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Light & Shoot - word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8-22 06:40:03

Light & Shoot word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Light & Shoot word格式下载
Light & Shoot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1907579141
  • 作者:Gatcum, Chris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5
  • 页数:144
  • 价格:$ 25.43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8-22 06:40:03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Light & Shoot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Light & Shoot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Light & Shoot在线购买

PDF下载地址:Light & ShootPDF下载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幸运币 发布时间:2023-05-15 20:02:29

    入园功课不可少。

  • 作者: 大芽芽 发布时间:2016-05-14 16:37:18

    作为了解藏地艺术的入门书是挺不错的,比较全面了。但就像评论里有人说的那样,这本书的确难逃攒书之嫌。装帧不甚用心,很多地方也写得略显冗赘、机械。

  • 作者: 蹦床 发布时间:2008-05-15 20:10:34

    虽然是爱情故事 但却并不庸俗.英国皇室指名必读.

  •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9-08 11:56:37

    间歇性读完.

  • 作者: 八别鱼 发布时间:2017-03-27 23:10:55

    每晚为写这笔记作业而烦恼,终于读完了。。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转】徐正英:迄今我国最完善的一部七子总集——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评介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1-03-13 09:09:11

    【作者简介】徐正英,男,1960年11月生,河南濮阳人。1979年至1983年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读本科;1986年至1988年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读古代文学硕士课程班,受业于王运熙、王水照、陈允吉、蒋凡、杨明、陈尚君、骆玉明等先生;1992年至199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进修“文选学”,师从曹道衡先生;2000年至2003年在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先秦两汉文学与文论方向博士学位,师从赵逵夫先生;2003年至2006年在中山大学中文系做博士后,师从黄天骥先生。曾任郑州大学文学院院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学与文学思想研究,代表学术论著有《先唐文学与文学思想考论》、《安阳集编年笺注》、《昭明文选校读》等。

  • 《大师和玛格丽特》:没有自由,就没有文学

    作者:drunkdoggy 发布时间:2022-05-08 22:54:34

    《大师和玛格丽特》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俄语文学作品之一,作者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的经典作家,也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山鼻祖,按创作时间来算,《大师和玛格丽特》比《百年孤独》的创作早了26年。它完成于1940年,但由于历史原因,直到1966年其手稿才被发现,震惊世界文坛,被称为世界级的文学发现。

    布尔加科夫只活了不到49岁,他的文学生涯是高密度的,他的人生也随大时代的变革而跌宕。他本是乌克兰人,1891年出生于基辅,到了1922年,乌克兰成了苏联的一部分。他曾经是个医生,后来弃医从文。俄国内战时他曾参加过白军和乌克兰民族军,后来成了苏维埃作家。他曾经是当红剧作家,后来上了出版黑名单,穷困潦倒。

    他一生中最大的好运仅维持了不到一年。1926年,他的小说《白卫军》改编的戏剧《图尔宾一家的命运》在莫斯科艺术剧院首演,引起轰动,得到了斯大林的赞赏,说该剧“显示了布尔什维克无坚不摧的力量”。次年,又遭到官僚文人集体口诛笔伐,称其“严重反苏维埃”,从此该剧被禁演,而后舆论风暴愈演愈烈,作家的所有作品都再也没有通过审查的可能了。

    1930年,布尔加科夫已经走上绝境,他开始给斯大林写信,口吻既骄傲又卑微。他说:“在我十年文学生涯里,舆论界关于我的创作写了301篇评论文章,其中赞扬的有3篇,恶意辱骂的有298篇。”“在苏联,我成了俄罗斯文艺旷野上唯一一匹文学恶狼。有人劝我将皮毛染一下,这是一个愚蠢的建议。狼无论是染了颜色还是剪了毛,都绝对不会成为一只卷毛狗。”他请求说:如果苏联不能使用他的讽刺文学才能,请让他移民国外。如果不能,他希望得到莫斯科艺术剧院一个助理导演的职位。他说,“如果不能任命我为助理导演……我就请求当个普通配角演员;如果当普通配角也不行,我就请求当个管剧务的工人;如果连工人也不能当,那就请求苏联政府以它认为必要的任何方式尽快处置我,只要处置就行……”

    几天后,他接到一个电话,是斯大林打来的。斯大林拒绝了布尔加科夫的移民请求,给了他一个剧院助理导演的职位,但布尔加科夫在创作上仍处于被禁状态。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是极其痛苦和耻辱的。

    不过,布尔加科夫明知自己永无出头之日,却从未停止写作,因为写作于他是天命。他说:“作家不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应该坚贞不屈;如果文学是为了让个人生活更舒适和富有,那这样的文学便是一种令人厌恶的勾当。”

    《大师和玛格丽特》是布尔加科夫的遗著。写作历时12年,八易其稿。作家从1928年开始写,两年后,得知自己上了出版黑名单,他将手稿扔进了火炉。又过了一年,他又重新开始写,直到1940年去世前一个月才停止了写作。由于这是一本无法公之于众的作品,布尔加科夫做到了毫无保留。这部作品是大胆和先锋的,既继承了文学传统,又远远超越了它。

    直到26年后,这部手稿才重见天日,它首先在西方出版。每次出版,都被抢售一空。后来,苏联也出版了它的完整版,给了布尔加科夫公正的历史评价。随着作家更多作品的出版,还引发了“布尔加科夫热”,形成了一门“布尔加科夫学”。

    一本书、一个作家成了一门学问,当然是因为它/他的奇异、丰富、复杂和超前。就像你很难去概括红楼梦一样,这本书也很难概括:它有四条故事线、三个不同时空,彼此交错,人物众多;小说出现了“书中书”的套娃结构,套娃之间彼此交集,相互作用。听上去是复杂,其实,只要抓住作家一生都在书写的一个主题,进入它就容易多了。这个主题就是:个人与权力,艺术与权力。

    这本书有四条故事线,上天入地,纵横古今,依次是:魔王来到当代莫斯科的故事,彼拉多处死耶稣的故事,大师和玛格丽特的爱情故事,以及一个年轻作家的成长故事。它们是交错轮流出场的,就像交响曲,不同乐章轮流演奏,这就导致时空的不断跳转,视角的不断切换,最后,它们交织在一起,同声齐唱。

    第一个出场的是当代莫斯科的故事线。1929年的一天,魔王来到了莫斯科。他化身为一个外国教授,自称沃兰德。跟他一起来的,是一群化身为魔术师、教授、翻译、合唱指挥、杂耍小丑的随从恶魔。魔王此番莫斯科之行,想弄清一个问题:距离十月革命成功已有十几年,俄国究竟有了什么变化?此番他带领四个随从来考察一番,就是要用他的魔法检验一下“市民的内心是否发生了变化”。

    小说开头就魔幻又现实。莫斯科文联主席、文学杂志主编柏辽兹和一个叫伊万的青年诗人(笔名别兹多姆内,意为“无家汉、流浪汉”)正在街头攀谈。伊万刚刚在文学刊物头版上发表了诗歌,春风得意,博学的柏辽兹主编正在指导他。柏辽兹谈到伊万诗歌里存在一个问题,他告诉伊万,耶稣这个人压根就没有存在过,他完全是一个臆想出来的人物。这时,一个陌生人加入了他们,这就是化身为外国教授的沃兰德。沃兰德说,耶稣这个人其实是存在过的。柏辽兹和伊万不以为然,他们说,世上的一切都由人主宰。沃兰德反驳说,柏辽兹主宰不了自己的命运,他预言:柏辽兹今天会被一个女共青团员斩首。他还说,这事儿避免不了,因为安努什卡已经买好了葵花籽油,还灌到了瓶子里。柏辽兹和伊万面面相觑,觉得这个沃兰德一定是从精神病院里跑出来的,要么就是个外国特务。

    结果当天意外真的发生了。柏辽兹路过电车轨道的时候,一个女性不小心打翻了一瓶油,柏辽兹一脚踩上,滑倒在铁轨上,刚好电车驶过,柏辽兹当场身首异处,驾驶电车的正是一个女共青团员。伊万目睹了预言成真的过程,吓得魂不附体。他先是跳进河里,又衣冠不整地冲进作协,向大家讲述自己目睹的一切。当然,没人信他,最后,伊万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话说,沃兰德告别了柏辽兹和伊万后,又和他的随从们来到莫斯科杂耍剧院,这回,他的身份成了魔术师。他们表演了“黑魔术”,让空中下起漫天的卢布雨,贪婪的人们洋相百出;他们大闹柏辽兹主管的作协会所,发现莫斯科文联餐厅的厨子将不新鲜的羊肉和鳕鱼卖给顾客;他们来到剧院,发现经理贪婪好色,财务主任贪污受贿;他们来到大学,发现体面的教授在得知自己的亲人失踪后,并不去寻亲,反而赶来莫斯科争夺房产……

    短短两天内,沃兰德的到来就把莫斯科搅了个天翻地覆。此番人间之行,结论是:莫斯科昔日的荣光早已荡然无存,成为一片堕落的恶土。

    这就是第一个故事:魔王化身沃兰德来到莫斯科考验人心、惩恶扬善的故事。有趣的是,沃兰德只是个破坏秩序的搅局者,真正作恶的是市民自己。魔王在这里,只是一份试炼人心的辩证力量。这个故事的写法很像布尔加科夫崇拜的乌克兰文学前辈果戈里,用讽刺幽默的喜剧揭示真相,想象力怪诞离奇。

    再说第二条故事线。这个故事的风格完全不同,它肃穆庄严,震撼人心。

    时间回到两千年前的耶路撒冷。罗马总督本丢·彼拉多受命处死约书亚。约书亚是一个希伯来文名字,就是希腊文的“耶稣”,意思是救世主[3]。传说中,约书亚是以色列的民族英雄,也是个流浪哲人,有很多追随者。后来,他以煽动群众颠覆罗马帝国之罪,被罗马总督彼拉多审判,钉上了十字架。他死后复活,成为救世主耶稣基督。

    关于约书亚这个人,据非基督教历史学家约瑟夫斯的《犹太人的古代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记载,是真实存在过的。当然,历史学家也记载了罗马总督彼拉多把耶稣钉上十字架的事。

    彼拉多的职位,相当于检察长。四大福音中,彼拉多的形象很一致:他在回避自己处死耶稣的责任。《马太福音》记载,彼拉多洗手以示不负处死耶稣的责任,且不情愿地送他上刑架。《马可福音》说,彼拉多知道耶稣并未对罗马帝国策反,彼拉多处死他是不情愿的。在《路加福音》中,彼拉多否认耶稣对帝国策反。在《约翰福音》中,彼拉多说:我没发现他有什么罪过,并且问犹太人是否可以释放耶稣。根据历史学家阿加皮亚斯的《综合历史》记载,后来,王朝更迭,著名的暴君卡里古拉执政后一年,彼拉多自杀了。

    不得不说,彼拉多这个人物太具有文学性了。他的内心到底经历过怎样的挣扎?千年来,很多文艺作品都探索过这个问题,在这些作品中,他要么软弱而苦恼,要么铁腕而冷酷,要么疲倦不堪,并不在乎耶稣是谁,只想快点处理完这件麻烦事。那么,布尔加科夫笔下的彼拉多是怎样的呢?

    小说是这么写的:约书亚是个流浪哲人,他有很多信徒,随时记下他的言行,比如后来写《马太福音》的马太,但这个信息传播过程,由于文化水平的不同,很容易产生曲解。比如,约书亚说,旧信仰的神殿即将崩塌,真理的新神殿将要建立。这是一个比喻,为的是方便群众理解。结果,信众就一拥而上把耶路撒冷的神殿给拆了。就这样,约书亚成了煽动群众闹事的暴徒。按照犹太祭司的决定,彼拉多要来审判约书亚,判他死刑。而彼拉多跟约书亚交谈后,知道他并没有罪,并被约书亚的人格力量所触动。

    是屈从于强权的命令,还是跟随自己的内心呢?彼拉多陷入了极大的矛盾痛苦之中。最终,怯懦占了上风,他还是把约书亚送上了十字架。他不愿承担这个历史责任,于是派人暗杀了出卖约书亚的叛徒犹大,替约书亚报仇,也为自己赎罪。当然,这个举动的意思是:罪不在我,一切都是犹大的错。后来,他在羊皮卷上读到了耶稣的一句话:

    “怯懦是人最深的罪。”

    这句话让他失魂落魄,痛苦不已。

    与历史传说中的彼拉多不同,这个小说里的彼拉多并没有自杀,而是被困在了自己的悔恨中。在此后近两千年中,他都独自坐在荒山峭壁上,承受着偏头痛之苦,昏昏欲睡又无法入睡,他在每年的月圆之夜睁开双眼,喃喃自语地念着这句话:“怯懦是人最深的罪。”他渴望一条月光之路能够带领他去寻找救赎,找到耶稣,和他探讨这句话的含义。其实,聪明的彼拉多怎么可能不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

    整本书已经过半的时候,书名里的大师和玛格丽特才终于出现了。你不妨想象一个90分钟的电影,电影名就是主人公的名字,可是这个人到了第45分钟才出场,对观众来说,很奇怪,也吊足了胃口。而这个人一出场,之前所有的不相干的人物、故事都联系到了一起。这就是第三条故事线:大师和玛格丽特的故事。在这里,四条故事线、三个不同时空里的人物故事同时出现了,交织在了一起。

    时间回到当下的莫斯科,一家精神病院里,一位病人自称大师。他原本是个历史学者,一次偶然的机会得了一大笔钱,便辞了职,专心写作。写的什么呢?彼拉多审判耶稣的历史故事。说到这儿你肯定知道,开始套娃了。没错,第二个故事是一本“书中书”,一个长篇历史小说。小说写出来后,作家投稿给文学杂志,结果,莫斯科官僚文人和他的随从们的蔑视和猛烈攻击。

    杂志编辑首先质问他:你是谁啊?你从哪来?是谁授意你胆敢写这种题材的小说的?显然,在当时的文坛有条默认的规则:宗教题材的作品是不可以写的。你也许还记得这本书开头那一幕,莫斯科作协主席柏辽兹就说,在无神论国家,耶稣这个人是不存在的。但“大师”身为历史学者,他知道那段历史,而且,他写的也并不是宗教,而是权力与个人良知的关系。但是,文坛官僚们可不管这些。

    在报社,“大师”被奚落一通后,被告知他的小说不可能发表。结果没想到,没过两天,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批评文章,标题是:《编辑卵翼下的敌人》,指责作家“利用编辑的麻痹和无知,企图把颂扬耶稣的私货塞进我们的报刊”。同时,另一份报纸也刊载了两篇批判文章,语气更为激烈,称作家为“猖狂的旧教徒”。起先,这些文章看上去言不由衷,虚张声势,“大师”只觉好笑。但后来,批判之声愈演愈烈,“大师”开始意识到,这些人是在宣判自己的死刑,自己的文学之路彻底毁灭了。

    “大师”陷入惊怖之中,他烧毁了自己所有的手稿,进了精神病院,他隐姓埋名,称自己名叫“大师”。在第一条故事线的结尾,青年诗人伊万进了精神病院,就在这里,二人相遇了,伊万讲了自己的奇遇,只有大师相信他说的是真的,大师也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伊万。

    再说玛格丽特。她原本是莫斯科上流社会的一位已婚女性,十分美貌,19岁就嫁人了,过着所有莫斯科女性都羡慕的优越生活,但她却觉得,自己“从未有过一分钟的幸福”。认识大师后,她觉悟到丰富的精神才是生命的意义,深深爱上了大师,成了他的秘密情人,两人一起住在莫斯科一间半地下室里。正是她把这个可怜的作家叫做“大师”,正是她鼓励大师写完了彼拉多的故事,也是她心痛地从火中抢出大师的残稿。她对大师说,自己明天就向丈夫坦白,自己爱着另外一个人,然后永远在大师身边陪伴他。但大师觉得,自己已经彻底毁灭了,不想连累玛格丽特一起毁灭。就这样,他失踪了。所以这本书第二部一开场,玛格丽特正焦急地到处寻找大师。

    大师以为自己失踪后,玛格丽特就会回到丈夫身边,重新过上好日子呢。但是,他实在低估了玛格丽特。

    为了能得到大师的下落,玛格丽特竟然与魔王的随从订立了契约。在歌德的《浮士德》中,靡菲斯特诱使浮士德出卖了灵魂,换取了24年的风光与权力。而玛格丽特跟魔鬼订了契约,为的是爱。

    恶魔让玛格丽特涂上一种叫回春脂的东西,变身为女妖,为魔王主持了盛大的舞会,她接受恶魔们的膜拜,并赤身裸体在莫斯科的夜空中飞翔。这当然是来自恶魔的考验。成为女妖的玛格丽特变得原始、自由、充满能量,她赤身裸体在莫斯科的夜空中飞翔,寻找着那些诋毁“大师”的评论家。她闯入一个评论家家中,把里面的东西砸了个粉碎。她飞翔在城市上空的一幕,很难不让人想到画家夏加尔的两幅名画的结合:《城镇上空》(Over the Town,1918年)和《躺着的裸女》(Nude Lying Down,1914年)。虽然小说和画中的飞翔各有各的故事,但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那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想象,一种爱的飞翔。

    玛格丽特用牺牲自我的方式,一一兑现了诺言。话说,魔鬼在莫斯科游历这些日子,什么人性的弱点他都见过了,但是,他还没有见过爱。玛格丽特对大师的爱,为人世间所不容,却纯金般赤诚,感动了地狱里来的魔王。最后,她终于得偿所愿,见到了大师,焚毁的手稿也奇迹般地重新回来了,他们又住进了莫斯科那间半地下室。对魔王来说,考察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他飞回了虚空之中。

    可是,这世间还是容不下他们的爱。后来,耶稣又派马太来同魔王商量,让他收留了他们。最后,魔王答应把大师和玛格丽特带走,他找了一片宁静美丽的花园,给了他们永久的安宁。显然,这花园是伊甸园的象征。

    在大师离开人间之前,还答应了耶稣一个请求:释放他笔下的人物:被悔恨囚禁了两千年的彼拉多。于是,大师又拿起里笔,继续写他的书,给了彼拉多一个结局:他踏上了月光之路,追随耶稣而去,灵魂得到救赎。

    这就是大师和玛格丽特的故事线。

    最后一条故事线就是青年诗人伊万的成长了。在魔王诱惑下,他经历了现实和精神世界的双重冒险,认清了现实,分辨了善恶。最后,他痊愈了,从精神病院回到家中,他知道自己以前写的都是坏诗,决定再也不写诗了,改行当了历史学者。

    话说,在大师离开人间之前,还答应了魔王带来的一个请求:释放他笔下的彼拉多。你可能不明白了,魔王为什么这么关心一个小说里的人物命运呢?这就是这本书最有意思的地方了。

    原来,魔王是“大师”的小说读者!约两千年前,魔王目睹了彼拉多审判耶稣的一幕,两千年后,他读到了被“大师”烧毁的彼拉多小说手稿。作为历史人物的彼拉多早已死去,但作为文学人物的彼拉多却被大师写活了,还活了两千年,当然,也被自己的良心折磨了两千年。可见,在作家布尔加科夫笔下,魔王、耶稣这种神话空间的人物,与一本写得很棒的小说中的人物是同在一个空间的,一个永恒的、超越性的空间。在那里,评判文学的,仅仅是它文学性的优劣,而非一时一地的世俗价值的好坏。

    在这本书中,不仅魔王读过大师的小说,耶稣也读过。他们都觉得,大师用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卓越的文学才华,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彼拉多。同时,他们也觉得,彼拉多也应该得到救赎了。于是,小说中最神奇也最令人拍案的一幕发生了:现实时空的大师接受来自神话时空的人物委托,给了他虚构的小说时空中的彼拉多一个结局,他和玛格丽特与魔王一起飞翔在彼拉多所在的那座山壁之上,对他大声呼喊道:“你自由了!你自由了!”

    在小说的最后,伊万在梦境中目睹了这场震撼人心的文学奇迹:他看到,夜空中,彼拉多跟在耶稣后面奔跑着,他一再地请求耶稣告诉自己:死刑从未有过,从未有过。而耶稣微笑着说:当然,从未有过,都是你的幻觉。这一刻,彼拉多终于被救赎了,他追随着耶稣,一同走上“沸腾的月光之路”。这梦境中的最后一幕,将三个时空漂亮地汇聚在了一起。这一刻,虚构与真实、神话与历史,早已无法分辨。

    在这本书里,每个人都得到了审判和救赎。伟大的想象的力量,可以让魔王来到人间惩恶扬善,让美丽的玛格丽特在城市上空飞翔,能点化被痛苦蚕食了两千年的彼拉多,也能让文学超越世俗评判和焚烧的烈焰,得到超越性的永恒王国的最终“审判”。

    那么,两千年前的彼拉多和现代莫斯科,这两个时空有什么关系呢?作家究竟为什么把这些人物放置在同一本书里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说到几个主要人物各自的象征了。

    先说沃兰德。这个魔王形象显然是从歌德的《浮士德》里走出来的。在《浮士德》中,他叫靡菲斯特,是魔鬼,也是中世纪的魔法师的神。他化身为各种形象来到人间,时而变成旅行者,时而变成外国贵族,诱惑人类签下出卖灵魂的契约,换来内心欲念的实现。

    靡菲斯特有句名言:“我属于那种力的一部分,总想作恶,却又总是行善。”这是种什么力?万事万物既然有开始,就有结束。有生命,就有死亡。有光明,就有黑暗。有上帝,就有魔鬼。所以,所谓魔鬼,并不是什么吓人的鬼怪,而是否定的必然之力的一种象征,是推动历史发展的辩证的力量。就像靡菲斯特自称的那样,他是“永在的否定的精灵”。

    《大师和玛格丽特》开篇就引用了靡菲斯特这句名言。作家还特意强调,沃兰德可能是个德国人,他是来莫斯科鉴定一位中世纪魔法师的手稿的,可见,他也是一位魔法师的神。。和靡菲斯特一样,沃兰德是人类灵魂的试炼者,他并不亲自作恶,只是代表否定的力量。小说开头,他预言了柏辽兹的死亡。但他并非杀死柏辽兹的凶手,只是说出了他的必然命运,为的是告诉他:人并不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沃兰德的到来,让世间的一切荒诞本相水落石出;同时,他也带领整个小说走向了荒诞的悖论:人心比魔鬼堕落,精神病人才是真正清醒的人,被边缘化的作家才是真正的大师,被唾弃的婚外恋才是真正的旷世之爱,魔鬼反而成了惩恶扬善的角色……

    那么我们要问,究竟是谁颠倒了这世间的黑白?答案是:每一个怯懦的人;像彼拉多那样,明知耶稣无罪却迫于强权的压力而犯下错误的怯懦之人。

    书中,神话时空里的耶路撒冷城与现实时空的莫斯科市在本质上是相似的:旧信仰的神殿被拆除了,新信仰的神殿建立起来,然而,人性的弱点还是一点没变:先知被官僚判了死刑;官僚迫于压力,违背了内心的良知;媒介传播者曲解先知的本意;民众人云亦云,俨如乌合之众。学者普遍认为,

    彼拉多道德选择的两难处境,实际上就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的历史困境,彼拉多的怯懦就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罪恶

    ,故事中的彼拉多代表的就是千千万万个在权力的迫使下犯下怯懦之罪的普通人。所以,作家想要通过这本书大声呐喊的,就是这样一句话:

    人的良知要求他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里说的彼拉多之恶,有点像汉娜阿伦特说的“恶的平庸性”。但不同的是,阿伦特所说的恶,其执行者是假装自己是机器化的、没有内心的,他们是强权的依附者和无条件无责任的服从者。而布尔加科夫笔下的彼拉多却有一颗心,他需要在强权和个人良知中做出一个抉择。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文学效果也是震撼的。这个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就是带领读者去看清人性的弱点,进而也去审视自己的灵魂。

    至于“大师”,很明显,他就是作家本人的化身,是自由与文学的化身。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布尔加科夫面临创作者的绝境,却仍在笔耕不辍地写小说、剧本,评论,翻译……在世人看来,这样的人也许已经疯了,或者说,是个文学疯子。他对迫害自己的文坛官僚恨之入骨,这些官僚,其实就是一群文坛彼拉多。他们都是饱学之士,明知布尔加科夫作品的价值,却迫于苏维埃政权的意识形态压力去诋毁他。不过,尽管如此,布尔加科夫却仍然愿意去想象他们的灵魂是否会因为对自己的错判而受到良知的谴责,于是,在小说中,他让自己的化身去写作彼拉多的故事,让彼拉多因悔恨而备受折磨,最终,还宽恕了他,释放了他。这是一个伟大作家才有的讽刺和慈悲。

    玛格丽特的原型就是作家的遗孀伊莱娜。和小说里一样,伊莱娜很年轻的时候就嫁人了,后来她爱上了布尔加科夫,跟前夫离婚后,第二天就和布尔加科夫结了婚。他们的爱情也确实经住了考验。在布尔加科夫贫病交加的最后十年,是她不离不弃,并在作家病逝后,用一年时间将遗作编辑完善,最终定稿。小说里,玛格丽特象征的是纯粹的“爱”,以及“爱的自由”,她是大师在最痛苦的人生阶段的一个梦,一个美梦;当然也可以说,她就是作家的另一个自我,一个珍惜自己的才华,无论如何都不放弃自己,勇敢地去与命运抗争的那个自我。

    青年诗人伊万是所有故事的见证者,他的视角更接近于读者,他在小说中的存在意义,就是带领我们去见证不同的故事线是如何交叉整合在一起的。此外,这个人最初没什么个性,他混迹在文坛官僚中,人云亦云,但他毕竟还年轻,没有完全踏入染缸,他代表的是一个可以做出选择的普通人,代表苏联文学的未来,也代表人性的未来。而他的结局毫无疑问地告诉我们:没有任何未来可言。

    将所有故事、所有时空凝聚在一起的,正是同一个主题:个人与权力、艺术与权力的关系。

    在布尔加科夫48年的人生中,权力的化身主要有两个:母亲和斯大林[6]。创作早期,他的主题是个人与权力,这来源于他与母亲的冲突。布尔加科夫有个强势的母亲,在婚恋阶段,他曾遭到母亲的强势干涉。在他看来,母亲就是强权的化身,为此他开始思索个人与权力的关系。后来的人生遭遇中,这一关系在他与斯大林或者说苏维埃政权的紧张关系中得到重演。这时候,他的思考过渡到了艺术创作与强权的关系。《大师和玛格丽特》这本书,正凝聚着作家对这一主题的一生思考,处处都是现实的血泪,也处处都是创造的奇迹。

    《大师和玛格丽特》的写作是布尔加科夫对自己心中的文学的一场献祭——不是苏维埃欣赏的那种文学,而是真正有永恒价值的文学。它远远超越了它的时代和作家的文学土壤。在他笔下,文学具有超越一切的力量,也迫使每个人去审视自己的良知。如果说这位作家有什么信仰,那答案只能是:文学本身。而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文学。

    2021.10.25 原文为讲稿

  • 义和团从未远去

    作者:凭虚御风 发布时间:2007-03-27 17:07:03

    有人说“最好的历史著作都不是历史家写就的”。因为“好”这个概念过于宽泛,这种说法也许有欠妥当。然而如果把“最好”改成“最具可读性”,那大概这个论断就不会有太多问题。史家写史,重在严谨求实。文学性不仅不是史家追求的目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他们力图避免的。像太史公那样的史家是很少的,而“无韵之离骚”这个美誉的背后,也暗含着对《史记》中的某些记载缺乏客观性与真实性的批评。文学家则不同,他们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诠释历史。可以无视史实,按照自己的喜好演绎历史,写出“戏说体”历史小说;可以在不违背重大历史事实的前提下,为历史增加史籍中没有记载的人物和情节,写出“演义体”历史小说;也可以严格遵照史籍记载和学术界研究成果,不对事实做增添和删减,只是以文学的笔法对历史事实进行重新描述。这类作品一般被称为“纪实文学”。三者中最容易误导读者的要数演义小说,而最能够让读者了解历史真相的则是纪实文学。因此,如果面对文笔生硬晦涩的历史典籍感到头疼,又对历史比较感兴趣的话,读者的最佳选择是阅读“纪实文学”形式的历史著作。

    王树增就是一位写作纪实类历史文学作品的高手。许多年前,他的《远东朝鲜战争》曾轰动一时。在经过数年的史料研究与实地考察之后,他推出了另一部力作《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这部作品聚焦于1900年前后发生在中国北方的那场旷世劫难,但又不限于事件本身,而是把视野拓宽到清代中国社会和政治制度的整体,以宏大的眼光分析庚子国变发生的原因,探求在这一段历史中不同人群的行为所体现出的文化和性格内涵。作者虽然饱含激情,但却努力在字里行间保持克制,试图用一种抽离的视角和冷静的语气进行叙述。然而正是这种冷静与客观,恰能让读者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那段历史的荒唐。全书大量引用历史文献却不显晦涩,大量发表评论却不显偏颇,行文流畅,文采飞扬,让人很容易置身其中而不忍释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至今为止对于那段历史的最佳叙述,在兼具史学著作的严谨和文学作品的生动这一点上,相同题材的作品中尚无人能及。

    庚子国变是一帮愚蠢贪婪、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的满清贵族,在最自私的野心的操控下,为了最卑鄙的目的,利用中国农民的愚昧无知以及长期在暴政统治下被扭曲的心理,以整个国家的命运为赌注所发动的一次最危险的赌博。在整个事件中,清朝政府所表现出的对于世界形势、外交常识和国际公理的无知令人瞠目,清政府决策的混乱和执行的低能让人结舌。幸亏几十年的洋务运动造就了一批有现代视野的官员,幸亏这些人掌控了半个中国的控制权,幸亏他们挺身而出违抗了朝廷的命令,才避免了北方的悲剧在中国最富庶的江南地区上演。而在这一次危局当中,李鸿章无疑是中流砥柱。他没有死在庚子年之前,是中国人的大幸。

    作者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既承认了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压迫,也尖锐地指出了义和团运动存在的严重问题,指出了义和团运动中暴露出的中国人的愚昧、野蛮、虚伪和暴虐。作者在书中特意着重叙述了长期以来因为意识形态的需要而在历史教科书中被涂抹过的历史的真相,让我们看到了真实而残酷的历史。

    这场前所未有的灾难虽然已经过去了一个世纪,但是大多数国人对它的认识仍然模糊不清,对它的评论仍然存在禁区。一年以前,中山大学的袁伟时教授曾经在《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撰文讨论这段历史,却导致冰点周刊被停刊整顿。这个事件恰好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1901年》这部作品的价值。当我们得知义和团在北京城烧杀抢掠形同盗匪,当我们得知所谓的“廊坊大捷”不过是八国联军对义和团的大屠杀,当我们得知与义和团战斗的主要是清军而非洋人,当我们得知八国联军中的“英军”其实是一群来自山东的中国青年……人人都有头脑,当我们得知事实的真相,我们自然会对这段历史进行自己的思考,而不需要任何的教科书。

    尽管如今的世界已不是当年的世界,尽管如今的中国也不再是当年的中国,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无论优劣——却并未改变。无论是科技的发展,还是政治的进步,或是社会的转型,都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在这片土地上生存了数千年的中国人。义和团的肉体虽已消灭,义和团的灵魂却始终漂浮在山河上空。在这段悲哀的历史过去百年之后,在又一个新世纪刚刚开始的时候,回顾上一个世纪之交发生在中国的一切,探寻悲剧发生的原因,就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到了每个中国人都能充分认识历史的真相,能够独立地、自主地对历史进行反思的时候,类似的历史悲剧再次重演的可能性才会消除。

  • 歌利亚剧烈摇摆

    作者:符灵 发布时间:2022-07-15 19:58:41

    金爱烂被誉为韩国天才女小说家,这部短篇小说集描写了普通人生活的艰难之处。她的小说之中,对于贫穷的描绘,如此绝望,深入骨髓,令人胆战心惊。

    不仅是小说,韩国的电影也非常写实,比如说李沧东的《燃烧》、奉俊昊的《寄生虫》等等,往往能展示出普通人生活的种种艰难之处,让人能够感同身受。

    小说集里面有一篇《水中的歌利亚》,印象深刻,它描写了主人公和母亲被洪水困在一栋将被拆迁的房子里,他们做了种种抵御洪水侵入的措施,比如说封上门,用塑料袋储水等,最后无济于事,他的妈妈也死了。

    歌利亚是《圣经》当中的一个巨人,拥有无穷的力量,后来被大卫打败。我不禁想这篇小说的名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小说的最后一句写,刺骨的寒风吹来,歌利亚剧烈摇摆。这句话是不是意味着巨人终将会被某个人打败?

    小说的描写非常绝望,他的妈妈死后,他带着妈妈的尸珠坐上简易小船逃生,最后妈妈的尸体也被水冲走了。他在一棵大树上上看到一个很像他父亲的人,等他爬上去,却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背包,里面有些食物和水。

    没有人来救他,整篇小说就只有他和妈妈两个人,最后只剩他一个人。整个城市都是洪水,不知洪水之外是否还是洪水。我想,小说中的洪水并不是写实,它代表了生活的重压,它就是生活本身。

    印象深刻的是,同名的一篇小说,《你的夏天还好吗》,讲一个普通女孩的失败的暗恋故事。那个光芒万丈的前辈,其实根本没有把她放在心上。这是一种青春期独属的残酷,在你仍然会心动的时候。而问出这句“你的夏天还好吗”,说明仍然怀有希望。只是,这样的希望属于海子式的希望,“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式的、永远存在于彼岸的希望。

    我想,深入到生活的内部,与生活搏斗过的人,往往会有这样的体验。你面对的困难是如此巨大,几乎要压垮你的身躯,然而是活着的本能让我们继续生活下去。

  • 赏画读诗玩游戏,带孩子进入趣味无穷的古诗世界

    作者:丁香 发布时间:2020-03-30 15:17:03

    刚刚结束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上,天才诗童6岁的王恒屹和11岁的韩亚轩赢得无数赞叹,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他们的诗词储量,更是他们大方从容的应对和沉稳淡定的状态。尤其是王恒屹,在第一场以挑战“姓氏飞花令”亮相,当对方报出姓氏,他立即说出含有同音字的诗句,让人无比好奇,这个6岁不到就已认三千字背580多首诗的完美萌宝,是如何培养的呢?恒屹奶奶在采访中说,这是从兴趣入手,陪伴引导,长期坚持的结果。

    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的古诗,孩子刚开始诵读并不难,难的是喜欢上它并坚持。一米阳光童书馆耗时三年倾力打造的匠心之作《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精选100首古诗并配以稚朴精美的绘图,直观形象地帮孩子们领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汉语极致之美,还结合古诗的含蓄意象精心设计了丰富的专注力互动游戏,内容涵盖汉字、数字、色彩、图形等,让孩子在观画读诗玩游戏的轻松愉悦中,进入趣味无穷的古诗世界。

    一、从熟悉的景物开始,诗画互补,培养对美的感受力

    国学大师钱穆说:读诗不是为了成为诗人或文学家,而是学会欣赏,通过欣赏接触到更高级的人生,获得一生中无穷的安慰。

    诗是浓缩的语言,寥寥数语即勾勒出一幅画,短短几句,就讲述了一个故事。《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配合诗句绘出贴切形象的画面,让孩子领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精神滋养,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美的感受力。

    带领低幼儿童读古诗,可以由生活中常见的景物开始,引起他们的兴趣。

    《咏鹅》重现了孩子们在公园湖上看到的情景。

    雪中凌寒盛开香远益清的腊梅不正是王安石的《梅》中的模样?

    春天里不止有绿柳柔枝万紫千红,还有夜来风雨落红零乱,这样的生活经验《春晓》里早有描述。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理解力增强,还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月出心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悠然空灵。

    二、3~8岁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读法

    这套共四册的大开本古诗游戏书,如同精美的画册,每首诗都有拼音和注释,结合不同年龄的身心发育特点,从3岁到8岁有不同的读法。

    三四岁的幼儿,以亲子共读为主,坐在爸爸妈妈怀里你一句我一句的时光对孩子而言有着无可比拟的幸福,处于色彩敏感期和细节敏感期的他们,还能“读”画,在不起眼的地方时不时的惊喜发现,带来更多乐趣。

    即将入学或初入学的孩子,已有一定的识字量,可以根据程度需要识认或练习拼音。看拼音认字,已认识的字练习拼读。

    对二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对解释诗有了更多需求,注释是学习古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比如《独坐敬亭山》的四个注释,对“尽”和“闲”的理解,帮助孩子更深体会诗人寄情天地自然的心境。

    三、在游戏中锻炼各种思维能力

    游戏设计特别能体现这套书的匠心独运。中国古汉语讲究意境、朦胧,熟读成诵,与偏重观察、推理、想像等思维能力训练的认识科学关注点不同,这套书巧妙的游戏设计将二者融合在一起。

    3到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对数字的理解要与实物或具体形象相联系。类似“图中有9只鸟,你能找出来吗?”的数一数游戏,对这一阶段的孩子理解数字和大小提供了符合其思维特点的训练。

    《咏鹅》这首诗配的游戏是比较水面上的鹅与水中倒影并找出6处不同。不仅需要仔细观察,还要有条理,按一定的顺序才能快而准。可以放手让孩子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方法。尝试改进总结是“找相同或不同”类游戏对孩子更深远的意义。

    这个梅花的“填一填”,是数独的简化版,对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更高,综合训练了观察、记忆、推理能力。

    除此之外,这套书中还有形式多样的拼图、按数字大小连线,分类或简单计算等游戏等待大家来解锁。沉浸在游戏中,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观察力、推理力和想象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专注的好习惯,而专注力是孩子求学路上能轻松走得更高更远的最重要的能力。

    近两年的语文教材课改中,诗词方面的内容大大增加,《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精选100首古诗佳作,以诗画相辅、穿插思维游戏的方式,为成就“小诗童”打下良好基础。


下载点评

  • 二星好评(558+)
  • 引人入胜(3410+)
  • 实惠(677+)
  • 图书多(889+)
  • 少量广告(6106+)
  • 内容齐全(494+)
  • 服务好(937+)
  • 还行吧(775+)
  • azw3(744+)
  • 无广告(9410+)

下载评价

  • 网友 訾***晴: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7 00:55:40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郗***兰: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7 01:43:12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温***欣: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7 00:57:39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寇***音: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7 01:01:11 )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冯***卉: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7 02:28:08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通***蕊: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7 00:54:36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堵***洁: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7 01:01:59 )

    好用,支持

  • 网友 蓬***之: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7 00:59:17 )

    好棒good

  • 网友 薛***玉: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7 00:58:46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居***南: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7 03:23:12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同作者:Gatcum, Chris的书籍: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