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2017版 绿卡图书 学霸同步笔记漫画图解:语文(七年级 RJ人教 全彩版) - azw3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9-15 19:00:02

2017版 绿卡图书 学霸同步笔记漫画图解:语文(七年级 RJ人教 全彩版) azw3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2017版 绿卡图书 学霸同步笔记漫画图解:语文(七年级 RJ人教 全彩版) azw3格式下载

2017版 绿卡图书 学霸同步笔记漫画图解:语文(七年级 RJ人教 全彩版) azw3 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一

2017版 绿卡图书 学霸同步笔记漫画图解:语文(七年级 RJ人教 全彩版) azw3 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二

2017版 绿卡图书 学霸同步笔记漫画图解:语文(七年级 RJ人教 全彩版)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54916018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9.7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9-15 19:00:02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习习 发布时间:2024-04-24 21:36:14

    文字略显碎片但贵在内容真实,通过阅读可对美国中产阶层家庭子女教育模式有所了解,千禧一代的成长、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似乎都与当今的我们高度相似,认同“倦怠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也被“倦怠不是戏剧性的油尽灯枯或溃不成军,更不是如风寒偶感之后便会康复,而是一堆余火尚存的灰烬,闷燃数月之久”的形象描述所震动。

  • 作者: 大嘴小鲨鱼 发布时间:2022-02-06 01:50:34

    相比于下半部非常成功后的经历,更喜欢从坚持每天清晨送报纸、卖高尔夫球成长起来的过程。妻子苏珊和还有格雷厄姆女士去世那一段心里很难过,再辉煌的人生都有谢幕的时刻。

  • 作者: Leslie 发布时间:2013-02-27 21:39:04

    从大师身上感受建筑的气质。

  • 作者: 郭俊俊 发布时间:2022-10-27 20:38:50

    内功心法,曲径幽长,虽属禅修,但得我心。

    (因手中PDF可视性较差,读至第六章,转向《热物理概念》)

  • 作者: 且醉冷梅泉 发布时间:2021-10-20 23:38:39

    旧版本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谎言,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轻微的玉的声音 发布时间:2014-09-24 10:10:43

    《没有人可以不说谎》从“揭开被掩盖的真相和谎言”开始,娓娓道来,教我们如何在不诚实的爱情中相爱,如何发掘谎言中的幸福力,怎样做个正直的说谎者,最后告诉我们为什么会说谎的人混得更好,为什么我们常常骗自己。

    书中列举了很多有意思的案例,比如俄国一贵妇与仆人私奔,一辈子过着清贫的生活却从未后悔过,因为仆人的奉承让她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作为旁观者,也许会觉得可怕或者荒谬。如果是当局者,我们自己又何尝不喜欢美誉之词呢?

    再比如,通过对出轨的成本进行分析,指出出轨是一项投入多而受益少的“亏本生意”。因为出轨而分手并不划算,“当弄清伴侣的个性和怪癖后,我们在情感上需要承担的风险和面临的不确定性,远远小于做一个新的选择。”这就是为什么新欢会觉得前任是洪水猛兽的主要原因,当下被炒得火热的“锋菲复合”也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从粉丝的角度来说,“锋菲复合”比起两人各自另结新欢更皆大欢喜。

    “过吊桥的人把过桥时那种战战兢兢、心跳加速的感觉误认为是激情的表现,而通过吊桥后的兴奋和激动则被认为是恋爱带来的。这就是所谓的吊桥理论。”它让我想起赵又廷和高圆圆。媒体曝出他们在一起是在电影《搜索》放映之后,在这部电影里,已经有同居女友的赵又廷爱上了与自己相处了一个星期的高圆圆,片中有一个两人相拥蹦极的片段,之后两人的感觉就变得不一样了,很符合吊桥理论的说法。现实中,他们究竟因何相爱,也许与那次蹦极不无关系。

    为什么两个人相爱的时候,我们喜欢听甜言蜜语,而吵架时,会指责对方曾花言巧语?其实,我们知道谎言的存在,只是我们更愿意接受我们喜欢听的话。谎言比真相更重要。“因此,吵架时,不必急于证明那个毫无意义的真相。聪明的做法是,选择合适的语言——哪怕是谎言——安抚对方。等一切过去,事情平复,矛盾也就缓和了。”

    不光是对恋人,就是对父母、朋友、同事,甚至包括周围所有的人,我们也常常挑选那些更容易让人接受的话来说。所以才会有“善意的谎言”、“委婉的拒绝和批评”这样的说法。

    “你这辈子就是吃了太老实的亏!”不管这句话说出了多少人的心声,至少它击中了我。太老实的意思就是不擅长说谎。小时候因为煮饭水放多了,把饭煮得太湿,骗父母说当时的水位大概在哪个位置,不想被父母当初识破,并扣下“说谎”的帽子。懦弱又胆小的我,此后自然不敢再说谎了。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对自己诚实,可是这世界不能没有谎言,很多时候,我们甚至要靠说谎才能混得更好。书中每一节内容前引用的名人们关于谎言的各种言论也证明了这一点。

    “善意的谎言,可以为生活增添色彩。”(莎士比亚)

    “发明善意谎言的人,热爱和平甚于真相。”(詹姆斯•乔伊斯)

    “当所有人都直言不讳时,地狱将降临人间。”(让•伽本)

    ……

    心直口快、直言不讳并不受欢迎,可见这世界不能没有谎言。谎言,让生活更美好。

  • 坐天下

    作者:自恋的小艺 发布时间:2020-06-28 19:46:31

    张宏杰解读天下帝王,讲了八个皇帝+洪秀全的故事。中国古代史归纳起来只记载了两件事:夺取皇位和保护皇位。作者认为皇帝是最不幸的人,而造成中国皇帝不幸的原因是权力过于巨大。那些艰难创业的开国帝王往往性格坚毅、精力旺盛,而他的子孙继任者们往往一代不如一代,这是中国皇族特殊的成长环境造成的。能力底下却要求极高,规矩森严繁琐同时皇帝手中又握有无上权力。权力是享受,也是重压和枷锁。种种矛盾使得皇帝这个职业更容易出现人格扭曲和心理变态,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又造成皇帝非正常死亡率居高不下。

    一直很喜欢张宏杰的书,文笔生动,富有感染力,浓浓的温度和人性贯穿始终,读完对皇帝们充满同情,尤其长平公主和其他崇祯后人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但解读不是很全面,更加侧重于压力大、规矩多、命运的悲哀和不幸的角度来对帝王进行剖析。

    作者大概对农民起义很有研究,用很多篇幅讲解洪秀全、太平天国以及中国农民起义的本质和特色,与西方农奴斗争有何不同等等。这部分是全书我最喜欢的,但感觉写多了发不出来,结束。

  • 城市中央的童话与梦想

    作者:douyar 发布时间:2008-10-28 09:40:39

    已经记不清小时候是怎么跟蟋蟀玩的了,只依稀记得我和伙伴们翻过一段墙头,悄悄跑到一个地窖的入口,掀起入口处铺在地上的潮湿的草席。下面躲着三四只黑黄的蟋蟀,一动不动的。至于我是怎么知道这里会有蟋蟀的,后来把蟋蟀怎么样了,一概忘记了。记忆碎得如此残缺,我只能反反复复在这些不连贯的场景中穿梭,妄图留住越走越远的童年。

    长大的日子里,零星还能听到蟋蟀的叫声,只是一走近草丛或它们隐身的墙角,声音就没有了。蟋蟀的身影已从我们的眼睛里消失,我们也对这小小的虫儿失去了兴趣,连同小时候的那些记忆。我们一头扎进人群中,忙着行走,忙着说话,忙着计算。

    乔治•赛尔登也是这样,他从朴实的乡野走进了繁华的纽约,在这片缀满霓虹灯和城市广告的土地上寻找成就感。只是有一个深夜,他意外地在纽约最繁华的市中心听见了蟋蟀清脆的叫声。他停下了脚步,安静地聆听。那声音穿越时空,带着绿草的芬芳,在记忆的原野上悠悠荡荡。就这样他为我们创作一个美丽的童话——《时代广场的蟋蟀》。

    这个获得1961年纽伯瑞银奖的童话深受孩子的欢迎。柴斯特是一只不小心闯进纽约的乡下蟋蟀,在他心慌意乱、无所适从时,他遇到了认养他的小主人马利欧,投机取巧、热情体贴的老鼠塔克和憨厚稳重、诚恳内敛的老猫亨利。这是一个会让孩子们感到愉快的童话,柴斯特对城市的新鲜和好奇让我们也看到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他和伙伴们有分歧,有争吵,但感情却深沉坚固,让人羡慕。小主人马利欧心底善良,始终对他小心呵护,为他挺身而出。只有一些小麻烦:柴斯特在睡梦中把小主人家的钱当做绿叶吃了一半;他和伙伴们举行晚宴的时候害得报亭失火,差点丧命。但这些都没什么,伙伴们帮着他度过了这些难关。

    渐渐地,柴斯特不再像刚到这座城市时那样慌乱和陌生,他驻足城市中央,好像寻到了这个城市的节奏,融进了它的流动的人群中。他的音乐天赋在这里得到了发挥,他尽情弹奏,歌唱的梦想化作了现实的掌声和荣耀,仿佛一下子登上了成功的顶峰。可是没多久,他就有点不自在了,一点疲惫,一点失意,一点忧郁。他想起了家乡的原野和日光,池塘的雨声和那些歌唱的伙伴,成堆成捆的玉米和烧树叶时升起的轻烟。他想离开这里,告别这里的成功,回到乡下自由、广博的土地上。

    我愿意这样理解柴斯特的选择。这并不是一个城市与乡村的对立选择,更不是繁华与淳朴的环境选择,离开获得成功的地方,离开梦想实现的高峰,不过是一个重新寻找梦想的开始。梦想与现实需要距离,需要胡思乱想的空间和奢望的高度,这样才能体会到梦想的美与力量。柴斯特在这里感受不到梦想的距离美,也就失去了昂扬的生活斗志和对这里的依恋感。他选择离开,只是因为梦想已走远,他逐梦而去。也许柴斯特在田野上忧郁的时候,就会回来寻找他城市中央的伙伴。

    ——所以我们才如此奔波。

  • 三部曲,三则笔记

    作者:布拉格西 发布时间:2007-04-22 11:16:48

     

      一、奎恩的红色笔记本——读《玻璃之城》

      

     故事是这样的:那个人叫奎恩,三十五岁,结过婚也曾为人父,但妻儿都死了。他曾用威廉姆.威尔逊的笔名写过悬疑小说,大致上以每年一本的速度出版。生活有规律却单调。每年花上五六个月写小说,剩下时间里做他想做的事情,比如读书,光顾画展,看电影。夏天,他在电视里看棒球比赛。他喜欢大都市队,偶尔会在他常光顾的餐厅里,跟柜台后面的黑人小伙子聊聊赛况。冬天,他去看歌剧。不过他最喜欢的事情是散步。几乎每天都要溜达一圈。但平静的生活却因为一个错误的电话改变了。电话要找的是保罗.奥斯特,一位私家侦探——实际上这个人并不存在,至少在电话簿上找不到。在电话簿上只有一个奥斯特,那就是作家奥斯特。但电话阴差阳错地打到奎恩这里,而且接连打了三次。奎恩后来对作家保罗.奥斯特说,也许这是因为电话发生串线的缘故。来电话的人是彼得.斯蒂尔曼,他与他父亲同名,我们姑且称他为小彼得。小彼得是个怪异的年轻人,看起来说话、行动对他都很困难。他有个不幸的童年和同样奇怪的父亲。老彼得将他锁在黑暗的房间,据说是为了创造一种新的语言。幸亏后来房间着火了才被人发现,而他父亲也被判定精神上有问题而被关了几年。现在他父亲即将归来,这给他造成了不安和威胁。他要求奎恩,确切地说侦探保罗.奥斯特保护他,向他报告老彼得的行踪。

      

     老彼得住在一家破旧的旅馆里,那是位流浪汉准备的。奎恩每天跟着他在旅馆附近几条大道间来回散步。老彼得见到破旧的东西,会把它放在手提包里,并在笔记本上做记录。除此之外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耐不住性子的奎恩开始与他面对面地交谈。在交谈中,老彼得为自己的行为作了解释。这套解释涉及到新的试验,词与物,上帝,巴别塔,哥伦布的鸡蛋等等。然后老彼得就失踪了。奎恩对此选择了一条最有用却最笨拙的方法,在小彼得公寓前的陋巷里找到一个观察点,在那里蹲守等待老彼得的出现。他大可在这时候抽身而出,但在这件事他一连做了几星期也可能是几月,直到作家奥斯特告诉他老彼得跳河自杀了。他回到公寓,发现他的房间被人侵占了。他又到了小彼得的家,四壁空空如也,他们也搬走了。

      

     他在小彼得家住下来。夜晚睡觉,醒来后在红色笔记本上写字。他觉得他写下的那些词语最终切断了与他的联系,获得了独立的生命。词语成了大千世界的一部分,明确而真实,像石头,湖沼,花朵。白天好像越来越短了,短得连写几行字的时间都不够,而红色笔记本这时候也写满了。故事到此嘎然而止。

      

     任何敏感的读者都会意识到,这里交待的只是故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词语的背后,被抖落在幽暗不明之地。你会问,老彼得在失踪后到底有没有去找他儿子?他为什么会自杀?小彼得夫妇搬到了哪?还是他们已经遇害了?奎恩最后又去了哪?他是生是死,看样子好像凶多吉少……你看到了小说没有提供这些信息,甚至有些恼怒,因为你又被欺骗了。你以为这会是个侦探故事,至少开头像那么一回事。但是没有凶杀、没有推理,没有智力游戏。作者不过是在借鸡生蛋罢了。现在你想,那他总得把故事交待清楚吧!这倒好,就连这么微不足道的要求也遭到了拒绝。

      

     但是,你也许还记得《堂吉诃德》第九章,你不可能不记得,因为在《玻璃城》中正好提到它。塞万提斯在那里居心莫测地耍个手腕,他告诉读者手稿是从书市上的一位阿拉伯人手里得到的——作家奥斯特推测,这位阿拉伯人很可能是堂吉诃德乔装打扮。而在《玻璃城》的末尾,作者效仿塞万提斯说,小说来源并且会忠实于奎恩的红色笔记本。任何猜测、阐释或补充,他认为都会显得认愚不可及。他不是不想给你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不能,因为这不真实。你看,多狡猾的家伙,他就设置了这么个圈套,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对另一半故事置之不理了,而且无论怎么看,他都是对的。

      

      

      二、在霍桑与保罗.奥斯特之间——读《幽灵》

      

     在此之前,我想先转述一个故事。

      

     一个叫威克菲尔德的牧师想与妻子开个玩笑。他对她说他要外出几天办点事情。可是他并没有离开这个城市,只是拐过了街角,在附近的一处房子租下来。他不知为什么要这么做,但重要的是他已经这样做了。几天过去了,他仍然没有想回去的意思,就在房子里继续住下去。然后是几个星期,几个月,几年……结果他这一住就是二十多年。二十多年后,一个秋天的雨夜里,他走过空荡荡的街道,正巧路过自己的老房子。他从窗口望了望,看见壁炉里燃烧着温暖的炉火。他想,如果他这会儿呆在里面的话该有多快活啊,他可以在壁炉边的一把椅子上坐下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站在雨中。

      

     不错,这就是霍桑在短篇《威克菲尔德牧师》里提到的故事。这个故事一再被人提起。比如博尔赫斯,比如保罗.奥斯特。那么,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特质会令人如此着迷、甚至于震惊?它貌似荒诞、不合逻辑,是因为在故事的核心镶嵌了个谜,一个无法解开谜。人们震惊于故事何以会发展到如此地步?仅仅是一个玩笑?这当然没法解释。但这个故事又在对我们提出了警告:偶然发生的事会从根本上改变生活的轨迹,从而使他走向人生另一个分叉路口

      

     《幽灵》(包括《玻璃城》)包含着霍桑这个短篇所有的特质。它存在着谜,这个谜在文本之内没有提供明晰的解释。读者只能在掩卷之后做番猜测。私家侦探布鲁(blue)接受怀特(white)给他的业务,去盯梢一个叫布莱克(black) 的人。他接受了怀特的安排,住在布莱克公寓的对面。他们住的公寓位于橘子街。在那里,沃尔特.惠特曼曾把他的第一本书稿交付给了出版社。在橘子街,那些像幽灵般闪现的历史人物还有亚伯拉罕.林肯,查尔斯.狄更斯,亨利.戴威.梭罗……作为故事发生地,它听起来颇具文化底蕴。

      

     与《玻璃城》的故事模式相似,被盯梢的布莱克几乎什么也没有做,除了上便利店买食物、散步就是在房间里看书写作。同样,侦探也没有沉住气。尽管他知道布莱克的一千多件事,但对他仍然一无所知。他化妆成流浪汉、推销员跟他接触,交流,甚至闯入布莱克的房间。最终他发现,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怀特这个人,叫他跟踪布莱克的便是布莱克本人。那么人们要问,布莱克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给人钱叫人跟踪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小说拒绝回答这个问题,或者在这个问题上显得很暧昧、很含糊。与霍桑的那个故事相同,这个被藏匿起来的、层层包裹的谜推动着故事的发展,但自身却没有袒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同时布鲁的生活却因此发生了彻底改变。他在这件事上花费了几年的时间,他未来的布鲁夫人因为他的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离开了。他把原来的生活丢在了身后,却闯入另外一个人的生活里,成了他的生活和谜的一部分。发现布莱克的秘密后,他揍了一顿布莱克,从此下落不明。据说他登上了一轮油船去往中国了。而他本来是应该呆在事务所里,安分守己地工作,与未来的布鲁太太结婚生子,衰老,直到死神降临。但正如他思索的那样,“一旦发生了什么事儿,就不可能再跟以前一样了。”偶然的因素改变了他的一切。

      

     保罗.奥斯特在安排布鲁与布莱克第一次见面时就让他们谈论文学、作家的生活,然后又提及霍桑这个令人费解的故事显然别有用心,因为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奇妙的互文关系。我们也有理由认为,《幽灵》是霍桑那个故事的翻版,一次重新书写,一声回响。

      

      

      三、保罗.奥斯特的悖论——读《读被锁闭的房间》

      

    带着阅读《玻璃城》和《幽灵》的思维惯性,你很可能会希望在“我”去往巴黎寻找范肖的途中失踪了,正如奎恩和布鲁那样。这样的希望也不是没有道理,在这之前确实有过这样的暗示:妻子苏菲在“我”临走前对我说,“你要消失了,我再也见不到你了。”看到这,第七章的末尾,我以为这又是个跟踪/寻找的人在跟踪或者寻找他人的过程中迷失自我的故事类型。说“迷失自我”,也许不大准确。因为这些跟踪者或寻找者在投入跟踪、寻找这一行为前,对于自我并没有深刻的了解。他们自以为了解自己,其实这是一种欺骗。没有人能越过这道界限,没有人能抵达他自己。因此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所谓的“迷失自我”也就是寻找自我。所谓的跟踪/寻找他人,也是寻找自我认识自我的旅程。这是保罗.奥斯特的悖论。所以,当我看完第七章而第八章还没有开始时,我是多么热切地希望往下的情节是按照我的推理和设想发展,但情况却不是如此。“我”确实在巴黎有段因为寻觅不得而自我崩溃的阶段,但“我”毕竟挺过来,重新回到妻儿身边,重新回到原有的轨迹上来。这一漂亮地转身,让我相信,这一次,保罗.奥斯特无意再去重复过去的模式。确切地说,作者的叙事重心转移了,从寻找者这里跨越到被寻找者那里。

      

    从三部曲的发展演变来看,保罗.奥斯特讲故事的能力在不断地完善,越加自然,丰满。如果你在《玻璃城》中还会看到个别僵雕琢的地方,如小彼得出场的那番逻辑混乱的演讲,那么在后来的两个故事中这样的瑕疵已了无踪影。他的人物更显具体、复杂,不再只是被事件牵引的木偶,或者是作者表达玄思的道具。范肖,作为自我放逐、自我禁闭的形象,虽然像布莱克、老彼得那样其本身的存在就是个谜,但他不再徒具轮廓。在他的轮廓下有他的呼吸,血肉,骨骼和经脉。

      

    《被锁闭的房间》让我想起马丁.瓦尔泽的《批评家之死》。他们运用的都是金蝉脱壳的手法。他们不是在写侦探故事,对这个躯壳本身并不感兴趣。他们只是在为讲述某个人物寻找恰当、有效的方式。撇开这两个小说的细枝末节,其故事模式达到了惊人的相似:甲失踪。乙出于某种原因寻找甲。寻找途中,乙通过各个途径了解甲的生活,比如采访、信件收集、追踪他曾去过的地点……等甲的形象浮现于水面,也就是甲登场的时刻。范肖的情况也是如此。“我”通过回忆,与他母亲的交往,他的信件,追寻他在法国的生涯,从而呈现出完整的范肖。比如他无论做什么都很优秀,但他对每件事似乎都不怎么上心。“我还要别的鸡蛋要煮呢”,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他对妹妹似乎有种有违常理的感情,却对父母很冷漠。他有个漂亮的妻子,但又离开了她。他的书大受欢迎,但他说出版他的书稿那是个错误。他体验着各种人生,但又急于脱离它们。最后他把自己锁在波士顿哥伦布广场9号的一个房间里,到死也不愿见“我”一面。范肖的人生,正如他的那本红色笔记本给“我”的感觉那样:“每一句话都抹去了前面那一句,每一段文字都使下面的文字段落失去了存在的可能。然而奇怪的是,这本笔记本留给我的感觉又极为清晰明了。”这是他的悖论。而其悖论的背后,却潜藏着范肖“太强大的意志和太过于追求完美之念”。

  • 印刷精美

    作者:比尔 发布时间:2016-09-30 18:45:01


下载点评

  • 值得下载(5910+)
  • 书籍完整(779+)
  • 博大精深(834+)
  • 实惠(649+)
  • 章节完整(384+)
  • 书籍多(357+)
  • 速度快(645+)
  • 经典(10510+)

下载评价

  • 网友 常***翠: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7 02:49:40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隗***杉: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7 01:24:09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相***儿: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7 01:25:04 )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温***欣: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7 01:21:59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师***怡: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7 01:17:34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濮***彤: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7 01:17:07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7 01:21:55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堵***格: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7 04:06:20 )

    OK,还可以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