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二十四史(1-63简体字本)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8-01 00:50:03

二十四史(1-63简体字本)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二十四史(1-63简体字本)精美图片

二十四史(1-63简体字本)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1021288
  • 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出版时间:2005-10-6
  • 页数:57944
  • 价格:2280.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8-01 00:50:03

内容简介:

百科全书式的史学巨著,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 历史伟人毛泽东阅读评注最多的一部历史典籍,并作了大量评注、圈点和各种阅读标记。 该套书也是馆藏、历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完整历史典籍。


书籍目录:

一、明史卷二百七十五 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二、明史卷二百七十六 列传第一百六十四

三、明史卷二百七十七 列传第一百六十五

四、明史卷二百七十八 列传第一百六十六

五、明史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第一百六十七

六、明史卷二百八十 列传第一百六十八

七、明史卷二百八十一 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八、明史卷二百八十二 列传第一百七十

九、明史卷二百八十三 列传第一百七十一

十、明史卷二百八十四 列传第一百七十二

十一、明史卷二百八十五 列传第一百七十三

十二、明史卷二百八十六 列传第一百七十四

十三、明史卷二百八十七 列传第一百七十五

十四、明史卷二百八十八 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十五、明史卷二百八十九 列传第一百七十七

……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类型:国有企业

成立时间:1912年1月

简介:

中华书局,全名为中华书局有限公司,是中国一家集编辑、印刷、出版、发行于一体的出版机构,于1912年1月1日由陆费逵筹资创办于上海。

创立之初,以出版中小学教科书为主,并印行古籍、各类科学、文艺著作和工具书等。同时,中华书局还自办印刷厂,至1937年拥有印刷机械300余架,职工1000余人。 [1]

1954年5月,中华书局总部迁址北京,1958年改为以整理古籍为主的专业出版社,在整理出版古籍和学术著作方面更有长足的进展,从而享誉海内外。曾出版《资治通鉴》《中华大字典》《四部备要》《图书集成》《中华百科丛书》《二十四史》等。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濂傅太子先后十馀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日:“当如是,不当如彼。”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百科全书式的史学巨著,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公元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纪传体编写。 历史伟人毛泽东阅读评注最多的一部历史典籍,并作了大量评注、圈点和各种阅读标记。 该套书也是馆藏、历史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完整历史典籍。


精彩短评:

  • 作者: Nise 发布时间:2016-04-17 21:34:05

    补记 可以读

  • 作者: 云帆 发布时间:2022-02-09 22:37:50

    这种文史工具书出简体字本就是做孽,做孽懂吗!

  • 作者: 豆友3hOD_etpJw 发布时间:2024-02-28 16:07:40

    中国的史书在外行看来是读得昏昏欲睡的。实际上只是因为看书的人道行太浅。儒生们以为史书记载的是历史事件,是记录历史上发生过什么。其实他们都错了,浩如烟海的中国史书,其本质只有四个字——权力斗争。听说《权力的游戏》这书很火?只能说,不过是给没脑子的“儿童”的幼稚鬼写的幼稚鬼们争夺权利的游戏。从刘裕大帝的部分想起来给这套书写一个评论。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成功上位的帝王,都是权利游戏的最高段位的最强王者。至于史塔克家族?不过一个西方佬笔下的一群过家家的废物罢了。

  • 作者: 在时间旅行 发布时间:2020-11-09 12:44:15

    历史的进程,如此之多的文字,想看完太久了。

  • 作者: 败家 发布时间:2024-04-27 16:03:11

    粗读。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韧勉 发布时间:2018-12-04 16:35:13

    要不是在万圣翻阅此书,万万没想到张磊夫就是大名鼎鼎的Rafe de Crespigny的中文名,本书是他的代表作,曾获儒莲奖。他师从于毕汉思和柳存仁,这本书可以看做西方研究中国古代史人物传记写作的典范,以曹操的人生为剖面思考上古-中古历史转变过程中的政治、文化与社会的转变。从人物传记角度而言,史料辩证较多,新意不多。但是注释非常丰富相近,可以看作是对1990s以前的海外三国研究著作的点评与综述,学术史意义深远。

  • 作者: vivian_生命 发布时间:2007-11-23 23:46:36

    对于从来没接触过银行业务的人来说,有点枯燥,看不太懂哦,不过内容我觉得还不错

  • 作者: 持义 发布时间:2023-07-24 10:45:07

    儿子陪读系列018

  • 作者: stephy 发布时间:2012-04-11 09:28:09

    天书

  • 作者: 突然之间 发布时间:2023-08-03 19:01:58

    我永远喜欢蜡笔小新


深度书评:

  • 为什么要看这套书

    作者:张京 发布时间:2007-12-09 09:25:05

    昨天终于拿到了这套书,1176元从淘宝网抓到的。平均下来,一本1000页厚度的书,价格连20元都不到,真可以说是非常超值了。

    其实在下订单之前,已经反复斟酌过不同的版本,从百衲本二十四史,毛批二十四史,繁体竖排本二十四史直到这套简体横排本二十四史,最终决定了这套,不仅仅是因为它价格最低。

    网上很多人对这套书评价不高,甚至认为它是中华书局出的最差的一套,但我不这么认为。一般的评价标准说这套书因为是横排简体字版,所以已经破坏了古文的结构云云,但我认为根据我个人从小到大所受的教育,横排简体字对我来说是最好的选择,固然我同意说竖排繁体的最类似古文风貌,但我只是要“读”二十四史,我并不是想研究历史。所以对于只是想“读”二十四史的非历史专业的普通人来说,这套书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还有计划说要出白话全译本的二十四史,但刚刚翻译完前四史,这个工程应该也是非常巨大的,我觉得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我个人来讲,我比较倾向于直接阅读原著,如果有可能的情况下。

    所以最终选择了这套书,目前看来非常满意,无论从印刷质量以及各方面来说,很感谢中华书局。

  • 二十四史启动修订的一些建议

    作者:疯清扬 发布时间:2008-04-22 04:06:43

    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程的启动,是中国文史学界近期的一件大事。二零零六四月五日,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了此一项目的专家论证会,许多著名学者,包括多位当年参加点校和编辑的学者,参加并发表了意见。新华社当日发表了题为《新中国重大古籍整理工程——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开始全面修订》的长篇报道。各位专家和领导的发言,也已经在《古籍整理简报》今年第六期刊出。对于二十四史当年整理的成就以及今日修订的必要性,有关专家表达了几乎一致的看法。现在进行修订的条件,报道列举了四项:“一、近30年来考古发现中出土的文献,为修订工作提供了许多原始的材料。二、一些传世文献的公布和整体研究,深化了学界对于古代史的认识和理解。三、中国历史各断代史、专题史研究的不断进步,丰富了修订工作的资料。四、许多学者对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有针对性地撰写了大量校订研究的专著和质疑、考证性的文章、札记,已经对一些史书中的记述有所厘正。”也非常准确。在具体组织实施的方法上,主持修订工程的中华书局已经有较周全的看法。在具体的整理体例方面,有关专家的看法稍有一些分歧,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划一体例,是否在原有文本基础上进行修订,如何利用现有的各种文本和研究成绩。我由于一些特殊的原因,与中华书局联系较多,年来关注于此,与他们私下交谈较多,但始终觉得表述还不够系统完整。近期翻阅了一些文献,对此作了一些较深入的考虑,在此写出,就教于有关前辈,也希望因此而引起关注与讨论。

    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四史的整理过程,已有多篇文章回顾,这里不多说了。二十四史整理所取得的成就,已被学界充分肯定。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二十四史整理工作开始到中辍到完成的十九年间,是我国历史上一段非常特殊的时期,校点工作在立足文化建设的同时,也不免成为一项特殊的政治任务。由于是政治任务,在人员配置、工作条件、图书资料调拨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保证。同时,在整理时间方面限迫严格,相关的学术准备方面远不充分,海外善本根本不可能用到,前代的成果也仅利用了一部分。就此而言,在相隔近五十年后,重新启动修订工程,确实非常必要。同时,我认为当时整理体例和实施细则,大端都甚善妥,应该继续维持,但在某些具体问题,特别是牵涉到某些史书的特殊情况时,仍应有适当的变通。以下谈一些具体建议。

      一、关于修订办法

    二十四史的修订,应该全面吸取最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对于校点本的订正意见,参考有关学者对于各史的研究成果,这是毫无疑问的。问题在于,系统校点修订与读书偶有所得,是两种不同的工作状态。就目前见到的为数极其巨大的校订文章来看,多数是就个人研究兴趣所及,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研究有得,作具体的考订。一些专史考订者,多数是通过反覆研读一部或几部史书,发现互相之间记载的歧互,作具体的考订。新修订本要追求系统订正旧本误失、形成足以代表当代学术水平的新本,在实施方法上,必须比前辈学者更为科学、更为系统、更为彻底。我以为各史都应该在以下三方面作出努力。一是对于各史海内外存世版本作系统的调查,弄清版本源流,确定最接近原书面貌的较早刊本为底本,确定具有文本价值的重要版本为校本,认真做好版本校的工作。二是对于各史的研究考订专著,包括校点本出版以来的各类补正考订文章,作全面的调查和搜集,仔细斟酌各家对于每一个细节的考订意见,适当予以吸取。三是对于各史的源出文献和相关文献,作系统的排比互校,以了解史文的渊源,订正流传中的失误。启动修订为全面提升二十四史校点本的学术水平提供了难得的机缘,由于原本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基础,修订者必须付出极其艰辛的努力才能取得实际的提升。

      二、关于统一体例

    二十四史整理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参与工作的人员也多达数百人,各史的情况又差别很大,因而体例上有差异是很正常的。但就大端来说,在新版中以下各点应该注意划一体例。一、有注释的五史,都将原本夹注改为段落后另起小字注,但《旧五代史》所包含的大量夹注和校勘,仍采用夹注。二、底本文字校改,在前四史中多数采取改定字用方括号标出,与正文接排统一字体,底本误字则用圆括号小一号字存于原文下。《晋书》以下则凡改动文字统一在卷末校勘记中予以说明,正文中则不作标记。三是校勘记写法,附于卷末是一致的,多数在正文中加序号,卷末按序号出校,但《汉书》、《后汉书》则不出校码,卷末逐条写某页某行某字以作校勘。《三国志》则将校记统一附于书末。四、列传的传名,有在卷首统一罗列者,有在卷首不列而在各传前分别标目者,也有卷首或传前皆不列名者(如《旧五代史》),大致依循整理底本而各存面目。以上诸端,修正本应该有统一的体例,不必各具面貌。

      三、关于维持旧本和重做新本

    中华本在整理时确定只是整理旧本,而不是重辑新本,是非常明智而正确的原则,确保了全史的统一和顺利完成。近期有些学者不明了于此,对于一些文本提出批评,如对《旧五代史》整理者所提“辑本因避讳而改动的文字,除影响文义的外,一般不再改回”一段提出质疑。其实,如果改动此类文字,必然要重做新本,而不是整理旧本了。从现在看来,多数史书应该要维持原书,少数则可以稍作调整甚至重做新本。在此举三个例子。

    一是《史记》,所收为三家注本,就应该尽可能地恢复三家注本原来的面貌,将宋人汇编三家注本时,删去的某些内容,尽量恢复出来。张守节《正义》在《史记会注考证》中,颇有增出三家注本的内容,日本一些古钞本还保留了部分内容,今人张衍田《史记正义佚文辑校》已经作了辑录,其他如吕祖谦《大事记》等书还有一些孑存,应该补入整理本。司马贞补的《三皇本纪》当然不是司马迁的原文,但如宋黄善夫本等都有此一内容,也是三家注的应有文字,可以移作附录。

    二是北三史原本在北宋时已经残缺,《魏书》一百三十卷,全缺二十六卷,不全者三卷;《周书》五十卷,全缺五卷,不全者二卷;《北齐书》五十卷,原本仅存十七卷,残缺最甚。嘉祐间整理时所据本,可能形成于北宋初年,采取的是拼凑《北史》和其他史钞(一般认为是已经亡逸的《高氏小史》)以补缺的办法,与清代以来辑佚古书必说明所据文本来源的规范有很大不同。北宋整理本所据的资料现在已经无法见到,宋以后已经认可了三史的地位,当然不必变动。但在唐长孺先生整理三史时,已经注意到《初学记》、《册府元龟》、《太平御览》、《通志》中,有不少超过今本的内容,除了陈垣补出《魏书·乐志》一页外,又据《册府元龟》补出《魏书·礼志》和《刑罚志》各一页,补出《周书·武帝纪》和《杜杲传》的阙文,但因为受到不作新本体例的限制,并没有作宋补阙卷清理工作和三史残文的辑佚工作。最近刊布的1961年石泉先生致中华书局信,即提出新版“应该尽可能恢复《魏书》、《北齐书》、《周书》的真实面目”,主张将三史中宋人据《北史》增补的部分剔除,“去掉其形式上虚伪的‘完整’而已,对史料毫无破坏,反而使眉目更为清楚”。(《书品》2006年5期)今本整理时,是否应该将宋人补入部分删除,当然还要仔细斟酌。我以为如《北齐书》不妨可以做成宋补阙本的整理本和李百药原书残存文本两种文本。修订本最起码应该对于唐宋典籍中征引到的三史遗文,作全面的辑佚,可以确定的佚文,可以决定卷次者补入正文,难以决定者附于书末。

    三是《旧五代史》。今本为乾隆间邵晋涵在四库馆所辑。校点本作为底本的熊罗宿影库本可以相信源出于最早的进奏本,参校的殿本在邵辑的基础上有较多的加工,好处是据《永乐大典》有部分的校补,缺点是删去了文献出处,涉及民族文字改得最多。另一个主要参校本刘氏嘉业堂本源出卢氏抱经堂抄本,但在刊刻时又据殿本作了改动,逊于熊本。整理工作从陈垣、刘乃和先生开始,转到上海,因为确定在清辑本基础上整理,因而无意另作新辑本。据说参与整理的胡裕树先生曾作过补遗辑佚,限于体例没有收录,后来也没有发表。我近年作《旧五代史新辑会证》,立意作新辑本,凡《永乐大典》原卷尚存之《周太祖纪》及王、崔诸人传,以原卷为底本;今存书中有《旧五代史》残文者,一律据原书辑录;清辑本辑自《永乐大典》而原卷已经亡失者,则据熊本为主,参校各种可信源出《旧五代史》或五代实录的文献,审慎校改,努力希望纠正清代的误辑、漏辑和讳改,尽力恢复到原书的面貌。这些处理是否都恰当,当然有待于学者进一步的审定鉴别,但新本在主体方面超过清辑本,则是可以相信的。

      四、关于底本调整

    二十四史整理,在底本选择方面,前后变化很大。从现在能够见到的几份最初的体例讨论稿来看,最初似乎考虑过出两套书,一是标点八种集注本,即《史记集注》(新做)、《汉书补注》(王先谦)、《后汉书集解》(王先谦)、《三国志集解》(卢弼)、《晋书斠注》(吴士鉴)、《南北史补注》(新做)、《唐书合注》(王先谦)、《五代史记注》(彭元瑞),但因为已有各书水平参差,新编之书短期内又难以奏功,事实并没有执行。二是整理普通本的二十四史,后者“依照通行本二十四史,加校勘、分段、标点后出版。在校勘方面,基本上以百衲本及殿本互校,择善而从。”(1958年10月《二十四史整理计划》记录稿,刊《书品》2006年2期)稍后以《汉书》点校为例拟定的《点校二十四史补例》(刊《书品》2006年4期,为1959年初所拟),提出了“殿本文句有所怀疑,但无确凿的证据,亦未经前人论及者,不改。”“殿本文句存在问题,前人对此有所争辩,而尚无定论者,一般不改。”“史文虽有脱误,注文已经指出者,不改。”“殿本文句可通者,虽有异说,亦不改动”等一系列规定,可知部分史书是在殿本的基础上作整理。而就当时的通行本来说,殿本可以反映清四库馆校勘各史的成绩,百衲本则足代表二十世纪前期各史通行最善本的面貌。就当时情况来说,是可行的方案。因此,较早整理的几史,在底本和参校本的利用方面,问题较多。比如《史记》用金陵书局本作底本,《汉书》用王先谦《汉书补注》作底本,吸取了王氏汇聚清代校订此书的成绩,但又只存大颜注而不用王注,仅将其考订意见存于校勘记中。《旧唐书》用源出殿本的岑氏懼盈阁刻本为底本,近年颇受一些学者的批评。了解到二十四史整理过程中从开始就考虑在能够总结清代校勘成果的文本基础上进行整理,对此也就可以理解了。六十年代初,在前四史陆续出版,政府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晋书》、南北各史以下各史,特邀对于各断代史研究成就最高的学者担任,提供工作条件,特批将各史的善本和珍贵资料调拨给各校点组。比如复旦在七十年代前期作《旧唐书》和《旧五代史》整理,不仅转来了刘节先生和陈垣先生的初点稿,从北京、上海各大图书馆调集了相关的善本,连商务印书馆藏宋本《册府元龟》的影印底本、《永乐大典》七百三十卷影印出版后新征集到的残卷胶片等也都调集到整理组。可以认为,在底本和参校本的利用方面,前四史问题稍多,《晋书》以后各史选择和利用较宽,就当时来说,可称讲究和周备了。

    就底本选择来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立场。一是选择今存最早最原始的文本为底本,其好处是文本没有经过后代辗转翻刻,传误的情况较少,也没有经过宋以后学者的整理校订,人为改错的情况也较少,但问题是一些宋本仅存各种残本,且收藏各处,统一较难,再就是较早刊本虽然较少后代人为校订的痕迹,但其版刻的异体别字误字也较多,即使宋本此类情况也较常见。我想,当年有意识地选取一些能够汇聚清代学者考订成果的文本,如《史记》金陵书局本、《汉书》王氏《补注》本、《旧唐书》岑氏刻本之类,就着眼于实际操作的简明易行。当然就现代学术的要求来说,应该追求尽可能地恢复或接近古籍原本的面貌,近可能地消弭后代误改的记录,在底本的选择方面,值得作适当的调整。因此,我以为如《史记》宜改用南宋黄善夫家塾本为底本,《汉书》宜改用传为北宋景祐本为底本,《旧唐书》宜采用百衲本影印宋残本配闻人本为底本。其他各史可能还有可以斟酌的余地。

      五、关于海外版本的利用

    二十四史整理期间,是我国历史上一段特殊时期,与国外的来往很少,与日本的邦交还未恢复,海峡两岸也处于剧烈对峙中。因此,整理工作仅限于利用中国大陆所有的古籍善本。近三十年来,我国对外开放,与海外学界联系广泛,大批海外所藏的善本古钞渐为学者所知。其中特别是日本、韩国所存古本,因为传出时间很早,与国内藏本有很大差异,可以与二十四史整理关系密切的文献甚多,其中在修订过程中必须入校的善本,我以为可以举出以下各本:《史记》有日本武田科学振兴财团杏雨书屋藏北宋刊本六十九卷,六朝写本有日本石山寺藏《史记集解》之《张丞相列传》和《郦贾列传》,唐写本日本存《史记集解》残卷六件,即东洋文库存《夏本纪》和《秦本纪》、高山寺存《殷本纪》和《周本纪》宫内厅书陵部存《高祖本纪》、神田喜一郎旧藏《河渠书》。日本已经影印的《汉书》古钞本,最重要的有石山寺藏奈良写本卷一《高祖纪》下、卷三四《韩彭等传》、真福寺藏奈良写本卷二十四《食货志》、上野精一藏唐写本卷七十八《扬雄传》。《三国志》近年刊布的善本,是静嘉堂文库藏南宋初刊《吴书》二十卷的影印。南北各史的古钞善本相对较少,特别值得提出的有奈良大神神社藏唐钞《周书》卷十九(大阪市立美术馆编《唐钞本》已影印,我曾作校订,可校补者甚多)和猪熊信男藏该卷残片;宫内厅书陵部和守屋孝藏分别收藏平安写本《陈书》列传卷一二、卷一四、卷三○。《旧五代史》应该增校台北“中央图书馆”藏清孔荭谷钞本,此本为邵晋涵离开四库馆南归后,交给孔的一个抄本,原书民初归邓邦述,章钰曾作过录。校点本仅得以利用章钰过录本。

      六、关于出土文献的利用

    以出土文献考订正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北宋欧阳修《集古录》,清代学者也有突出成绩。近代以来,由于各时期出土文献数量丰富,以之考订史书、与史籍互证,已经成为二十世纪以来汉学研究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成果也极其丰富。中华本整理时,已经用过一些,比如北朝三史的校订,就比较充分地用过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的资料。但就现在的修订来说,我以为除了敦煌吐鲁番所出正史古写本(如《三国志》有四种晋写本,分别为《魏志·臧洪传》和《吴志·虞翻陆绩张温传》、《步骘传》和《吴主传》,敦煌遗书中有多种《史记》、《汉书》残本)外,其他出土文献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同时又要严格限制,尽可能不要据以改动史书。除了极少数情况外,一般仅能用作文本校订时的辅证,不得用作据改史文的主要证据。我做《旧五代史新辑会证》时,改王庭胤为王廷胤,改刘皡为刘暤,改吴延祚为吴廷祚,都是在参酌文献和石刻以后所改。若仅有石刻,如符存审家族石刻多作姓苻,文献也偶有旁证,但史文以符为主,绝不当改。唐代张九龄,史书称其得年六十八,韶关出土墓志则作年六十三,虽然可以确认墓志正确,也不能据以改动史文。至于是否出校,也应慎重斟酌决定。因为如果张九龄年龄出校记,其他涉及到所有人物的字里、先世、科第、仕历、生卒方面的问题,可以据石刻文献考订的内容太多,可以说不胜纠订。石刻和出土文献订正史书是学者一直关注的重大课题,可以另作专书汇集有关的成果,但不必都在整理本中表达。

      七、关于今人考订意见的吸收

    历代研究、补充各史的专著,已经结集为《二十五史补编》和《三编》,利用较便利。今人的考订,除了结集为专书的《南齐书校议》、《宋书校议》、《<旧唐书>辨证》等外,大多为各类论文或札记,散在各类书籍刊物中,好在今人已经编有多种目录,搜集不难,困难的是如何吸取和利用有关的成果。就我所知,各类订正文章中,进行版本校而指出校点本失误漏校的有一些,但数量不太多。在制度、语言、人事、时间等方面,因为近年研究的普遍深入精致,得以纠订校点本一些文本失察或标点错失的例子,占一定比例。而最大宗的部分,则是利用各史之间的比读分析、利用同一书纪、传、志之间的本证,利用对于史书所据较早文献或同源文献,利用出土文献,以及其他手段所作的研究。这些考订虽然指出了史书的愆失,但绝不能因此而据以改动史文。即使同一史书前后不一致的地方,改动与否也应该作仔细的斟酌。

    同时,我认为,1958年整理方案提出的新做集注本的设想,是很有学术前瞻眼光的计划,可惜当时没有实行,今后应该考虑予以实施。而集注的体例也应该包含如前三史的诠释文本的集注和裴注《三国志》偏重于补充和纠订史实的做法。清代学者作过南北史和两《唐书》合钞互注的工作,虽有很大的局限性,还不是全无意义。现代学术研究则希望对于正史的文本来源或原始文献,有更具体的反映,对于后出典籍和出土文献中可以纠订史实的内容,有集中的表达。历代研究史籍的读书札记和现代学者的考订论文数量极其巨大,除了少数专家,一般读者和研究人员,很难充分利用这些成果。以唐代来说,《旧唐书》是根据唐代的国史、实录改写而成,这些国史、实录虽然原书留存的只有韩愈《顺宗实录》五卷,但其原文被《通典》、《唐会要》、《册府元龟》、《太平御览》等书大量引用,宋编《新唐书》、《资治通鉴》又曾从不同角度利用过这些文献。如果能够利用这些文献,以两《唐书》为基本框架,以求部分恢复唐国史或实录的面貌,并将两《唐书》在记载具体史事和人物时,与这些同源文献的差异和变化反映出来,并将唐人文集、笔记、碑志、敦煌遗书等文献中,确实可以补充和纠正史实的部分表达出来,对于唐代文史研究来说,肯定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工作。此外,《清史稿》采取以关外二次本为底本,同时将关外一次本和关内本的不同篇目和内容均予附注,是古籍整理一本而兼具数本的善例。就此而言,如果有人将《后汉纪》、《东观汉纪》和已经亡佚的八家《后汉书》残文用来附注范书,以十八家《晋书》佚文来附注《晋书》,以追溯今本的来源和记载的分歧,也还有一定意义。当然,这些都不是现在的修订必须完成的工作,如果有人愿意做类似著作,对于修订来说是有重要意义的。

      八、关于校勘和校勘记

    校勘的基础是参校本的选择。参校本应该做认真的调查后确定,凡具备代表性的应该都能用到。日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引录古钞本十四种、古本校记二十七种、历代版本二十七种、考订著作十种,参校之丰富,可称博洽,短期内无法达到。但就《史记》来说,如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杭州刊本(其中120卷为覆北宋本)、上海图书馆和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南宋两淮江东转运司本、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北宋末南宋初刊本(其中十五卷另配,此本老子居列传第一,足以反映唐代改编本的面貌)等,都应该入校。《史记》三家注是南宋人的汇编本,现存宋刊裴骃《史记集解》宋刊本颇多,《史记集解》和司马贞《史记索隐》二家注本也有宋本留存,《史记索隐》单刊本也有存,也应该选择入校。此外,唐前各史应该通校《太平御览》、《册府元龟》及其以前各类书、《群书治要》一类丛钞、《通典》一类政书,因此类著作都能保存相当多宋初以前古本的面貌。

    传统古籍校勘方法有底本式和定本式两种。底本式只写明他本的不同文字,底本一概不动;定本式则遇底本有误,可以据校本改动底本,但应该出校勘记说明改动的依据。传统学者认为文本的每一处改动,都是非常重大的事件,因此凡有差异,包括字形的不同,也逐一出校,这当然太琐碎了。但现在一些整理本采用会校各本,择善而从,不出校记的办法,虽然简明,但各本有哪些差别,是否作了认真的对校,择善而从的标准又是什么,因为没有交待,读者无法了解。校点本中的《史记》,估计是为争取在1959年10月国庆十周年前出书的缘故,即采用了择善而从、不出校记的方法,尽管可以确信当时做过认真的会校工作,因为没有交待,读者总感到遗憾。以后诸史没有延续这一体例,但各史校勘记的繁简程度颇不一致。如《后汉书》某些卷次校记多达一二百条,而《新五代史》半数卷次一条校记也没有,除了各史错讹情况有所不同外,在尺度掌握的分寸上,显然有较大的差异。就我所知,《旧唐书》在实际整理时,曾仔细校过各种版本,并与《通典》、《新唐书》、《唐会要》、《册府元龟》、《资治通鉴》等书中的相关部分作过核实,有较详细的记录稿。校勘记的最初文本,也比最后的写定本要详细得多。但由于当时形势所迫,严格要求校勘记不要太烦,尽可能地删繁就简,因而形成现在的面貌。《出版说明》称参校了五种文本,并称:“点校中文字不主一本,择善而从。凡是根据以上几种版本改正文字的,一律不出校记。”各本面貌如何,作了哪些改动,这就不免引起非议。清代以来底本式校勘凡遇同一字而字形稍有差异者,一律出校,当然过于繁琐,不足取则。但过于简单,浪费了校勘的成果,也不利于学者作进一步的研究。因此,修订本在文本校勘上应该严格要求,参校的版本应该留下完整的校勘记录,对于最后出版的校勘记,取舍也应有具体细致的规定。

      九、关于标点

    二十四史的新式标点具有典范意义,体例也具体精密。我只想补充一点。史传在连续叙事时,前句的时间记录不一定包括下句的纪事。标点本多注意从语意上断句,连续叙事时中间多用逗号。我以为凡是语意可以停顿,前后所叙为两事时,应该尽量多用句号以作区隔。

      十、建议同时修订《资治通鉴》校点本

    顺便说到,中华本《资治通鉴》整理在二十四史以前,其整理体例对后来二十四史整理影响很大,但其基本方法则是采取底本式的整理,即以清胡克家翻刻元刊胡注本为底本,校本则主要参据章钰《胡刻通鉴正文校宋记》,于各宋本的异文和增出文字,仅出校记,一律不改底本。因此这个版本的正文,还不能完全反映原本的面貌。在二十四史修订的同时,对于《资治通鉴》也应作适当的修订。建议正文可以用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绍兴二年余姚刊足本为底本,参校章钰的校记;《考异》则可以用《四部丛刊》影宋本重录,并且与胡注在字体上有所区别。胡注的修订则可以基本保持原貌。

      陈尚君

      2006年8月16日于上海武川路寓所

  • 内容

    作者:嘿嘿 发布时间:2007-09-03 14:04:12

    01.史记 (作者:汉·司马迁)

    02.汉书 (作者:汉·班固)

    03.后汉书 (作者:范晔、司马彪)

    04.裴注三国志 (作者:晋·陈寿)

    05.晋书 (作者:唐·房玄龄等)

    06.宋书 (作者:南朝梁·沈约)

    07.南齐书 (作者:南朝梁·萧子显)

    08.梁书 (作者:唐·姚思廉)

    09.陈书 (作者:唐·姚思廉)

    10.魏书 (作者:北齐·魏收)

    11.北齐书 (作者:唐·李百药)

    12.周书 (作者:唐·令狐德棻等)

    13.隋书 (作者:唐·魏徵等)

    14.南史 (作者:唐·李延寿)

    15.北史 (作者:唐·李延寿)

    16.旧唐书 (作者:后晋·沈昫等)

    17.新唐书 (作者:宋·欧阳修、宋祁)

    18.旧五代史 (作者: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 (作者:宋·欧阳修)

    20.宋史 (作者:元·脱脱等)

    21.辽史 (作者:元·脱脱等)

    22.金史 (作者:元·脱脱等)

    23.元史 (作者:明·宋濂等)

    24.明史 (作者:清·张廷玉等)

  • 中国二十四史质量排名

    作者:时间玫瑰 发布时间:2022-07-05 13:13:59

    在二十四史中,质量有高有低,今天在此评选出心中的排名。需要说明一点,自认为:私修正史没有统治者的干预,其质量是优于官修的,因此将私修置于前。排名如下,求教于方家。

    第一档:《史记》、《汉书》

    毋庸置疑,《史记》与《汉书》是二十四史中修得最好的两部。至于二者的高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数古人皆争论过史汉的高低。引用章学诚的评价:《史记》圆而神,《汉书》方以智。

    第二档:《三国志》《后汉书》《新五代史》

    《三国志》《后汉书》《新五代史》首先在文笔上是毋庸置疑的。《三国志》关于君臣的对话,描写得非常传神,同时取材精审。《后汉书》在历史编纂方面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新五代史》史料价值虽不高,但以文采入胜。

    第三档:《宋书》《南齐书》《魏书》

    《宋书》《南齐书》《魏书》皆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且各具特色。将《魏书》放置于此,可能会遭受到诸多批评。《魏书》在以往被称之为“秽史”,然而,根据现代历史学家周一良的分析与举证,这些对《魏书》的不良之词,恰恰来自于那些因为《魏书》秉公记事而愤懑的权贵阶层。

    第四档:《南史》《北史》

    《南史》《北史》最突出的是宣扬天下一家的统一思想。它改变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袭用的南方与北方互称“岛夷”与“索虏”的陋习。作为除《新五代史》外,最后的两部私修正史,二者比《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更为客观。

    第五档:《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明史》

    这四部正史无疑是官修正史中相对较好的几部,其中各有优点。《旧唐书》在如实保存史料方面,有着它巨大的功劳;《新唐书》对史书编纂体例有很大的创新;《旧五代史》同样以史料价值见长;至于清代官修《明史》,其编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记述之完善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

    第六档:《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

    上述五部史书皆出自于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李世民对修史是极为重视的,也多次对修史工作进行干预,因此,这5部史书,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

    第七档:《晋书》、《宋史》、《辽史》、《金史》、《元史》

    上述五部史书之所以位列最后一档,在于其各有巨大的缺点。其中《晋书》记述荒诞,《宋史》草率粗糙,《辽史》太多简略,《金史》不过强于宋辽二史,《元史》随得随抄,前后重复,失于剪裁。

  • 先论版本——2013.3.29购入中华书局简体横排平装二十四史一套

    作者:落杉若雪 发布时间:2013-03-29 23:07:09

  • 《后汉书》2019.1.21

    作者:wenting 发布时间:2019-01-22 00:06:03

    从光武帝纪到云台二十八将,整部后汉书就像是写给汉光武帝的礼赞。

    光武帝刘秀

    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帝闻之,大笑曰:「吾理天下,亦欲以柔道行之。」

    是夏,京师醴泉涌出,饮之者固疾皆愈,惟眇、蹇者不瘳。又有赤草生于水崖。郡国频上甘露。群臣奏言:「地祇灵应而朱草萌生。孝宣帝每有嘉瑞,辄以改元、神爵、五凤、甘露、黄龙,列为年纪,盖以感致神祇,表彰德信。是以化致升平,称为中兴。今天下清宁,灵物仍降。陛下情存损挹,推而不居,岂可使祥符显庆,没而无闻?宜令太史撰集,以传来世。」帝不纳。常自谦无德,每郡国所上,辄抑而不当,故史官罕得记焉。

    初,帝在兵间久,厌武事,且知天下疲耗,思乐息肩。自陇、蜀平后,非儆急,未尝复言军旅。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陈,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讲论经理,夜分乃寐。皇太子见帝勤劳不怠,承间谏曰:「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愿颐爱精神,优游自宁。」帝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虽身济大业,兢兢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马武

    帝后与功臣诸侯宴语,从容言曰:「诸卿不遭际会,自度爵禄何所至乎?」高密侯邓禹先对曰:「臣少尝学问,可郡文学博士。」帝曰:「何言之谦乎」卿邓氏子,志行修整,何为不掾功曹?」余各以次对,至武,曰:「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盗贼。」帝笑曰:「且勿为盗贼,自致亭长,斯可矣。」武为人嗜酒,阔达敢言,时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帝故纵之,以为笑乐。帝虽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远方贡珍甘,必先遍赐列侯,而太官无余。有功,辄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

    来歙

    十一年,歙与盖延、马成进攻公孙述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下辨,陷之,乘胜遂进。蜀人大惧,使刺客刺歙,未殊,驰召盖延。延见歙,因伏悲哀,不能仰视。歙叱延曰:「虎牙何敢然!今使者中刺客,无以报国,故呼巨卿,欲相属以军事,而反效兒女子涕泣乎!刃虽在身,不能勒兵斩公耶!」延收泪强起,受所诫。歙自书表曰:「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臣不敢自惜,诚恨奉职不称,以为朝廷羞。夫理国以得贤为本,太中大夫段襄,骨鲠可任,愿陛下裁察。又臣兄弟不肖,终恐被罪,陛下哀怜,数赐教督。」投笔抽刃而绝。

    窦宪

    论曰:卫青、霍去病资强汉之众,连年以事匈奴,国耗太半矣,而猾虏未之胜,所世犹传其良将,岂非以身名自终邪!窦宪率羌胡边杂之师,一举而空朔庭,至乃追奔稽落之表,饮马比鞮之曲,铭石负鼎,荐告清庙。列其功庸,兼茂于前多矣,而后世莫称者,章末衅以降其实也。是以下流,君子所甚恶焉。夫二三子是之不过房幄之间,非复搜扬仄陋,选举而登也。当青病奴仆之时,窦将军念咎之日,乃庸力之不暇,思鸣之无晨,何意裂膏腴,享崇号乎?东方朔称「用之则为虎,不用则为鼠」,信矣。以此言之,士有怀琬琰以就煨尘者,亦何可支哉!

    及诸马得罪归国,而窦氏始贵,(第五)伦复上疏曰:伏见虎贲中郎将窦宪,椒房之亲,典司禁兵,出入省闼,年盛志美,卑谦乐善,此诚其好士交结之方。然诸出入贵戚者,类多瑕衅禁锢之人,尤少守约安贫之节,士大夫无志之徒更相贩卖,云集其门。众煦飘山,聚蚊成雷,盖骄佚所从生也。三辅论议者,至云以贵戚废锢,当复以贵戚浣濯之,犹解酲当以酒也。诐险趣势之徒,诚不可亲近。臣愚愿陛下中宫严敕宪等闭门自守,无妄交通士大夫,防其未萌,虑于无形,令宪永保福禄,君臣交欢,无纤介之隙。此臣之至所愿也。

    马融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融既饥因,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故往应骘召。

    善鼓琴,好吹笛,达生任性,不拘儒者之节。居字器服,多存侈饰。尝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初,融惩于邓氏,不敢复违忤势家,遂为梁冀草奏李固,又作大将军《西第颂》,以此颇为正直所羞。年八十八,延熹九年卒于家。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一生想过浪漫的生活

    作者:sweetii 发布时间:2007-11-15 09:32:56

    我就是看见这个副题才买的书,多少钱忘记了,估计不会是原价。我这么穷。也说不定是用券买的,我也一度有很多代金券——这可是特权阶级的标志,多么牛逼。我也一生想过浪漫的生活,但这样的话口气有点像临终回顾。很多人脑子里有不切实际的梦想,可能也很浪漫,但他们羞于承认这一点,仿佛这是很可耻的事情。想过浪漫的生活有什么不好?而且要一生都想,至死方休。已经浪漫了,还要更浪漫,从浪漫走向浪漫,把浪漫上升到哲学的高度。虽然哲学也没多高。

    卓别林有一个女秘书帮他修订文稿,所以文章的好不能全算在他自己头上,不过想想秘书也能有这样干净生动的文笔,还是值得赞赏的。因为是回忆录型的自传,结构上就没什么考究或穿插躲闪。写在伦敦的童年颇费了些笔墨,且不那么好看,虽然已经尽量经营。看到卓别林能够演出赚钱时,松了口气,总算不那么窘迫了。当时卓别林家里就和他中后期作品《小孩》里的情形类似吧,住在小阁楼里,衣服补丁重补丁。

    即使在成为公众人物后,他也是郁郁寡欢的,至少是有时。他见过的名人可太多了,叫人羡慕,不过他自己也是大名人了,也许比那些他见过的名人更有名。这个明星喜欢信步游荡,不自觉的走到贫民区的边缘。

    动人的是乌娜·奥尼尔对他的爱,还有他对她的。乌娜美得惊人。卓别林写爱情真是厉害,好多大作家也没法望其项背。回忆录结束的最后百把字,是我最爱的。是值得认真看一遍的读物。

  • 在游戏中让儿童得到更多的“治”“疗”

    作者:cookies1314 发布时间:2023-05-23 13:09:20

  • 成长没有一帆风顺的,父母要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作者:微微一勺 发布时间:2020-01-21 09:39:34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小时候出生在一个大庄园主家庭,家中有许多果园,有一天,华盛顿一不留神砍倒了唯一的一棵樱桃树。华盛顿害怕受到责罚,就用杂树把樱桃树盖起来。傍晚,父亲来到果园,发现了被砍的樱桃树就知道儿子犯下了错误,但他装作不知道,还表扬儿子说:“你真能干,一个下午不但砍了这么多树,还把砍断的杂树都堆在了一块儿。”

    华盛顿听了父亲的夸奖,惭愧地把实情告诉了父亲,还请父亲责备他。父亲把手放在孩子肩头,意味深长地说:“失去了一棵树,我当然很难过,应该批评你,但我同时也很高兴,因为你鼓足勇气向我说了实话,没有说谎或找借口,我就原谅你了。你知道吗,我宁愿要一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孩子,也不愿拥有一个种满枝叶繁茂樱桃树的果园。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儿子。”

    尚未懂事的华盛顿望着父亲,不解地问:“为什么承认错误会比一千棵樱桃树还珍贵?”父亲谆谆教导说:“一个人敢于承认错误、为自己的错误负责,他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犯错是成长路上的必须。当孩子犯错时,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要就事论事帮助孩子分析这个错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对和错。孩子要承认自己的错误。孩子只有意识到了错误所在才能对下一步的行动做出新的选择和判断。

    我手中这本《樱桃日记:第五件珍宝》讲述了专业图书装订师桑德拉因为儿时无心造成的一场严重火灾而封闭了内心,失去了童年的记忆。小樱桃无意中发现了桑德拉去世的爸爸留给她的“五件珍宝之第一件”,于是,寻宝游戏开始了。随着五件珍宝的一一出现,桑德拉和儿时的友人重逢,忆起了童年往事,还找回了爸爸没来得及亲手送给她的礼物……

    如何更好的帮助我们的孩子成长为独立、友善、快乐的人呢?我向大家推荐这套《樱桃日记》。《樱桃日记》热销十余个国家,在法国更是长居青少年漫画排行榜前列,好评如潮,收获大小读者无数,获得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杰出青少年漫画奖”等重量级奖项。

    本书的作者是法国著名漫画编剧、小说作家若里斯•尚布兰。《樱桃日记》是他重要的作品,自2012年第一册出版以来就收获无数好评,获得安古兰国际漫画节“杰出青少年漫画奖”。尚布兰之后又为青少年创作了不少优秀的漫画作品,已在欧洲、美洲、亚洲十数个国家出版,成绩斐然。

    本书的绘画者是法国漫画绘者、插画师奥雷莉·内雷,曾为多种杂志绘制插图,作品丰富,大多是青少年题材。内雷在读过《樱桃日记》剧本后深深为其中人物打动,用 8年时间绘制了这部系列漫画。这是她著名的作品,为她赢得名誉的同时也为她开启了漫画创作的职业生涯。

    小樱桃善良勇敢、懂得思考、行动力十足,但同时她也个固执、冲动、偶尔说谎的孩子,和妈妈沟通不畅,无法讲出内心的感受。小樱桃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点每个孩子都一样。她的故事鼓励孩子认识、接受、改进自己,虽然他们不能决定拥有什么样的童年,但是能够决定成为什么样的大人。

    前几天,我就和儿子分享了《樱桃日记》中的故事。当读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儿子轻声地说他以后一定也要学着好好说话,好好爱别人,因为这样别人就也会好好和自己说话,好好爱他了。

    我拍拍他的小脸蛋说:“对啊,你对别人怎样,别人便以怎样的态度对你。所以,当我们渴望得到周围人的关爱时,首先就要向对方付出自己的真诚和友善,否则我们得到的只有冷漠和孤独。”在人际交往中,多重视别人的感受,多关爱别人,尊重别人,自己才会收获到更多的关爱和尊重,这样的孩子才能成长的更好。

  • 《诗经里的世界》读后感

    作者:Jacky Roy Lo 发布时间:2017-01-28 09:15:16

    《诗经里的世界》读后感

    本书的优点

    1.

    有配合章节的历史文物和人物等的彩色插图。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当时的社会相关方面的情况。

    2.

    全书按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页面的布局很巧妙。有故事标题,有对应当时的中国和世界大事记录,有历史文化百科,页脚有历史大考场。这样读起来很容易同时又有相关的知识点。

    3.

    每一个章节都标识出历史或故事的来源。这样如果读者有兴趣想更具体的了解那段历史,就可以去找相应的典籍。

    4.

    全书在引用古籍上都是采用白话文。这样对不懂文言文的读者而言易读。

    5.

    书里有最新的历史研究成果的结论。对以前不全面的历史做出了充分的有考据的补充说明。这里我举出两个例子,一个是根据现在考古的发现,在西周国人暴动赶走当时的周厉王后,出现了一个共国的名叫和的人来代理周朝天子执政(简称共和),而不是像史记里说的那样由周公和召公联合执政。第二个例子是,通过考古中对金文的发现,西周时已经出现了领主封建制。所以不能完全把西周归类为奴隶社会。

    西周史年代表

    ●弃-周族的祖先,传说有高超的栽培各种农作物的本领在部落联盟中担任农官。周人起源于大河之东山西。

    ●不窋-鞠(不窋的儿子)-公刘(鞠的儿子),这段历史周族人由于夏朝的衰弱而不断被迫的迁徙。

    ●公刘之后经过庆节,皇仆,差弗……公亶父等九代领导人。

    ●季历,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太伯和仲雍知道公亶父喜欢孙子昌后想成人之美,所以就偷偷的离开了周,去吴地生活。史称太伯奔吴。季历由于太过能干被商王文丁所杀。

    ●周文王昌,被商纣囚禁七年,在狱中发展了八卦-周易,发现并启用了姜子牙。不断的带领族人发展农业和开疆扩土。此时周朝出现了三公:姜太公(太师),文王发现并重用的异性人才;周召公(太保),是文王的兄弟;周公旦(太傅),是文王的第四个儿子;开启了周朝想上走的势头。

    ●周武王发,文王的第二个儿子。文王的第一个儿子伯邑考被商纣王杀害并炖成了汤。武王发动了牧野之战,推翻了商朝的统治。武王终其一生都是想着怎么巩固周朝的统治,其中有一段时间自满和沉溺于玩乐。当时的召公有一句名言“玩人丧德,玩物丧志”来规劝武王。

    ●周成王,武王之子二十岁登基,五十岁死亡,在位三十年。成王登基前,周公旦为了周室的稳定开始主动代理成王执政。这样就引起了其他兄弟和成王的猜疑,导致东边的管叔联合其他武王的兄弟加上商纣后裔一起叛乱。周公旦为了维持稳定开始东征。把主要经历放在疆域的东边。周公旦为了解除成王和召公对自己的猜疑,就分别写了两封信给这两个人真诚的说明自己的想法。最后三人消除顾虑同心协力一起开创了周朝新局面。

    ●周康王,成王之子,康王在在位二十六年,成康之治是历史上著名的太平盛世。

    ●周昭王,此王开始周朝就走下坡路了,为了利益在跟楚国作战的时候溺水而死。

    ●周穆王,在位五十五年,放纵远游。据说穆工的母亲在跟昭工结婚前已经怀孕了。

    ●周恭王,在位十二年,周世衰微,为了避免被戎狄入侵,周都由镐迁往犬丘(陕西兴平市东南)

    ●周懿王,在位二十五年。

    ●周孝王,叫辟方,是恭王弟弟,懿王的叔父。不知道这里为什么传兄不传子?

    ●周夷王,在位九年,是懿王的太子。

    ●周厉王,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喜欢主张专利的荣夷公。堵人民的口,不让人民去国都附近的山林川泽打柴,采集,捕鱼。最后被国人赶出了国都。

    ●共伯和,周厉王被赶走,召穆公为了保太子,用自己儿子的命换回了太子的命。一个共国的诸侯和来代理天子职权。也是从共伯代理执政者这一年开始(公元前841年)中国有了确切的纪年。

    ●周宣王,开始正式废除的籍田制。这个时候农业出现了改革,从籍田制到收农业税。晚年由于暴政被无名氏一箭所杀。

    ●周幽王,末代天子,为了让宠妃褒姒笑上演多次烽火戏诸侯。同时废除了皇后和太子,最后被皇后的娘家人联合外敌杀害。

    ●周平王,开始东迁

    感想

    1.

    当时青铜器的设计给人的感觉是神秘和威严。那个时代青铜器的造型给人的感觉都是非常的威严和神秘。当时的青铜器只有王室或贵族才有实力使用。让人看到就有一种很强的敬畏感和距离感。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呢?其实就是为了让人感觉到敬畏。感觉到王命天授的权威。到了西周后期随着经济和制度的发展,青铜器的造型开始有像实物话的转变。其实不光是青铜器,还包括玉佩等其他装饰的东西,在设计和制作上也是显示出很强的威严感。可能这个就是最早的“人靠衣装,马靠鞍”的思想吧。统治阶级需要用一些特别的事物来表示自己与众不同和王权天授。

  • 苏轼词集版本

    作者:匪廢費·老 发布时间:2013-04-23 16:15:50

    出处:《苏轼词集编年校注》附录三

    pp1041-1057

    Update new versions via. douban.com

    (甲)按词调编次者

    01 曾慥《东坡先生长短句》二卷又拾遗一卷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刊,存钞本

    02 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二卷又拾遗一卷 明正统六年,未刊,存天一阁钞本、紫芝漫钞本

    03 林大椿《百家词》校订本 香港商务印书馆1940

    04 《东坡乐府》元延祐庚辰本,上下卷 刻本

    05 《东坡乐府》明钞本,上下卷(上卷佚) 影宋钞本

    06 《东坡乐府》四印斋本 清光绪戌子复刻

    07 《东坡乐府》影印元刻本: 中华书局影印本、上海古典文学社缩印本、台湾影印本

    08 《东坡乐府》上海铅印本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09 茅维《东坡全集》本七十五卷《东坡词》 明万历三十四年

    10 焦竑《苏长公二妙集》本二十二卷《东坡诗余》 明天启元年

    11 毛晋《宋六十名家词》汲古阁本《东坡词》一卷

    12 《东坡词》名人批校汲古阁毛氏家塾刊本 明崇祯三年 毛斧季校本、黄丕烈校录本

    13 唐圭璋《全宋词》本《苏诗词》三卷 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 中华书局1965修订重编

    14 曾枣庄《苏东坡词全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

    (乙)按年代编次

    01 朱祖谋《东坡乐府》三卷 清宣统二年

    02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二册 商务印书馆1936 1958

    03 曹树铭《东坡词》一册 香港万有图书公司1968

    04 石声淮、唐玲玲《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大出版社1990

    05 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 三秦出版社1998

    06 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笺注》三册 中华书局2002

    07 谭新红、萧兴国、王林森《苏诗词全集》 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

    (丙)笺注本

    01 傅干《注坡词》十二卷 宋

    02 顾禧《补注东坡长短句》四十二卷 南宋

    03 孙镇《东坡乐府注》金(佚)

    04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二册 商务印书馆1936 1958

    05 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 三秦出版社1998

    06 曾枣庄《苏词汇评》 四川文艺出版社2000

    07 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笺注》三册 中华书局2002

    08 吕冠仁《东坡词注》 岳麓书社2005

    09 朱靖华《苏轼词新释辑评》 中国书店2007

    10 曾枣庄《苏东坡词全编》 四川文艺出版社2007

    11 谭新红、萧兴国、王林森《苏诗词全集》 湖北辞书出版社2011

    (丁)历代苏词选本

    01 元好问《东坡乐府集选》 一二三六年刊(佚)

    02 黄嘉惠《东坡小词》二卷 明天启崇祯年间刻

    03 崔邦亮《苏文忠公集选》三十卷《东坡诗余》一卷 明万历二十七年刊

    04 于培杰、孙言诚《苏东坡词选》 花山文艺出版社1984

    05 陈迩东《苏轼词选》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

    06 刘乃昌、崔海正《东坡词》 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07 叶嘉莹《唐宋名家词赏析:苏轼》 大安出版社1996

    08 刘石《苏轼词》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09 邓子勉《新译苏轼词选》 台湾三民书局2008

    10 刘石《苏轼词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11 薛玉峰《苏东坡词今译》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


下载点评

  • 可以购买(6410+)
  • 还行吧(744+)
  • 章节完整(4108+)
  • 实惠(8710+)
  • 收费(385+)
  • 种类多(897+)
  • 品质不错(4109+)
  • 购买多(8108+)
  • 方便(845+)

下载评价

  • 网友 谭***然: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4 05:40:39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蓬***之: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4 04:06:13 )

    好棒good

  • 网友 师***怡: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4 05:02:17 )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温***欣: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4 06:18:59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融***华: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4 04:00:14 )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田***珊: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4 04:08:46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敖***菡: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4 05:02:18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龚***湄: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4 06:08:57 )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林***艳: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4 04:07:54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同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的书籍:

  • 中华古汉语词典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二十四史(1-63简体字本)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二十四史(1-63简体字本)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二十四史(1-63简体字本)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二十四史(1-63简体字本)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二十四史(1-63简体字本)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二十四史(1-63简体字本)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二十四史(1-63简体字本)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二十四史(1-63简体字本)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北斗导航/中国科技之路 国防工业出版社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中华书局的书籍:

  • 居士傳校注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江山如有待 唐诗宋词日历2023 以四季流转和节令物候的变迁为线索 选取唐诗宋词名篇佳作 选配与唐诗宋词意境贴合的传世古画 中西日历备查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江山如有待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江山如有待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思马得学校英语系列丛书/GRE卷 GRE词汇思马得记忆法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英语阅读(二)(基础科段)/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同步辅导/同步训练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贵州省档案馆藏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档案汇编(1-2) 中华书局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贵州省档案馆藏中国红十字会抗战救护档案汇编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颜氏家训集解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颜氏家训集解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