历史时期来做一个纵向的比较,也无法在同一时代超出地域式的做出横向比较,但,我们仍然可以穿越时空式的将这些人聚集到一起,给他们一个历史的客观公正的无私的评价。呵呵,评价,这个词不是每个人都会享有的,只有那些为人类做出过积极贡献,甚至影响了整个历史进程的人才配的上真正的评价,即使我们把希特勒位列其中,也不是考虑到他的政客角色,而是他能在他那个时代带给我们的启示。呵呵,所以,我们应当敬畏历史,崇尚历史,记住历史,感谢历史,我们现在的一切绝大多数都是历史所做出的贡献,尽管有些贡献看似起来却是灾难,但我们也仍然要感激那些曾经的灾难代价所换来的幸福!

    真正的伟大并不在于与平凡的对比,也并不在于其天生就所具有的伟大人格。真正的伟大必然是在经历过无数次腥风血雨,翻江倒海,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后所留下的遗产和财富,它或许是起源于某个人的,但并不会因为源头的覆灭而黯然失色,相反它会不断沉淀,溶解,最终牢牢的印刻到我们共有的意识记忆中,并不可逆转的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

    人,都是流,流过无痕,有痕的都不是人


下载点评

  • 值得购买(548+)
  • mobi(498+)
  • 书籍多(766+)
  • 体验差(1099+)
  • 格式多(3109+)
  • 五星好评(3105+)
  • 简单(646+)

下载评价

  • 网友 扈***洁: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7 00:18:05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汪***豪: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7 00:17:15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濮***彤: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7 00:21:43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晏***媛: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7 00:27:16 )

    够人性化!

  • 网友 冷***洁: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7 01:00:46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戈***玉: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7 01:00:42 )

    特别棒

  • 网友 曾***文: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7 00:19:43 )

    五星好评哦


同北京大学出版社的书籍:

  • 反垄断法(第二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法律英语证书(LEC)全国统一考试历年真题详解(2013-2016)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韩国语构词研究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2006年版)GCT(硕士专业学位)联考模拟试卷(全一册)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2009年版GCT(全1册)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真实生活汉语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口译进阶教程:通用交传(第二版)21世纪英语专业系列教材·新世纪翻译系列教程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口译进阶教程:通用交传(第二版)21世纪英语专业系列教材·新世纪翻译系列教程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英语笔译——文化·修辞·文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物业管理英语 北京大学出版社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