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侦探.拯救木乃伊(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的侦探过程,无懈可击的推理,让孩子们爱上大侦探!) kindle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大侦探.拯救木乃伊(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的侦探过程,无懈可击的推理,让孩子们爱上大侦探!) kindle格式下载

大侦探.拯救木乃伊(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的侦探过程,无懈可击的推理,让孩子们爱上大侦探!) kindle 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一

大侦探.拯救木乃伊(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的侦探过程,无懈可击的推理,让孩子们爱上大侦探!) kindle 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二

大侦探.拯救木乃伊(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的侦探过程,无懈可击的推理,让孩子们爱上大侦探!)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21110091
  • 作者:绿蒂 等 
  •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4.8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9-08 12:00:02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我一生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3-06-04 13:29:11

    四百年了,大毛和黑海、克里米亚的相爱相杀啊……

  • 作者: 小咸蛋 发布时间:2015-12-08 18:33:48

    如果能有个最新版就好了~近些年变化很大啊...

  • 作者: momo学家 发布时间:2015-08-30 11:26:40

    很深奥,绞尽脑汁读才能理解。中华文明之源。经典。

  • 作者: 岂能无怪哉 发布时间:2016-05-13 16:22:48

    “我不是一个残忍的人——但是如果我有权营运政府,我会砍掉所有的社会救济” www 世界应该庆幸他只是个科学家~ 【这本书内容相当扎实 信息量足够令人满意 看完有一种本来想吃点儿零食结果却吃掉整个全家桶的满足感~

  • 作者: Lily Legacy 发布时间:2016-11-19 22:00:25

    有趣的是对白,加分的也是对白,从头笑到尾,不在某些岗位上不懂其中的啼笑皆非啊~离现实太近,缺少了点美感。虽然更欣赏阿城疏离当下式的冷冽,但读读刘震云也实在啊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气候是你的个性,而天气是你的心情”

    作者:林梢 发布时间:2021-09-20 10:34:32

    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相信都做过的一件事是在窗前看天上的云朵像小鱼一样自在地游来游去;我们也曾好奇过,天气预报到底是如何做到像有魔法似的预知未来的;再长大些,我们会更加明显的感知到,不同的天气对人的心情其实影响很大……

    “气候是你的个性,而天气是你的心情”。美国气象学会前任主席的这句话巧妙揭示了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从另一角度说,这样的俏皮话也揭示了人与自然之间深刻的联系。

    在中国古典意境里,人与自然的关系可以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天人合一;但这本《气象之书》以典型的西方科学思维,为我们展示了气象学发展的前世今生。

    “云卷云舒”不止是一种心境,背后更蕴藏着极其复杂深刻的科学道理。通过对人类与地球系统发展关系的梳理,《气象之书——从云图图集到气候变化》展现了气象学史上的100个精彩瞬间。

    这里有属于地质年代的漫长和永恒。大气的历史要追溯到地球形成的40亿年前,光是想象这个数字就够考验想象力了,当我们的美丽星球还是个小宝宝时,它是怎样一种状态呢?在这段动辄以亿年计的叙事里,我们能看到宇宙星球之间激烈的相互作用、火山的喷发、熔岩的流动、粉红色的天空……我们的气象之旅由此开始。

    这里有人类历史上难以忘记的灾难和伤痕。对一些重大气象灾害的事故的介绍能够最直观地看出天气、气象对人类的重要影响。干旱、洪涝、台风、暴雪……严酷的气象灾害是自然的冷峻面孔,也是时而发出的警报。而人类文明正是在与自然的博弈中曲折发展,随着科技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 我们不再被动地受到自然影响。

    这里有气象学发展史上重大的科技进步瞬间。当我们发烧时,用来测量温度的细小温度计看起来毫不起眼,但却必不可少,因为没有准确的数据,就无从进行科学的判断与诊断。温度计的发明可以作为气象学科现代化发展的开端之一……还有许多这样的瞬间,本书会为我们揭开习以为常的气象科学术语的前世今生,一部简易科学史会带我们进入变幻万千的气象世界。

  • 别拿老爸当家长

    作者:雪儿 发布时间:2014-01-26 17:13:27

        《别拿老爸当家长》是作家、媒体人李鲆的跨领域之作,如其说它是一本育儿家教书,不如说是一本与女儿交心的心灵之作,我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细细品味,掩卷深思,留在脑海里的,不仅是鲆叔那生动、细腻而又不失幽默的笔触,还有他对女儿小妖深深的父爱。

         书中收录了李鲆写给女儿的46封情书,作者以他的人生阅历,以他对事情的处理原则,对女儿成长中遇到的和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父女情深,跃然纸上。

        有关爱情,作者如是说:关于爱情,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定义。你以为爱情是天堂,那它就是;你以为爱情是地狱,那它也是。你愿意把它建成天堂,那它就能成为天堂;你愿意把它建成地狱,那它就会成为地狱。

         关于人际关系,作者在书中写道:如果志趣相投,那就多些交往;如果他让你觉得不舒服,那就尽可能离他远一点。不是每个人都值得维持。有些人本来就人格不健全,小心眼,容易偏执,跟他交往总是让你觉得很累;有些人则可能跟你“八字不合”,他是好人,但不适合你;甚至有些人会有两面三刀之类的毛病。对于这些人,也不必表达不满,尽可能离远点好了。这些,虽是李鲆对女儿的教导,却也让我这个成年人从中领悟到了真谛。

        书中处处流露着李鲆对女儿满满的爱:不如放松些,让孩子自己做主,让他为自己负责。父母所需要做的其实是“兜底”,在他没有能力做好时帮他一把,在他惹了麻烦时帮他摆平……但是,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止新晋父母向全宇宙宣告自己的幸福呢……未做父母之前,满眼皆是“熊孩子”;做了父母之后,眼前这个就是天使。

        李鲆无疑是个“懒爸”,从不要求女儿参加课外辅导班和兴趣班,甚至不认为写作业、特别是写寒暑假作业是必需的。在作者的词典里没有“不”和“必须”,还有让小妖翘课去公园玩的举动,但他却在多少父母都为教育孩子而焦虑时,举重若轻地、几乎不露痕迹地完成了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小妖”独立自主,性格乐观,人格健全,与人为善,学习成绩一直居于前列……

        他又是个不靠谱的老爸,不反对女儿早恋,大方地跟女儿谈性:18岁之前,原则上不要有性关系;如果发生了关系,无论是18岁之前还是18岁之后,一定要有保护措施;如果发生了意外,务必要让父母知道。

    每个孩子都是个个体,性格、禀性各异,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但相同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用心去跟孩子交往,你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育儿经。

  • 夜空中最闪亮的星

    作者:红心火龙果 发布时间:2017-11-30 01:05:01

    小时候看到第五部小天狼星死的那段哭得稀里哗啦哭到打嗝,直到第六部都缓不过来。 小天狼星和哈利相处的时间不多,但是有他的地方都觉得特别暖,第四部里细节特别多,比如:

    “比赛那一天,格兰芬多的早餐桌上热闹非常。送信的猫头鹰到了,给哈利捎来了小天狼星送的幸运卡。只是一张羊皮纸,一折两开,上面有一只泥乎乎的爪印,但哈利很喜欢。”——大狗狗泥乎乎的爪印真的超级萌!

    “谢谢,”小天狼星说了一句,便急切地打开包裹,抓起一根鸡腿,一屁股坐在地上,用牙齿撕下一大块鸡肉,“我几乎是靠吃老鼠过日子,没法从霍格莫德偷到多少吃的东西,否则会引起别人注意的。”

    “可怜的‘伤风’,”罗恩深深地吸着气说,“他一定非常爱你,哈利……想象一下吧,靠吃老鼠过活。”

    “片刻的沉默,然后响起了小天狼星的吠叫声。他竖起颈上的毛,朝福吉露出他的长牙。

    “可是—”哈利说。

    他真希望小天狼星能留下来。他不想这么快就跟他告别。“你很快就会见到我的,哈利”小天狼星转过头,对他说道。

    经历了十二年,哈利终于找到一个像父母一样爱他的亲人,虽然出场不多,但是他和哈利的感情太深刻,所以哈利无法接受他的死亡,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天狼星——夜空中最闪亮的星星。

    重看的时候想到,小天狼星其实就是个必死的人设,从一出场就注定了。否则三人组寻找魂器,卢平有家人可以被哈利骂走,但是小天狼星只有哈利一个人,他不死就必定会一起去保护哈利。也有人说结局复活石那里出现的四个人,只要有一个人或者就不会让哈利去送死。更难过了。

  • 贫富差距的后天因素

    作者:有容乃大 发布时间:2014-09-10 18:19:17

    穷人与富人的差别,原因有很多,既有先天因素,又有后天因素。先天就是出身或运气,生在官宦富豪之家与农人之家,差别自然就大,再则就是运气,所谓大富由命是也,命里有,或中彩票或无意发大财,都是命,这也是很多富豪认为运气是成功的重要因素的原因,倒也不全是谦虚,就好比QQ帝国一样,运气成分不小,至少有一个先机的问题。

    然先天因素,非人力能改变,所以屌丝寻求财富,就要发掘后天因素。后天因素,一曰勤,所谓“小富由勤”是也,勤俭节约,不一定大富大贵,但超越一般人,还是有可能的,这也是中国传统财富观的一个特点,通过勤俭节约来致富,是以很多地主,也是靠勤俭节约而非剥削来积蓄。但这种方法,也有很大局限性,一是大富不了,二是抑制消费降低了生活水平,三是“方向不对”带来“努力白费”的风险,所以,中国人常年处在“勤劳而不富裕”的尴尬境地。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得不佩服西方人,因为他们认为:在贫富差距的后天因素中,思维与金钱观是最重要的因素。这一观点在西方算是传统,但这本《富人是如何思考的》,通过对比,认为决定普通人与富人之间身份、财富差距的,并不是身世、机遇,而是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思想。并对于思维在创富中的重要性给出了系统的论证和梳理。

    史蒂夫•西博尔德是类似国内陈安之们,是个成功学讲师,但这个人有一个爱好,就是研究贫富差距,而且特别投入,一研究就是26年,在26年时间里,他采访了世界顶级企业家和富翁,并将他们的思维与属于美国人口大多数的中产阶层进行对比,发现了惊人的秘密。于是,在本书中,他用100篇短文细致剖析中产阶层和富裕阶层的思想差距到底在哪里,以至于思维的差别带来的差异人生。由于作者是通过人类学的田野方法获得的结论,而不是躲在书斋里瞎想,所以,他的很多观点,让读者读来都会有很深的感受甚至暗冒冷汗。比如,作者认为.中产阶层担心钱花光,富裕阶层关心如何赚更多钱。这个观点简直超越国界和文化范围,美国如此,中国又何尝不是?我其实一直就信奉一个观点:大富翁不是省钱省出来的,开源要比节流更重要,尤其是在贫困时期。再如中产阶层做不喜欢的工作赚钱,富裕阶层做他们热爱的工作致富,这点好像专门写给中国人的,因为我们是干一行恨一行。但是在爱与恨之间,差别就出来了,至少在积极性与创造力方面就有差别,久而久之,财富差距也就出来了。

    总之,这是一本运用实证研究而写出的创富畅销书,值得阅读研究。

  • 我希望通过淡淡的情绪流动,把一些年代感记录下来

    作者:上海文艺出版社 发布时间:2023-09-06 11:28:31

    8月31日,《我在岛屿读书》第二季收官,豆瓣评分依然保持在9.1的高分之上。在节目中,余华、苏童、莫言……这些长久以来通过作品被认识的作家,在节目里亮相,并呈现出与观众想象中作家形象不同的“反差萌”。让我们对“作家”这个身份和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了全新的理解。

    相较于作家来讲,常以“编辑家”身份出现的程永新就稍显陌生。但是穿着余华送的岛屿风花衬衫悠闲出镜的他,却是余华的《活着》、苏童的《妻妾成群》、王朔《顽主》、贾平凹的《高老庄》的发表的重要推手。用苏童的话说,他是“我和余华成长道路上非常重要的一个伯乐”。

    8月27日,《收获》主编、作家程永新带着他首部长篇小说《穿旗袍的姨妈》的最新修订版来到上图东馆,与作家毕飞宇、李洱、苏童、王尧畅谈“青春里的文学,文学里的青春”。

    比起作家,程永新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文学编辑。从1982年走进《收获》到现在,四十多年了,他推出了写进文学史的“先锋专号”,经手发表了《活着》《妻妾成群》等名作,他被称为“中国文学的一面镜子”。

    但程永新也写过小说。他的《到处都在下雪》是作家马原眼里“毫无疑问的杰作”,他的《穿旗袍的姨妈》被作家余华形容为“简洁而博大”。

    今天,小艺君给大家带来本场活动的回顾。

    毕飞宇:

    历史的火光已经燃烧了起来,

    可孩子因为生物钟睡着了

    毕飞宇:

    今天参加的是程永新老师的长篇小说分享会,我想先从人谈起。

    从事文学的人,可以分两波:一部分是一开始就写作,一部分是一开始做编辑。我越来越发现,做编辑,尤其像程老师这样的大编辑,到了一定的年纪以后,他的身上会散发出人性的光芒。写作的人都比较自我,你不能说我们写作的人特别坏。我们不坏。但是长期以来,因为写作,我们面对人和事变得越来越自我。反过来说,一个做刊物的人长期以来面对的是他人,内心有一个愿望,紧紧的凝聚起自己的目光去看他人身上的光芒,去发现他人身上的好,去寻找他人身上的才华。这个时间特别漫长,因为他把过多的时间用在别人的身上,因为他把过多的精力投放在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上,所以这个人慢慢会有变化,可以说是性格特征,也可以说是人性光芒。

    上海书展期间,我在上海办我的小说活动,程老师今天的状态和那天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他刚才说他忐忑,我信,我真信。因为他的肢体语言和讲话神态像是在说:我今天麻烦人了,我觉得特别不安。

    我为什么对这个敏感?像我们这种人,像苏童、李洱这种“坏人”,别人对我们好,我们会忽略,甚至会认为理所当然。但从前几天的上海书展到今天的活动,我发现了程老师身上微妙的变化。如果说,以往我对程老师更多的是尊敬,现在可以说,对他更多的是爱。他把很多的精力花在我们身上。

    想说的第二点是什么呢?作为读者,我看书的时候有一个习惯——代入。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是有些特别的。为什么?因为这本书里有一个黑洞,就是父亲。一个小孩成长在黑洞的面前,或者说,这个黑洞像一口井,这个小男孩的一生始终围绕这口井的四周打圈,这种情绪,这种叙事的进程,它是非常容易走进我内心的。

    我们都知道,程永新是一个顶级的,一流的,甚至可以说是最好的编辑。但是,我们有时候很可能会忽略这个作家的才能。余华讲这是博大的小说,我想说是的。他写小说的能力真是强。我们私底下聊天的时候会提到,一个人会写或者一个人不会写,一个人能力充沛或者一个人的能力瘦小。程永新真是会写,有些部分写得特别令人感慨。

    举一个小例子。小说里的“我”有中耳炎,扁桃体也容易发炎,这时候他做手术,全麻。做全麻手术的时候,医生得问他叫什么名字,几岁,在哪儿,他就得应对,医生靠这个东西判断你是不是麻醉了。医生还问,爸爸是谁?整个小说里,这个父亲是黑洞一样的人,而父亲真正出现的时候是在哪儿呢?是手术之前,一个人即将进入深度睡眠,或者说昏迷,或者说不省人事的时候。在那样的点上,小说里“我”是没有能力去回答这个问题的。可是,恰恰在这个点上,麻药阻止他面对这个问题。——这就是小说的写法。手术醒来之后,最重要的问题一定是——我父亲是谁?我爸爸在哪儿?这给小说带来巨大的内在推动。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发生在60年代初期,书写了五岁的孩子从童年到少年的成长。在60年代中期,整个中国发生了非常重大的事情。那一天,姐姐们带着“我”出去玩,姐姐们背着弟弟,弟弟在姐姐的背上。他的生物钟到了,到这个点他该睡觉了。可是,燎原的大火,历史的火光已经燃烧了起来,可孩子因为生物钟睡着了。

    从小说的推进发展来讲,它有许许多多种写法,但是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如何把小说内部构成小说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读者,在传递的过程中有效地呈现出小说的魅力,这是我们每一个写作的人挖空心思都要做到的。你看,一个昏迷,一个睡眠,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规避了两样东西,这个规避不是规避,其实是更重要的缘由,也可以说是小说里更加重要的能量,小说顺着这个能量往前走。

    啰唆半天其实就是想说,在程永新的职业生涯里,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面对他人,把一部分时间用于面对自我,他在写作上所花的时间一定远远少于我们。但不管时间的多和少,一个小说家的能力,一个小说家的才华,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可阻挡的。

    苏童:

    “路过”后面的悲怆和辛酸,

    让一个人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

    构成了民族史的一部分

    苏童:

    在我跟程永新还不相识的遥远的80年代初,我听说一个故事,上海巨鹿路675号经常会出现一些小姑娘,那些小姑娘有的在门口,有的在洋房里转来转去。有人问,来投稿吗?有稿子吗?(她们说)我们没看稿子,我们来看一个人。据说是看巨鹿路的“潘安”,“潘安”那时候坐在编辑部里认认真真地看我们的小说。当时我们的关系是这样的。

    程永新写小说的历史其实蛮长的,我记得有一次余华“诬蔑”我跟程永新互相交换稿件,这个当然是不存在的。但他写小说的历史其实很早,最早是写知青题材,《防风林》写的是在苏北盐碱地大风农场的插队生活。《穿旗袍的姨妈》是第一部长篇,这个长篇我也是重读。我第一次读的印象不太深了,没有像今天读得那么细。这其实是程永新的长篇处女作,很明显带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他的自传成分差不多超过卢梭《忏悔录》。我读的时候经常想起《忏悔录》,《忏悔录》写的是少年到青年的流浪,他的流浪是物理意义上的流浪,在法国投奔亲戚,从一个修道院到另一个亲戚家。但在程永新的这部小说里,姨妈,尤其是“穿旗袍的姨妈”作为一种形象,代表一种上海风。在“大跃进”甚至到70年代的时候,我们街上也有几个爱美的女性,爱美到仍然穿着60年代之前的打扮,穿旗袍,穿高跟鞋。她们在我们苏州人眼里,是上海来的女人,“穿旗袍的姨妈”这个形象对我来说并不吃惊,但我也不至于认为那个年代的上海女人都会穿旗袍。但是在我的概念里,旗袍在当时代表的是很反叛的形象。

    这部小说里最打动人的是那个男孩,也就是“我”。他从童年开始到少年,到知青时期的生活,让我想起《忏悔录》。卢梭的《忏悔录》有流浪的荷尔蒙和青春的迷惘,这两部分组成《忏悔录》的基调。在这部小说里,程永新写的是在那样的年代里,一个男孩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穿旗袍的姨妈》是“成长小说”。这个小说里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所有男孩的名字都是以动物命名的,所有女孩全叫水果的名字。我想这是有潜意识的,可能从某种意义上暗示着女孩是他封闭黑暗童年生活里的一道阳光与香味。这是我强加于你的,你不得不承认。

    这个小说里有一个核心细节。毕飞宇刚才谈到父亲的黑洞,这是这部小说的阴影,这个阴影是小说的某种灵魂。这个男孩所有的恐惧其实在这个阴影的俯瞰之下,一切都显得顺理成章,所以我们认同这道阴影的自然存在是一个父亲。这个父亲不是天父的形象,而是充满罪孽的,代表着黑暗、无望,甚至是噩梦。我记得有一段情节对解读这部小说很重要。他写到运动刚起来的那几天,一家人处于恐慌状态,把家里唯一的男孩送到苏州河的亲戚或者朋友家的阁楼上,阁楼上恰好有几本书。那个阁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诺亚方舟”,因为那几本书很像是“诺亚方舟”上带去的动物、谷子,所以它是可供生存的。这个“诺亚方舟”从苏州河边出发,沿着这条线索,一直可以解读到小说结尾“我”去插队。小说的结尾处理得很淡,但是整部小说却有一种非常悲怆的气息。最后,“我”去了母亲的故乡。中国人谈故乡、乡土、祖籍、籍贯,往往是父系。但《穿旗袍的姨妈》里写的是母系社会,是一个男孩在母系社会里的成长。小说的结尾写的是他回乡拜访母亲的亲人,但另有一笔,他坐火车回上海的时候“路过”了父亲的故乡——那个我们真正所说的中国的故乡,在他的字典里是“路过”。这个“路过”后面的悲怆和辛酸,让一个人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构成了民族史的一部分。

    李洱:

    人物被命名为骆驼,

    是带着巨大的胃囊通过沙漠的成长过程

    李洱:

    刚刚苏童提到,小说里所有的男人都是动物,所有的女人是水果。我在阅读的时候突然发现一个名字叫过山风,一查过山风也是动物,是眼镜蛇,我觉得这非常有意思。再往下看,阁楼上给骆驼送鱼的人叫袋鼠,我一下子觉得程老师对人物的命名非常精彩。我们想一下,袋鼠给别人送东西,好像从袋子里往外掏东西。我想起他的《若只初见》里写到了三个女孩子,都叫青青,我从这看到程永新老师非常微妙的分寸感,他对不同人物的微妙心理通过人物命名的方式表现得非常充分。这个过程使我想起我早年学习写小说的时候程老师对我的指导。我认识程老师比较早,85年86年认识到程老师,当时我还是学生,还在华东师范大学上学。你看苏童叫程永新老师叫程永新、永新,毕飞宇叫程永新、永新,只有我规规矩矩叫程老师,因为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就认识程老师,那时候他对我的写作就有很多的指导。除了对篇章结构的指导,程老师对一些细节的安排使用,有许多非常精彩的、非常丰富的回忆。

    对这部书的理解,我也同意苏童的说法,把它看成一部“成长小说”。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我认为所有中国小说都应该纳入“成长小说”的范畴。如果你认为中国现代化转型还没有完成的话,你可以把这个时代的所有中国小说纳入这个范畴。骆驼的命名我认为非常讲究。骆驼是以被沙漠淹没的方式通过沙漠的,这部书可以看成是在文化沙漠时期,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后期这样一段文化相对贫瘠的时间里,骆驼穿过这一时段里的沙漠逐渐成长的过程。所以他把人物命名为骆驼,我认为代表这个人物非常饥渴,带着巨大的胃囊通过沙漠成长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梁启超在1900年有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少年中国说》。他说,别人说中国是大帝国,历史多么悠久,但我们应该重新把这个国家当成少年,应该从头再来,重写少年中国的故事。这部书就是非常直接,非常精准地写出了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后期,我本人非常希望了解的过程。所以它对我本人有很多很多启发。

    这部书的意义在哪儿?刚才苏童老师说是带有个人自传性质强烈的一部书,这样一段在50年代末期到70年代中期的成长过程,我认为跟今天的年轻人的成长之间具有非常直接的对应关系,可以当成一个比喻,一个暗喻。我们在今天所感受到的,我们觉得今天生活非常方便,能够享受各种各样的自由,享受各种各样的快乐,这些你认为的自由快乐,和程永新老师书里所描写的生活构成非常直接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读这样一本书,对我们了解今天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小说里面父亲形象的缺失使得反抗没有非常具体的对象,没有对象之后你的反抗就无处发力,就变成一种只是跟表姐、姨妈、女同学之间的非常复杂、非常微妙的恶作剧式的反抗。这使得一个男人的成长失去了具体的反抗对象,失去了直接的反抗对象,失去了伦理意义的反抗对象后,我们只能在一种反抗对象不明确的情况下坚持反抗。在这种过程中,我们在逐步成长。就我所看到德国的成长小说,以及中国的成长小说,是第一次如此直接地去写我们的成长过程,但是成长过程当中最重要的那个对象是缺失的。当这个对象缺失之后,这个对象就详细地、平均地分化到了不同女性身上,然后我的反抗就变得绵软无力,带有某种调皮,时刻有一种失败的感觉。至少在我看来,到目前为止,中国小说家没有人敢在成长小说里这样去处理人物关系,这样去设置人物关系。而这个设置,这个反抗对象的缺失使得这部小说反抗的力度增加了。

    程永新:

    我希望通过淡淡的情绪流动

    把一些年代感记录下来

    程永新:

    这个书的草稿在90年代中期就完成了,那时候没有电脑,就写在纸上,后来就去做其他事情了,草稿就放在那里。我个人认为,90年代中期是特殊的时期,从当代文学史的角度来说,从80年代到90年代,90年代初期到中期这一个阶段,我们回过头去数一数,当代文学好多重要的经典作品都是在那时候出现的。余华已经写出了两部,《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还有苏童的小说、毕飞宇的小说,王安忆也写出了《长恨歌》。这时候我就非常非常焦虑,结果当我90年代末期回到上海,那时候挣了一点小钱,就想跟家里分开,有一个独立的居所。当我去买独立居所的时候,才发现作协的专业作家每个人都有一套房子。这个是现实对我最大的打击,最大的讽刺。对心无旁骛比较专注的人来说,他能够得到同样的回报,甚至可能比游游荡荡的你得到了更大的回报。

    就是因为这么一个过程,然后我才想到去修改这个小说。在座的都是小说的大家、行家,在这些人面前只能说实话。这个小说肯定带有比较多的自传性质在里面。但是你也不能说它完全没有虚构,它也有虚构的东西。当初我在修改这个小说的时候,其实我思考的是两个问题,这个是西方的经典和中国的经典给我的启发。如果光是成长的小说,比如像罗曼·罗兰以贝多芬为原型写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我是非常喜欢的。我喜欢它不是因为它的架构,我喜欢它细部的东西,非常细微,像小溪那样涓涓流淌,它处理人际关系、人性时那些微妙的东西。怎么写出这种微妙,这是我比较看重的东西,它不是通过大事件和强烈的戏剧冲突来建构小说,它是通过淡淡的微妙的东西,似乎有,又似乎没有,这种东西是比较打动我。所以在修改的过程中,其实我是在成长小说的外壳下,对我跟上一辈的关系思考得比较多。这中间当然有父亲,因为你要逃离,骆驼就是在沙漠上行走。还有一点,生在上海,你从来觉得你是没有故乡的,因为上海太繁华,太喧嚣,哪怕特殊时期也是人山人海。就像你小时候逛豫园、城隍庙、外滩时,小孩也不懂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上街。其实这个意象是一样的,心理感受是一样的。当你出生在上海,你又没有父亲,你不知道你的故乡在哪里,你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最后我去农村是背叛母亲的意志,是自己要求去的,我带了几百号人去了江苏毕飞宇的老家。我当初思考的就是跟中国人一代一代的跟长辈之间的关系。

    姨妈这个形象是有生活原型的,她几乎没有什么文化,她的工厂辞退她,她要申请劳保,可是她几乎是一个文盲,我母亲就帮她写申请书。她有一点退休工资,生活非常节俭,她最后死是因为长期营养不良造成肝功能还有内脏衰退,最后早早去世。可是,她去世以后引发了一场家庭遗产纷争。她那时候经常去旧货店,她一有空去逛商店,把那些桌子椅子全部买回家。她没有什么钱。最后她家里留下的那些东西居然都有文物的价值。你不知道她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她可能喜欢这个,她穿旗袍也是认为古色古香,她喜欢怀旧的东西。这让我思考中国这个民族的共性里,有些东西一直在流淌,但是你不知道从哪里流出来,你也不知道怎么传下去。

    所以我考虑的几个点,一个是跟上一辈的关系,一个是你的原乡在哪里。当初的架构是写三部曲,这个当然也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西方中国都有。所以第一部结束的地方是在故乡,它写出了我为什么一直想逃离,一直想跟家人分开,一直跟家人、家族、亲属没有特别亲近的感觉,总是想逃离。大概的思路我是有的,我不想变成一本非常简单的成长小说,一本简单的自传,一本简单的把自己过往经历诉说一遍的小说。我还是希望通过淡淡的忧伤、情绪的流动能够把一些年代的东西记录下来。

    另外,刚才讲到动物、水果,我写的时候没有太大的考虑,也没有什么太深刻的想法,就是觉得起名字很烦,随便起一下比较简单。还有一点,在那个困难年代走过来的人,逢年过节才能看到大量的水果,水果在你心目中是非常美好的。小时候,它们带给你的意象非常温暖,非常甜蜜。在我的成长经历当中,男孩子会侵犯你、欺负你,他们对你来说都是野兽。所以有一堆水果的话,就很温暖。

    读者提问:

    读者:

    老师们好!程老师的小说写到一个男孩在特殊时期的成长历程,这个时期给人带来了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和庸俗感。刚才,苏童老师用到了流浪的荷尔蒙和青春的迷惘来描写这个时期男生的特点。请问苏童老师,您在青年时期是如何对抗生活带给你的不可名状的庸俗感?

    苏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记忆,我以前很喜欢打一个比方,我们的青春期,尤其是男孩儿的青春期是被我们脱下来后遗忘的袜子。这是一只袜子的味道。当你度过青春期,谈恋爱,娶媳妇,生孩子以后,当你成为中年人的时候,你再回望凝视那只袜子,那只袜子淡淡的酸臭味其实是记忆的香味,这个香味来自于你生活当中最饱满、最活跃、最多汁的部分,每个人都在怀念。青春期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青春,到了中年以后,当他回望的时候才发现,我曾经有过那样的青春。

    程永新老师用青春写小说了,尽管他的青春那么暗淡。每个人的青春都值得书写,我不知道什么样的形式,用什么样的题材。我个人也写过很多青春小说和成长小说。

    读者:

    老师好!我是中文系的学生,各位老师都是我看过的书、写过的论文里所提到的老师。我想问程老师,这本小说为什么以《穿旗袍的姨妈》为标题?为什么凸显姨妈这一人物形象?

    程永新:

    我刚才已经提到一点这个意思。为什么写姨妈?姨妈代表了她们那代人的生活方式,对我这样的后代的一种影响。这个影响是巨大的。姨妈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她最重要的事情是让我陪她做儿子,我死活不从,所以她记恨,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对你再好也没用”。这个人物特别重要,她有一种神奇的东西。如果我有可能三部曲写出来,还会写到她跟我父亲的关系,这里还是有一段故事的,我先不提早说。我想怎么让一个成长小说变得丰富,变得有棱角,变得有架构,姨妈是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人物。

    读者: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带着我姨妈来,但是没有穿旗袍。我想问的问题是时代的烙印。因为时代的烙印无论是对于读者来说,还是对于作家来说都是挺重要的。你们写的可能是你们的生活,但是对于我们90后来说就是故事。对于作家来说,你们怎么看待时代的烙印?

    毕飞宇:

    刚才那个小伙子问程老师的问题是关于姨妈的,我先顺着这个话往下说。打一个不太好的比方,在小说里面因为父亲的问题,生活到这个时间点的时候就像是从天而降的玻璃,啪一下,每个人都碎了,都不完整。“我”不完整,姨妈也不完整。如果你把这两个人拎出来写一个短篇,你会发现这是两个破碎的人,一个破碎的姨妈,一个破碎的“我”。刚才程老师讲,他特别在意小说里那些意味深长的故事。其实一般来讲,长篇小说不会这么写,短篇小说才会这么写。姨妈与“我”之间的意味深长的部分,我作为读者特别喜欢。

    小说一开始,“我”为了让姨妈高兴,这个五岁的孩子说了一句让姨妈开心的话,“我长大以后挣了钱给你花”。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姨妈给他提出一个要求——“你做我的儿子”。可是小男孩“我”躲了,在这个问题上就是没有答应。小说一直发展着,很多地方姨妈已经缺失了,可是有一个地方写得特别有意思,在哪儿呢?在舅舅来的时候。舅舅来了在吃饭,姨妈怒气冲冲地过来,没有任何前提,没有任何逻辑,没有任何原因,端了一碗菜怒气冲冲。为什么?她说你们把孩子教坏了。她认为,这个小男孩不愿意叫我妈妈是你们这帮大人使坏。虽然姨妈是缺失的,是残破的人,小说里也有很多篇章没有描写到她,但仍然能看到她每天每夜都在想什么,都在渴望什么。因为这些渴望没有得到满足,她找到一个毫不相干的点爆发了,这个细节意味特别好。我想说的就这么多。

    李洱:

    我也先沿着姨妈这个人物形象往下说。姨妈好像只在前四五节出现,后面没有再出现,一直到毕飞宇老师提到的细节,再出现就是姨妈去世了分财产。姨妈有两套房子,是她辛辛苦苦攒的,里面的家具是她辛辛苦苦逛各种各样的市场买回来的。这样积累财富的过程,可以看成是对我们这个时代的读者很重要的启示。这部小说也可以在这个时代读,这个时代的读者看这部小说的时候,不要以为写的是5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的故事,他写的故事里既有时代的物质财富,也有时代赋予我们的精神财富——那就是一个男孩儿如何去应对姨妈偏执病态的渴求,去应对她的目光,去承受这样的压抑。

    那位朋友提到的所谓时代的烙印,我刚才说的话也是对你的回应。不一定对。我们不是简单的进化论,我们对财富的观念、对人性的看法还是比较稳定的,变化没有那么大。所以这不仅仅是那个时代的烙印,那个时代的烙印和今天这个时代给我们的烙印之间具有相当大的统一性,相当大的同质性,相当大的趋同性。这部小说在这个时代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写那个时代,它也是写这个时代的。那个时代的烙印同样烙在今天众多的“骆驼”身上。


下载点评

  • 值得下载(984+)
  • azw3(998+)
  • 一星好评(945+)
  • 方便(885+)
  • 服务好(10107+)
  • 二星好评(588+)
  • 无多页(497+)
  • 字体合适(3310+)
  • 推荐购买(91010+)
  • 体验满分(789+)

下载评价

  • 网友 常***翠: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7 01:27:45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薛***玉: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7 01:27:59 )

    就是我想要的!!!

  • 网友 菱***兰: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7 01:27:06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林***艳: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7 01:26:06 )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堵***洁: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7 03:59:48 )

    好用,支持

  • 网友 訾***晴: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7 01:21:09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游***钰: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7 01:19:38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孔***旋: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7 02:06:31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益***琴: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8 02:28:11 )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后***之: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7 01:24:30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同作者:绿蒂 等的书籍:

  • 大侦探.拯救木乃伊(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的侦探过程,无懈可击的推理,让孩子们爱上大侦探!)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大侦探.拯救木乃伊(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的侦探过程,无懈可击的推理,让孩子们爱上大侦探!)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大侦探.拯救木乃伊(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的侦探过程,无懈可击的推理,让孩子们爱上大侦探!)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大侦探.拯救木乃伊(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的侦探过程,无懈可击的推理,让孩子们爱上大侦探!)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大侦探.拯救木乃伊(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的侦探过程,无懈可击的推理,让孩子们爱上大侦探!)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大侦探.拯救木乃伊(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的侦探过程,无懈可击的推理,让孩子们爱上大侦探!)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大侦探.拯救木乃伊(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的侦探过程,无懈可击的推理,让孩子们爱上大侦探!)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大侦探.拯救木乃伊(离奇的故事情节,惊险的侦探过程,无懈可击的推理,让孩子们爱上大侦探!)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贵州人民出版社的书籍:

  • 柯林斯拉丁语-英语双向词典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宏章出版2014贵州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会计基础》历年真题预测试卷会计证从业资格考试教材2014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居危思危 国家安全与乡村治理 修订版 去依附告别百年激进作者温铁军新作 经济政治读物 经济通俗读物 正版书籍 人民东方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宏章出版2014贵州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辅导教材会计证从业资格考试教材2014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贵州小学道德与法治同步练习册二三四五六年级上册配人教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82年生的金智英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82年生的金智英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82年生的金智英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罪全书6十宗罪作者蜘蛛代表作升级,百万畅销收藏版【正版保证】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82年生的金智英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