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俞马金 崔凯 俞马金, 崔凯, 主编 著作 - mobi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8-17 12:00:02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俞马金 崔凯 俞马金, 崔凯, 主编 著作 mobi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俞马金 崔凯 俞马金, 崔凯, 主编 著作 mobi格式下载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俞马金 崔凯 俞马金, 崔凯, 主编 著作 mobi 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一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俞马金 崔凯 俞马金, 崔凯, 主编 著作 mobi 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二

精细有机合成化学与工艺学/俞马金 崔凯 俞马金, 崔凯, 主编 著作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5159282
  • 作者:俞马金 郑永茂 
  •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9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4.00
  • 纸张:轻型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教材 高职高专教材 公共课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8-17 12:00:02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该教材中展示精细化学品从开发到生产的整个过程,并且侧重于开发环节。从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剖析,到确定合理的合成路线,直至小试工艺的确立,从而开发出到具有实际生产意义的工艺路线。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伊卡洛斯 发布时间:2011-11-07 14:05:16

    目标、组织、决策、授权、人才、自己——核心是利用客户的力量

  • 作者: 别扯好吗 发布时间:2020-12-27 10:09:16

    很好的书,接地气,有些小情节太幼稚了,有些还挺实用的。

  • 作者: 燈塔dodd 发布时间:2024-02-05 13:40:40

    书很大很厚很重,也很贵。没事看看,查查身体的这个肌肉那个骨头,也还是有用的。

  • 作者: zhongshanbo 发布时间:2023-07-13 21:09:08

    为何是我

  • 作者: 五线不靠谱 发布时间:2019-05-11 09:11:21

    可能是永远也不会寄送的明信片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打造个人品牌的方法、案例集

    作者:无味读书 发布时间:2023-06-26 18:16:28

    著名管理学教授陈春花老师曾说过,强个体时代已经来临了,组织与强个人的合作方式也将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自身品牌的建设中去,选择与平台或企业合作。

    说起打造个人品牌,并非容易的事情。还是需要懂一些广告、品牌以及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

    今天阅读分享的这本《从0到1打造个人品牌》,就是本专门讲塑造个人品牌的方法与案例集。

    作者王一九,一位帅帅的阳光总裁,是一九个人品牌学院创始人。他扎根研究个人品牌定位16年,不仅帮助到百余位人士梳理个人品牌,而且他独创的个人品牌理论体系获得了国家的知识产权认证。

    本书收录了不少作者的实战经历,案例更信手拈来。像我这种喜欢读案例的读者十分喜欢。虽然本书的信息量很大,从各维度讲了不同的人如何打造个人品牌。但我喜欢且有收获的是,是王一九老师在书里总结的打造个人品牌的40个认知突破。

    我很认同作者的观点:只有先突破认知,人才能不断进步。打造个人品牌,给自己形象注入含金量更是一件认知提升的大事情。

    在突破40个认知突破中,作者就40个问题做了解答。

    比如有一条这样说:

    为什么有的人能干好很多事,而有的人一件事都干不好?

    王老师给的答案是,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斜杠青年”,实际上看到的是一个结果,殊不知那些能样样精通的人,在背后默默学习、付出时大家是没有看到的。

    他告诫大家,不要急于做“斜杠青年”,先做好“直杠青年”,花三年时间做通一个领域,之后才可能花一年的时间精通三个领域。

    在学习写作的时候,老师经常讲的一句话:“与其挖一百口10米深的井,不如挖一口千米深的井”。

    意思大概是说,选择一个领域或一个行业,一定要先找到自己蕞擅长的地方去持续努力,这样成功的机会会大得多。

    作者认为塑造个人品牌,关键要素是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方向,然后持续在这个点努力,小有成就之后再做延展。

    再比如这个问题,

    为什么学了那么多东西,反而心情越来越浮躁?

    不知道你看了这个问题,是否有同感,反正是击中到我了。

    王老师在书里回答到:放下急功近利的心态,专注把手上的事情做到极致,认真反思与总结,学会刻意暂停与重启。

    。。。。。。

    书里40个认知问题,覆盖到了我们日常工作和个人品牌打造的方方面面,认真拜读了,收获很多。希望也有一些点可以get到你。

  • 在《越过云层的晴朗》里,读懂一条狗的涅槃

    作者:若寒anita 发布时间:2018-09-30 19:44:36

    名字很诗意,内容很暖心的一本书,一部中长篇小说,叫做《越过云层的晴朗》。

    一部小说,就是一条狗的一生。

    若说作家迟子建的创作巅峰,我个人认为是在2005前后,期间,她先后凭借《雾月牛栏》《清风洗尘》和《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三次问鼎鲁迅文学奖,并通过《额尔古纳河右岸》获得茅盾文学奖,这在现当代作家中是很少见的。当然,创作激情不仅仅与积淀有关,还有更多诱因。比如生命中的变故等。

    2005年前后的迟子建老师,也可以说是往前推三年,她的生活在巨大的苦痛中度过。这些作品诞生时,迟子刚过不惑,文字中的稚嫩之气没有了,但却没有沧桑,伤感是伤感,苦痛是苦痛,就像天空中的云,透彻澄明,一个人的心境,是很影响作品的味道和主线的。所以《越过云层的晴朗》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哀伤却温暖的味道,是作者的心境,也是作者对自己的劝解。

    遇到《越过云层的晴朗》,是2008年的大学图书馆,无忧无虑的年月里,手捧一本书,站在书架前,就是一上午或者一下午。任由天光云影在窗外徘徊,窗内是暗了明,明了暗。迟子建老师的很多书,就是这样被我一本一本读完的,现在回想,仍旧书香满满。

    后来,加入迟子老师的读者群,认识了很多热爱她文字的人,有的甚至有数面之缘,有一次问一位书迷朋友,最喜欢她的哪一本书?她说,当然是《越过云层的晴朗》,这位朋友搜集了迟子建老师所有作品,包揽了所有版本,总计八十余种,但是她最爱这一本,我想我知道其中的深意。

    书迷自发组成了一个“灯谜”群,时常的发一些迟子老师的动态,比如会举行一些活动,于是书迷有时间就会看看她,多半是远远的看一看,或者近前来打个招呼,看到她很好,所有的灯谜都很高兴,就这样远远关心,不过多的干预她的生活,尊重她,彼此温暖着。迟子老师的文字温暖了灯谜,灯谜的尊重温暖了她。

    这本书的创作背景,迟子老师在后来的多个场合中提到,其时的她,结婚不过数载,但天妒佳人,爱人在赴工作的途中车祸去世,成为她心中永远的痛。这种哀伤,读者可以从她多部作品中感受的出来,最典型的两部作品就是《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和《越过云层的晴朗》。失去爱人的伤痛,为她的文学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她用文字疗伤,将心中淤积的感情抒发。

    在丈夫去世的四个月内,她没有出屋,将所有的哀伤化成文字,一边写一边流泪,因此还落下眼疾,她用文字“自己救自己”,把深深的怀念变成文字。也正是对爱人的怀念,她把《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女主角塑造成刚刚失去丈夫的人,而她的丈夫是个魔术师,她期望自己的爱人也是魔术师一样把自己变没了,到了一个更美丽的世界。也正是对爱人的怀念,她把《越过云层的晴朗》中的主角大黄狗的第一个主人,称作“黄主人”,而大黄狗的第一个名字,叫做“阿黄”。熟悉她的作品的读者都知道,她的爱人姓黄,这样在小说中人物的设定,让我们看到了作者心中的山河,她的这部作品,是献给爱人的悼词。她对爱人的怀念,至今绵延不绝,最近在《一个作家应该谢谢什么》中,她提到她的爱人:“爱人的永诀给予我痛,但透过个人的痛,我看到了众生的痛”,于是在她的作品中不是悲伤逆流成河,而是往往超越个人的苦痛,凸显人性的爱的光辉。

    《越过云层的晴朗》的主人翁是一条狗,一条体格壮硕的大黄狗。它是军犬出身,或者是警犬,是经历过严格训练的。退役后便被送人了,先后经历了六个主人,从精力充沛的壮年直到力衰而亡的暮年,从狗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的故事。狗的一生短短十余年光景,人类都理解它的忠诚,却很难理解它的深情。人类写动物,多半是从自己的角度做评判,从动物自身角度来写的,少之又少。

    作者从狗的角度,通过简单的逻辑来看待这个复杂的世界。狗的评判标准是简单而又直接的,它想不透人间复杂的规则和情感,但通过作者的笔触,让读者从狗的角度进行反思,那么多规则,不见的都是那么正确,抛开所有的严肃的规则讲,人心深处的柔情是最为珍贵的。

    二十万字的写作体量,描述了这条狗与前后六个主人的情感纠葛,有的细节之处会给人一种仓促感,甚至会感到结构上的琐碎,但是作者通过精妙的描述方式和美妙的语言描写,能够让读者越过这些障碍,进入一个美妙的风景秀丽的世界。

    故事以一条年老体衰的狗口吻,从自己的记忆展开了叙述。第一段故事,黄主人把它从犬教练那里领回来,和他的队友一起进山勘探。黄主人是一个勘探员,给它起了名字叫“阿黄”,在这个勘探的过程中,阿黄斗过野猪,赶过狼,抓过鱼儿,嗅过花香,笔触细腻,让我们看到了一条狗丰富的内心世界。但狗狗有义,人类无情,即便在森林里救过他们的命,但最终返回到金顶镇时,黄主人就把它抛弃了,虽然理由有些暖,但主人仍旧拿它做了利益交换。

    温暖的理由是,金顶镇的小饭馆里,有一个叫小哑巴的孤儿,在饭馆里打杂,非常喜欢这条狗。孩子内心的世界是澄明的,他在大人面前是不说话的,以至于大家都以为他是哑巴,但事实是,家人在一场大火中丧生,带给他的刺激,让他和人类交流有了障碍,而他和狗狗说话是没有障碍的。他把所有的话都讲给了这条狗听,并给它起了名字叫“柿饼”,因为小哑巴喜欢吃柿饼。他会让“柿饼”睡在自己屋里,有了狗儿的陪伴,孩子的黑白世界变得多彩起来。但好景不长,待到小哑巴身体强壮到可以做重活时,生活在外地的哥哥,把他接走,而“柿饼”又恢复了无主生活。

    遇见第三位主人,仍旧少不了交易。生活在大黑山的伐木工人,会定期到金顶镇购买日常用品,而在街上溜达的大黄狗被来这里采购的伐木工人金发看中,从镇长手里买它回家,想着进山伐木有狗相伴会比较安全。金发的妻子叫羊草,是一个仍旧沉浸于上一条狗去世的哀伤里的女人。所以她对新来的狗处处看不惯。而去世的那条狗,叫“大壮”,是在伐木时被倒下来的树砸死的,或许是养的久了,有了情感,女主人时不时的拿大壮和新来的狗做比较,厚彼薄此,看不上新来的狗,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给它,直到大黄狗给她逮住了几条鱼,女主人对它的态度才有所改观。还好家里的几个孩子比较喜欢它,但欢乐又是也是悲伤的开始,主人家的大丫头因病去世,羊草悲伤不已,认为是大黄狗带来了霉运,于是将它转手卖掉,大黄狗遇到了第四任主人,叫梅红。

    被大黄狗称作梅主人。

    梅主人给它一个新的名字,叫“旋风”,和前几段经历故事不同,在与梅主人生活的年月里,被植入了年代的痕迹,梅红是上海资本家的小姐,在一段疯狂的年月里,因意识形态不同和她的年少轻狂造成了父亲的死亡,悲痛欲绝的她原本是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自杀的,但来到了金顶镇后被这里的风景挽留,于是便生活了下来。她选择以代孕的方式生活着,用她的话讲,只有在生孩子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是活着的。因为这类业务远近闻名,所以找她生孩子的也是不乏其人,但是她不是所有的订单都接,而是考虑孩子出生后的生活条件和家庭的和谐抚养能力。所以,没有抚养能力的,生孩子为了争夺家产的,她不会接,不然孩子一出生,就会背上沉重的负担。在这段叙事中,梅主人的行事做派很是不符合大众伦理标准,屡次遭到周围人的白眼。但在大黄狗眼中,梅主人是善良单纯的,是纯粹的。让人体会到一种大时代下小人物的苦涩与悲哀。梅主人以代孕为生,最后也因难产而死,为这段经历画上了一个悲伤的句号。

    梅主人去世后,大黄狗被带到了大烟坡,一个叫文医生的人长期居住在这里。文医生和梅主人的境遇类似,只不过文医生是革命漩涡中的受害者,他从城市里逃到了大烟坡就生活了下来,从此直到去世,再没有离开过。文医生懂的易容术,也就是整容,来大烟坡找他整容的人就像来找梅主人生孩子的人一样,时不时的就会来上一两个,一年到头也不缺生意,而日常所需的生活用品,要么是小哑巴,要么是小唱片要么是来做整容的人捎来,日子过的很悠哉。因为相同的境遇,文医生对梅主人有种惺惺相惜之感,梅主人会时不时的来大烟坡看文医生,文医生也很关心梅主人,在人情冷淡世态炎凉的时间里,相互取暖。文医生给大黄狗取名叫做“夕阳”,我想这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一方面夕阳很美,但只是近黄昏。梅主人走后,大黄狗的生命也慢慢的衰老,而当时没有自觉的文医生,也将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虽然夕阳光辉无限,无奈仅仅是一夕间灿烂。文医生被自己的一个精神病人误杀,精神病人的父亲为了保护儿子,散布谣言说文医生被熊袭击,甚至到最后没人知道文医生是被人杀害,善良的文医生却落下一个如此悲伤的结局。

    大黄狗的目力越来越不济,主人的离世,它眼中的泪水严重的破坏了它的视力,看东西变得模糊起来。在精神病人的父亲拉着它要卖给狗肉馆时,大黄狗被开青瓦酒馆的赵李红买下来,卖它一是因为这狗曾经路过她的童年,二是听说了这条狗的仁义,所以就把它养在饭馆外面的狗窝里,并给了它一个名字叫做“来福”,很传统富贵乡野的名字,也说明赵李红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想。但“来福”老了,日子也老了,人们的思想发生巨大变化,每天围绕着金钱转,为人类服务一辈子的大黄狗现在成为人们眼中百无一用的废物,谁见了就要踹两脚,狗很少反抗,因为力气不够。。人们不懂狗的行为语言,狗也不懂人类的行为语言,仅仅是身上平添几个脚印。

    大黄狗最终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它知道,它的离开不会给这世界带来多大的影响,世界依旧是那个世界,而人或许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些人。大黄狗带着我们看遍了人间的欢喜悲忧,生离死别,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温暖和深情,纵然时间有多大的风雨,都会慢慢成为过去,一条狗的涅槃,又何尝不是一个人的涅槃?

  • 我跑得很慢,但我一直在跑

    作者:水秀乡 发布时间:2014-04-22 21:21:57

          跑步?不是问题。跑马拉松,就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了。年少时候跑?不是问题。55岁开始跑,就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了。田同生先生的《百马人生,从55岁开始》一桩桩一件件回答了上述问题。

        概括地说,这是一本漫画书。文字作者是父亲,绘图的是女儿。父女俩从不同的视角阐述了一段传奇,可能由于血缘天然的奇妙,文与图的结合显得那么熨帖舒服。经意与不经意间,你会发现,女儿田十川笔下的父亲有着非常生动的表情,豆大的汗珠子、搞笑的小眉毛。翻看全书的时候,我常常为此忍俊不禁,暗自猜想这是女儿的调侃还是“报仇”?这一点最好玩的地方,不知道他们自己是否曾意识到?

        作为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创始人,一位已经55岁的大叔,从开始跑步的五年时间里,已经跑完了35个马拉松。而他的目标是跑完100个,这也就是“百马人生”的来历。在亲身经历波士顿马拉松大爆炸之后,他更将自己“百马大叔”的定位,升级为“百马推手”。

        我认为,田先生在书中引用鲁迅先生《最先与最后》中的名言:“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脊梁。”当为全书的灵魂。

        从“竞技者”和“看客”的两种身份的刻画,我们可窥一斑。

        首先是竞技者,作者开始跑步已经一个月的时候,最多只能跑2公里。别提由于年龄导致的体力下降,回溯在大学毕业时都因为体育不及格要补考。运动,绝对是他的弱项。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但是,在每一个接踵而至的障碍面前,他找到了每一个的解决办法,详细、生动,就连丑事囧事,也一个都不少。包括选择跑鞋、调整节奏,如何热身,地面跑与跑步机的不同等等,无一遗漏。看到饥渴难耐的他,捡地下的水喝,讨别人的包子吃,真是没忍住,笑喷了。就这样,他从中国跑到了雅典。在上坡又下坡的“魔鬼赛道”上,在烈日炎炎的炙烤下,作者的这句话给了我深深的感触:“马拉松的赛道是平等的。无论年龄、身份,我们都跑在同一个赛道上,都在经历着相同的磨砺。我们都是普通人。”

        其次是旁观者,可能我这样描述并不准确,因为其中还应当包括比赛的组织者。路边的人为每一个选手加油欢呼,跑道边的人与一个个选手击掌传递力量,尤其是后面叙述的细节令人动容——从官网可以下载成绩证书;在终点附近有摄影师为每位选手拍照,赛后选手可从官网凭号码搜索到自己的照片;报道比赛新闻的报纸上有每位选手的名字和成绩,包括关门后的最后一位选手,无一例外。对人的发自内心的尊重渗透在了每一个点点滴滴。

        多么希望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肃然不笑的看客。”当然,包括你我。虽然在这样的进程中,我们或许跑得很慢,但我们一直在跑,已经足够。

        

  • 1-45个

    作者:Qfwfq 发布时间:2018-03-26 23:34:25

    目前看到的对密斯最细致的分析,每一个作品都像一篇小论文,作品最初的情况,更改和评价。更重要的是补充了很多被密斯省略掉的“私生子”,还有很多细节,德国馆那片著名的大理石是怎么被挑出来的之类的。

    补充的前期作品应该是最多的,在常见的对角线阶段、网格阶段前添加了笛卡尔坐标阶段。早期的作品比想象中还要古典,而且非常简单。比柯布的白宅还要简单,从外面完全看不出来是大师作品,可能也是很多作品最近才被认定为密斯作品的原因吧。

    别的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有:

    比例,在前期作品和伊利诺伊理工都很突出。2:3之类经常出现。砖时期主要在平面,已经出现了后来SANAA网格平面的雏形,砖宅中后期经常有无走廊网格布局出现。钢时期立面也开始有。

    对角线阶段平面多是L形。

    密斯对砖的砌法的研究,虽然《建构文化研究》里提到过一些。大体上从比较复杂的荷兰式砌法到后来的英国式砌法。砖宅时期的密斯一直对花架、平台和其他的景观要素情有独钟,土根哈特的移动玻璃在之前大概出现过四五次了,推拉门和可移动隔断也出现过几次。砖宅的结构既可以清晰到柱和墙间留一道凹槽,也会有后期复杂的结构。这个时候密斯已经开始用贴片了。还有一个不诚实的地方是德国馆中央的石材重建前不是镜像的,密斯P了图。

    《建构文化研究》有简单问题复杂化的嫌疑,一些例子没有按时间顺序,其实密斯的作品连贯性非常强。另外一点就是朗格别墅其实是两个相邻地块上两个大体相似但细节不同的别墅中的一个。最开始的几个作品也有地块相邻的情况。

    几次大的变化几乎都是厂房之类的建筑引发的。伊利诺伊理工的大部分建筑都比想象中更朴素,几个重要建筑的开间数目可能和古建里的三、五有一些关系。

    那个著名的转角节点,看了一张室内照片之后终于理解了,一般方盒子总要面临四个面怎么两两粘起来这个问题,到底谁压谁。密斯的答案是,四个面都粘在更里面一层的盒子的四面。大舍的很多表皮用了同样的逻辑。

    密斯对于克朗楼的狡辩很有意思,“即使有教授在上课的时候情绪化,那是他们的问题”。实际上,这种工厂式布局的学校一段时间大量涌现,之后大都被改建了。完全的开放没有必要,噪音也确实比较难解决。密斯真的是一个非常、非常形式化的人,伊利诺伊理工正常人来做不同楼间一定会加上连廊。而且正常人不会在芝加哥做这么多低层玻璃盒子。

    最后用一个八卦结束,密斯和贝聿铭都是很善于翘项目的人。东海大学本来计划在中国东部由格罗皮乌斯设计,格罗皮乌斯带贝聿铭他们见了次甲方,后来就变成台湾号称是贝聿铭做的东海了。密斯和贝伦斯更狗血,密斯翘了贝伦斯的艺术家住宅,后来又被人翘走了,结果都没建。范斯沃斯住宅之后密斯的处境和莱特多次给甲方戴帽子后相似,但是密斯还能获得西格拉姆大厦甲方女儿的信赖,不只给了项目,后来还成为了密斯的学生和员工。菲利普约翰逊的某句关于建筑师角色的评价大概有正确的地方吧。

  • 读《乡土中国》

    作者:landcentury 发布时间:2009-04-03 16:14:51

     

      

        记得在村里读书时,一天夜里熄灯后和宿舍的兄弟们卧谈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中国人?或者再明确一点:中国人的特征是什么?即我们何以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这个问题,当时没有讨论出结果,也不会一下子就得出什么结果,因为我发现在探讨“中国人”时,我首先需要搞懂“中国”,而对于“中国”这个概念,我发现自己其实是所知甚少。“中国”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心间,难以散去,直到最近读到费孝通先生的《乡土中国》,始有所明了。所谓“乡土中国”,其实就是传统中国,是我们今天这个中国的逻辑前提,理解今日的中国,必须深刻领悟传统中国的内涵,这恰恰就是当代中国人很少触及的。通过《乡土中国》的十四篇经典文章,让我们来领悟传统中国的概貌吧。

      

              乡土本色:礼俗社会

        通常历史教科书都会指出,土地所有权问题,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兴亡更替的主要矛盾。没有土地,农民将失去生活的基本保障,除了揭竿而起,别无生路。如果手中握有土地,即使生活困苦,多数农民还是要固守这份田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作,世代传家。农民固守土地,终其一生,很少离开。所谓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在农业聚落,即乡村形成之后,由于人口缺乏流动性,农村生活具有很强的地方性,熟悉的人,熟悉的土地,熟悉的生活方式,一切都是周而复始的。在这种强烈的“熟悉性”下,乡土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交流并不是基于“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规范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乡土社会中,人们因彼此熟悉而相互信任,人与人的关系并不需要契约来保障。契约的强制只能滥觞于陌生人的关系之中。于是乡土社会逐渐演化为一个礼俗社会,而异于西方的法理社会。同样的,在熟悉的环境下,人与物的关系基于熟悉而产生个别、具体的经验,这个别、具体的经验足以解决乡土生产中的问题,因而乡土社会的生产中很少需要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普遍原则。

        农人固守土地而居,形成“熟悉”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因“熟悉”而成为“俗”,常“习”之。这些“俗”因熟悉和信任而毋须以契约来固化,于是形成所谓的乡土本色:一个礼俗社会。

      

             文字下乡:乡土人际交流的直接性

        文字下乡运动,似乎是基于乡土社会中农人多为文盲,为传递文明而推动识文断字。其实文字的功用在于传情达意,以固定的象征体系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但文字并非传情达意的唯一方式,声音、表情、动作同样可以被赋予特别的含义而成为人们传情达意的一种表达、交流方式。当空间的阻隔导致人们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文字的作用才凸现。如果空间的阻断不成为问题,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面对面地彼此交流时,文字就不是交流的唯一方式,甚至是一种交流的累赘,因为人们很少选择现场写字的方式来进行交流。而声音、动作、表情却可以进行准确、生动的交流。乡土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空间的相对封闭,乡村生活里的生产、生活区域往往相距不远,人们可以经常见面,于是交流上使用文字也就不多,使用声音、表情、动作来直接交流更符合乡土生活的特性。所以乡土缺乏文字普及,并不是因为乡村“不文明”,而是因为“非文字”的交流途径是乡村生活自然演进的结果。直接的交流远比间接交流更为实用。

        所以文盲并非因为乡下人“愚”,反而是乡土生活的特性所致,因为乡土社会是个面对面的社会。

      

               再论文字下乡:乡土文化的口口相传

        在乡土社会中,个人的人生经验和社会的集体文化需要积累和传承,途径就是所谓“时间的桥梁——记忆”。记忆的完成,在乡土社会中,靠以声音表达的词语,而不需要文字就能完成,这是口口相传的方式。乡土社会中的人,世代间的生活形态差异不大,人生经验更多的是一种反复,每一代都是相似的周而复始的生活历程。整个乡土社会由于相对的封闭性,社会文化的变迁不大,乡村生活简单而重复,文化的积累靠语言足以传递。

        乡土社会的静态性,世代经验的重复性,使得乡土文化的总量相对有限,传承靠口口相传足以完成,没有用文字来完成传承的普遍需要。只有乡土社会发生变化,社会文化急遽变迁时,才会真正产生文字下乡的需求。

      

         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的推浪格局——重复交错的人际网络

        人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生活里人们彼此之间产生各种关系,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人的社会属性。认识一个社会,必然要求我们了解这一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结构,一个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怎样划分的问题。

        在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团体划分。团体界限分明,团体内的人享有共同的权利和义务,团体外的人与此无关。这是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的一种格局,费孝通先生称之为“团体格局”。在东方传统社会下,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呈现为另一种格局,费孝通先生将之概括为“差序格局”。所谓差序格局,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关系呈现为重叠交错的人际网络,这个网络以个人为中心,是以血缘或地缘关系为原则而延展出的同心圆体系,中心势力越强,同心圆的层次和范围就越广,与其他同心圆的交错重叠也越多,由此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简单说,差序格局就是一个以己为中心的推浪格局。

        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是有区别的,前者界限模糊,后者界限分明;前者以自我为中心,具体的、界限分明的只有己,克己乃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德行,后者讲求平等观念和宪法观念,界限分明的是团体,团体中各分子的地位相等,个人不能侵犯大家的权利,团体亦不能侵犯个人的权利。团体格局体现为很强的组织性,差序格局表现出很大的分散性。“在我们传统里群的极限是模糊不清的‘天下’,国是皇帝之家,界限从来是不清不楚的,不过是从自己这个中心里推出去的社会势力里的一圈而已。”

        总之,乡土中国的一大特点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为差序格局,差序格局就是以己为中心推衍出的由一根根私人联系构成的网络。

      

               系维着私人的道德:团体道德VS私人道德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的社会结构格局导致不同的道德观念。

        西方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划分可以理解为“团体格局”,西方道德观念就建筑在团体与个人关系结构的基础上。在团体内,每一成员人人平等,享有相同的权利和义务,个人不能侵犯团体和他人的利益,团体也不能侵害个人的利益。团体能够存在的前提就是团体必须是超越个人的“实在”,由此团体道德的核心就是权利的观念,即团体内人人生而平等,同时团体不应侵害个人,并由此引发宪法的观念。西方道德体系中的平等观念和宪法观念来自于西方社会中人与人关系的结构格局——团体格局。

        东方乡土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呈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外推构成的一根根私人联系网络,团体的影响微乎其微。由此乡土社会难以产生团体道德,没有一个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在无数私人关系搭成的网络中,网络的每一个结附着一种道德要素,”这里的道德以私人关系为基础。乡土社会中的道德和法律须依据私人间的关系亲疏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缩。

        乡土社会缺乏“团体”,也就难以产生“团体”的道德;由于团体乃是超越个人的“实在”,乡土社会也就没有产生什么“超人”的道德。宗教就是一种“超人”的道德体系,而乡土社会呈现为一个非宗教的社会。在乡土社会统领所有道德的“仁”是模糊的,不能理解为 “超人”道德,内涵模糊的“仁”与界限不分明的“天下”,是乡土社会的特点。在乡土中国,“仁”的探讨不在宗教而在哲学,所以乡土社会虽非宗教社会,却是一个哲学社会。

      

                 家族:绵续性事业社群

        有人说乡土社会也有团体,比如家。其实就社会结构的格局而言,西方社会与乡土社会内部都有团体式的社群,也都有差序式的网络,但就其主要形式而言,西方社会强烈地呈现为一种团体格局,乡土社会强烈地呈现为一种差序格局。东西方同有的“家”,在结构上和功能上也有极大的差别,反映出社会格局差异所导致的差别。

        西洋的家庭是团体性社群,有严格的团体界限,是由亲子构成的生育社群。亲子指结构,生育是功能。西洋家庭里夫妇是主轴,两性之间的情感是凝合的力量,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成年即离开这团体,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由其他团体来承担,不在家庭的功能分内。

        乡土社会的家庭呈现出很强的差序格局的特性。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成员不限于亲子,可以依需要而以一定的原则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该原则就是沿父系单系传递,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人类学认为这种根据单系亲属原则组成的社群即氏族,乡土社会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称为家族。家族有生育的功能,亦可担负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家族必须是绵续性的,因为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是长期绵续性的,所以家族不因个人的成长或死亡而分裂或结束。这种绵续性事业社群凝合的基础不是两性情感,而是家族事业的需求。家族的主轴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是纵的而非横的。家族中的家法排斥私情的宽容。

        中西家庭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这种差异,使得中国人在家庭情感上尤其是在两性情感间有着矜持与保留,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决定了这一切。

      

                男女有别:社会关系的稳定

        感情发生在新反应中,这新反应包含两个方面,即新的尝试或旧反应的受阻。新反应经过不断反复而被适应之后,感情就会逐渐平静乃至淡漠。感情即所谓激动,会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若要维持原有的社会关系,就须避免激动,防止感情的发生。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大表征,就是感情的淡漠。所谓了解,是指接受着同一的意义体系,同样的刺激引起同样的反应。而感情的淡漠本质上也是同样的刺激引起同样的反应。当我们说稳定的社会关系的一大表征就是感情的淡漠时,也就是说稳定社会关系的力量是了解。

        浮士德是两性情感的象征。两性关系愈向着深处发展,相异的程度会愈深,求同的阻碍会愈强大,于是创造力和变革的需求亦愈强大。在浮士德的立场说,生命力也因之愈强,生活的意义也因之愈深。浮士德精神即在于不断地克服阻碍,也不断地发现阻碍,这是一个永恒的过程,没有终点和结果。浮士德精神的泛滥会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所以浮士德精神在破坏社会的基本事业。

        乡土社会是一个孤立的小天地,在这里,人们相互之间的了解是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阻碍的。同代人之间可以面对面直接地交流,而每一代人生活的周而复始,使得年长的人同样了解年轻人的生活,年轻人可以年长人的过去为生活的蓝图。在这样的环境下,唯一能阻碍人们了解的是性别。异性的隔膜永远是个猜想,无法领会。于是异性之间难以达成了解,也就成为感情的源泉和动力。

        乡土社会不需要新的社会关系,所要的是原有社会关系的稳定。这要求异性之间不发生激动性的感情。乡土社会拒绝浮士德精神,男女有别被固化。中国乡土社会的家族是一个绵续性事业社群,以同性为主轴、异性为辅轴的单系组合更适合于完成社会事业的需要。

        缺乏两性间求同的努力,也就减少了一个无限推动社会关系异动的可能,从而减缓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对切身生活之外都漠然没有兴趣,不去追求理想,而将天国现世化,以现世为天国。对生活的态度是以克己来迁就外界,一切足以破坏秩序的要素都被遏制,男女的鸿沟由此筑下。乡土社会是个男女有别的社会,也是个安稳的社会。

      

               礼治秩序:从教化中养成的内在服膺

        西方社会是一个法理社会,也是一个法治社会。因为西方社会从最初的狩猎文明演化而来,部落军事会议的传统就是协商,其契约的传统得以延续,在社会变迁加快之时,人们更需要以契约精神加强合作,由是西方成为一个崇尚法治的社会。

        乡土社会是一个礼俗社会,也是一个礼治社会。因为乡土社会属于传统的农业文明,农人固守土地,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生活环境相对封闭,自然经济可以使人们之间不必强调太多的合作。“乡土社会只是四季的转化,而不是时代的变更。”前人的经验既可作为今人的经验,社群周而复始上演着相似的生活场景。在这样的环境下,遵循传统就是生活的保障,传统在封闭社会中具有极强的权威性,这种权威性使人们从内心形成敬畏感,使人服膺于传统。服膺于传统,即礼;礼即合于式。

        乡土社会中,传统的权威性使人产生敬畏感,人们出于内心的服膺以传统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

      

               无讼:礼治下的教化

        在乡土社会,礼治的推行在于人们从内心深处对传统的服膺。在教化中长成的人们对礼是熟知的,这种熟知在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的周而复始。如果礼的秩序被破坏,解决纠纷的主要目的乃是完成教化。乡绅的调解也好,官府的折狱也罢,都指向了教化的加强,使礼的秩序得以维持。既是为了教化,那么乡绅就足够了。所以乡间以折狱为羞,尽力避免闹到官府,官府的“各打五十大板”,是教化中的一种体罚。

        法理社会中的法治,不以教化为本,其目的只在于明辨权利。在变迁加剧的社会环境里,人与人的合作交往赖于契约,契约的内涵就是权利的分明,非如此不得合作成功。

        法治抑或礼治,取决于社会变迁程度。社会变迁加剧,人口流动的冲击下人们相互不再熟悉,人们的合作只能以契约来维持。差序格局没有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仍然主要地呈现为一根根私人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是熟悉的,也可能是不熟悉的,但一定是附着了权利意识的。礼治下的教化已被淡忘,法治受私人联系程度的影响而或张或弛。

      

              无为政治:皇权的松弛

        政治权力分为两种,一种完全靠暴力维持,是横暴权力;一种根据契约而产生,是同意权力。同意权力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分工合作,横暴权力存在的基础是经济利益的诱惑。

        在乡土社会,自然经济的运行使人们除了盐铁之外很少有交换的需要,于是社会分工合作的空间有限,同意权力的空间也就极为有限。自然经济的产出是一定的,产品的量有限,仅能维持农人的基本生活,于是横暴权力产生的空间也就有限。

        在这种局面下,乡土社会中皇权的存在几乎只是名义上,乡土生活的主流是自治,即礼治社会的自发运行。阶级斗争严酷的时期只是王朝的末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多数历史时期,乡土自治(以乡绅为主)是乡土社会治理的真实面貌。

      

                  长老统治:教化性的权力

        在乡土社会中,由于农业自然经济的产品有限,由此所导致横暴性权力的基础是薄弱的,表现为皇权的松弛。因为乡土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遵循传统,遵循成法就足以保证生活的顺畅,所以没有必要以契约来规范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合作,所以乡土社会难以产生同意的权力。

        乡土社会一贯稳定,这一稳定更多地源于稳定的文化,而非“横暴的政治”或“民主的政治”。文化是被社会不成问题地加以接受的规范,这种规范的推行,依靠教化性的权力,教化性的权力不是横暴的,因为教化的目的并非为获取经济的利益;教化性的权力也不是民主的,因为文化本身也不需要新生代的共同意志来同意。

        乡土社会中的权力,既非专制的亦非民主的,而是教化性的。乡土社会在长幼之序的规范下自然产生宗族长老,宗族长老行使教化性的权力来维护乡土的稳定。

      

             血缘和地缘:社会发展阶段的分水岭

        乡土社会是稳定的社会,人口流动性小而变迁缓慢。维持社会阶层结构稳定的方法就是生育继替,即以血缘关系来确定社会各阶层的继替。在乡土社会,在没有比血缘更可靠的继替规范了。

        在乡土社会中的地缘关系依附于血缘关系。家族的一部分人口固定地居于另一地域时,该地域成为家族的所在地,来自该地域的人也就与家族有了或远或近的关系,于是地缘就出自血缘的投影。血缘的投影还有另一个含义,即祖籍。在乡土社会中,不依附于血缘的单纯的地缘关系往往很难获得承认。

        由于血缘的关系限制了冲突和竞争的发展,所以血缘社会中商业很难发展。纯粹的地缘关系由此可以借助商业而发展。因为纯粹的地缘关系已经剥离了血缘的投影,人情问题不再成为商业发展的限制。城镇是因贸易而产生的人口聚落,所以地缘是从商业里独立壮大的社会关系。

        血缘关系是乡土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乡土社会的重要特征。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从血缘结合到地缘结合是社会性质的转变,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

      

              名实的分离:乡土社会的缓慢变迁

        乡土社会是一个稳定的社会,但乡土社会也是在变迁的社会,只是变迁的速率相对较为缓慢。

        乡土社会中的长老权力是稳固的,但为了应对社会缓慢变迁的需求而产生了名与实分离的现象。即承认或说维持形式上的长老权力意志,而在内容上加以注释和曲解,从而实现改变。名与实的分离,就是乡土社会的变迁,乡土社会的变迁,就表现为名与实的分离。

        也许名与实的分离,就是缓慢变迁的代名词,当代中国社会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是名与实分离的代表。

      

              从欲望到需要: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

        人类的欲望经过了文化与自然的淘汰,到乡土社会时代,欲望暗合了人们生存的条件,于是在乡土社会人们可以依了欲望去生存。然而社会变迁使欲望不再是人们最后的动机,人们最后的动机是理性的需要。从欲望到需要,是社会变迁的里程碑。

        乡土社会运行的过程就是欲望不断得以实现的过程,欲望的实现是乡土社会运行的内容。乡土社会中的欲望的已经自然和文化的筛选,契合人类客观生存条件的欲望才会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而得以积累。从“欲望”到“需要”,就是从自发到自觉。乡土社会是自发的,缓慢变迁的,也是稳定的;现代社会是自觉的,快速变迁的,也是不稳定的。


下载点评

  • 无广告(4510+)
  • 三星好评(934+)
  • 情节曲折(635+)
  • 下载速度快(9410+)
  • 无漏页(10710+)
  • 体验满分(5410+)
  • 目录完整(555+)
  • 体验还行(1078+)
  • azw3(467+)

下载评价

  • 网友 居***南: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7 01:18:56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冉***兮: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7 00:19:20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瞿***香: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7 00:14:21 )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习***蓉: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7 02:40:36 )

    品相完美

  • 网友 师***怀: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7 03:02:16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后***之: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7 01:33:56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宫***玉: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7 00:13:01 )

    我说完了。

  • 网友 屠***好: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7 00:21:44 )

    还行吧。

  • 网友 薛***玉: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7 00:11:33 )

    就是我想要的!!!


同作者:俞马金的书籍:


同作者:郑永茂的书籍:

  • 英汉汉英实用现代海关词典(修订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英汉.汉英实用现代海关词典 中国海关出版社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英汉汉英实用现代海关词典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英汉汉英实用现代海关词典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南京大学出版社的书籍:

  • 法语TCF模拟试题精解(含音频下载)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南大教辅小学生作文起跑线作文初学入门 2年级/二年级 创新版南京大学出版社俞老师教作文 小学生阶梯作文丛书系列好书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新编博士生思政学术交流英语:中国传统文化译介 南京大学出版社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新编博士生思政学术交流英语:中国传统文化译介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新编博士生思政学术交流英语:中国传统文化译介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新编博士生思政学术交流英语:中国传统文化译介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研究生英语课程系列教材:中级英语视听说教程(含光盘)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英语二级口译汉英/英汉分类词汇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英语二级口译汉英/英汉分类词汇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英汉汉英速查词典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 “教材” 的书籍:

  • 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课本教材译林出版社高中英语必修二教材高一英语课本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册高中英语必修1教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市政工程造价实训(市政工程技术专业适用住房城乡建设部土建类学科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编者:胡晓娟 中国建筑工业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外贸商函提分宝典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旅游英语应用文写作 祁毕新月 著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中级韩国语(上) 全永根,金美,(韩)裴允卿 编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化学专业英语基础教程(第2版 赵建军 编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传票翻打技能训练实用教程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民法各论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经济法理论与实务(第4版)/於向平 邱艳 赵敏燕 北京大学出版社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行政办公后勤流程设计与工作标准 流程设计·执行程序·工作标准·考核指标·执行规范 人民邮电出版社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 “高职高专教材” 的书籍:

  • 导游日语(第二版)(含光盘)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导游日语(附光盘)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导游日语(21世纪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系列教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高职高专)酒店韩国语(韩国语类)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中国歌剧.第一辑-歌剧学与歌剧史Ⅰ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书籍设计(第三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书籍装帧设计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网店美工与视觉设计/闫寒 闫寒主编 人民邮电出版社 【新华书店正版图书籍】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形势与政策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阶梯围棋基础训练--手筋专项训练(从10级到5级)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 “公共课” 的书籍:

  • 研究生英语听说教程(2)/求新研究生英语系列教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活用法语句型会话(中级)——活用外语句型会话系列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高职高专)酒店韩国语(韩国语类)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高等院校“十三五”系列规划教材:英语导游实务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大学通识课系列--戏曲艺术赏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形势与政策(周亦乔)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指导(修订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形势与政策(第二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大学生军事课教程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军事法原理与案例教程(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处推荐教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