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9787301232361 - epub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7-30 00:50:02

9787301232361 epub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9787301232361 epub格式下载
9787301232361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30123936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暂无价格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7-30 00:50:02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9787301232361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9787301232361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9787301232361在线购买

PDF下载地址:9787301232361PDF下载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letdouman 发布时间:2021-03-06 12:38:10

    韦老的史学功底无可非议,典章文物,如数家珍,但却与廖心一犯下相同的毛病,过分追求言必有据,忽视文学应有的戏剧性,虚虚实实,跌宕起伏,这点上韦比廖是小巫见大巫,所以专业学者未必人人都善于讲故事。朱厚照此君的个性非常复杂,在描写其荒淫放荡已有所克制,若是参照《金瓶梅》,只怕满篇都是性虐镜头,作者既非搞文学出身,又是淳淳儒者,故此尚未能对其变态心理有最彻底的分析,人物刻画上稍有不足。稍作保留的四星。

  • 作者: xieang_007 发布时间:2022-07-14 23:06:34

    普通人也能称王,天天看篮球的日子早就过去了,但对这些年的球星还是如数家珍,这是给球迷看的书,没有亲身经历根本不知道那些名字代表什么,后半程有点流水账了,各种数据和看起来有点枯燥。感谢篮球,生命中有这样的明星多好。

  • 作者: smile_笑兔 发布时间:2019-04-20 11:51:31

    谍战小说,一位飞机师的上海故事,黑帮,间谍,情人,舞女,朋友,离奇故事情节,很吸引人!

  • 作者: Edison 发布时间:2022-11-13 10:32:28

    准4。如果我在小时候能读到这样的启蒙书……这样的书,能点亮孩子。

  • 作者: 花京院典明 发布时间:2021-10-17 23:14:21

    每一章都像是单独编辑出来的,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对于风水入门来说可以看看。家具还有食物和植物部分挺扯的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营销学的典范

    作者:雪之翼 发布时间:2007-11-27 16:12:15

    用什么哲学思想来指导一个公司的营销呢?如何摆正组织、顾客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呢?社会中存在着多种竞争观念,各种组织都是在其中某个观念的指导下从事营销活动,其观念包括: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营销观念和全面营销观念。

    生产观念

    本观念是指导卖者行为的最古老的观念之一。

    认为消费者喜爱哪些可以随处得到的、价格低廉的产品。

    管理层注重获得高的生产效率和广泛的分销覆盖面。

    点评:此观念在中国发展中国家有意义,通过廉价的劳动力垄断市场。联想、海尔!

    产品观念

    消费者需要高质量、多功能和具有某些产品特色的产品。

    致力于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地改变新产品,使其日益完善。

    此观念,注意要迎合市场。需要产品、价格、分销、广告和其他的配合。

    推销观念:

    认为任其自然的话,消费者和企业不会足量的购买某组织的产品。必须采取主动推销和积极促销。

    消费者经常有购买惰性或抗拒心理,所以需要劝说。

    公司应该用有效的推销和促销工具去刺激消费者购买大量产品。

    推销观念在可口可乐前营销总裁的定义中体现。就是销售更多的商品给更多的人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赢得利益。

    推销观念应用于非渴求商品。指消费者一般不会想到要购买的商品:保险、百科全书、坟地等。

    注意,强化的推销有着高度的营销风险。关键要把产品质量作好!

    营销观念

    以前是以“制造与销售为哲学”,现在为以顾客为中心,“感觉与响应”为哲学!

    生产消费者适应的产品。

    认为关键在正确的确定目标市场的需求与欲望,并且比竞争对手更有效的向目标市场创造、传递、沟通优越的客户价值。

    此观念,分为互动式营销公司和主动营销公司。

    此观念受到的限制是:组织的抵制、缓慢学习和迅速遗忘。

     

    这里的论述太好了,以前看学校的市场营销课本。

    写的大体内容差不多,但没这个精辟。

    句句是金阿!

  • 多面莫奈

    作者:漫长的告别 发布时间:2022-02-22 23:15:07

    不忠于自然的“自然主义者”。

    最初在阿尔及利亚,莫奈观察自然光影的变化,捕捉灿烂的阳光,领悟用色之道,学会在物象周围营造一种氛围,使物象仿佛笼罩于一圈光晕之下。但保罗.希涅克认为莫奈只是在自然中创作,却不是自然主义者,因为自然里的树不是蓝色的,人不是紫色的,莫奈画下的是自然在他眼中的样子。这也许是印象派的实质之一,源于现实,却并非简单、机械的还原,而是经由画家主观感受,提炼、升华而成对事物的“印象”。真正的艺术从来不是简单模仿,而是创新,是突破,不是“忠于事物本身”,而是“忠于自我”,莫奈自发的美学将所有事物诗歌化。正如加斯东的评价“自从莫奈第一次观赏睡莲起,法兰西岛的睡莲们就生长的更加骄傲和美丽了”,莫奈这种“自我”使他画笔下的事物有了独特的意义。莫奈的创作也许还赋予了鸢尾花和睡莲以全新的哲学价值:“这些水生植物一部分寻求直立向上,被某些违背天性的神秘的反叛力量驱使,另一部分保持对原始特性的忠诚…….”。这些从不同视角对莫奈的解读,同时也是对莫奈最高的评价。

    光影大师。

    这一荣誉应当归功于他长期以来对绘画艺术的忠诚和耐心以及捕捉稍纵即逝的美的能力。一位拜访莫奈的友人曾这样描述他绘画的场景“他挣扎在围绕他的80幅画作之间,当等待的效果出现时,绝望地寻找合适的一幅继续,经常直到效果已经消失才能抓住它”。这一幕也让我想起在艾依河跑步时,在不同的季节、天气和时点,随着日升月落、光影交织,艾依河畔也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美景,总是看不够。

    艺术斗士。

    莫奈的成就来之不易,为了寻找“主题”,有时可以在一次在雨中坚持站两个小时。1868年初,在冷的足以“让卵石裂开”的一天,专栏作家里昂.比约走在白雪覆盖的乡村里,看到了让人惊讶的一幕“我们看到一个脚炉,一个画架,一名身穿三件大衣、手袋手袜、脸半僵着的男子蜷缩成一团,这名男子就是莫奈,他正在观察研究雪景”。还有一次为了画海边景色,莫奈差点儿丢了性命,他算错了潮汐时间,“我是如此专注,没看到一个巨大的海浪,它将我摔向悬崖,使我和我的所有东西一起卷在海涛中……最糟糕的事请是我失去了我的画……”。为了绘画,莫奈对近在眼前的危险视而不见,命在旦夕之际,眼里心里在乎的仍只有画作。

    一个坚强的男人。

    在爱丽丝遭受剧烈的支气管炎发作折磨的同时,他又失去了苏珊娜,这位继女的人物画创作赢得了他的尊敬,并且是他在新的亲戚中最为重视的一位。这连续的打击丝毫没有动摇莫奈的决心“如此多的痛楚与伤心——我必须坚强,以抚慰我爱的人们”。

    深情男子。

    从莫奈写给爱丽丝信中的文字:“我是属于你的,永远都是”、“我唯一在意的,我的生活,是你”,他还是位不折不扣的“情圣”。爱丽丝去世后,她的女儿玛尔蒂经常碰到莫奈“痛苦地重读与爱丽丝的信件,然后烧掉它们”,字里行间透露出莫奈对一直以来在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爱丽丝的思念,这是一种属于老男人的深情。

    享受安逸又孜孜以求的人。

    莫奈简单、感性,乐于享受舒适生活。他或许还是位业余美食家,常常“将美味多汁的惊喜呈现在他的客人面前”。一直以来,莫奈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质,乐于接受新事务、新观点、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即使已年过六旬,取得巨大成就,仍会觉得正在做的作品“如此的没有价值”,而自己仍然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吝啬”的画家。

    莫奈曾因急于出售“半成品”画作而“拥有污名”,更被某些人说成是吝啬,诸如此类脱离画家实际状况的评价有待商榷,莫奈半生潦倒,长期经济窘迫,曾经穷到借钱度日,甚至没钱邮寄向人借钱的信,“有时阳光灿烂的日子鼓舞了莫奈的士气,但想到眼下需要支付的账单,又很快陷入沮丧”,这样的记述都表明经济条件应是分析莫奈很多行为、做法首要考虑的因素,比如他经常以非常低廉的价格出售他的画作。在需求物质生活这点上,艺术家与普通人无异,或许这正是作者记录莫奈每笔收益和来源的原因之一。藉由这样的事无巨细的描述,才让读者清楚莫奈的经济状态。某种意义上,正因如此,莫奈从事艺术创作之艰辛、印象派绘画成就之难能可贵,才更显力度。艺术家在人世间的经历的各种痛苦,也许正是铸就他艺术才能必不可少的、最佳的养分。

    从未放弃热爱生命的人。

    1926年11月,去世两周前,这位86岁高龄的老人仍透露出对自然的眷恋和对未来的向往,他正期待在某一天收到两三箱非常昂贵的种子,它们会种出最不可思议的彩色花朵。“你将在春天看到一切,我将不在这里”。……他不再想着绘画,只谈论他的花和花园。就好像莫奈从新的生活中寻找力量一样,在最后那个秋天,他致力于泥土中。这份热爱和信念,既是他一生创作的不竭源泉,也陪伴着他熬过一个又一个生命的寒冬,虽然那个春天不会再到来,但画家早已把他最珍视的感情留存画作之中。

    真诚、温润的友人。

    莫奈在世时不愿意谈论他的离世,但是他对身边的人说得很清楚,他不希望有一个宗教仪式。“将我像一个当地人一样埋葬。而你们,我的亲属们,将只有你们走在棺材后面。我不希望我的朋友们感受到在那天陪伴我的痛苦。最重要的是,记住,我既不想要鲜花,也不想要花圈。这些都是徒劳的虚荣。为这样一种场合来掠夺我花园中的花朵将亵读神明。”……他的愿望得到尊重,只有一个花环被放到他的坟墓上。即使离世,莫奈始终顾及朋友的感受,不想他们感到难过和痛苦,也不愿以一生钟爱的鲜花装点葬礼,可以想象,莫奈平素里也是温润待人,尝尝做出牺牲去照顾他人情绪和感受。

    此外,关于莫奈与克列孟梭友谊的诸多片段也让人深受感动。

    爱丽丝去世后,莫奈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对绘画也产生了厌倦,克列孟梭建议莫奈“想想在卢浮宫认识的老伦勃朗……,他不顾可怕的折磨,坚持他的创造,决定战斗直至死亡……这是榜样”,力图帮助他的老友重回艺术和生活。

    在莫奈因全情工作而太过辛劳时,克列孟梭说道“我亲爱的孩子,既然你抓住了幸福,那么就仅仅地抓住它吧,工作吧,不要让任何人打扰你”。

    莫奈的士气低落时,他鼓励道“奋力前进,不是为了‘荣誉’,那是微不足道的,而是为了完全成为你本来就是的伟大的艺术家”,帮助莫奈恢复信心。

    画家生病之际,他又开玩笑说“站直了,抬起你的头,把你的拖鞋踢到星星那么远,没有什么是比你自己希望好转更美好的了”。病情虽然愈加严重,莫奈仍向克列孟梭分享着未来的规划,克列孟梭“假装认真对待,仍以诙谐的语气写信给莫奈”。去世前一日,莫奈已数日无法进食,依靠定期注射缓解疼痛并维持生命,但在见到克列孟梭后,这位临终之人“仍以一个微笑,来感谢他这位老朋友对他坚定不移的支持”。

    在莫奈的葬礼上,克列孟梭摘掉盖在棺材上的黑旗子,悲恸的说道“莫奈不喜欢黑色”,并替换为一块印有长春花、勿忘我和绣球花的棉布,它的颜色已随时间褪色变得混沌,就像莫奈生前所钟爱的蒙着面纱的天空的色调。行至半程,无论疲劳还是感情,克列孟梭都再也无法承受,“他停下来,双手颤抖,眼睛里充满泪水”。

    人生至此,也慢慢懂得了好友并不在多,真正的友情是难过之时温暖的陪伴,迷茫之时的坚定的指引,患难之际无私的帮助,正所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莫奈是幸福的,我也曾是。

  • 读《尚书》知大道天命

    作者:keep251 发布时间:2021-04-01 21:25:18

    一点点一点点将《尚书》给啃完了。我以为这类上古神书读起来会很痛苦,却意外地妙趣横生。

    当然难还是非常难的,其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很多字不认识,本人在现代社会不算文盲,但如果穿越回去的话基本就是个四分之三文盲了,看了注释不算还得前后对照着看译文,不比读外语轻松到哪里去。

    慢慢地适应了数千年前人们的叙述方式,隔阂一点点消除,一层层神秘的薄纱被撩开,我惊喜地发现古人的智慧远远超出自己的想象。

    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古代统治者对于天道与民心的看法,可以说在那个我们曾以为非常蒙昧的时代,他们早已经清晰地认识到所谓天道就是顺应民心民意,要想治理好国家坐稳位子,就要让百姓过上安逸的好日子。

    失去民心便是失了道,失道的君主会被上天收回大命,转交给有贤德的继任者。

    所以从这本《尚书》就可以看出,中国从古至今但凡英主都会将民心放在第一位,他们虽然会用天命之说来为自己塑高高在上的皇权神像,但心里非常清楚所谓大道即是民心。

    我想这个思想对于之后几千年朝代更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吧。

    好了,最后放一些自己读《尚书》时的随记随想,日后再读或许可以派写用处:

    从《盘庚》到《牧誓》感觉那个年代的人还是比较野蛮血腥的,那个年代的王还是以强权统治为主,动不动就是如果你不好好办的话,我就杀掉你灭你族。应该是还不懂得如何用礼仪道德来约束人的行为控制人的思想,还是比较简单粗暴的吧。

    不过因为前段日子刚看了中国通史的纪录片,所以这段历史相对还是熟悉的,读起来颇有与老熟人碰面的感觉,挺有意思的。《尚书》其实本来就是本历史书,虽说年代有争议,但也晚不过春秋,所以我每每读之,颇有不可思议之感,几千年前的人仿佛离我很近,便在手指触碰之处,但又离我好远,有太多我无法理解的思想与习惯。但我喜欢去读他们,让思绪穿越时空,去回忆那段刻印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

    《洪范九畴》

    就很符合远古先民统治阶级自以为受于天命,但为了巩固王权不断劝诫与自省以防权利被颠覆。更多的是尊重天与自然的运行规律,对于普通民众很是倨傲自得。

    我感觉当时的执政者害怕的不是普通老百姓造反,他们是怕自己没把事儿做好,让上天收回天命。总之还是对自己的天子资质相当自信吧,有政教合一的味儿了。

    但是呢,从领袖的角度出发,有一句话我认为是有道理的:

    “庶民惟星,星有好风,星有好雨。日月之行,则有冬有夏。月之従星,则以风雨。”

    当你是某个群体的中心人物时,明察秋毫自然是需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坚定自己的方向,如果跟着追随者七嘴八舌不同观点倒过来倒过去,显然是要一事无成的。作为领袖人物,必须要有这种坚定自我一往无前的无畏作风。

    学到一个词,叫“上帝引逸”,董仲舒解释如下:“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

    如此看来,这个词可能就是所谓的“国之将亡乱象横生妖孽尽出”这句话的来源吧。但事实上天灾人祸年年有之,即便是再富强的朝代国家都会遭遇,只是国家治理有序就能够强力地应对这些灾难平稳度过,如果上下腐败不堪无心民生大计,这些天降的祸就会成为致命的一击。

    尚书中传达出来的天命思想非常浓重,君主受天命治国,但如果只是一味顾着自己享乐而罔顾民意,天会听到人民痛苦的呐喊,然后不得不收回降下的大命,将这大命赐予其他人以代理天管理人间。

    虽然这个说辞是周公为了让殷人仇民顺服于小邦周的统治,但也并非毫无道理。

    古人说是上帝,其实就是自然之道,人应该顺着道理而为才能化解困境,关于此,我便是如此理解的。

    《大禹谟》

    有一段这么写到:

    “临下以简,御众以宽;罚弗及嗣,赏延于世。宥过无大,刑故无小;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好生之德,洽于民心,兹用不犯于有司。”

    我想这就是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施行仁政的依据吧,虽然有过如秦国这样以严苛法律著称的王朝,但大基调还是以宽容仁厚为主的。

    有利有弊,按理来说在有疑点的情况下,确实应该从轻发落,但这个程度与范围却是很难把握的一个点,对于人情社会来说恰恰是很好钻的空子,毕竟靠人来做判断,就是上下左右可以谈的事儿了。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人的思想很危险,所以要寻找到自己认定的一条道路,一门心思地遵循自己的原则,才能不偏不倚地秉持公正。

    所谓中庸,并不是含含糊糊地两头倒亦或是各打五十大棒,这只是后来一些逃避者的托辞罢了。所谓中庸,是即不左偏也不右偏,自始至终以公理论事,既不为多数人的利益牺牲少数人,也不为搏名声特意去站台一些奇形怪论。

    无论是哪一边,在这个秉持道心的人眼中都是一样重的,所论不过一个理字。

    如此浅见。

    《仲虺之诰》

    值得一读再度的一篇,写得非常精彩,详细论述了如何巩固自身吞并他国,即便不是执政者,读来也叫人觉得妙趣横生受益匪浅。

    精华之段摘录如下:

    “佑贤辅德,显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乱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

    简单扼要,但每一个字都值得细细琢磨,前人也有据此做了详解:

    “《集传》:诸侯之贤德者佑之辅之,忠良者显之遂之,所以善善也。侮,《说文》曰‘伤也’。诸侯之弱者兼之,昧者攻之,乱者取之,亡者伤之,所以恶恶也。言善,则由大以及小;言恶,则由小以及大。推亡者,兼、攻、取、侮也;固存者,佑、辅、显、遂也。推彼之所以亡,固我之所以存,邦国乃其昌矣。”

    放在现代的商道也毫不过时,依然可以取之用之,经过千年的洗礼,这些智慧之言依然熠熠生辉。

    国君治国之道也可作为个人的修心之理。“以义制事,以礼制心”“慎厥终,惟其始”,但凡能做到这些,人生便也成功大半了。

    看《说命》这篇武丁寻找傅说的过程,以及傅说向君主进言明王需要根据天道来设立诸侯国及其国君与群臣病指定正确的法规,不禁想起了多年前读的《十二国记》。现在想来,这部小说虽然是幻想小说,却是以非常正统的天道思想作为依据来创作的,王要行天道以康兆民,才能维持自己的统治,否则天将收回大命转移到其他贤王身上,来推翻取代你。

    所以说小野应该是熟读了《尚书》吧

    《尚书•泰誓》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有罪无罪,予曷敢有越厥志?同力,度德;同德,度义。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贯盈,天命诛之。予弗顺天,厥罪惟钧。予小子夙夜祗惧,受命文考,类于上帝,宜于冢土,以尔有众,厎天之罚。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従之。尔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时哉弗可失!”

    这一段战前动员读下来真是爽到不行。有时候会想国产编剧在写台词的时候可以好好参考下古籍,比起他们绞尽脑汁去写一些狗屁不通的烂台词有用多了。

    古代君王的誓师大会,一般主要围绕天命民心做文章,师出有名是自古有之的,发动战争之前除了要在战略战术物资军备上做好充分准备外,人心也是必争之地。而姬发的这篇泰誓,即便过了数千年再次读来,依然字字句句铿锵有力,正气凛然,大气磅礴!

    敌虽强大,但人心不稳;我或弱小,却似拧成一股绳般坚不可摧。

    “受有臣亿万,惟亿万心;予有臣三千,惟一心。”

    “尔尚弼予一人,永清四海,时哉弗可失!”

    我都可以想象誓师大会上那个场面该有多么热血沸腾了!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不管是出于借口还是真心,这一段民意即天道的理念放到今日来看依然非常先进。这便是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同样是天赋神权,我们古代统治者信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掌握民心才是掌握政权的理念,而西方世界则更偏向宗教治国吧。虽然王朝的覆灭最后往往都是旧时代利益集团与新生利益集团互相倾轧的结果,但至少我国历朝历代基本没有让神权凌驾于皇权之上过吧。

    至于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异,只能慢慢看书去了解了

    《蔡仲之命》

    “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为善不同,同归于治;为恶不同,同归于乱。尔其戒哉!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

    以上,结于21年4月1日

  • 唐晓峰:美国文化地理学的奠基者

    作者:理一分殊 发布时间:2022-10-21 17:14:34

    (《读书》2022年10期新刊)

    卡尔·奥特温·索尔墓(来源:findagrave.com)

    《土地与生活》(来源:amazon.com)

    威廉堡是19世纪欧洲移民在北美的第一座重要贸易站,阿尔弗雷德·雅各布·米勒绘(来源:wikipedia.org)

    1920年代索尔在伯克利大学(来源:researchgate.net)

    文化景观的形成过程(来源:blog.geogsoc.org.tw)

    卡尔·奥特温·索尔(Carl Ortwin Sauer,1889-1975,旧译苏尔),二十世纪西方最著名的地理学家之一。一八八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沃伦顿的一个教师家庭,为德国后裔。索尔小时曾被送到德国学习三年,后回到美国。一九〇八年在家乡沃伦顿的中央卫斯理安学院获学士学位。在研究生阶段,他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与芝加哥大学。一九一五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地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索尔先在麻省师范学校任职,但很快转至密歇根大学地质地理系,一九二二年升为教授。一九二三年,他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聘为地理学教授,同年任地理系主任,自本年至一九五四年,索尔任系主任长达三十一年。一九四〇年他当选美国地理学家协会(AAG)主席,一九五五年,又任该学会荣誉主席。作为教师,索尔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包括三十七名博士,在美国地理学界产生很大影响,被称为“伯克利学派”。索尔于一九五七年退休,退休后研读不止,直至一九七五年七月十八日,怀未竟之志离世。

    索尔的学术特色,主要是从历史的、生态学的角度研究文化景观的形成与演变,这在二十世纪前期的美国,是具有首创意义的地理研究,所以很快产生广泛影响。索尔当选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主席,便是这一影响力的反映。索尔的学术道路,是他在思想理论与研究实践上的个人选择,在美国现代地理学已经相当成熟的环境中,仍然开创出一个新的、具有生命力的学术方向。这给了索尔在学术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

    《土地与生活》是学生约翰·莱利在索尔退休六年之后编辑出版的一部文集,收录索尔十九篇论文,都是体现其主要研究领域、理论特色、学术风格的代表作。莱利是索尔最早的学生之一,原在密歇根大学,后跟随老师一起来到伯克利继续学习,对老师的治学有切近的了解。这部文集已经成为索尔之学(Sauerian tradition)的经典著作。

    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前三个部分,是索尔的地区实证性研究,第四部分是对远古宏观问题的思考与推断,第五部分是他的理论文章。地理学家所做的实证研究,一般都在本土,是关于自己的地区或自己国家的地理问题。索尔也是同样,他的研究实践,主要在北美地区。

    地理学研究的是人地关系,但每一个学者选择的具体内容则不同,索尔选择的是北美早期的开发问题,即北美早期开发者与土地环境的关系,当然这些开发者主要是欧洲移民。相对于旧大陆,美洲的自然环境较少人为改变,或者说,因为人口稀少,很多地方还保留单纯的自然面貌,当时的地理学家认为美洲是现代自然地理学的“实验室”。索尔的研究,关注早期拓荒者在荒原上怎样一步步开创出农业文化景观。他对于欧洲移民的“拓荒”考察十分细致,例如原木小屋、磨坊、小路等。他最感兴趣的是对于一个较小区域进行近距离研究,在这样的区域研究中,事物都是具体的,人可以是活生生的,而不是概念,不是表格中的数字。索尔不断从人类学汲取方法,使这一类研究日益成熟。其中,《上伊利诺伊河谷的拓荒者生活条件》一文是索尔刚刚读完博士学位的第二年发表的,是在密歇根大学期间所作。它作为本书的开篇,有着特别的意义,代表了索尔自己选择的学术方向的重要起点。其后的文章都是转到伯克利之后的作品(伯克利时期是索尔的学术高峰期)。《历史地理学与西部边疆》一文,标题中出现了“历史地理学”,这体现了索尔的一个重要学术特色,即重视历史时期的地理问题,后来,索尔在当选 AAG 主席时所做的主旨演讲就是专门谈历史地理学的问题。

    第三部分“人类对有机世界的利用”,充分体现了索尔研究的生态学特色,索尔曾有意向植物学家、古生物学家请教,具有对多种植物的深入的观察力。他认为,在土地与生活的关系中,动植物是很重要的链接环节,动植物生命复杂网络插在人类和地球的无机组成部分之间。《美洲农业起源》讨论的是一个大问题,这让索尔下了很大的功夫,此文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因为农业起源问题具有更广泛的历史意义。一九五二年,索尔在纪念地理学家鲍曼(Isaiah Bowman)的学术报告中,再次以《农业的起源与传布》(

    Agricultural Origins and Dispersal

    )为题,进一步讨论了这个问题。

    第四部分是一组考察更早时代全球范围的人类踪迹与文化的文章,写作时间相对较晚。“深思熟虑的人文地理学者非常关注远古时代和原始族群,这既不是偶然的也不是逃避现实之举。”(《美洲早期人类的地理概述》)这些文章代表了索尔的思考,包括对人类早期环境选择的推断,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例如,美洲人类的来源,中石器时代在人类文明史中的意义,前农业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定居问题,是否存在文化阶段的普遍性演进模式,以及海滨地带在人类早期文明史中的积极意义(这是中国文明史叙事中被忽略的),等等。

    索尔重视田野考察,他的实证研究大多都有田野考察的基础,这是他曾经就读的芝加哥大学地理系十分注重的事情。不过,索尔的田野考察是另一种田野工作。他不是去进行验证性的观察,而是要有所发现(普雷斯顿·詹姆斯)。地理学家在田野中可以看到更多的现象,提出更多的问题。索尔注意到田野中存在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这两个类型,这两个概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后来几乎发展成为索尔学术的轴心问题。索尔强调,地理学以景观中自然元素和文化元素相结合的现实为基础。

    第五部分是索尔的理论文章。索尔很看重实证研究,曾抱怨人们只是热读他的理论文章而忽视他的实证研究。虽然索尔的理论与实践是统一的,但索尔的理论贡献的确更受人们重视,这是必然的,因为理论具有更广泛的交流效力。本书收录了四篇理论文章,其中人们讨论最多的是《景观形态学》《历史地理学导言》这两篇。

    《景观形态学》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内容是基于一九二三年索尔担任伯克利大学地理系主任时的一次演说,演说对象不仅是地理系的,也有大学其他科系的同事。这应是美国地理学发展史中最早深入讨论文化地理学理论的文章,对美国地理学的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在此文中,索尔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文化景观研究的学术范式,并以文化景观研究为中心,表述了对地理学的整体看法。索尔的这一理论基于他个人的实践,而其一旦发表,又成为推动文化地理研究发展的动力。正因如此,人们公认索尔为美国文化地理学的奠基者。

    索尔认为,科学研究都是从现象开始,确定现象的范围与性质是第一步认识,而地理学的现象就是景观。景观的概念强调了从视觉角度展开的研究程序,从具象(形象)而不是抽象起始,这很有地理学的特色。景观是地理发展的成果,而其他方面,如由地理优势带来的经济发展、军事胜利、政治稳定等都不是地理学本身的成果,地理发展获得的乃是景观。而人类是造成景观的最后一种力量。

    景观是一个具有关联性的结构系统,“景观按定义,必然具有一个以可识别的构造、范围以及与其他景观的属种关系为基础的身份,其构造、范围和属种关系构成一个全面的系统”。“景观”(landscape)这个术语被用来表示地理的一类单元概念,以表达事实之间独有的地理关联,它可与“地区”(area)和“区域”(region)并列为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在索尔看来,“文化景观的研究迄今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形态)景观的概念不是索尔的发明,但他在地理学研究中大力提倡这一概念,并进行了系统性的实践与理论阐述,从而产生极大影响。景观终成为地理学中一个有着持久生命力的基础学术概念,一直保持活力,并被不断丰富、发展。

    索尔提出著名的“文化景观形态学的图解表述”,他的说明是“文化景观是由一个文化群组从自然景观中塑造出来的。文化是施动者,自然地域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施动力是文化,而不是自然环境,这就解除了环境决定论及其变种的影响。在索尔这里,“地理学的任务被构想为:建立一个包含景观现象学的批判性系统,目的是全方位、全色彩地把握多样的地球场景”。地球的场景包含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两个类别,但二者不是割裂的,而是有机地结合于地表,因此具有生态特征,这样,生物生态学转变为文化生态学(或称人类生态学,英文作 human ecology)。一九二二年巴罗斯(Harlan Barrows)已然提倡人类生态学,此时索尔把它发扬光大。

    在人与大地环境的关系这个地理学的基本问题上,一般的表达是“人地关系”,英文作 man and land relation,但索尔在思想上将 man(人)替换为 culture(文化),这一替换学术意义重大。Man 在英文中是一个单数抽象概念,而 culture 则有具体的多样性,很自然会用作复数 cultures,于是不同文化与大地环境的不同关系被表达出来。这样,人地关系的问题变得复杂起来,因为文化不同,呈现出来的人地关系结果(即景观)也不同,于是文化的能动作用被揭示出来。人不再是被动的一方。在索尔的这一思路中,原来的森普尔的环境“影响”说被淡化,反之,文化“影响”说开始抬头。因为这一思想,索尔被认为是美国批判“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

    景观是具体的,具有多种形态的,研究景观可以避免那种只是关注抽象概念的研究方式。那么如何从具体甚至琐碎的现象开始而进入科学性的学术研究?索尔强调,科学性在于研究的方法,而不仅仅是研究的结论。他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里,运用形态学方法对现象不断地进行综合,取得最大成功的学科就是人类学。

    “这门科学值得大声宣扬研究者的光荣业绩,他们有耐心、有技能,通过对各种形态——从人群的服装、居所和工具等具体材料,到他们的语言和习俗——做出分类,以现象学方式处理社会制度的研究,从而一步步辨识出各种文化的复杂结构。”(《景观形态学》)

    唐纳德·威廉·梅尼(来源:goodreads.com)

    索尔(来源:geography.name)

    芝加哥大学出版的会议文集《人类在改变大地面貌中的角色》(来源:goodreads.com)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伯克利大学的人类学相当不错,索尔与著名人类学教授克鲁伯(Alfred Kroeber)和路威(Robert Lowie)等都保持着很密切的学术关系,主动借鉴人类学的方法。索尔相信,形态是一种“朴素”的证据系统,形态学方法没有先入之见,“只预设最低限度的假说”,因而是客观的,不受价值观左右的(《景观形态学》)。

    研究文化景观问题,索尔的主旨是,不只要研究景观的最后结局,还要考察其演进的过程,而且要尽可能从原来的自然景观面貌开始,这实际上是溯源到了文化景观生成历史的起点,具有历史研究的属性,这样的地理学当然也是历史地理学。这是索尔的另一个最大的学术特色。

    一九四〇年,在新奥尔良举行的 AAG 年会上,索尔当选为该会新任主席。在致辞时,他以《历史地理学导言》为题,呼吁地理学家们关注地理问题的历史过程。他批评了当时在美国很有影响的哈特向(R. Hartshorne)学派的将时间与空间截然分开的理论,指出缺乏对历史过程的兴趣是以往美国地理学传统的缺陷,强调人文地理学应是一门研究动态问题的科学,要研究起源和过程,研究某一种生活方式是怎样在特定的区域位置上发生、发展,并向其他地方传播的。

    值得注意的是,索尔所要研究的发展变化,不是一份表面的、简单的时间表,而是一个内在的过程,一个有机的、前后一体的生长史。美国另一位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梅尼(D. W. Meinig)曾评论说,索尔研究的景观变化不是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差异,而是贯穿时间的过程。用英文表达:不是 change between the times,而是 changing through the time。这其实就是发生学的方法。时间点之间的差异只能显示一个间跃的历史,而过程则意味着一个连续性更强、更紧密的历史。

    美国的历史特点,没有长期复杂的政治上的分分合合,政治疆域变化简单,而不同文化的移民在各地的开发则是吸引人的一段历史,所以美国的历史地理议题与旧大陆不同。这是索尔的历史地理研究的背景特色。索尔在研究中感到很难把文化与历史分开,所以他的历史地理学可以称为文化—历史地理学,索尔在论述中从文化研究的角度论证历史性研究的必要性,有极强的说服力。

    在美国地理学界,历史地理研究在森普尔、巴罗斯时候就已经成为专门的题目,但评论者认为,索尔的研究与他们的“环境影响”原则方向相反。索尔引导的历史地理研究,例如对于殖民史地的研究,得出了另一种原则:“相同的地域自然条件对于那些对环境持不同态度、抱不同利用目的和具有不同技术水平的人们来说,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意义。”(詹姆斯)在评论界,在推动历史地理学发展的这件事情上,有人把索尔比为英国的达比(C.Darby),称他们为大西洋两边各自的大师,当然,二人的研究路数很不一样,但这恰好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历史地理学的内涵。在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成立五十年纪念活动中,曾请一流学者分科讨论地理学的问题,并结集出版。历史地理学排在第三章,撰写者乃是索尔的学生克拉克(A.Clark),那时,克拉克已经成为美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我国侯仁之先生对他曾有介绍。

    历史地理这个题目,在索尔心中一直在酝酿,且范围越来越大。在他的遗稿中,有一份写作提纲,题目是《二百周年时的衰退》(

    Recessional at the Bicentennial

    ),是一部美国历史地理通论性的提纲,包含三部分:一七七六年之前,一七七六至一八七六年,一八七六至一九七六年。从题目与一些注记看,这将是一部批判性的回顾美国耗费自然资源的历史地理著作,可惜这项计划没有完成,是一项未竟之业。

    一九五一年,索尔六十二岁,在与学生交流时,总结了自己的学术兴趣:人类历史中大地的历史、人类作为能动者如何改变大地面貌、大地上文化的发展以及新文化的形成。这是索尔的主题特色,是索尔的主观意识,也是基本出发点。但后来的评论者出于不同的角度,又有不同的强调。总之,文化的、生态的、历史的、景观的,这几个关键词结成索尔学术的基本框架,呈现学派特色。

    “一战”之后,美国地理学进入转型期,“地理问题的焦点逐步转向社会科学,离开了单纯的地球科学”(詹姆斯)。索尔是这个转型期的重要推进人物之一。研究美国地理学发展史的学者指出,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某些学术思想,在二三十年代就出现了。这表明二三十年代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期。在索尔早期研究中,有关文化景观、环境变化的问题的确是七十年代逐渐热门的领域。

    五十年代,人在环境变化中的能动角色在西方意识形态中日益受到重视,这涉及西方思想史上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索尔由于长期研究人类活动对景观的改变,成为这一思想潮流中备受瞩目的人物。一九五五年六月十六至二十二日在新泽西州普林斯顿举行的学术论坛,主题是“人类在改变大地面貌中的角色”(Man’ s Role in Changing the Face of the Earth)。大会邀请索尔出任大会联合主席〔另外三位主席是:托马斯(William Thomas)、芒福德(Lewis Mumford)和贝茨(Marston Bates)〕。这样的组织形式已经显示了会议的不比寻常。与会议名称相同的文集在第二年出版,影响巨大。

    由于八九十年代在人文社会研究中出现的“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关于文化景观的研究获得新的生命力。“伯克利学派”尽管受到“新文化地理学”的挑战,被批评的要点是对文化的理解过于固化,但其在基础性研究中的价值是不可否定的,文化—历史地理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如追踪景观演变的过程)也是不应放弃的。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索尔的名声已经为一些中国地理学家知晓,但由于国内社会形势的特点,地理学界对文化生态一类的研究还不够重视,在借鉴美国地理学的时候,偏于对戴维斯、哈特向等人的介绍。自八十年代以后,国内的人文地理学研究全面复兴,与国际地理学的发展迅速对接,于是索尔开始被中国地理学家熟悉,知名度迅速提升,特别是在国内文化地理学者、历史地理学者中,名气颇高,获得了与其在西方相应的地位。

  • 读完这本关于大脑的科普书,你的孩子会不会想要养只猫?

    作者:cicada 发布时间:2023-01-05 09:26:42

    这几天芃芃牙疼引起了发烧,大部分时间都是躺在床上度过的。我给他和弟弟读了很多关于牙虫子的书,他对书中牙齿如何通知大脑非常感兴趣。我们正好一起认真读了浪花朵朵的《这是我们的大脑!》,他对大脑有了全面的认识,并且学会了如何使用和保护自己的大脑。寒假在即,小学生的父母可以把这本《这是我们的大脑!》加入孩子的寒假书单,让孩子阅读这本有趣有料的科普绘本。读完这本书关于大脑的科普书,你的孩子会不会想养一只猫?

    《这是我们的大脑!》是英国畅销书玛丽·霍夫曼创作的一本关于大脑的科普童书,书中全面介绍了大脑结构、功能以及大脑的工作原理,让孩子明白大脑控制着体内的一切。同时,本书还让孩子了解大脑如何工作,如何形成记忆,如何帮助我们学习新鲜事物,进而让孩子学会保护大脑,让大脑发挥更大的作用。

    01 这是一本专门写给孩子的科普书,有趣有料,深入浅出

    芃芃自己翻看这本书时,拿给我说,妈妈你看,每页都有这只猫。于是我们在读的过程中,要找这只猫在干什么说了什么。这真是一本专门写给孩子的科普书,有趣有料,语言幽默,图片丰富,还有一只可爱的猫咪。

    来看看书中的语言:我瘦了1千克,希望这1千克不是我的大脑。神经元像来自太空的外星人;像蜘蛛和毛毛虫的结合体。也许是为了给我们的大脑“充电”,也许是为了帮助我们甩掉不需要的东西。这些语言幽默生动形象,孩子理解起来非常容易。

    书中的图片非常丰富。这些图片人物的表情就非常生动。同一张图片上每个人的表情各不相同。每一页上的猫也都很可爱。这是一本专门写给孩子的大脑科普书,所以书中的内容孩子都能轻松地理解。

    02 这是一本让孩子了解大脑使用大脑保护大脑的科普书

    本书除了让小朋友了解大脑的构造,功能,明白大脑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还让小朋友明白了在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休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大脑。书中告诉我们大脑消耗了体内四分之一的葡萄糖,为了让大脑正常工作,一定要吃好早餐。

    书中还讲述了和大脑相关的疾病,癫痫、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等,让孩子对自己的大脑有更详细地了解,从而学会保护自己的大脑。

    03 这是一本孩子能够读得进去,想要一读再读的科普书

    我们总是强调孩子应该读不同种类的书,但总是家长说给孩子买的科普书孩子不喜欢。说实话,有的科普书太枯燥,我也读不进去。这本《这是我们的大脑!》是一本让孩子能够喜欢反复读的科普书。

    芃芃总是要求读那本有猫的大脑的书,他觉得很有意思。吸引他的,除了书中那只无处不在的猫,还有各种和大脑相关的事情。他的牙疼,他说妈妈是我们神经元在传递信息。他会给弟弟分析猪脑子并不笨,并且从书中找到证据。

    写在最后

    孩子们最近一直想养只猫,他们觉得《这就是我们的大脑!》里的这只猫特别可爱。我从来没有想到,一本专门给孩子的大脑科普童书会激发孩子们养宠物的热情。这是一本让孩子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和夸张生动的图片了解有关大脑一切的科普书,趁着寒假一起和孩子阅读吧,没准你能收获一只猫。


下载点评

  • 体验差(5106+)
  • epub(789+)
  • txt(636+)
  • 书籍完整(888+)
  • 内容完整(588+)
  • 还行吧(9810+)
  • 下载快(436+)
  • 速度快(1096+)
  • 格式多(499+)

下载评价

  • 网友 晏***媛: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7 01:38:43 )

    够人性化!

  • 网友 车***波: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7 00:26:46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曾***玉: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7 00:24:13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隗***杉: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7 00:28:25 )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马***偲: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7 00:23:25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蓬***之: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7 02:57:07 )

    好棒good

  • 网友 孙***夏: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7 00:20:53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7 00:31:53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冷***洁: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7 00:21:56 )

    不错,用着很方便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