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名品盛宴 - pdf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8-06 02:40:02

名品盛宴 pdf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名品盛宴 pdf格式下载
名品盛宴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2116993
  • 作者:关澜,时涛 
  •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7
  • 页数:167
  • 价格:39.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8-06 02:40:02

内容简介:

《名品盛宴:醇饮佳肴版》:垂涎欲滴人间色香味,推崇备至时尚信雅达;提炼萃取千年美食艺术精髓,展现中西饮食文化诱人魅力……本书聚集世界顶级名品,精美的图文尽显奢华品味,潮流资讯引领尊贵生活。醇饮佳肴的审美指南,梦寐以求的饕餮盛宴,专家独有的精彩解读。这是一本完全时尚手册,翻开本书时您已经走进了一个奢侈的王国。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名品盛宴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名品盛宴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名品盛宴在线购买

PDF下载地址:名品盛宴PDF下载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名品盛宴:醇饮佳肴版》:垂涎欲滴人间色香味,推崇备至时尚信雅达;提炼萃取千年美食艺术精髓,展现中西饮食文化诱人魅力……本书聚集世界顶级名品,精美的图文尽显奢华品味,潮流资讯引领尊贵生活。醇饮佳肴的审美指南,梦寐以求的饕餮盛宴,专家独有的精彩解读。这是一本完全时尚手册,翻开本书时您已经走进了一个奢侈的王国。


精彩短评:

  • 作者: 神經_____ 发布时间:2011-06-23 02:58:48

    奢侈你妹!!whisky里面没说到单一麦芽和混合的区别,松露分黑白二种,咖啡里面没有提到猫屎。老学究们骗钱也做足功课先啊!!!!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黄方超 发布时间:2011-10-04 10:40:02

    此时此刻,异常怀念我的导师。

  • 作者: 岁月静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2-11-22 10:09:30

    全都是错误

  • 作者: hex 发布时间:2013-03-15 13:09:40

    解决了一些疑惑

  • 作者: 1997xhp 发布时间:2013-12-24 14:42:34

    主要介绍了达尔文的家庭生活圈子和社会风尚,对全面了解达尔文有帮助。

  • 作者: CrazyCat 发布时间:2023-09-28 19:52:38

    感兴趣的是精神分析视角的解释


深度书评:

  • 名品,精品

    作者:とう 发布时间:2012-03-05 17:22:01

    看这种书,舌头都会变挑~~

    在别人眼中,对于酒、咖啡、茶、巧克力的描述,也许只是些溢美之词。但对于一个经常得夸夸自家酒、给自家酒做定位的人来说,这本书真的很实用。

    最让我有触动的是大红袍,比牙买加蓝山更精贵:如今所说的“茶王”指的是生于九龙窠岩壁的6株母树所产、年产量不上一斤的成品茶。

    看到这里,立刻觉得手边茶杯里的水不堪入口。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记录一下该怎么吃

    作者:Serendipity 发布时间:2022-01-13 10:05:13

  • 《政治学说史》笔记

    作者:我有一个小咪 发布时间:2018-11-21 09:14:32

    [美]萨拜因著. 邓正来译.《政治学说史(上卷)》[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美]萨拜因著. 邓正来译.《政治学说史:民族国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第一版序言

    1. 假设:有关政治的理论本身也是政治的一个部分。P5

    2. 价值判断:不可避免且极为复杂

    第一编

    关于城邦的理论

    第一章

    政治理论的背景

    一、政治理论和人类的进化

    1.人类要直面如何适应各种生活环境,最重要的也许是对付人的内心世界(the inner man)

    2.而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也许是人类适应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的最为重要的形式 P11

    3.政治理论

    (1)就是人类为了有意识地理解和解决其群体生活和组织中的各种问题而做出的种种努力。

    (2)是一种“受过规训的”探究(the disciplined investigation)

    (3)是在一个特定的地区(亦即我们今天称之为希腊的古希腊人居住地)并在一个较为具体的时间(即在公元前5世纪期间)被创建起来的 P12

    二、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

    1.这种“探究”基本上一直是哲学论者的领域,大多在哲学方面影响也较为广泛

    2.政治制度和政治理论都是文化的一部分,两者往往融为一体 P13

    3.政治理论家是一种超级政治家,以极具说服力的方式去阐明某些勾连的性质和可欲性 desirability P16

    三、政治哲学的创立

    1.背景:政治开始从宗教中分化出来,而哲学和科学则开始从神话中分化出来

    2.对于太阳横跨天空,一种解释是燃烧着火的战车,一种解释是极其炽热的气体

    (1)第一种是神话,采取故事的形式

    (2)第二种是科学,采取的是抽象的原理,即精准且客观的描述 *P25

    第二章

    城邦

    一、社会阶级

    1.奴隶

    (1)是城邦经济特有的一种制度

    (2)一如工资制度是现代经济所特有的制度一般

    2.外邦居民

    3.公民

    (1)是一种因出生而获致的特权,是一种成员资格membership

    (2)与现代公民:

    ①情感成分要大很多,法律依据小得多

    ②现代公民是意指一个人的某些权利为法律所保障的观念

    ③希腊公民很像是一个家庭中的成员资格。对政治哲学影响:关键问题不在于为一个人争取到他的权利,而在于确保他占有或拥有他有资格所处于的地位→去发现每一种人或每个阶级的人应当在一个健全的社会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P33

    二、政治制度

    1.公民大会 Ecclesia

    2.地方行政官 magistrates和公务员:代表制

    3.五百人议事会:真正的统治机构

    4.法院: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

    三、政治理想

    1.民主制:阵亡将士演说词

    (1)城邦本身是他们最有价值的财富,是值得他们为之献身的最高利益

    (2)公民资格是雅典人的无上荣光

    (3)在一个自由国度中的自由公民身份

    2.自豪感:对“美好的多才多艺”happy versatility

    (1)自由取决于,自由的交往中,具有能够说服他人并接受他人说服的理性能力rational capacity

    (2)这种自由包含尊重法律的含义

    3.实现共同生活

    (1)城邦是一种共同生活,乃是一种“生活的模式”(a mode of life),而不是一种法律的结构

    (2)对个人来说乃是其天赋能力能够得到训练的最完善的学校,对共同体来说则是一种具有无比价值的文明生活。

    第三章

    柏拉图以前的政治思想

    一、民众的政治辩论

    1.BC5C的雅典人热衷于政治辩论

    2.对其生活于其间的世界所盛行的各种古怪的法律和制度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

    3.认为:人性中隐含着一种遵循某种准则的虔诚

    二、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

    1.把正义描述为一个“square”数

    2.把范围或均衡视作一种道德品质:Nothing too much

    三、自然与约定

    1.把自然与神法等而视之并把约定与真正的正当the truly right 相对照的做法,注定会成为批判一切滥用人定法的程式。自然法以后也承担了这项批判的大任。

    2.自然正义是强人的权利,而法律正义也不过是大批弱者为了保护自己而设立的屏障。

    3.《理想国》卷二将自然与利己主义等而视之,发展成社会契约,即开明的自利 enlightened interest ;但这是与“共同体”精神相悖的,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反驳了这种观点。

    4.自然与约定的发展方向

    (1)认为自然是固有的一种正义和正当的法则。本质上是道德的,最终是宗教的。

    (2)认为自然和道德不涉,就是自我主张或利己主义,即对快乐和权力的欲求,可能发展为一种尼采式哲学的自我表现论,温和的形式可能为功利主义。 *P63

    四、苏格拉底

    1.他促使各种具有启发性的思想转变为明确的哲学

    2.与诡辩者不同,他在人本主义中引入了早期自然哲学中的理性传统

    3.相信美德即知识,因为美德是可学可教的。《理想国》中唯知识论的论断就是对知识这一信念的详尽诠释。

    第四章

    柏拉图:《理想国》

    一、政治科学的必要性

    1.相信美德即知识。

    (1)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国家来说,客观上都可能存在一种善的生活或一种美好的生活

    (2)这样一种善的生活可以作为研究的对象,可以通过有条理的认知过程而得到定义,因为也可以运用智性的方法加以探究

    二、美德即知识

    (一)《理想国》内容

    1.是一部无法归入任何一门学科的论著,它涉及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2.关注问题:

    (1)善人 the good man 和 善生活 the good life

    (2)在一个善国家 a good state 中的生活

    (3)如何知道善人和善生活的手段

    (4)如何达致善人和善生活的手段

    3.阅读困难的原因

    (1)对话式文字结构,可以做到一部专著无法容许的那种兼收并蓄和自由安排

    (2)各门科学尚不具备明确界限

    (3)城邦的生活并未分化如此之细

    4.特点:高度一致性的政治理论和颇为简洁的逻辑结构

    (二)基本理念:美德即知识

    1.意味着存在着一种应予了解的客观的善 an objective good

    2.人们之所应当实现这种善,不是因为人们需要它,而是因为它就是善,人的意志是第二位的

    3.那个知道善的人,应当在政府中拥有决定性的权力

    (三)理念的基础

    1.人与人结合成社会的举动取决于交互性需要reciprocal needs,以及由此导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

    2.任何合作的事业都取决于每个人都能够做好其分内的工作

    (四)主要理论

    1.政府治理应当是一门依靠精准知识的艺术

    2.社会是由那些有能力彼此互补的人为了满足彼此的需要而形成的

    三、相互需要和劳动分工

    1.社会应当被设想为一个服务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个成员既为其他人提供服务,又接受其他人的服务

    2.国家所言关注的就是这种相互交换,而且国家所要努力安排的也是以最恰当的方式去满足需要和以最和谐的方式去互换服务

    3.服务交换的原则:劳动分工、工作专业化

    4.基础事实

    (1)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才能,在某些种类的工作比其他人做得更好

    (2)只有当人们持之以恒地专心于他们天生适合的工作的时候,他们才能获得技艺

    四、等级和心灵

    1.假设:个人的才能乃是这样一种才能,即在它们经过适当设计和控制的教育以后,它们就会产生一个和谐的社会群体

    2.专业化的原则要求把一些基本的服务工作加以区分为三个等级

    五、正义

    1.正义乃是维系并凝聚一个社会的纽带,亦即把个人和谐地联合在一起,而其间的每一个人都根据其天赋的适应性和所接受的训练而找到了其毕生从事工作。

    2.正义既是一种公共美德也是一种私人美德

    3.定义:

    (1)正义即“公平对待每个人”giving to every man his due

    (2)评价:极其间接。国家为其公民所提供的与其说是自由和保护,不如说是一种生活。

    4.逻辑:

    (1)国家是由相互需要创生的,所以必须根据服务而非权力来展开。

    (2)哲人王面临的问题是以最有利的方式对这些事务作出安排。

    (3)但有关权威或最高权力是柏拉图理论所不涉,也为任何希腊哲学家所不涉。

    5.问题

    (1)政治家据以实现这种必要调适的手段问题: #方法

    (2)消除对善之公民身份其阻碍作用的那些特殊因素→共产主义

    (3)发展对善之公民身份其促进作用的那些积极条件→教育理论

    六、财产和家庭

    1.主张:废除家庭

    (1)禁止统治者阶层拥有私人财产

    (2)废除固定的一夫一妻制的性关系,对人类的婚姻的偶然性感到吃惊,进行有节制的交配

    2.问题

    (1)以上只适用于军人和统治者,工匠则被允许拥有他们个人的家庭

    (2)没有谈到奴隶问题,也许他只不过认为奴隶制无关紧要

    3.逻辑

    (1)财产问题对于统治有着致命的影响

    (2)消除财富不均,才能在国家内部实现最高程度的团结

    (3)指向特定个人的家庭钟爱之情是国家另一个强有力的对手

    七、教育

    1.是一种积极的手段。令人惊讶的是程度,他本人把教育称之为“惟一重大的事情”

    2.对当时通行的教育方式的一种改革

    3.组成:体育课训练身体,音乐课训练心智,后者不仅指歌唱和演奏七弦琴,还特别意指对诗的解释和研究

    4.对艺术却保有一种奇异的平庸观念,有着一种特定的清教徒的——几乎是禁欲主义的——倾向。

    八、略去法律

    (一)评价

    1.也许任何其他论著都不可能再含有如此大胆、如此具有原创性或如此具有刺激性的思想路线

    2.这部万世经典的最大的重要意义乃在于它流传的普遍和广泛

    3.《理想国》永远是学者的愿望,亦即知识分子的信念,他们认为知识和启蒙是社会进步必须依凭的力量

    4.但将问题简化到了人际关系领域所无法容忍的程度

    (1)把政治比作医术并将之推至极端的做法,可以说把政治简约得不成其为政治了。

    (2)把政治从属关系简约为一种形式:有知的人对无知的人的关系

    (3)略而不论法律问题和舆论影响

    (二)略去法律

    1.法律属于约定的范畴;它源出于习惯和惯例

    2.而一种经由理性方式洞见自然或本性而产生的智慧,不可能因为法律的主张而放弃己见

    第五章

    柏拉图:《政治家》和《法律篇》

    一、重新承认法律

    1.在《法律篇》中,可以发现他精力衰退的证据:颇为松散,文字冗长

    2.目的:建立一种次优的国家 a second-best state

    3.法律被排除在理想国之外的原因

    (1)治国之才被定义为一种以精确科学为依凭的艺术

    (2)这种科学是一种对典型的理性理解,事实性知识对这种理解并无任何助益

    二、金质的法律纽带

    1.《政治家》

    (1)理想国被明确地从有可能实现的那类国家中划分出来。被列为“惟有天上有的一种模式”

    (2)民主政体的地位比在《理想国》中的地位更高

    2.法律由此取代了理性

    三、混合式国家

    1.旨在通过各种力量的平衡来达致和谐:各种对立政治力量的存在,导致了稳定的局面

    2.若干年后孟德斯鸠重新发现的作为体现在英国宪法中的政治智慧之精髓的那项著名的权力分立 separation of powers

    四、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1.仍认为共产主义是最理想的安排,但这种安排太好了,因此很难为人性所接受。从而做了让步,让私有制和家庭继续存在下去。

    2.动产 personal property 可以允许不均等,但是数量却是受到限制

    3.更为广泛的劳动分工:农业由奴隶承担,贸易和工业由不是公民的自由人承担,政治职务则是公民的特权

    五、教育制度和宗教制度

    1.着手规划一个由政府管理的学校系统

    2.在阐释国家和宗教的关系的过程中,呈现出了一种类似的制度化倾向

    3.《法律篇》以一篇短文结尾,把这个机构称之为“夜间活动政务会”the Nocturnal Council。必须首先建立起这个政务会,而后再把国家托付给它,它的地位就是哲人王的地位。

    六、《理想国》与《法律篇》

    1.《理想国》为城邦理论的贡献:

    (1)它对构成社会之基础的最一般性的原则进行了最完善的分析,他认为社会的本质在于相互交换劳务,而在这种交换过程中,人的才能得到了平等的发展,其目的不仅在于使个人得到了满足,而且也在于实现最高等级的社会生活类型。

    (2)美德是有关善的知识,而知识是根据精确的数学演绎程序而加以认知的。据此,统治者和臣民的关系乃是一种有知识的人与无知者之间的关系。反过来必然会把法律从国家中排除出去。

    2.晚期哲学:半心半意而又缺乏说服力。提出了一项均衡的原则——亦即各种主张与利益之间的相互调适——建构一种立宪国家 a constitutional state

    第六章

    亚里士多德:政治理想

    一、新政治科学

    1.就《政治学》文本的阅读而言,无论按照什么顺序,都存在着一些困难。所以读者不妨按照它所具有的传统顺序进行阅读就可以了。

    2.《政治学》代表了亚里士多德的两个阶段

    (1)最初,根据柏拉图的路线,保持一种伦理的关注,认为好人和好公民是一回事

    (2)这门新科学应当具有普遍性,应当关注现实的政体。一个政治家可能需要成为一个治理国家的专家,即使是治理一个恶的国家。

    3.全书结构

    (1)第一部分在卷二、卷三、卷七和卷八,是在他最初打算建构一门独立的哲学时写的

    (2)第二部分源于卷四、卷五和卷六,包含了他对各种政体的最终看法,他对政治组织和政治变革背后的各种社会力量的观念。

    二、统治的种类

    1.下述事实使人感到惊讶:他在阐释理想国的时候所讨论到的每一个议题几乎都是由《法律篇》提出的。

    2.亚里士多德所谓的理想国实际上始终是柏拉图的次优国家:最高统治者必须是法律,而不是任何个人,更不论此人是谁。他并不是把这个观点当作对人类弱点的一个让步加以接受的,而是当作善政的一个固有部分。

    三、法治 the rule of law

    1.法律具有一种非人格的品质an impersonal quality,是“不受欲望影响的理性”

    2.宪政统治的要素

    (1)为了公众的利益或普遍的利益而实行的统治,区别于宗派统治 a factional rule

    (2)合法律的统治 lawful rule,凭借一般性法规而不是专断的命令

    (3)意味着对自愿臣民的统治,区别于仅仅凭靠武力支撑的专制统治

    3.国家观

    (1)国家应当是人们生活在一起以达致尽可能最美好生活的一个共同体,这就是国家的理念idea

    (2)城邦虽说在政治上失败了,仍没有失去作为一种理想的品格

    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1.柏拉图从未说过一种理想需要植根于实践之中或在实践中体现出来才算有效或正确。

    2.但亚里士多德非常重视常识和历代积累的智慧,所以他绝不可能如此激进。他可能是一个改良主义者,但绝不是革命者。

    五、彼此冲突的权力主张

    1.人们可能提出的每一项权力主张都有着种种反对意见,而所有一般性的权力主张也各有一定的理由。对民主和寡头的考察促使了亚里士多德在后来放弃了对理想国的探寻,并转而研究大多数国家有可能达致的最好的政体这个较为切实的问题。

    2.合法律性legality本身之于善只是一种相对的保障,虽说比强力或权力要好一些,但完全可能成为恶法。

    3.从理论上来讲,君主制就应当是最好的政体。

    第七章

    亚里士多德:政治现实

    一、政治体制与道德体制

    1.将政治与伦理区别开来

    2.将法律同有组织统治的政治结构区别开来

    3.把政治结构同作为政治结构之基础的社会经济结构进行了区分

    4.极其敏锐的指出,政体是一回事,而政体实际运作方式则是另一回事

    二、民主制原则与寡头制原则

    1.民主制国家的问题在于如何把大众的权力同明智的行政管理结合起来,而明智的行政管理对于庞大的公民大会来说却是不可能的

    2.寡头制国家的问题恰好相反,在于如何把权力控制在一个比较小的阶级手中,同时又不让这个阶级变得过于压制民众

    三、切实可行的最优国家

    1.混合政体:寡头和民主结合

    2.社会基础:庞大的中产阶级

    四、政治家的新艺术

    1.政治家治国的艺术——这种艺术能够以理想方式选择的手段来指导政治生活达致道德上有价值的目的

    五、作为发展的自然或本性 nature

    1.国家是自然的或本性的,因为它包含着一种充分发展文明生活的可能性。

    2.评价

    (1)在思辨的大胆和原创性方面,他绝不能与柏拉图相媲美。

    (2)然而在知识组织的能力方面,特别是在从浩瀚而繁复的大量细节中把握住某一典范或某一趋向能力方面,它不仅胜过柏拉图,而且还可以与此后学术史上任何一位思想家相媲美。P161

    第八章

    城邦的衰落

    一、(背景)

    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政治哲学,无论是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没有产生任何直接的影响。

    2.但这并不是说他们的论著只在适用于城邦才有价值,

    (1)柏拉图的假定:人际关系可以作为理性研究的对象并可以使之受制于明智的指导——是任何一门社会科学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2)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条件:确信国家应当是道德上平等的自由公民之间的一种

    关系

    ,国家是依法行事的,而且所依凭的是辩论和同意而非强力。

    3.但他们绝不怀疑

    (1)城邦在根本上是健全的

    (2)城邦是实现更高级文明形式的在道德上唯一健全的基础

    4.P A共同的国家理论伦理假定:善的生活意指参与国家的生活→

    (1)柏拉图:国家本质上是一种劳动的分工

    (2)亚里士多德:把参与国家生活视作是一个在道德上比义务和权利都更重要的观念。公民身份或公民资格位于人类价值的顶点。

    5.反对者:善是一种退隐和隐私的善 a good of privacy and withdrawal ,标志着城邦的衰落

    (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到了“猪国”对犬儒式的生活方式所做的一番嘲弄

    (2)亚里士多德指出,一个脱离国家而能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

    二、城邦的失败

    1.城邦无力解决希腊世界的种种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2.一个被PA所忽略的事实:

    (1)城邦太小又太好争斗

    (2)希腊人对蛮族人具有政治优势的说法也站不住脚

    三、隐退抑或抗议

    (一)否定

    1.城邦的衰落使人们产生了一种失败主义的态度、一种幻灭的情绪、一种退隐去建立一种私隐生活的意愿,公共利益只占有一种很低的甚或是消极的地位。即伊壁鸠鲁论者Epicureans或怀疑论者 Skeptics

    2.退隐的时候还会发出某种抗议的声音,或者强调指出现行社会秩序的阴暗面,发展到极端幻想的甚或极端不适当的地步。即犬儒学派 the Cynic School

    (二)建立

    1.这些学派的创始人没有一个具有柏拉图那种超凡的才智,也没有一个像亚里士多德那样无伦比精通城邦的政体和历史

    2.但他们提出了一种不同的观点,提出了一些质疑。

    3.苏格拉底成了一位神话式的人物,每个学派都把他树为其学说的鼻祖。哲学问题回到了它在柏拉图之前所处的状态,那边是对这样一个古老问题重新探究,即关于自然的意义以及自然与习惯性的和约定性的一般道德规则间关系的问题

    四、伊壁鸠鲁学派

    (一)伦理观

    1.使信徒产生一种个人自足的状态

    2.善的生活在于享乐

    (1)却是以一种否定性的方式来解释这一点的

    (2)幸福在于避免一切痛苦、烦恼和忧虑

    3.明智的人不会与政治打交道

    4.自然或本性nature意味着自我利益,即每个人主张自己个人幸福的欲求。

    5.调整人的行为的所有其他规章都属于约定conventions的范畴毫无意义可言

    (二)国家观

    1.国家的形成完全是为了获得安全,特别是为了防止其他人的劫掠

    2.由于大家都做不公正的事所造成的事态是无法忍受的,所以人们便把一套尊重他人权利以使自己的权利同样免遭他人侵害的方案当作一种有效的妥协接受了下来。

    3.道德morality与是否有利expedience是完全一致的

    4.看中了君主制,因为其最强有力因而最可靠

    (三)评价

    1.逃避现实的哲学

    2.倾向于发展一种缺乏生气的唯美主义,也没有能力去影响或希望去影响人类事务的进程

    五、犬儒学派

    1.更为系统地阐述了他们反对城邦以及城邦赖以建立的社会等级划分的观点

    2.无产阶级哲学家的最早典范

    3.主张平等,是一种虚无主义的平等 the equality of nihilism ,倾向于禁欲和苦行

    4.都是一种放弃renunciation的哲学,但这种放弃是禁欲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而不是唯美主义的

    5.结果:成为乌托邦理论。据说安提西尼和第欧根尼都写过政治学的论著,概述过理想化的共产主义

    6.是一个“世界主义者”是斯多葛得以产生的母体结构

    第二编

    关于世界社会的理论

    第九章

    自然法

    一、个人和人类

    1.背景:

    (1)城邦的失败乃是政治思想史上的一条十分明确的分界线,而从这个时候开始,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就没断过,一直延续到今天。 如果说政治哲学的连续性在什么时候中断过的话,那就是在亚里士多德去世的时候。

    (2)人们不得不学会单独的生活,一些宗教形式如基督教开始出现

    2.理念:有关个人individual;有关普遍性universality

    (1)有关个人可以根据这一假设获致伦理意义:这样的个人有着一种其他的个人必须予以尊重的价值

    (2)有关普遍性的伦理意义:归属相似性、思想的相似性,也就是把人类结合成一个共同的大家庭或兄弟般关系的心心相映。

    3.普遍观念

    (1)亚里士多德时代严格的公民身份难以获得。新的观念却主张所有的人,甚至是奴隶和外邦人都应当是平等的,因此不得不淡化个人人格的内涵,主张一种多少有些神秘的上帝面前人人灵魂平等,或者法律面前的人人平等。

    (2)所以必须为整个文明世界构想出一种法律,亦即一种包容性的法律

    (3)所以,有关人权和有关普世有效的正义和人性的规则这两个孪生的观念,被深深植入了欧洲各民族的道德意识之中,无从摧毁。

    二、世界之城

    1.斯多葛为世界国家的理念和普世法律的理念提供了积极的道德意义

    2.基本观念

    (1)每个人的职责就是演好指派给他的角色

    (2)对自然(或本性)的同一与完美或对一种真正的道德秩序保有一种宗教上的信奉。将正义视为一种批判原则

    (3)人是理性的而且上帝也是理性的

    (4)减少了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社会区别,倾向增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

    3.世界国家

    (1)神和人都是这种国家的公民

    (2)宪法:正当理性 right reason 即自然法,是有关何谓正义政党的普适性标准,对所有人都有约束力

    第十章

    西塞罗和罗马法律人

    一、西塞罗

    1.他的论著实际上是编著作品,缺乏原创,但优点是:所有人都读它们

    2.自然法

    (1)陈述了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学说,成了尽人皆知的常识

    (2)朴实自然法的渊源:上帝的神旨统治着世界;人类所具有的理性和社会的本性

    3.国家观

    (1)国家是一个道德共同体,亦即由那些共同拥有该国家及其法律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Commomwealth

    (2)国家乃是一个法人团体 a corporate body,这个团体的成员身份乃是其全体公民的共同财富;可以把相互帮助的好处和正义之治的好处提供给成员

    4.治理原则

    (1)权力来源于人民,权力只应当通过法律的保证来实施,也只有根据道德的基础才能被证明是正当的

    (2)成为了政治哲学上的常识,成了政治思想共同遗产的一部分

    (3)但人民这一点本身并不意味着产生任何民主的后果,“人民”究竟是谁?

    (4)运用“政治权力源自人民”这样古老的原则来为现代各种类型的代议制政府辩护的做法,只是用一种古老的思想去适应一种新的情况而已。

    二、罗马法律人

    1.罗马法

    (1)欧洲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只是力量之一

    (2)为人们提供了他们据以思考各种论题的原则和范畴

    (3)论证方式:法律主义,后来成了政治研究中普遍认可的方法

    2.自然法:

    (1)与万民法:区别在于奴隶制度

    (2)核心理念:“一项与作为理性的和社会的存在的

    人之本性极其相符的终极原则

    ,而这项原则是或者应当是审查各种形式的实在法是否正当的标准。” P216

    (3)与完美的正义和正当是相当接近的

    第十一章

    塞涅卡和教父们

    一、塞涅卡

    1.罗马已步入老年,严重的悲观和沮丧情绪

    2.意识到人性中固有的恶,伦理学又表现出一种趋向于人道主义的倾向

    二、基督教的服从

    1.基督教教会是一种能够独立于国家而管理人类精神事务的独立制度或机构。

    2.西欧历史上最具革命性的事件

    三、一仆二主

    1.基督教观点设想人具有一种双重本性,并认为应当按照人生的双重命运对之实行一种双重的控制

    四、安布罗斯、奥古斯丁和格雷戈里

    1.圣安布罗斯极力主张教会在精神事务方面自主性的观点,勇敢坚持这一原则

    2.圣奥古斯丁的哲学没什么体系,但是他的思想却涵括了几乎所有的古代学识

    3.格雷戈里着重强调了臣民必须服从,而且还着重主张臣民不得对其统治者的生活进行评论或批评的义务

    五、双剑论

    1.两种管辖权都不应当受到侵犯:任何一种管辖权都要尊重上帝授给另一种管辖权的各种权利

    2.如果没有这种影响,那么现代有关个人隐私和自由的思想也就不太可能为人们所理解了

    第十二章

    民族及其法律

    一、无所不在的法律

    1.日耳曼各个民族认为法律是属于民族folk的、或族群的、或部落的

    2.认为法律是属人的→法律是依凭领土或属地的,后者对有序且统一的行政管理

    3.在中世纪人们的心目中,法律绝不只存在于天上。它更像是一种无边缭绕的大气,从天上一直笼罩到大地,深深嵌入在人际关系的各个方面,都相信自然法是确实存在的。P251

    二、发现和宣告法律

    1.法律只能被发现

    2.法律通常以整个民族的名义发布。隐含着某些宪政观念的萌芽。

    三、法律下的国王

    1.意味着国王只是制定或宣告法律方面的一个因素而已

    2.国王和他的臣民一样服从法律

    3.国王大于个人,而小于集体

    政治学说史:民族国家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9月第一版

    第三编

    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

    第十八章

    马基雅维利

    一、现代专制制度

    (一)背景

    1.到16世纪初,君主专制制度absolute monarchy在西欧成为甚为普遍的政体

    2.推翻了中世纪文明在很大程度上赖以为凭的封建立宪制度和自由城市制度

    3.教会作为中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制度也成为了牺牲品

    (二)马基雅维利

    1.如此激烈的变化集中在一位令人难以捉摸、甚至是充满矛盾的人的身上

    2.在他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人能够像他那样清楚地洞见到欧洲政治演化的方向,没有任何人能够比他更了解那些正在被淘汰的制度的过时性质,也没有人能够比他更承认赤裸裸的强力naked force在这一进程中所具有的作用。

    3.意识到因长期习以为常的忠诚和虔诚的削弱而导致的道德腐败和政治腐败,或许也没有任何人比他更强烈地怀念一种更为健康的社会生活。 P9

    二、马基雅维利关注的问题

    1.君主论和李维十论论述的是同一主题的不同方面,前者套路的事君主制或专制政府,后者讨论罗马共和国的扩张问题

    2.与其说他不道德immoral,不如说它是非道德的non-moral

    3.把政治从其他考虑因素中(esp道德)剥离出来,并把政治写成似乎它就是目的本身似的。

    三、道德上的冷漠

    1.溯源:可以在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中找到:亚里士多德在讨论国家维持的时候是不考虑这些国家善恶的

    2.方法:“历史的”方法,就是用普通人都懂得的话来解释政治

    3.特点:政治理论不是按照一种系统的方式加以阐发的,而是表现为某些特定情势所作的评论

    四、普世的利己主义

    1.有效动机是利己主义

    2.人的欲求都是没有任何止境的,但权力和财物要受到自然稀缺的限制,所以人始终处于竞争和斗争的状况之中,需要法律背后的强力予以约束

    3.意大利乃是腐败社会的典型。腐败一般是指私德private virtue 的败坏以及公民诚实和献身精神的缺失,使得民众之治popular government 成为不可能

    五、万能的立法者

    1.重要性

    (1)法律制定者lawgiver在社会中具有至上的重要性

    (2)不仅是国家的建筑师也是社会的建筑师

    2.原因

    (1)重述西塞罗、波利比厄斯的古老神话

    (2)反映了一个统治者在16世纪意大利腐败环境的看法

    (3)他自己的政治哲学的逻辑,即道德义务最终也必须由法律和政府来规定

    3.内容:双重行为标准

    (1)政治家和私性公民the private citizen

    (2)作为国家创建者统治者,不仅位于法律之外,也不受道德的约束

    (3)唯一的标准:他所采取的各种政治手段是否成功地扩大和保持了其国家的力量

    (4)为达到目的使用残酷手段、背信弃义、谋杀或者任何其他的手段,只要这种手段被用得足够智慧和隐蔽

    (5)“因为受到谴责的应当是为了破坏的目的而使用暴力的人,而不是为了造福于他人的目的而使用暴力的人。” “一个君主如果想要维护自己的地位,那么它就必须学会使自己并不总是善良为怀,而是按照必要情势可能提出的要求时善时恶。”

    4.缺陷:

    (1)没有把万能的立法者的信念上升到政治专制主义的一般理论

    (2)受到了对足智多谋的暴君和自由自治的人们的崇拜

    六、共和主义和民族主义

    (一)共和主义

    1.施行仁政

    2.在统治者众多的情况下统治将更稳定

    3.主张以选举而非集成的方式来挑选统治者

    4.极端鄙视贵族制“所有公民之治的敌人”

    5.憎恨雇佣军人,主张装备公民军

    (二)民族主义

    1.一个人对国家的义务压倒了所有其他的义务和各种考虑因素

    七、洞见与缺陷

    1.马基雅维利的性格以及他哲学的真实含义一直是现代史上的大谜之一

    2.他被视作一个极其玩世不恭的人,一个满怀激情的爱国者,一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一个政治阴谋家,一个坚定不移的民主主义者和一个竭力吹捧暴君的无耻之徒

    3.他的思想是一个真正的经验主义者的思想,是从广泛的政治观察中和对政治史更加广泛的阅读中得出的结果

    4.他对“国家”这个现代政治术语所作的贡献,超过了任何其他政治思想家的努力

    5.狭隘的地方性,短暂的时间性

    第十九章

    早期的新教改革者

    一、消极服从与抵抗之权

    1.政治哲学上最具争议的乃是这样一个问题:臣民是否有权反抗他们的统治者?或者他们是否有一种消极服从的义务。后者成了现代的君权神授理论,反抗的最好假说乃是君权民授。

    二、马丁·路德

    1.强调内在

    (1)宗教的实质在于内在的经验,基本上是神秘而不可言传的

    (2)宗教的外在形式的宗教仪式只不过是达致内在经验的一种帮助或一种障碍而已

    2.世俗地位

    (1)异端邪说必须镇压,宣传异教必须禁止

    (2)帮助建立了一种国教,一种肯定会被他视作宗教怪物的东西

    (3)由于改革的成功与否有赖于王公,所以他坚持认为臣民对统治者负有消极服从的义务

    三、加尔文教和教会的权力

    1.一个法律主义者和威权主义者

    2.教义

    (1)人们得救不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德性而是因为上帝自愿的恩赐的信念

    (2)作用:这种彻底的信念(即全心全意地笃信人是上帝根据其意志而选择的工具)锻炼意志并在必要的时候变成铁石心肠

    3.希尔德布兰德原则 Hildebrandine :精神(宗教)权力高于世俗权力

    四、加尔文与消极服从

    1.坏的有统治者应当像好的统治者一样得到其臣民的无条件服从,因为服从并不是指向某个个人的,而是指向该职务的

    2.政治反抗:地级行政长官负有反抗国家元首推行暴政并保护人民免受暴政之难的义务

    第二十章

    保王派的理论与反保王派的理论

    一、 新教徒对专制主义的抨击

    1.胡格诺派论者提出两种主要论证进路

    (1)一历史事实为根据的宪政论辩

    (2)诉诸政治权利的哲学基础,并且努力证明君主专制与普遍政党原则是大相径庭的

    二、 《为反对暴君的自由而辩护》

    1.契约理论的实质是,人民可以要求统治者对其统治的正义性和合法律性负责。所以一个变成了暴君的国王便丧失了他拥有权力的资格

    三、 国王的神授权利

    1.神授权利理论和其反对的人民权利理论一样,都是对一个古老的观念的修正,即任何权威或权力都有一种宗教的起源与认可

    2.逻辑难点:赋予王权的那种特有合法性是无法进行分析或无法进行理性辩护的。国王职位是一种“神秘之物”(詹姆斯一世)

    3.就王权的合法性是经由自然过程展现出来的而言,意味着国王的权力是世袭的。这种论辩一般会变成一种详尽的但并不很令人信服的类比方法,即在政治权力与父亲的“自然”权威之间的进行类比。

    四、 詹姆斯一世

    1.“自由君主制”:独立与外国君主和王国内部的宗教派别或封建领主强制的国王统治

    2.国王是“上帝在人间的活形象”

    3.国王的特性乃是超自然的、不容解释,也不容辩论

    第二十一章

    让·博丹

    一、 宗教宽容

    1.他的思想是迷信、理性主义、神秘主义、功利主义和嗜古主义的一种大杂烩

    2.方法:哲学和历史相结合,在一种一般性原则框架内的经验性命题

    (1)批评马基雅维利忽略了哲学,认为其论著中的不道德倾向就是这一点导致的

    (2)不能容忍莫尔的乌托邦。

    3.批评

    (1)他的成就和他的设想不相称,缺少一个构思明确的体系以安排他的历史材料

    (2)《国家论六卷》重复且不连贯,缺乏章法和冗长乏味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 P100

    二、 国家和家庭

    1.《国家论六卷》一书的结构安排那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借用来的,尽管整个轮廓被无穷无尽的直接文字所遮蔽了

    2.把国家的目的定义为“用主权对若干家族及其共同财产进行合法的统治”

    3.把财产视为家庭的一个特征:家庭是私域,国家是公域,两者应该截然分开

    4.赞同父权的论点主要是威权主义的

    三、 主权

    1.主权的作用

    (1)区分国家与其他所有群体

    (2)公民身份为对主权者的服从

    (3)城市并不是国家,国家只有在公民服从一个共同主权者的统治的情况下才会存在

    (4)为君主的各种权利建构起一个立足点,以反对封建时代遗留下的所有残存物

    2.主权的特点

    (1)不受法律约束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supreme power

    (2)永恒的,不被授予的,不能转让或取消,不受法律约束的无条件权利

    (3)立法可以改变习惯,而习惯不能改变立法

    四、 对主权的各种限制(模糊不堪)

    1.不怀疑主权者受上帝之法和自然法约束的,要求遵守协议并尊重知识产权

    2.信奉法国宪法。称之为“主权法”,当这些法律被违反的时候,主权就会随之消失。

    3.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4.评价:

    (1)两项绝对主张:家庭拥有不可取消的权利;主权者拥有无限立法权力

    (2)这些限制使得主权理论模糊不堪。博丹必须在这两者中认定何者是根本的。

    (3)他的思想在家庭理论与国家理论应当结合的地方却分道扬镳了

    5.混乱的原因:

    (1)即时性的目的:革命斗争

    (2)哲学方法:历史与哲学结合,即把事实上的演化进程与逻辑的分析结合起来

    五、 秩序良好的国家

    1.详尽探讨了革命的原因和防止办法,这是拾亚里士多德的牙慧。一次运行占星学的奇特旅行

    2.开发出了自然环境与民族特性的关系:北方体型高大,南方瘦小,中部更优越。

    3.考虑主权者信守条约与忠实结盟的义务问题。国际交往中有必要对专职主权者进行约束。

    4.他的含混不清引发了两个问题,占据了博丹之后一百年间政治哲学的注意力。

    (1)权力的主权理论。它把国家定义为政治上级与政治下级之间的关系,把法律定义为一种命令。霍布斯系统阐发了这一观念。

    (2)古代自然法理论的现代化与世俗化的问题,为政治权力发现一种伦理的而不只是一种威权主义的基础,寻求政府的世俗和人性起源。主要是由格老秀斯和洛克成就的。

    第二十二章

    现代化的自然法理论

    一、 阿尔色秀斯

    1.继承阐释了法国加尔文教派的反保王派理论。

    二、 格老秀斯:自然法

    1.法律是调整主权国家间的关系

    2.自然法乃是一种正当理性的命令,是人之本性和事物本性所意指的必然之物。意志作为一个因素可以渗入这种情势,但上帝或人的独断专行却无法创造出自然法的强制性。

    三、 道德原理与论证

    (一) 方法论

    1.理性:

    (1)格老秀斯为达致一整套构成政治安排和实在法条款之基础的命题提供了一种理性的方法,这在17世纪被认为是一种科学的方法,它们构成了人们以理性方式洞见现实之基本性质的要素

    (2)理性本身提供了一种不可动摇的由自明的原则和必要的演绎构成的框架

    2.格老秀斯经常论及数学,它旨在为法律做的事情正是数学家在其领域中成功做的事情,或伽利略为物理学所做的事情。

    3.17世纪变成了法学和政治学体系的“论证”时代,尽可能地变成一种被人们认为能够表现几何学之确定性的形态,提供了一种有效且科学的进路

    4.成功的原因:人们认为它与自然科学在从伽利略到牛顿的辉煌进步所运用的方法是相类似的。笛卡尔《论方法》的经典论述:把每一个问题都分解成最简单的若干要素;只以最小的步伐向前推进,以使每一点进步都成为明显且无可非议的。

    (二) 自然法的实际效用

    1.它把一种规范性的要素,将如正义诚信引入了法学和政治学,唯有根据这些价值,人们才能对实在法的实施进行判断。

    2.自然法乃是一种“理念”,亦即像完美的几何图形一般的样板或模式,存在物与之近似,但这种理念的有效性并不是源自于它与事实的的相符合

    四、 契约与个人同意

    1. 政治义务与契约论

    (1)背景 赋予政治学中自然法体系以统一性的并不是其原则的不证自明性,而是这样一种情势:人们暂时地再坚持何者重要的问题上达致了普遍的共识。

    (2)即义务不能是由武力强设的,而始终是自我设定的。这一信念使得一切义务都假借诺言或允诺的名义出现。 P137

    (3)正如康德所说,无论这样一种契约是一种历史拟制还是一种方法论上的拟制,都是无关紧要的。 (但必须要有)

    2. 自然法与契约论

    (4)基于自然法的政治理论有两个必要要素

    ①社会或政府据以形成的契约

    ②契约之外的自然状态

    (5)后者适用于私性个人与主权国家之间,分别产生国内法和国际法 P138

    (6)契约理论变成了一种涵括所有义务形式和所有社会群体形式的普世理论。

    (7)意识形态:强调法律和政府都属于一般的道德范畴;它们不仅是强力的表示,而且要恰当地受制于伦理的批判。总体上倾向于自由主义。 P140

    3.前提

    (1)17世纪很多人认为这一理论是不证自明的

    (2)现代哲学深信前提必须从不证自明之物开始,而能找到的最扎实最可靠的东西便是个人的人性了。其核心为

    ①使人在社会群体中可能形成稳定结合所必需的某些最低限度的条件

    ②某些关于善行为和善治的基本法 P141

    (3)这一假定的个人优先性成了自然法理论中所具有的最显著且最持久的品格。直至法国大革命之后还历久不衰。 P140

    第二十三章

    英国:准备内战

    一、 莫尔的《乌托邦》

    1.虽然《乌托邦》在外表上是对柏拉图《理想国》的模仿,但是它真正表达的却是该书作者对贪得无厌的社会的厌恶。

    2.真正的动机是对往昔的怀念,回到那种理想的但却很难完全实现的合作共和国。

    3.在当时的政治哲学中依旧是一首不甚重要的孤曲。它所表达的与其说是行将诞生的新时代的真正声音,而不如说是一种古老理想的垂死呻吟。 P147

    二、 胡克:英国的国教

    1.胡克《教会政制的法律》

    2.提供了一种手段,人们可以凭借这一手段把这种中世纪的传统在经过某些必要的修正以后纳入进内战以后那个时代的现代政治哲学中去。

    3.观点:人必定会组成社会,因为他们生来具有社会性。所以人们据以决定生活在一起的规则等不是由同意产生的。

    三、 宪政理论:史密斯和培根

    1.史密斯:宪政主要是由法院构成的

    2.培根:趋向于强调国外的权力

    四、 爱德华·柯克爵士

    1.整个政治理想的根基都在于他对普通法的推崇。

    (1)普通法是王国的基本法也是理性的化身

    (2)是一种“秘诀或者手艺”mystery,颇为得意地自称是它的首席技师

    2.限制国王特权的判决

    3.一个极端保守分子,所代表的是一种法律观念,一种法律和政府之关系的观念,不仅比国王的专制主义哲学更为古老,比议会党人所追求的专制主义哲学更为古老。

    4.评述:在各种情势的压力下,人们才渐渐否弃了他们所熟知的权力和谐观并采纳了至上权这个新的观点。人们反对查理一世乃是憎恶君主专制主义,但是这在当时却根本不意味着要主张一种与之相反的议会主权理论。 P169

    第二十四章

    托马斯·霍布斯

    一、 概述

    1.欧洲思想中的所有上述倾向都交相融汇在了托马斯·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之中。

    2.支持专制政府,依附于保王党。真诚地相信君主制是最稳定且最有秩序的统治形式。

    3.国王的亲信们可能完全感到了霍布斯的好意与克伦威尔的敌意一样危险的。

    4.其思想是为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目的服务的。

    二、 科学唯物主义

    1.第一个试图把政治理论同一种完全现代的思想体系密切勾连起来的伟大的现代哲学家;他还努力使这一体系广袤到足以依照科学原理来说明自然界的所有事实——包括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人之行为在内。

    2.霍布斯很可能是英语世界培育出来的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 P175

    3.哲学体系

    (1)第一部分涉及物体并包括了现在所谓的几何学和力学

    (2)第二部分包括了个人的生理学和心理学

    (3)第三部分包括了所有物体中最复杂的物体,被称为社会或国家的“人造”体

    4.目的

    (1)把心理学和政治学比作精密自然科学的计划

    (2)旨在证明的并不是实然的统治,而是逻辑意义上的必然统治

    三、 自我保护的本能

    1.对安全的适当欲求便等于是对各种权力/力量(无论是财富、地位、名望还是荣誉)的无止境的需求。

    2.每个人都只会为涉及其自身的安全或权力的种种考虑因素所驱使。由于个人在体力和智力上大致相等,所以任何人都不能说是安全的。

    3.便是一种“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接近野蛮人的生活

    四、 理性的自我保护

    1.人性有两项原则,即欲望和理性。

    (1)第一项促使人们急着为自己攫取其他人所需要的东西

    (2)第二项教导他们去构想一种反自然的解决办法

    2.一个社会由以建立的人性原材料包括了两种对立的因素,由自然法则促成

    (1)引起一切冲动和情感的原始欲望和反感

    (2)能够以理智的方式引导行为达致自我保护这个目的的理性

    (3)评价:将动机视作完全非理性的,与此同时他又要依凭理性来调节唯一使社会成为可能的那些动机。这样的界分当然是拟制的,因为人性既没有他想象的那般理性,也没有他想象的那般不理性 P185

    3.功利国家观

    (1)霍布斯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功利主义者,又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个人主义者

    (2)国家的权力和法律的权威之所以被证明是正当的,只是因为它们有助益于个人的安全

    (3)社会福利本身完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各种不同私利的总和。社会只是一个“人为”的实体,亦即指称这样一个事实的集合名词:人们发现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换对个人是有益的。 P188

    4.君主制

    (1)他为君主制所作的辩护只是表面文章而已,他的辩护对君主制赖以为凭的一切忠诚的、敬仰和情感来说实是一副彻底的溶解剂。

    (2)传统的力量第一次被一种明智无情的理性主义打得粉碎了。国家是一个利维坦,但是任何人都不热爱或尊敬它,只是私人安全的奴仆而已。

    (3)他对两个世纪以来的人性观作了总结,还把握了那个激励社会思潮至少又达二百年之久的精神,即自由放任的精神。Laissez faire

    五、 主权与拟制的法人

    (一) 主权理论

    1.回答Q 社会的存在取决于相互信任,在理性上是如何可能的?

    2.问题:因为人具有反社会的倾向,所以期待他们按自发的方式去同意尊重彼此的权利是无甚指望的,而且除非所有的人都同意彼此尊重,否则任何一个人放弃自力救济就是不合理性的。

    3.对策:强力

    (1)“没有强力支撑的契约不过是一纸空文,它们根本就没有力量确保一个人的安全。”P189

    (2)人们得以社会化的有效动因乃是害怕惩罚

    (3)理性为人们达成彼此间的共识提供了一种充分的根据,但是它的力量太弱,无法在总体上消除人们的贪婪之心。

    (4)本质:将政府与强力force等同了起来。至少可以说,这种强力必须始终在幕后,而不论它是否被适用。

    (二) 法人理论

    1.Q 强力如何是正当的?

    2.A1 保留古老的契约论,视之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协议,每个人都放弃自力救济。将道德义务的概念引入各种社会关系中,大大增强了其论辩的表面合理性。P190

    3.A2 代理人。

    (1)《论国民》认为单是一群人是不能拥有权利也不能行动的,只有个体的人才能做到。除非存在一个代理人,否则群体无法以集体的方式存在。 P191

    (2)形成法人的并不是同意而是联合,意味着使所有人的意志都服从于一个人的意志。一个法人实际上不是一个集合体,而是一个人。所以社会也不过是一种拟制而已。 P192

    六、 从拟制的法人做出的若干推论

    (一) 专制主义

    1.反抗权威绝对不可能证明是正当的,因为正当性证明要得到权威本身的批准。

    2.如果反抗成功了而且主权者丧失了他的权力,那么臣民就不再是臣民了,又回到原初的状态。

    3.从功利主义来看,政府(任何政府)都要优于无政府状态。

    (二) 主权理论

    1.政府的实质在于主权的存在,不同政体之间的区别只在于主权归属于何者的问题

    2.对暴力的讨厌仅仅是因为他们不喜欢这种运用权力的方式 P194所有能维持秩序的政府最终都是无甚差异的。

    3.这说明,一个天生的功利主义者是无力体悟或理解革命时代之精神的。欲求更多的正义和正当,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种思想混乱而已。

    (三) 国家法理论

    1.法律乃是意指“这样一个人发出的命令。。。其律令中内在地含有服从的理由”

    2.这个定义把自然法与国家法严格区分开来,前者是强制批准,后者是理性命令

    七、 国家与教会

    1.就客观后果而言,信仰自由根本就是无效的。

    2.对信仰自由的诉求,与对政治自由的诉求一样,在他心目中似乎都只是思想混乱的一个证明。

    八、 霍布斯的个人主义

    1.与其说它是对人之本来面目的一种描述,倒不如说它是对人按照一般性原则必须所是的样子的一种论证。

    2.对于这样一个时代来说,产生霍布斯这样的理论乃是很自然的。这些倾向(即增加各种法律权力和承认自私)始终是现代各种倾向中最具普遍影响力的倾向。 P200

    第二十五章

    激进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第二十六章

    共和派:哈林顿、密尔顿和西德尼

    第二十七章

    哈利法克斯和洛克

    一、 哈利法克斯

    1.哈利法克斯和洛克都属于18世纪而不是17世纪:他们用一种最致命的武器去对付神学争端,那就是漠然处之。

    二、 洛克:个人与社会

    1.其政治哲学表面上是以一种偶然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三、 自然的财产权利

    (一) 自然状态

    1.批判霍布斯的自然状态

    2.依据:自然法规定了一整套人的权利和义务。

    3.自然状态的缺陷在于它没有组织手段使正当规则生效。所以一切是非和对错都是永恒的,实在法只是为有效实施提供了一种手段而已。 P270

    (二) 财产权

    1.基础:劳动价值论

    (1)人对其身体劳动“嵌入”的东西具有一种自然的权利

    (2)这些物品的功利大小取决于耗费在它们上面的劳动多寡

    (3)导向了后来的古典经济学中的各种劳动价值论 P272

    2.财产权的内涵

    (1)他常常用“财产”来意指各种权利

    (2)将之视作个人生而有之的属性

    (3)社会和政府可以调整这些权利主张,但是必须以能够为它们提供有效保护为限。 P273

    四、 哲学上的含混之处

    1.与霍布斯的理论一样都是利己主义的

    2.哲学前提含混

    (1)所谓造物主赋予权利的观点,肯定不是任何经验所能证明的一个命题

    (2)正如托马斯·杰斐逊所说,必定是不言自明的 P275

    3.哲学整体

    (1)呈现出心智理论与科学理论的反常结合

    (2)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理性主义

    (3)奇特的结果:捍卫宗教自由的时候强调宽容和批判,在捍卫财产权的方面却变得极其教条

    (4)从洛克到密尔的整个社会理论的个人主义,更多是依凭它与主要产生它的阶级的利益之间的一致性,而不是依凭逻辑。

    五、 契约

    1.市民社会乃是经由其成员的同意而产生的,这种同意可以用默示的方式来表示。

    2.他之所以是正当的,是因为它比每个人生而拥有的自力救济方法更好的方法。

    3.但并没有明确阐明“原始契约”究竟产生了什么,是社会本身还是政府?

    六、 社会和政府

    1.总体上讲,洛克认为政府建立远不如创建市民社会的原始契约重要。

    2.只是秉持一个旧观点:只要政府忠于它的职责,社会的授权便使人民丧失了权力。

    (1)卢梭视之为一种对永久性权力的限制

    (2)洛克是一个审慎而头脑清醒的人;民主政府是一个学术问题 P282

    3.道德秩序是恒久的自我永恒存在的,而政府则不过是道德秩序中的要素。

    4.政府有别于社会,既可因立法权的易手而解体,也可因它背离人民寄予它的信任而被撤换。 P284

    七、 洛克理论的复杂性

    (一) 评价

    1.在逻辑上存在着各种矛盾,尽管他简单明了的性质使其成了最受欢迎的政治哲学

    2.他的政治哲学乃是一种试图把过去和现在结合起来的努力,试图为各个派别中的理性人士找到达成共识之基础的努力。 P285

    3.对于任何关注政治哲学的人来说,洛克实是人所共知的。他对自由、人权和人性之尊严所抱有的诚挚态度、深刻的道德信念以及真正的信奉,与他的温良和良知结合在一起,使他成了中产阶级革命的理想的代言人。 P288

    (二) 层次的谬误

    1.缺陷根源:他在什么是根本和什么是派生的问题一直没有拿定主意

    2.对市民社会的层次区分

    (1)个人及其

    权利

    ,尤其是财产权

    (2)人是一个社会的成员,

    社会

    依赖于默示同意产生,是一个确定的单位和个人权利的受托者

    (3)社会之外还存在着

    政府

    ,它是社会的受托者

    (4)政府内部

    的区分,立法比行政重要

    3.后三个层次显然是从第一个层次派生出来的,但是只要方便,洛克就会毫不迟疑地把这四个层次的任何一个层次都说成是绝对的。

    4.只有极罕见的情况下,社会本身才会解体。这种情况中,捍卫自由的任务又重新交由个人自力救济来承担。 P286

    第二十八章

    法国:自然法的衰落

    一、 政治哲学在法国的复兴

    1.背景:1688年的革命和洛克论著的出版,使得伴随英国内战而产生的长达半个世纪的极富创见的政治哲学时期走向了终结。继之而来的乃是一个思想沉寂甚或停滞的时期。

    2.18世纪的政治理论的中心便转移到了法国。此前法国哲学在政治或社会问题上却一直无甚建树。

    3.在各种思想浪潮中,各种思想因交叉运用而不断被重复。这样的讨论与其说是创新,毋宁说是普及:就原创性而言,18世纪的哲学也大大逊色于17世纪的哲学。 P294

    二、 环境的改变

    1.主体原因:法国的独裁非常彻底。法国人的权利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必然也变得更加抽象,与习俗惯例更无关联,更少有实际运用的可能。

    2.政治原因:独裁政体使得政府治理活动变成了一种秘密操作的神秘之事。使得批判具有先验性。教条性以及因此而来的激进性。我们需要即刻说一句公道话,时至今日,我们也同18世纪的论者一样,不知道对当时的法国政府究竟提出什么样的批评才是真正具有建设意义的。

    3.社会原因:由特权组成的社会,更清楚意识到阶级裂痕的存在。

    4.时间范畴:洛克在17世纪,诉诸理性一种极大的学术冒险,而到了18世纪法国,诉诸理性则要冒陈腐之险。 P301

    三、 孟德斯鸠:社会学与自由

    1.他是当时唯一试图对社会和政制进行大规模经验研究的人。这种研究要求对各种制度进行广泛的比较,但他既缺乏知识的准确性,又缺乏实现其计划所必需的超脱态度。

    2.我们不能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书有什么结构安排;这本论著之所以能够免遭博丹所著《共和国》一书所遭遇的厄运,主要是因为其高出一筹的文体。

    3.主要论点

    (1)政制和法律的结构及其功能取决于一国人民生活的环境。

    (2)自由赖以为凭的宪政条件。 P304

    4.《论法的精神》一书的写作,前后至少达17年之久,因此人人都可以看出它的各个部分是互不连贯的。 P305

    四、 法的环境

    1.以自然法为出发点。第一句话就是法所意指的是“由事物本性产生的各种必然关系”,这一笼而统之的论式涵括了他一直未能澄清的含糊不清之点。

    2.其材料来源:亚里士多德、博丹、17世纪大量游记

    3.我们无法弄清孟德斯鸠的分类法究竟遵循的是什么原则,所依凭的似乎仅仅是自己的主观好恶。

    4.要对孟德斯鸠所得出的那些结论予以概括,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的结论基本是插曲式的。

    5.观点:法律必须与一个国家的生存环境相适应。实际是对政治正义的纯抽象解释或先验解释作出了某种纠正。

    6.孟德斯鸠之所以从未被人指责为貌似满腹经纶实则才疏学浅,并不是因为他取得的科学成就,而是因为他对自由怀有的满腔热忱。 P312

    五、 权力分立

    1.他在英国居留的经历使他摆脱了那种认为政治自由取决于一种只有古罗马人才知晓并且只有在城邦中才能实现的高尚美德的成见。

    2.三权分立的影响之广之深是不容置疑的。 P313

    六、 伏尔泰和公民自由

    1.现代思想的两大胜利——牛顿的物理学和洛克的心理学

    2.牛顿成功证明自然的机械定律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观点

    3.洛克根据牛顿物理学进路基本相同的思想路线而提出的关于精神的普遍自然历史观,包含了一种对社会进程的心理学解释——它不受历史或制度演进的限制。 P316

    七、 霍尔巴赫

    1.用一种彻底的据称以物理科学为依凭的无神论或唯物主义取代了伏尔泰的含混不清的自然神论。

    2.抨击宗教也抨击政府。

    3.让“普遍意志”得到自由发挥,意味着自我利益和自然之善的和谐。

    八、 杜尔哥和孔尔塞的进步观念

    1.18世纪的政治哲学基本上仍然是自然权利的哲学。

    2.变化:社会哲学渐渐变成了一种经验哲学

    3.培育了这样一种希望,即知识有可能使人在很大的程度上成为自己社会命运和政治命运的主人。但它在学术上确实肤浅的,成了由卢梭肇始的诉诸情感的牺牲品。 P333

    第二十九章

    对社会的再发现:卢梭

    一、 评价

    1.法国启蒙时代那些最具代表性的论者与让·雅克·卢梭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狄德罗把这一鸿沟说成是“天堂和地狱的巨大区分”,只要一想到卢梭,他的工作就会受到干扰,“就像有个该死的家伙纠

  • 摩尔根:《古代社会》读书笔记

    作者:诚明 发布时间:2021-06-20 18:19:57

    序言

    蒙昧-野蛮-文明时代的渐次发展,在摩尔根看来,“

    人类一切部落,在野蛮社会以前都曾有过蒙昧社会,正如我们知道在文明社会以前有过野蛮社会一样。人类历史的起源相同,经验相同,进步相同。

    ”【3】发明和发现,政治观念、家庭观念,财产观念,“上述四类事实沿着人类从蒙昧社会道文明社会的进步图景平行前进,它们就是本书所要探讨的主要题目。”方法是通过对美洲印第安人的考察研究人类文化三阶段。【5】

    第一编 各种发明和发现所体现的智力发展

    第一章 人类文化的几个发展阶段

    “人类是从发展阶梯的底层开始迈步,通过经验知识的缓慢积累,才从蒙昧社会上升到文明社会的。”【3】(mankind commenced their career at the bottom of the scale and worked their way up from savagery to civilization through the slow accumulations of experimental knowledge. pp.3.)特重要的发明和发现:生活材料、政治(government)、语言、家族、宗教、居住方式和建筑、财产。【5】“发明和发现,以及政治观念、家族观念、财产观念的发展,都表现出人类的进步;我的目的是想沿着这些进步的线索并通过人类顺序相承的各个文化阶段,提出一些证据。”【6】(It will be my object to present some evidence of human progress along these several lines, and through successive ethnical periods, as it is revealed by inventions and discoveries, and 'by the growth of the ideas of government, of the family, and of property. pp.6.)前提:一切政治形态都可以归纳为两种基本方式:(1)以人身、以纯人身关系为基础,基本单位是氏族,氏族性和政治性的,它产生了社会,这是古代社会的政治结构;(2)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政治性的,它产生了国家,这是近代社会或文明社会的政治结构。【6-7】(pp.6-7.)人类经验的一致性,【8】人类文化的诸阶段:(1)蒙昧时代,分初期、中期和晚期;(2)野蛮时代,分初期、中期和晚期;(3)文明时代。【9-13】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沿用了这种说法。

    第二章 生存的技术

    “人类能不能征服地球,完全取决于他们生存技术之巧拙。”【21】(Mankind are the only beings who may be said to have gained an absolute control over the production of food; which at the outset they did not possess above other animals. pp.29.)摩尔根区分五类食物:天然食物、鱼类食物、淀粉食物、肉类和乳类食物、通过田野农业而获得无穷食物,这也就相应存在五种生存技术。【21-28】家族形态及其定义:(1)血婚制家族;(2)伙婚制家族;(3)偶婚制家族;(4)父权制家族;(5)专偶制家族。【29-30】恩格斯亦有继承。

    第三章 人类发展进度的比例

    回顾人类发展的道路。在阐述诸阶段的主要贡献后,摩尔根提出“人类发展进度比例”问题,“人类发展进度自始至终是循着几何比例的,虽不是严格遵守这个规律,但基本上是如此。”【40】(length of the several ethnical periods, now presents itself. Human progress, from first to last, has been in a ratio not rigorously but essentially geometrical. This is plain on the face of the facts; and it could not, theoretically, have occurred in any other way. pp.37.)近似值,六万年归蒙昧阶段,两万年归野蛮阶段初期,一万五千年归野蛮阶段的中期和晚期,文明阶段剩下五千年左右。【40-1】还发现“渐进比例”,“人类经历蒙昧阶段的时间比此后的全部经历还要长,而文明阶段所占据的时间不过是人类历史的一小片段,这一结论在人类学上是极端重要的。”【41】(It is a conclusion of deep importance in ethnology that the experience of mankind in savagery was longer in duration than all their subsequent experience, and that the period of civilization covers but a fragment of the life of the race. pp.38.)

    第二编 政治观念的发展

    第一章 以性为基础的社会组织

    考察比氏族更古老的,以性为基础的婚级(organization of society upon basis of sex),研究的是澳大利亚土著。【55】共夫共妻是低级蒙昧社会的主要原则。【55】摩尔根注意到以性为基础的婚级组织和以亲属为基础的氏族组织的代兴:“氏族组织是高于婚级组织的……氏族组织正处在瓦解婚级组织的过程中。男女两性的婚级是他们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当氏族组织臻于成熟之时,婚级组织当然就从属于氏族了。【56】……同时存在着一个性的组织和一个氏族组织,前者处于核心地位,而后者处于未成熟的阶段,但后者正在侵蚀前者,借此以进达成熟的地步。”【57】(A remarkable combination of facts is thus presented; namely, a sexual and a gentile organization, both in existence at the same time, the former holding the central position, and the latter inchoate but advancing to completeness through encroachments upon the former. pp.48.)以女性为本位的世系。

    第二章 易洛魁人的氏族

    摩尔根给氏族下的定义是:一个由共同祖先传下来的血亲所组成的团体,这个团体有氏族的专名以资区别,它是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它只包括共同祖先传下来的一般子孙。在往古时代,世系一般均以女性为本位;凡是在这种地方,氏族是由一个假定的女性祖先和她的子女及其女性后代的子女组成的,一直由女系流传下去。当财产大量出现以后,世系就转变为以男性为本位;凡是在这种地方,氏族就由一个假定的男性祖先和他的子女及其男性后代的子女组成,一直由男系流传下去。【72-3】(A gens, therefore, is a body of consanguine! descended from the same common ancestor, distinguished by a gentile name, and bound together by affinities of blood. It includes a moiety only of such descendants. Where descent is in the female line, as it was universally in the archaic period, the gens is composed of a supposed female ancestor and her children, together with the children of her female descendants, through females, in perpetuity; and where descent is in the male line into which it was changed after the appearance of property in masses of a supposed male ancestor and his children, together with the children of his male descendants, through males, in perpetuity. The family name among ourselves is a survival of the gentile name, with descent in the male line, and passing in the same manner. pp.62.)氏族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权利和特权等。

    第三章 易洛魁人的胞族

    胞族实质兄弟同胞的关系,由氏族组织自然而然产生出来,“这是同一部落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氏族为某种共同目的而结成的一种有机共同体或联合组织。凡结成一个胞族的氏族通常都是原先由一个母氏族分化出来的。”【100】(The phratry is a brotherhood, as the term imports, and a natural growth from the organization into gentes. It is an organic union or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gentes of the same tribe for certain common objects. These gentes were usually such as had been formed by the segmentation of an original gens. pp.88.)摩尔根考察了胞族的组成方式、作用与功能等。

    第四章 易洛魁人的部落

    “胞族是一种偏重于社会性而不偏重于政治性的组织,但氏族、部落和联盟却是政治观念发展过程中合乎逻辑的必然阶段。在氏族社会里,如果没有部落作为基础,就不可能存在联盟;如果没有氏族,也就不可能有部落,但胞族则可有可无。”【117】摩尔根指出,“部落”区别于“民族”;由若干氏族组成,成员都因通婚而混合,都说同一种方言,【117】氏族组织基于自然存在不断分化的倾向(地域上的分离引起语言变化,后者引起利害关系不一致,终至于各自独立),新部落也不断形成。【118】考察了其功能和属性:具有一块领土和一个名称;具有独用的方言;对各氏族选出来的首领和酋帅有授职之权;对这些首领和酋帅有罢免之权;具有一种宗教信仰和崇拜仪式;有一个由酋长会议组成的最高政府;在某些情况下有一个部落大首领。【125】(pp.113.)

    第五章 易洛魁人的联盟

    联盟是自然形成的,建立在同宗氏族和一种共同语言的基础上。【138】产生联盟的条件和组成联盟的原则。【139-140】易洛魁联盟的一般特征。【144-5】“拉丁人和萨宾人氏族之合并成为罗马民族也是同样的发展过程的结果。所有的情况都相同,氏族、胞族和部落是前三个组织阶段。继之以联盟,作为第四阶段。但是,在处于野蛮阶段晚期的希腊部落或拉丁部落中,其联盟看来都只不过是一种松弛的攻守同盟,而并未超过此限度。”【151】摩尔根最后指出国家对氏族的取代,以地域制代替氏族制,“氏族的消亡与有组织的乡区的兴起,大体上可以作为野蛮世界与文明世界的分界线,也就是作为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界线。”【166】To enter upon the second plan of government, it was necessary to supersede the gentes by townships and city wards the gentile by a territorial system. The going down of the gentes and the uprising of organized townships mark the dividing line, pretty nearly, between the barbarian and the civilized worlds between ancient and modern society. pp.154.

    第六章 阿诺万尼亚族系其他部落中的氏族

    考察美洲印第安人部落中的诸氏族。摩尔根指出,“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在初被欧洲人发现时已普遍地按氏族组织起来,虽见到极少数的例外,但不足以妨碍这一总的规律。”【205】esent

    information the conclusion is warrantable that the American Indian tribes were universally organized in gentes at the epoch of European discovery, the few exceptions found not being sufficient to disturb the general rule. pp.190.

    第七章 阿兹特克联盟

    这一章考察了阿兹特克人及其联盟,不是君主政体而是军事民主政体,政府的精神和人民的状况与他们所处的制度相适应。“像在阿兹特克人当中那样,尚武精神正占上风,自然而然就在氏族制度下产生了一种军事民主政体。这种政府既不剥夺氏族的自由精神,也不削弱民主的原则,而是与之协调一致。”【244】(The spirit of the government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people harmonize with the institutions under which they live. When the military spirit predominates, as it did among the Aztecs, a military democracy rises naturally under gentile institutions. Such a government neither supplants the free spirit of the gentes, nor weakens the principles of democracy, but accords with them harmoniously. pp.220.)

    第八章 希腊人的氏族

    由氏族社会转变为政治社会,希腊人开始试图建立新的政治制度。【253】希腊氏族的权利义务,需注意的是世系由男性下传、除特殊情况外禁止氏族内通婚的义务、收养外人为本氏族成员的权利、选举和罢免氏族酋长的权利【258】(pp.228-9.)与格罗特对话,最后提及库朗热的《古代城邦》。【270】

    第九章 希腊人的胞族、部落和民族

    摩尔根指出,希腊人的胞族,是由若干氏族为了它们全体的共同目的、特别是宗教上的目的,联合组成的。【273】英雄时代政府的三个不同的权力机构:酋长会议、阿哥腊(人民大会)和巴塞勒斯(军事总指挥官)【281】摩尔根将巴塞勒斯视为军事民主制,人民是自由的,政治精神是民主的。【287】亚里士多德的定义比其他任何希腊著述者更令人满意。【289】“当雅典人建立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新的政治体制时,他们的政府是一种纯粹民主制的政府。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原理,也不是雅典人的头脑所独特发明的东西,这只是一种久已习惯的制度,其历史之悠久与氏族本身的历史相等。”【292】(When the Athenians established the new political system, founded upon territory and upon property, the government was a pure democracy. It was no new theory, or special invention of the Athenian mind, but an old and familiar system, with an antiquity as great as that of the gentes themselves. pp.260.)

    第十章 希腊政治社会的建立

    希腊各邦由氏族社会转变为政治社会的经验基本相似,以雅典为例。【296】氏族制度不再能适应社会需要时,新体制缓慢建立。【296-7】摩尔根指出,“希腊其他部落的实况基本上与雅典诸部落的实况相同,不过没有显示出像雅典这么广阔宏伟的规模而已。……在人类所有的部落中,政治观念都是经历顺序相承的发展阶段而成长起来的。”【316】(the idea of

    government in all the tribes of mankind has been a growth through successive stages of development. pp.284.)

    第十一章 罗马人的氏族

    拉丁及意大利其他部落组成氏族的过程;西塞罗、列斯土斯、瓦罗等对氏族所下的定义;罗马氏族的特征,【326】政府的三权分立现象。【338】

    第十二章 罗马人的库利亚、部落和民族

    罗马人的氏族社会的是个组织阶段:氏族;库利亚;部落;民族。【347】元老院。【358】摩尔根指出,“罗马政府在罗慕路斯去世之时即已存在,因此它是社会性的而不是政治性的,是以人身为基础的而不是以地域为基础的。”【366-7】

    第十三章 罗马政治社会的建立

    平贵斗争;图利乌斯仿效所论建立新制度,废除氏族制而建立以地域和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社会,主要有:根据个人财产多少而定的阶级代替氏族;以百人团大会作为新的民众大会代替氏族制度下的库利亚大会,并将后者的实权转交给前者;设置四个市区,各有边界,居民须登记名籍和财产。【379】罗马政府的特殊性。【387】平等的权利、个人的自由、民主政治的根本原则,也都是从氏族制继承下来的。【389】(Equal rights and privileges, personal freedom and the cardinal principles of democracy were also inherited from the gentes. pp.351.)

    第十四章 世系从女系到男系的转变

    希腊人和拉丁人的上古世系是女性世系,后转变为男系,转变的动力在于财产继承。【395-6】(The natural remedy was a change of descent from the female line to the male. All that was needed to effect the change was an adequate motive. After domestic animals began to be reared in flocks and herds, becoming thereby a source of subsistence as well as objects of individual property, and after tillage had led to the ownership of houses and lands in severalty, an antagonism would be certain to arise against the prevailing form of gentile inheritance, because it excluded the owner's children, whose paternity was becoming more assured, and gave his property to his gentile kindred. A contest for a new rule of inheritance, shared in by fathers and their children, would furnish a motive sufficiently powerful to effect the change. With property accumulating in masses and assuming permanent forms, and with an increased proportion of it held by individual ownership, descent in the female line was certain of overthrow, and the substitution of the male line equally assured. Such a change would leave the inheritance in the gens as before, but it would place children in the pens of their father, and at the head of the agnatic kindred For a time, in all probability, they would share in the distribtttion of the estate with the remaining agnates; but an extension of the principle by which the agnates cut off the remaining gentiles, would in time result in the exclusion of the agnates beyond the children and an exclusive inheritance in the children. Farther than this, the son would now be brought in the line of succession to the office of his father. pp.355-6.)

    第十五章 人类其他部落中的氏族

    考察了苏格兰人、爱尔兰人、日耳曼人、南亚西亚、被亚细亚、乌拉尔、北亚细亚、中国、希伯来、非洲、澳大利亚、斐济和雷瓦等部落中的氏族。其中,中国特殊的家族制度,似乎含有某种氏族组织的遗迹,百家姓,单姓村。【416-7】

    第三编 家族观念的发展

    第一章 古代家族

    在这一章,摩尔根讨论了五种顺序相承的家族形态:血婚制家族、伙婚制家族、专偶制家族、偶婚制家族和父权制家族。【438】(pp.393-4.)他给父权制家族的描述是:这是由一个男子与若干妻子结婚而建立的;通常由此将妻子幽禁于闺房的风俗,让人想到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中的家庭。【438】(It was founded upon the marriage of one man with several wives; followed, in general, by the seclusion of the wives. pp.394.)

    第二章 血婚制家族

    以马来西亚的亲属制度证明史前时期存在过血婚制家庭。【457】也存在于夏威夷人等地的亲属制度中。【459】摩尔根提出:血婚制家族之于伙婚制家族,伙婚制家族之于偶婚制家族,偶婚制家族之于专偶制家族(每一种家族的存在都以其前者为前提),其自然而且必然的关系,可以直接引出这一结论。它们相互处于一个逻辑的序列之中,总合起来贯串于蒙昧社会到文明社会的各个文化阶段。……与这三种基本的家族形式联系在一起的三大亲属制,也同样相互处于一个类似的连锁系列之中,与前者平行并同样明确地表明了人类由蒙昧社会道文明社会的同一进程。【468】(From general considerations the ancient existence of such a family was probable. The natural and necessary relations of the consanguine family to the punaluan, of the punaluan to the syndyasmian, and of the syndyasmian to the monoamian, each presupposing its predecessor, lead directly to this conclusion. They stand to each other in a logical sequence, and together stretch across several ethnical periods from savagery to civilization. In like manner the three great systems of consanguinity, which are connected with the three radical forms of the family, stand to each other in a similarly connected series, running parallel with the former, and indicating not less plainly a similar line of human progress from savagery to civilization. pp.422.)提到中国人的九族,【470-1】柏拉图《泰米阿斯》和《理想国》中的五个亲等。【471-2】

    第三章 伙婚制家族

    人类制度中三种最重要的、最广泛的制度,即伙婚制家族、氏族组织和土兰尼亚式亲属制,都渊源于类似伙婚群的这样一个先行组织,都可以在这样一个组织中找到其萌芽。【489】thre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nd most wide-spread institutions of mankind, namely, the punaluan family, the organization into gentes, and the Turanian system of consanguinity, root themselves in an anterior organization analogous to the punaluan group, in which the germ of each is found. pp.435. 血婚制与伙婚制家族体现了人类度过大部分蒙昧阶段所取得的进步的基本内容。【508】

    第四章 偶婚制家族和父权制家族

    偶婚制家族的构成和特点。【528-350】伙婚制发展到偶婚制家族的某些影响,氏族组织是完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媒介。【532】父权制家族,基本特点是父权,“这种家族之所以具有独创的制度的特点,是因为它把许多人置于前所未闻的奴仆和依从的关系之中,而不是因为它施行一夫多妻制。在阐释出这种家族的闪族社会的巨大变革中,支配其群体的父权是被追求的目标,由此也就产生了比较高度的个人独立性。”【539】(pp.474.)处于父权支配下的罗爱家族也是出于同样的动力产生。【540】

    第五章 专偶制家族

    比较晚近的产物而非社会的起源。【544】考察了家族的变迁,词源分析部分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得到沿用。【545】摩尔根指出:家族是社会制度的产物,自然要反映其文明。由于专偶制家族自文明社会开始以来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而且其进步在近代尤为显著,因此,我们至少可以推测它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直至两性达到完全的平等为止。假定文明社会继续进步,而专偶制家族在遥远的将来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那么,我们是无法预言其后继者的性质的。【566】(As the monogamian family has improved greatly since the commencement of civilization, and very sensibly in modern times, it is at least supposable that it is capable of still further improvement until the equality of the sexes is attained. pp.499.)

    第六章 与家族相关的制度的顺序

    人类部落顺序相承的系列,摩尔根分为五阶段十六小项,由此看到人类从蒙昧社会进化到文明社会的整个历程。【583-4】反对人类退化论解释野蛮人和蒙昧人的假说。【590】

    第四编 财产观念的发展

    第一章 三种继承法

    “对财产的最早观念是与获得生存资料紧密相连的,生存资料是基本的需要。”【611】(1)蒙昧社会的财产,财产观念淡薄。【613】(2)氏族制度建立后出现第一种继承法,规定把死者的所有物分给氏族成员。【614】(3)低级野蛮社会,第二种继承法的萌芽,将财产非给同宗亲属,而将其余氏族成员排除在外。【616】(4)中级野蛮社会,发现第二种继承法,但尚未建立第三种继承法,即只有已故物主的子女才能继承。【623】摩尔根指出,“制度、风俗和习惯支配着这个问题,而且只有它们能够说民继承的制度。”【623】

    第二章 三种继承法(续前)

    高级野蛮社会,第三种继承法取代同宗继承法。【630】野蛮阶段晚期,贵族因素显著发展,引入不平等特权,引入本民族内不同个人的不同身份,从而破坏了社会的平衡,终至成为不团结与斗争的根源。【636】“除了在美国之外并未能消灭特权阶级,特权阶级之为社会前进的绊脚石,已经充分表现出来了。”【637】摩尔根提出:“总有一天,人类的理智一定会强健到能够支配财富,一定会规定国家对它所保护的财产的关系,以及所有者的权利的范围。社会的利益高于个人的利益,必须使这两者处于一种公正而和谐的关系之中。只要进步仍将是未来的规律,像它对于过去那样,那么单纯追求财富就不是人类的最终的命运了。自从文明社会开始以来所经过的时间,只不过是人类已经经历过的生存时间的一小部分,只是人类将要经历的生存时间的一小部分。社会的瓦解,即将成为以财富为唯一的最终目的的那个历程的终结,因为这一历程包含着自我消灭的因素。政治上的民主、社会中的博爱、权利的平等和普及的教育,将揭开社会的下一个更高的阶段,经验、理智和知识正在不断向这个阶段努力。这将是古代氏族的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复活,但却是在更高级形式上的复活。”【637】马克思和恩格斯非但给出愿景,还提供了一整套政治经济学理论。(pp.561-2)摩尔根最后强调,人类同源,因此具有同一的智力原理,同一的物质形式,相同文化状况中的人类经验的成果在一切时代与地域中都是基本相同的。【638】“文明社会之所以能完成于它实际完成之时,乃是一系列偶然事件的结果。这也可以提醒我们:我们今天极为安全和幸福的条件,乃是我们的野蛮的祖先和更远的蒙昧祖先经过斗争、遭受苦难、英勇奋斗和坚持努力的结果。他们的劳动、他们的试验、他们的成功,都是上帝为从蒙昧发展到野蛮人、从野蛮人发展到文明人而制订的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639】(pp.563.)

  • 寻找散落的珍珠

    作者:艾斯苔尔 发布时间:2008-01-17 21:00:26

    喜欢逛书店的人想必都知道,新书的更新速度实在太快了。在新华书店,你几乎不可能找到一本出版了十年以上,二十年以上的书,大部分的书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消失了。而且不知道为什么,越是好的书,就越难再版。

    2004年的时候,我遇见了我先生,一个喜欢淘旧书的家伙。在他的影响之下,我就像找到所罗门宝藏一样,惊喜的发现,原来过去,曾经有那么多那么多的宝贝!

    喜欢小飞人卡尔松或者长袜子皮皮吗?告诉你,早在20年前我们国家就出过一整套林格伦的作品,而且全部采用原版插图,这些书比后来的版本漂亮得多,直到现在都是旧书市场上的抢手货;或者,你喜欢的是铁木儿和小无知?那你有没有见过1959年出版的2卷本《盖达尔选集》?至于诺索夫的书,各种版本加起来,足足有十几本呢;再或者,你是个图画书的粉丝?那下面这套书一定能馋死你,“国际安徒生大奖图画书书系”,28本书包括来自世界各个国家顶级的作家画家的作品,美不胜收,当然这书现在找不到,它也已经出版快20年了。

    让这些曾经美好的书再次焕发出光彩,这,就是我们这套书系诞生的理由。

    “名家名译,原版再现”,在过去几十年间无数的儿童出版物中,我们挑选出那些散落的、有些甚至是被遗忘了的珍珠,让它们再次以最美好的形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至于选择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名家和名译,都只是招牌,但在这个招牌之下选择的这些书,都满足两个条件:它们都是非常好的书,它们都非常难买到。因为这两点,我们可以很自信地说,这套书,绝不只是满足那些骨灰级的书痴,更重要的,它对于孩子、对于家长,都绝对称得上是难得的惊喜和福音。

    现在摆在你手里的《森林报》,是这套名家名译的第一种,儿童科普作家比安基的名著,它用报纸的形式,给孩子们讲述了大自然的四季变化,无论形式和语言,对孩子们来说都特别亲近。需要声明的是,这本书的选本在书店里其实不难找到,但上一个全译本的出版,距离现在已将近10年。而更重要的一点在于,一本以森林、动物、植物为主题的科普文学作品,没有插图是没法想像的——但几乎所有可以找到的《森林报》不同版本,都没有多少插图。我们现在据以重新编辑制作的是60 年代引进的4卷本,这个版本完全复制了原版的所有插图,精美绝伦,更为难得的是,即使是译者王汶女士,自己手里也已经没有这个版本了。

    《森林报》是几十年来影响巨大的科普名著,它的好处是不需要再介绍的。有必要强调一下的倒是这套书的翻译,它出自老翻译家王汶之手,除了这套《森林报》,她翻译的另一位科普作家伊林的系列作品也是脍炙人口。以今天的标准来看,王汶的翻译似乎不是那么口语化,那么简单,倒是更富于音韵之美,典雅之美。选用王汶先生的这个译本,也是因为我们一贯的主张:孩子们不但能够理解语言的美丽,而且他们需要语言的美丽。事实上,一些快餐式的语言文字频频出现于儿童书当中,已经构成了一种对孩子的语言污染。我们希望,通过类似王汶先生这样的文字,能够唤回孩子们对方块字的惊喜与热爱。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虽然我们的丛书叫做“名家名译”,但我们真的不希望只是把眼光局限于那些引进版的作品上面,原创童书是我们心中更大的一颗珍珠。不要妄自菲薄,或许在那么多抄袭和苍白的想象力文字以及那么多拙劣的电脑卡通画之后,很多人已经对我们自己的原创失去了信心。但是,翻翻老书堆吧,你会找到许多闪闪发光的原创珍宝。比如我正在读的一本黑龙江民间故事集《五大莲池的传说》,纯粹口语化的鲜活语言活灵活现,令人叫绝;而田原创作的绘本《好乖乖》,诗歌的语言,配上意境深远的儿童水墨画,美得让人叹息;还有我最喜欢的马得先生,他的《捉蛐蛐》、《东郭先生》,古老的故事,传统的画法,来自戏曲的人物形象,传递出的却是永恒的魅力…… 这些书,不仅仅是美好,更是从我们自己传统里孕育出来的珍珠,在世界范围优秀的书籍里面,也绝对是熠熠生辉的宝贝。

    我们真想把这些宝贝,都重新出版一遍,一个“名家名译”系列怎么够呢?还应该有“原创图画书宝库”,“各族民间故事传说”,“各族民间孩童游戏歌曲”,我们希望,这不仅仅只是希望……

    不多说了。我们知道,《森林报》、《名家名译》,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因为更多的珍珠,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 三个女主角,我最爱单娟

    作者:二+二=四 发布时间:2010-02-12 14:56:28

    三个女主角,代表三个不同的女人。

    季文竹属于美丽漂亮可爱虚荣小心眼典型的都市女人。这种女人对男人杀伤力很大,但是她们很难对你产生真爱,尤其是演艺圈的人。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嘛。这种女人不是腰缠万贯的真是爱不起,刘川对她的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小柯属于平凡的城市女人,这种女人最适合做老婆了。善良,温柔,善解人意,样貌又出众,所谓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女人中的极品。可惜过日子可能要平淡一些,但是是做老婆的不二人选。

    单娟这种女人敢爱敢恨,爱憎分明,谈对象可以,结婚的话就难说,娶她就像娶个定时炸弹一样。一个太妹出身的美女谁也放心不下。但是就是这样的女人,让我对其着迷不已。我对书中其中一幕印象深刻。就是单娟和刘川跟别人打完架后在旅店里那一幕,单娟对刘川的前所未有地爆发出来,而刘川却不能接受这份爱,我想那时候的单娟一定伤心死了。即使刘川说自己是同性恋,可爱的单娟依然对其痴心不死。尤其后来刘川出卖了他们,单娟对其爱恨达到了极端严重的两极分化。一会恨不得要其命,一会又狠不下心来。

    书看完了,只有对单娟念念不忘。


下载点评

  • mobi(8109+)
  • 小说多(767+)
  • 下载速度快(895+)
  • 差评少(4107+)
  • 实惠(657+)
  • 引人入胜(648+)
  • 速度快(6610+)
  • 内容齐全(577+)
  • 赚了(755+)
  • 一星好评(7105+)

下载评价

  • 网友 汪***豪: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7 03:16:27 )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焦***山: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7 01:14:05 )

    不错。。。。。

  • 网友 习***蓉: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7 01:16:13 )

    品相完美

  • 网友 石***烟: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7 02:09:45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温***欣: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7 01:12:15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郗***兰: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7 01:12:06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7 02:51:28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通***蕊: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7 01:10:55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家***丝: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7 01:13:53 )

    好6666666

  • 网友 菱***兰: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7 02:59:43 )

    特好。有好多书


同作者:关澜,时涛的书籍:

  • 名品盛宴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名品盛宴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名品盛宴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名品盛宴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名品盛宴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中央编译出版社的书籍:

  • 英文易混词词典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英文易混词词典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列宁民主集中制奥秘初探(第二版) 张慕良【正版保证】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列宁民主集中制奥秘初探(第二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选聘大学生村干部考试专用教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英语习语词典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世界英语俚语词典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正版 圣经语汇词典 汉英对照 白云晓 编著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公安基础知识/公安警察录用考试教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中国艺术类院校高考应试指南.美术分册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