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9787301232361 - word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7-30 00:50:02

9787301232361 word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9787301232361 word格式下载
9787301232361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123936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7-30 00:50:02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9787301232361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9787301232361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9787301232361在线购买

PDF下载地址:9787301232361PDF下载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BunnyWalker 发布时间:2021-04-17 16:36:26

    相当好的MBA财务管理书籍,不会写的很深,但是提供了公式,可浅可深的内容。而且步骤也很清楚。包括会有自测题答案。是本非常好的书!

  • 作者: 547310680 发布时间:2014-04-13 08:56:11

    广告推广图广告

  • 作者: just 发布时间:2016-04-02 13:22:35

    翻译极差

  • 作者: 爱啃书的伍小牛 发布时间:2022-06-20 16:09:04

    #飒妮的1000本绘本计划#

    5/1000

    彼得•雷诺兹的绘本永远简单,却永远深刻。

    自我认同可能被外界评价摧毁,也可以被外界评价塑造。

    故事里的妹妹扮演了那个可爱的角色,同样也是给了雷诺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视角。

    有“味儿”,不一定要像,就好像说不清楚,但很正确,豁然开朗的感觉。

  • 作者: Sebastian 发布时间:2018-05-27 12:39:14

    玛丽的悲剧,是个人的悲剧,同样离不开社会观念的推波助澜,而涉及种族关系的部分,即她与摩西之间关系的发展,更像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玛丽不幸的婚姻,呈现出的是很现代的命题,脱离原生家庭的她本已成为一名独立女性,但大龄单身女性自身的焦虑和隐性的社会压力造就了草率的婚姻,这几乎成为现代社会的“元故事”,而嫁给农场主迪克无疑是开倒车的,城市与乡村的差异横亘在她面前,她必须去面对她在孩童时期就一直厌恶的方方面面,在故事的后半段玛丽性格中的弱点逐步暴露出来,自欺欺人、得过且过的她只能通过尝试一件一件的“新鲜事”来麻痹自己,从来到乡下的第一天开始,玛丽便陷到大历史中了,种族问题、女性歧视、陈旧的生活方式、个体农场的衰退,大环境一步步的摧毁她,而人与环境的格格不入,通常便是悲剧产生的温床~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很好的书

    作者:Allan 发布时间:2008-08-20 03:15:01

    明年要上这门课,因深感国内教材之垃圾本来打算直接硬着头皮啃英文原版的时候,在图书馆的角落里发现了厚的可以进行一场谋杀的这本书。

    其实不是我崇洋媚外,是人家老美的课本真的编的好,案例翔实,观点彪悍,资料前沿。看了之后最大的感觉是,我们落后别人不止二十年。

    这种落后首先表现再民众对于这门学科的认知度上,国人对于心理学普遍怀着一种复杂而又神秘的眼光,最普遍的误解是学了心理学之后就能看透别人在想什么。我想所有学习心理学的学生都遇到过这种很无语的问题:“那你知道我现在在想什么咯”“那你现在来分析一下我吧”诸如此类。我们在学校时选课时心理学总是会成为热门课程,犯罪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之类。但两节课之后大部分人发现根本就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 《日瓦戈医生》的女主人公拉拉,原型是谁?

    作者:ly的读享生活 发布时间:2021-05-29 10:10:24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是20世纪俄罗斯的杰出诗人、作家。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是帕斯捷尔纳克创作的高峰。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

    1957年11月,《日瓦戈医生》的意大利文译本首次问世,次年出版俄文本和法文、英文译本,迅速在世界各地传播。1958年10月,帕斯捷尔纳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在现代抒情诗和伟大俄罗斯叙事文学传统领域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欧美文学界早已看好他获奖。1958年初,美国评论家马克·斯洛尼姆、美国加州大学斯拉夫语言文学教授司徒卢威等人,就对《日瓦戈医生》大加赞美,后者还特意给瑞典科学院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写了一封郑重的推荐信。获奖消息传出,俄罗斯域外文学界闻风而动,热烈研讨,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国内的情景却是相反的。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立即做出了开除作家会员资格的决定,各大报纸连篇累牍地发表指责作家的文章,如10月25日《文学报》编辑部文章《国际反动派的一次挑衅性出击》,10月26日《真理报》登载《围绕一株毒草的反革命叫嚣》等等。此后很长时间,苏联文学界避而不谈帕斯捷尔纳克,对于《日瓦戈医生》更是集体失声。直到20世纪80年代,零星出现了有关帕斯捷尔纳克及其作品的正面评价,20世纪的最后10年,帕斯捷尔纳克研究方才雨后春笋一般旺盛。

    亲属、友人编著的传记和回忆录类著作,提供了关于作家生平与创作、思想发展与情感历程等方面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在这些作品里,有一部格外引人注目,叫《和帕斯捷尔纳克在一起的岁月:时代的俘虏》,作者名叫奥莉嘉·伊文斯卡娅。

    谁是奥莉嘉·伊文斯卡娅呢?她是帕斯捷尔纳克的爱人,最后岁月的陪伴者,在一起十四年。他们四个(帕斯捷尔纳克、奥莉嘉和她以往婚姻所生的两个孩子)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时光。奥莉嘉的女儿伊琳娜·叶梅利亚诺娃对这段生活印象深刻,撰写了《波塔波夫胡同传奇》,被纳入作为母亲作品的附属,共同构成了这部独特的回忆录。

    1946年底,第一次见面,在《新世界》的编辑部。奥莉嘉以梦幻的笔调描述当时的场景。“从编辑部的地毯通道上走进我的人生的他,表现出来些许野蛮的、非常规的、具体的雕塑性”,“他就这样站到了我窗边的小桌旁——那个世界上最丰富的人,那个以云朵月亮和风的名义言说,那个能找到如此公允的词形容男人的激情和女人的软弱的人”,“我当时只是被某种预感,被我的神那洞穿我的眼神所惊慑”……奥莉嘉的书写就是这样的风格,很久以来,她就是他的狂热仰慕者,他们的恋情迅速升温,为了这场爱,帕斯捷尔纳克抛弃了家庭和妻儿,而奥莉嘉两次被捕入狱,这段浪漫史成为帕斯捷尔纳克人生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也是所有围绕《日瓦戈医生》的文学分析和评论必须凝视的部分。

    帕斯捷尔纳克和伊文斯卡娅

    评论界和大众最关心的是:《日瓦戈医生》的女主角拉莉莎(拉拉),是奥莉嘉吗?

    《日瓦戈医生》起初设想的标题,叫《男孩与女孩》。帕斯捷尔纳克最为关切的是他所属的那一代人的存在本身,他感到对自己的同时代人欠下了一笔债,他有责任通过一部史诗性的作品,通过一群“男孩与女孩”的生活见证,讲讲他们的时代,讲讲那些远逝的、仍然笼罩着他们的岁月。整部小说以一个依照时间顺序展开叙事的编年史框架,以日瓦戈的命运为主线,以拉拉的命运为副线,两条原先各自独立的线索逐渐汇合,串连起与主人公们有联系的其他人物的活动,从而呈现俄罗斯整个20世纪上半叶的动态历史全景。

    拉拉与日瓦戈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个人生活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两人又具有许多相似的内在品质,个性思想、精神向往和价值观等方面都较为接近。拉拉的命运与日瓦戈交织在一起,即使他们逃到荒郊野外、沉醉于桃源般的绮梦生活,也无法逃避大风暴的冲击。她与丈夫安季波夫的分手,她屡次落入仇人陷阱,她与日瓦戈的婚外恋情,她与日瓦戈的别离,她的被捕以至死亡,都与动荡的历史风云紧密相关。

    我们从书中附配的旧照可以感觉奥莉嘉的美貌魅惑,遇到帕斯捷尔纳克之前,奥莉嘉有过两任丈夫。奥莉嘉戏剧化地讲述了帕斯捷尔纳克如何向她表白,她怀着痛苦的心情,回家写信陈述自己的过去,她写道,第一任丈夫叶梅利亚诺夫为了她上吊自杀,因为她嫁给了他的竞争对手维诺格拉多夫,人们传言是维诺格拉多夫的告密,导致奥莉嘉的母亲因“诽谤领袖”而被关进了劳改营,维诺格拉多夫本人因此过世。伊琳娜·叶梅利亚诺娃清晰地记着细节,她在手稿中也描述了父亲试图阻止奥莉嘉再婚并为此心碎的场景。

    帕斯捷尔纳克与奥莉嘉、伊琳娜

    奥莉嘉接着描写了帕斯捷尔纳克如何不顾一切前来与她相会。他们陷入了热恋,她清晰地写下了那个日子:“是的,四七年四月四日!从这一天起,我们的‘城中夏日’开始了。我的房子,鲍·列的房子都是空的。我们几乎每天都待在一起。”奥莉嘉描写了他们在一起的生活细节,包括他们的服饰装扮,他们的对话,他们的游玩,四周的风景,她把它们与《日瓦戈医生》里的具体描写加以对应,她为自己身为“拉拉”而自豪,那对她无比重要。

    1949年10月9日,奥莉嘉被捕了,罪名是卷入了《星火》杂志某位编辑的财务诈骗案。但是对于她的讯问主要围绕帕斯捷尔纳克,他们想知道他是否在从事间谍活动,奥莉嘉顶住了压力,没有败坏诗人的声望,被判服刑五年,在狱中,奥莉嘉流产了,1953年,奥莉嘉因大赦而获释。伊琳娜后来有机会读到了跟母亲案件相关的卷宗第3038号(档案号P33582,起止日期1949年10月12日-1950年7月9日),这份审讯记录部分再现于《波塔波夫胡同传奇》。1960年8月16日,奥莉嘉被指控“走私罪”,遭到逮捕。伊琳娜描写了母亲被捕时的反抗:“一群流氓,下流胚,你们可曾听过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读过没有?你们知道拉拉是谁吗?”9月5日,伊琳娜也被捕了。帕斯捷尔纳克刚刚过世,与他亲密的人就开始被清算,被要求提供虚假的指控和诽谤。直到1988年11月,她们才获得平反。

    她是“拉拉”,“拉拉”就是她,对于奥莉嘉无疑是一种信仰,正是怀抱着这样的信仰,她获得了罕见的勇气,守护她的爱人。《时间的俘虏》明确传递着这样的信念。

    帕斯捷尔纳克与《日瓦戈医生》

    奥莉嘉的人生遭际与拉拉有很多的重合。不过,《日瓦戈医生》很早就在构思了,奥莉嘉和帕斯捷尔纳克的妻子季纳依达,到底谁才是拉拉的原型,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在《日瓦戈医生》里,可以找到有利于季纳依达的证据。出于可想而知的理由,季纳依达在奥莉嘉的回忆录里几乎是隐身的。有人认为,拉拉身上闪现着茨维塔耶娃的影子,拉拉的丈夫安季波夫的形象有着茨维塔耶娃的丈夫谢廖沙·埃夫龙的经历和性格的某些折射。也有人认为,阿赫马托娃藏匿其中。还有人认为,帕斯捷尔纳克少年时代的女性朋友们也有所亮相。

    《日瓦戈医生》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1959年4月9日,帕斯捷尔纳克在答复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教授阿尔贝·德曼的信中说道:“《日瓦戈医生》中主人公们的原型确实曾生活于人世,但主人公们本身却是这些原型的变体。”保留下来的帕斯捷尔纳克写于1956年的自传随笔《人与事》里原来有段文字:“这儿所写的一切足以让人理解,生活如何经由我的个别情况实现了艺术的转化,而这种转化又是如何从命运与经历中诞生出来的。”这段话清楚地说明了作家对艺术与生活的看法。

    这部回忆录也许有奥莉嘉的艺术加工,那些充满着热情与爱语的表达,在时间深处的鸣响,让人们不能不侧耳聆听。拉拉的原型,到底是谁呢?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拉拉不太可能是某位女性的单一化身。拉拉的命运浮沉以及个人与时代的牵连,构成了在历史的洪流中反复被拨弄的弱小者和那个恐怖年代的一场特殊对话,拉拉应当是多灾多难的俄罗斯女性的高度凝结,也是精神气质特别、内涵复杂深邃的俄罗斯民族的一种隐喻。

    我的书

    拉拉的原型到底是谁?-北京青年报

  • 我和我们的区别

    作者:稻草人 发布时间:2009-12-09 21:02:31

    这本书与其说写市场的,不如说是写社会心理的,个人觉得是一本了解社会心理的入门书,当然,这本书对于股票投资也提出了很不错的建议。其实这些建议也可以作为当我们面对大众疯狂时应该采取的策略。

    书中举了很多经济与社会的例子来分析群氓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最重要的是平常聪明智慧的个人为什么会陷入盲目的原因。

    “任何个人以个体存在时还算明智和理性--但当他成为群体的一员时,就会立刻沦为笨蛋--席勒”

    因为“在集体心理中,个体的智力天分被弱化,从而导致其个性的削弱。异质元素被同质元素淹没,无意识的特点占了上峰”“群体所蓄积的不是天赋的智力,而是愚蠢”

    可是书中没有详细分析为什么当个人与群体遭遇时,个人会被群体同化。

    我自己进行了分析:

    人是最怕孤独的。当个人与群体遭遇时,个人希望被群体认可从而能摆脱孤独,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在这样的情况下,个体会消弱自己的个性,而增加自己与群体的共性,以避免被排斥。

    同时,群体在一起时,会形成一种情绪的磁场,这种磁场像病毒一样,会将情绪传染并升温。我觉得同伴压力可以解释这种传染,而同伴压力就是前面谈到的,个人为了不被群体排斥,加入群体中占主导的观点和情绪中(这点从演唱会就可以看出来,平时很温文尔雅的人在演唱会时也会受情绪和气氛影响而手舞足蹈),以尽快适应这种情绪。

    而群众中最共性的东西往往就是最原始的:暴力,热烈,英雄主义等最情绪化的元素。

    文中说“‘个体构成有组织的群体‘-这一基本事实使得个体所在文化阶梯上连降数级。孤身一人时,他可能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个体;而在群体中,他就成了野蛮人-即一种靠本能行动的生物。他具有自发性、暴力、凶残的特征,也具备了原始人的热情和英雄主义。”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这么多经济,文化和战争中的群氓,从二战到卢旺达,从中国到印尼,从印度到美国。

    谈到人的这种情绪双重性,作者要大家冷静区分煽动家和真正领袖的区别,因为除了群体的暴力事件,历史上也发生过印度的非暴力群体活动,和马丁。路德。金领导的群众运动:他们是要你构建城市还是摧毁城市?他们是你要开荒垦田还是把其他人驱逐出境?。。。。是你善良的一面被唤醒了,还是邪恶的 一面被唤醒了。

    我觉得作者提出的不错,但是我还是有困惑:

    从法国大革命到沙俄革命,从中国革命到古巴革命,到玻利维亚人民争取水权利运动,他们的很多观点和很多大迫害的都类似,或者说难以区分。。。。。。。都是为了建设一个更好的国家,都是为了赶走如资本家之类的坏人,或套用一句话:XX,多少人假汝之名行恶事。

    保持清醒是作者提出的最好的药,问题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有多少人能保持清醒?

    不过 ,书中作者的话可以引为参考观点:“我们不仅要花功夫了解现有的提议,而且要花功夫了解自己反对或认可该提议的动机。现在左右你的是理智还是情感呢?你是否查验过控诉的逻辑?或者,你已陷入了情感的重重包围。”但是这又引出了一个悖论:这种了解往往是需要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冷静而又清醒地对提议和自己进行剖析和分析。

    所以爱默生才说:“在人世间随波逐流地生活不难;在独处时固守己见地生活不难。而只有伟人才能在茫茫人群里尽享独处的自主”

  • 黑洞中的碎片

    作者:苏七七 发布时间:2010-03-30 20:50:25

    黑洞中的碎片

    书名:《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者:[美]雷蒙德•卡佛

    译者:小二

    出版:凤凰传媒/译林2010年1月版

    《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是一本薄薄的短篇集,收十七篇小说。有一天清晨我早早醒来,再睡不着,拧开台灯看书。冬天的室内空气寒冷并有着不流动的气味。我有一种欲振乏力的清醒,看着书时,文字像是在一个隔得很远的地方,但一种无法置身事外的痛苦感却侵袭而来。

    这本书里的人,尽是一些失败者。他们或者失去了工作,或者失去了婚姻,家庭。为什么会失去?这倒真是一言难尽……也许因为不知道生活的目标在哪里,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还没来得及起飞,生活就已经变成了各种东西,牢牢地粘在你身上,让你动弹不得,只能像一个被翻过身来戏弄的甲虫一样慌张地动弹着六条腿……等你好不容易翻过来,下一次戏弄又莫名其妙地来到。于是就酗酒,不能理解的就不理解了,无法解释的也不再解释,反正已经被帖上了一个“失败者”的标签,就难堪地这么存活着吧。就像一只甲虫,但卡夫卡那只还有很大的现代主义困惑,这只已经没有了。它只是有时还有一声呜咽,或者一个动作。这声呜咽或者这个动作应当被其余的成功者唾弃,但是雷蒙德•卡佛都它记录了下来。那么清晰,无法忽略。让每个人都不得不经验这么个小片刻或小场景,刺激出痛苦感、惊惶感或者更微弱一些的,不自在感。这个世界是有问题的,人是有问题的。

    雷蒙德•卡佛并不解释前因后果。《你们为什么不跳个舞》里,在一个院子里挑挑拣拣二手货的女孩,知道这个屋子的主人,男人,已经亲人离去穷愁潦倒,喝着威士忌,又打开一瓶啤酒。他肯定失业,酗酒,粗暴地伤害过老婆孩子,他的性格与他的生活相辅相成地像滑滑梯一样一落到底。但这些卡佛都一个字也没写,他写的只是他送给两个年青人一台唱片机,还有些唱片。女孩和他跳了支舞,把男人往近拉了拉:“你肯定是很绝望或怎么了。”这个有点灵气的女孩觉得她从生活中发现了点什么,但是,说不出来。“过了一会儿,她放弃了。”

    有什么可说的?或者该怎么说?这些失败者也都是失语者。他们无从为自己辩驳,只有雷蒙德•卡佛对他们寄予了同情。当然,他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他其实是在理解并同情自己的处境。不管是因为怎样的社会原因或自身原因,一个“人”,落到这一步,无论如何也是让人痛苦的。不管你有没有这么失败,但失败的阴影就像一个众人绝口不提的预言,持续在现代社会的上空盘旋——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功!每一本励志书籍都这么写……而每个人也都有机会失败,都有机会在院子里提着酒瓶变卖曾经的人生。

    成功者,或者说精英,都是比较擅长表达的人。一者他们的语言能力比较好,二者也因此有了话语权。《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里,心脏病医生梅尔•麦克吉尼斯喋喋不休地谈论爱情,他试乎什么都懂,他能够有条有理地说明妻子的前夫,一个失败者,用粗暴执拗的方式表达出来的爱情,不算爱情。但搁在他自己身上,他希望能有一群狗日的蜜蜂把前妻蛰死,因为她蜜蜂过敏。——只能伤害自己与能够伤害别人,这是两种类型的人。后者能给失语者帖上标签,同时也给自己,用完全不同的标准。

    雷蒙德•卡佛写梅尔•麦克吉尼斯这样的人物时,也不让自己显得愤慨或参与评论,也一样只是像摄影机一样摄下相关的画面,加下同步录音而已。世界就是如此,有一种力量把人与人类都吸走了,他们,成了黑洞中或失语的或喋喋不休的肉身。这是什么呢?工业社会?消费社会?历史卷挟着我们,每个人都无从抗拒,没有整体了,没有统一了,没有一个山清水秀的自然与一个优美深邃的思维向度。头顶的星空与内心的道德律都已不复存在,碎片们组成了一个漩涡,加速度!加速度!推向虚空。

    黑洞的另一面是什么?爱丽丝的镜子背后,有无别境?在《大教堂》里,卡佛变得温情了些,在人与人的善意中为碎片寻找互相的接触。而这本更早一点的,他在更困顿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完全是一片冷寂的旷野,孩子们将石子掷进烟囱,爬上屋顶的男人掏出石头,扔得远远的,他尖叫,“再来!”并不知道要扔什么,扔向哪里。取影框里只有他自己。一个绝望的人被搁在一个很高的高处示众,可笑地与空气搏斗。

    我读到《所有的东西都粘在了他身上》时,清晨已逝,孩子醒了。真实的一天总是手忙脚乱地启幕,其实并不容许什么欲振乏力的闲情。而我特别喜欢这一篇,一对年青夫妇,他想去钓鱼,夜里孩子病了。两个人拌了嘴,他留下,和好。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因为故事的叙事者是一个老人,当年的孩子长成了一个时髦苗条的姑娘。回忆似乎是平静而温情的,但卡佛对生活有严重的焦虑感:再没有自由了,当有了女人,又有孩子,所有的东西都粘上来……但他又不能抛弃生活本身。那就做一个生活的失败者吧。“事情在变,他说。我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变的。但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也不按照你的愿望来变。”

    是的。不知不觉地。这本书,算是一个提醒。

  • 《苏轼传》:好的关系是一生的滋养

    作者:心语爱 发布时间:2022-02-05 18:16:28

    文/心语爱

    提到苏轼,都知道他是宋朝的文学家、政治家,但比起这两个身份,我更欣赏他“东坡居士”的身份。

    苏轼从小才华出众,21岁就中了进士。但却一生飘零,起伏不定。或许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他“以平常心待无常事”的豁达与通透。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人生三次被贬,无论是仕途上还是精神上,都给苏轼带来巨大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由王水照和崔铭合著的《苏轼传》时,印象深刻的不仅有苏轼的诗篇佳作,还有他那令人羡慕的人际关系。

    都说患难之中的真情弥足珍贵,我认为:好的人际关系是一生的滋养。

    01 小时候,好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孩子复原力的沃土

    苏轼虽然才华出众,21岁便中了进士,但却命途多舛。45岁因“乌台诗案”被关入狱100多天,遭受非人待遇,而后被贬黄州。

    人到中年被贬,无论仕途还是精神上都受到重创。

    但苏轼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从自身找原因,他认为自己之所以遭此劫难,是因为“口业”太盛,他终于明白“才华外露”在当时的社会是做人的大忌。

    此外,由于被贬,一家人的生活费用变得拮据,苏轼便和夫人精打细算,每天用度不超过150钱,分成一串一串的挂在房梁上,每天从房梁上取下来一串使用。

    另外,他还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植蔬菜谷物,自给自足。

    从这里可以看出,苏轼超强的自我复原能力,面对逆境或重大压力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不仅善于自我反思,也能够迅速从困境中走出。

    这种面对挫折的反弹能力就是复原力,复原力从何而来?

    我认为,与程夫人对苏轼的教育息息相关。

    小时候,程夫人非常重视对苏轼的教育。

    一天,她给苏轼讲《后汉书·范滂传》。范滂是东汉名士,因党羽之争而被牵连,为了实现理想,不惜牺牲生命。

    年仅10岁的苏轼听后深受启发,他对母亲说:“倘若我也要做一个范滂这样的人,你会同意吗?”

    程夫人回答说:“你如果能做范滂,我怎么就不能做范滂的母亲呢?”

    程夫人信奉佛教,对一切生命都保有一颗仁爱之心。她曾严禁家人捕鸟取卵,所以,家里的鸟儿越来越多,都不怕人。

    正因为程夫人的慈爱,从小塑造了苏轼乐观、善良的性格。

    即便苏轼一生波折不断,漂泊不定,他仍然能不断从挫折中解脱出来。因为程夫人给了苏轼足够的爱与安全感,才会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与开阔。

    02 长大后,好的家庭关系是应对人生困苦的强大后盾

    苏轼一生有三位夫人,第一位夫人王弗,16岁就嫁给了苏轼,二人琴瑟和鸣,可惜王弗年仅27岁便去世了,当时苏轼30岁。

    三年后,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嫁给了苏轼,和苏轼风风雨雨一起20多年。当苏轼被贬黄州时,贤内助王闰之的帮助,侍妾王朝云的陪伴,给了苏轼精神上极大的慰藉。

    此外,苏轼与孩子的关系也相处得非常融洽。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130天,长子苏迈一直陪伴照顾。后来被贬惠州,儿子苏过、侍妾王朝云陪伴其左右。

    “子还可责同元亮,妻却差贤胜敬通。若问我贫天所赋,不因迁谪始囊空。”

    这是他被贬黄州时写下的作品,只要一家人和睦,孩子们聪明懂事,生活即便穷苦,也不足挂齿。

    此外,在苏轼漫长且波折的一生中,有一个人是苏轼精神上极大的支撑,就是他的弟弟——苏辙。

    苏辙与苏轼同时中进士,入官场,虽然两人每次上任之处相隔较远,但却阻隔不了两人的情感联系。

    当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时,苏辙为了救苏轼,不惜以自己的前途作为交换救哥哥。

    在被贬儋州途中,苏轼、苏辙久别相遇。

    “萧然两别驾,各携一稚子。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

    阔别多年,两人在被贬途中相遇的心情不言而喻,他们像小时候一样,在一起睡觉相伴一个月。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但有家人的牵挂和陪伴,即便身陷困苦,内心总有一股力量支撑着你。

    我想,这就是家人的力量,一种强大的情感后盾。

    03 此心安处是吾乡

    有没有发现?

    苏轼无论是在官场上,还是在生活中,得势还是失势,身边总一群人对他不离不弃。

    当他被贬黄州时,他曾调侃道:“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当他被贬惠州(今惠阳)、儋州(今海南)时,许多好友纷纷前去探望,更有甚者卖掉家产,带着妻儿准备到海南陪他居住。

    最触动我的是苏轼同乡老友巢谷,曾在黄州帮助苏轼耕地建屋,悠游林下。而在得知苏轼兄弟被贬岭海,他竟不顾73岁的高龄,从四川徒步赴岭外,最后客死途中。

    即便是当初与苏轼政见不合的王安石,最后也与他握手言和,相交甚好。

    从45岁被贬黄州,59岁被贬惠州,62岁再被贬儋州。这近20年的漂泊无定,苏轼应该早已厌倦了这种流离生活。

    但所到之处,总有一群人与其谈笑风生,伴随左右。或是家人,或是友人,或是自己。

    正因为有“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态,反而使得他从漂泊的生活中,寻得几分安定与泰然。

    写在最后

    公元1101年,66岁的苏轼在儋州北归途中病逝。临走前,他对儿子们说:“吾生无恶,死必不坠。”

    面对死亡,他平静且坦然。

    虽然一生仕途风波四起,但他所到之处,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实事,杭州治西湖,密州治蝗虫,徐州抗洪灾,深受百姓爱戴。

    虽然一生漂泊流离,但他并不孤单,因为有家人、朋友生死相随。

    虽然一生困苦繁多,但他心灵却自由不羁。

    读完《苏轼传》,脑袋里突然闪现出5个字“我本自具足”。

    什么是富足?

    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释然。

    是“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的劫后余生的欣喜。

    是“平生学道真实意,岂与穷达俱存亡”的超然物外。

    什么是富足?是与世界、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和平共处。

    好的关系是一生的滋养,正如苏轼的一生,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


下载点评

  • 简单(1098+)
  • 无漏页(994+)
  • pdf(936+)
  • 下载速度快(886+)
  • 强烈推荐(7108+)
  • 品质不错(7109+)
  • 体验好(954+)
  • 一星好评(867+)
  • epub(956+)
  • 经典(666+)

下载评价

  • 网友 曾***文: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7 01:01:36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师***怀: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7 00:59:52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潘***丽: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7 00:58:54 )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习***蓉: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7 00:58:04 )

    品相完美

  • 网友 索***宸: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7 02:41:46 )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敖***菡: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7 02:41:47 )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宫***凡: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7 00:59:12 )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菱***兰: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7 00:57:45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车***波: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7 00:59:14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堵***格: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7 00:54:24 )

    OK,还可以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