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水的记忆:茶师之经 - pdf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7-27 00:00:02

水的记忆:茶师之经 pdf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水的记忆:茶师之经 pdf格式下载
水的记忆:茶师之经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20118203
  • 作者:(芬) 艾米·依达兰塔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54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7-27 00:00:02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近未来的一个名为“乾”的时代,全球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资源濒临枯竭,活水也成为军方管控的稀缺之物,人们只能按配给量领取一定的水,节省度日。主人公诺莉亚出身于一个茶师家族,延续父辈的意志掌管山里的秘密泉眼。出于偶然,她与朋友在塑料废弃场发现了旧世界的探险队 留下的录音带,并在修复过程中得知了一些尘封已久的秘密。当水资源的配给量越来越少,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享有特权的诺莉亚会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

东西方文化在茶道与枯山水庭院里的碰撞与结晶

“人们一直在伤害他们的世界,直到失去它。”

——————————————————————

◎ 荣获多项芬兰文学奖的反乌托邦奇幻作品

◎ 获菲利普·K·迪克纪念奖、亚瑟·C·克拉克奖提名

◎ 英国《卫报》曾将其列入年度最佳科幻小说之一

◎ 版权出售至20多个国家及地区

改编电影正在拍摄中!


书籍目录:

序言 001

第一部分 001

第一章 003

第二章 013

第三章 027

第四章 039

第五章 051

第六章 063

第七章 082

第八章 098

第二部分121

第九章 123

第十章 138

第十一章 155

第十二章 170

第十三章 187

第十四章 202

第十五章 215

第十六章 227

第三部分 237

第十七章 239

第十八章 251

第十九章 267

尾声 280


作者介绍:

艾米·依达兰塔(Emmi Itäranta)

1976年生于芬兰坦佩雷,芬兰著名评论家、戏剧顾问、文学家、专栏作家、编剧和新闻发言人,双语写作者,现居英格兰坎特伯雷。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故事发生在近未来的一个名为“乾”的时代,全球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资源濒临枯竭,活水也成为军方管控的稀缺之物,人们只能按配给量领取一定的水,节省度日。主人公诺莉亚出身于一个茶师家族,延续父辈的意志掌管山里的秘密泉眼。出于偶然,她与朋友在塑料废弃场发现了旧世界的探险队 留下的录音带,并在修复过程中得知了一些尘封已久的秘密。当水资源的配给量越来越少,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享有特权的诺莉亚会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

东西方文化在茶道与枯山水庭院里的碰撞与结晶

“人们一直在伤害他们的世界,直到失去它。”

——————————————————————

◎ 荣获多项芬兰文学奖的反乌托邦奇幻作品

◎ 获菲利普·K·迪克纪念奖、亚瑟·C·克拉克奖提名

◎ 英国《卫报》曾将其列入年度最佳科幻小说之一

◎ 版权出售至20多个国家及地区

改编电影正在拍摄中!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哎哟乐乐 发布时间:2013-02-25 10:33:30

    台北和台中写的比较好~

  • 作者: __Haru 。 发布时间:2022-05-07 23:19:29

    宗教,习俗和神话的融合,像哄小孩睡觉的时候会讲的传说。

  • 作者: Aaron 发布时间:2023-01-04 18:15:04

    逝去是一个悲痛的过程,但对于这一悲痛过程的纪念就是疗愈的开始,那么在他的笔下,他和妻子的完整一生被娓娓道来,那些沉淀于记忆深处的回忆化成了文字,走到了我们读者面前,也让更多的人见证着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而当把所有的这些情感在文章中展现之后,启一也将有了更为坚强生活下去的信心,有着这样一种爱维持着他,让他可以更好的过完自己剩下的岁月。

    那么就让我们拿起这本书,通过这些饱含了浓情的著作,感受爱,感受沉淀在爱中治愈的力量吧。

  • 作者: GINI 发布时间:2020-12-27 20:23:41

    这本书很慢热,一开始有点点枯燥,然后渐入佳境。作者提供了一种直观的感性的面对艺术作品的方式,他认为面对艺术语言是匮乏的,而我认为观看者通过描述自己对艺术的感受,也可以成为促使人类语言系统更加丰富和完善的一种途径。

  • 作者: Yanyan 发布时间:2009-04-28 16:09:44

    泛而不详


深度书评:

  • 译序

    作者:鲸歌sing 发布时间:2021-02-05 13:47:30

    文| 李颖

    2017年,芬兰独立100周年。应北京外国语大学芬兰研究中心邀请,本书的作者艾米·依达兰塔随芬兰作家协会代表团来到中国,也带来了她几年前出版的一部科幻小说:《水的记忆:茶师之经》。这本书的中文书名源自小说的芬兰语版书名《茶师之经》和英文版书名《水的记忆》。

    这是依达兰塔的处女作。虽然是新晋作家,但是这本小说尚未出版,手稿就在2011年芬兰Teos出版社组织的科幻作品竞赛中获胜,出版以后获得多项芬兰文学奖,包括2012年的卡莱维·杨迪奖,2013年阿莱克斯·基维青年奖。芬兰语版之后,出版业巨头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买下此书在英美的出版权,于2014年以《水的记忆》(

    Memory of Water

    )之名在英美市场出版。出版方将书中的“异域风情”作为卖点,甚至将英文版的封面设定为金发碧眼的典型北欧形象,然而书中的主角诺莉亚其实是深色头发。英国《卫报》将这部小说列入年度最佳科幻小说,负责该书单的著名文学评论家亚当·罗伯特评价这部小说“诗意而忧郁”,对其英文文本的评价也甚高,认为这是“完美的英语”。实际上,依达兰塔自称并不是将芬兰语翻译成英文,而是同时用双语写作。两种语言不同的逻辑和语言结构使她在写作中常常有不一样的感受:“英语词汇丰富,句式简单、自由”,而她的母语芬兰语则“句式严谨,词汇简单”。正是依达兰塔的双语写作使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在决定购买版权之前,看到的不是以往翻译文学的几页试译样章,而是整本书的手稿。罗伯特评论道:“并没有多少非英语母语的作家有这样的能力。”也正是这种能力使这本小说能够打破语言的壁垒,进入主流的英美科幻文学市场。2015年,这部小说还获得了“英国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奖”亚瑟·克拉克奖、Kitschies文学奖、菲利普·K.迪克纪念奖提名。实际上美国的文学市场比英国更严酷,每年翻译文学的市场占有率只有3%,但这部小说在美国市场第一版就印了5万册,这在芬兰文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即使是同样走入世界文学市场的著名芬兰作家苏菲·奥克萨宁和莱娜·莱赫托宁,在美国的文学市场上也称不上成功,超过2万本的销量已是非常罕见。所以这是芬兰作家在英美文学市场不可多见的“成功”。如今这部小说被译成多种文字,译本已达21种语言。

    依达兰塔的小说受到国际市场的接受,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热门题材的热门类型小说。这部小说营造了一个未来的世界,那时爆发了针对北极地区的石油战争,各国争夺石油财富,最终导致了石油资源枯竭。气候变暖的直接结果是冬季消失。北极冰川融化之后,海洋吞没了世界上大片的土地,很多繁华的城市都淹没于水下。这些背景信息都是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点滴铺垫的。小说以倒叙的手法开篇,在故事展开之前就留给读者一个悬念,情节推进很有北欧悬疑小说的风格。在故事设定的未来世界中,主人公诺莉亚所在的村落位于芬兰北部,南部的大片土地都被海水吞没。已知的诸多国家都处于一个名为“新乾”政权的集权统治之下。更糟糕的是,水成为紧俏的资源,每家每户须按照配给制领取,而且还经常短缺;尤其是纯净的水,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小说主人公的身份是一名茶师,茶师与水的关系密不可分, 所以世代相传的茶师家族都共同保守着一个秘密:他们守护着一处泉眼。在诺莉亚正式成为一名茶师之后,她也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这个神圣的使命。但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时期,警察和监察机构对违法用水的制裁越来越严,诺莉亚的好友桑雅一家因为妹妹明雅生病,急需干净的饮用水。是否保守这个秘密,如何守护一方水源等问题考验着诺莉亚。同时,诺莉亚和桑雅在废弃的塑料场中发现了一套旧时代的光盘,里面记载着探险队躲过政府管控,偷偷搜寻干净水源的事,其中的信息引起了诺莉亚刨根问底的兴趣。祖辈茶师笔记中记录的线索也帮助诺莉亚发现了现今政权下关于历史和水的诸多秘密。小说情节围绕着这些秘密推进,忠诚与背叛,生离与死别,如何面对生命,如何面对死亡……如此,作家引领读者不断地思考生与死的终极问题。

    作者笔下的未来世界有很多对当下现实的关怀,包括水资源的保护,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导致的过度浪费等。小说中塑料废弃场里出现的各种旧时代设备的垃圾,不过是刚刚过时的20世纪各种破烂的磁带、录像带、调频广播、CD光盘,这些我们曾经熟悉的时代产物对于书中的诺莉亚及其好友而言已经不知为何物。小说中事与物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的关联,常常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种错觉——这就是我们不远的将来。

    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每次处理日常垃圾时,我都会有种错觉,似乎我手中的塑料瓶罐、日常丢弃的各种旧物品都会被抛弃到书中的那个塑料废弃场。正如Teos写作比赛评审团所述,这是“一部经过打磨,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幻作品,这是与我们当下现实的对话,让我们看到我们正在走向的未来”。正如评语中的“看到”一词所示,作者文字所营造的画面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眼前仿佛闪过一帧帧的电影镜头,画面的色彩丰富鲜明,因此带来的或温暖或忧郁或哀伤的情绪,也成为阅读过程中的一种乐趣和享受。作家依达兰塔在一次采访中自述她在少年时期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电影制作人,而她对影视的兴趣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这本小说自然也卖出了电影版权,不久的将来会被拍成电影。如果看她的简历,会发现除了写作之外,她还是专栏作家、戏剧评论、剧作家。依达兰塔确实有两个硕士学位,其中之一就是戏剧。戏剧专业的背景训练使她在情节的构架、矛盾冲突和人物塑造上受到戏剧的影响。而她的另一个硕士学位是文学创作。写作的文类广泛,包括诗歌、短篇小说、论文、散文,不时刊登在英国和芬兰的各种选集、影视杂志和科幻杂志上。正是戏剧影视相关的功力,使依达兰塔的文字有种与众不同的画面感,阅读的过程仿佛在看一场科幻电影。

    从小说类型而言,这本小说更偏向于科幻小说中的奇幻小说(Fantasy),正好迎合了时下最流行的反乌托邦文学的潮流。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的类别“青年反乌托邦文学”(Nuortendystopia),主要是指以年轻读者为主要对象的反乌托邦小说,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珊·柯林斯的《饥饿游戏》三部曲(2008—2010)。而2019年,芬兰最著名的文学奖项芬兰儿童少年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就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太阳的黑暗面》(

    Auringon Pimeäpuoli

    )。在“青年反乌托邦文学”中,后末日世界的主题成为全世界范围的热门,越来越多的芬兰作家不再仅仅面对芬兰读者写作,而是在作品中纳入更广泛的世界性话题。依达兰塔能进入英美文学市场也正是因为她的小说情节不局限于芬兰,而是关注了气候灾难这样的全球性问题。这一现象在近十年芬兰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频频出现,全球一体化之下,具有全球性的题材也越来越受到作家和读者的青睐。

    《水的记忆:茶师之经》中也有反乌托邦小说的诸多元素,例如后末日世界、气候变化灾难、对物质泛滥消费主义的批判等。应该说反乌托邦小说是芬兰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传统,实际上芬兰最早的反乌托邦文学可以追溯到1917年的《从地狱向上》(

    Ylös helvetistä

    ),此类文学作品在七八十年代开始增多。而九十年代之后,反乌托邦文学迅速增长,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和传统,带有世纪末浓郁的未知迷惘的气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芬兰每十年大约出版十五六本反乌托邦小说,2010—2017年间数量激增,共出版了70本反乌托邦小说,一反出版业的萧条景象。而《水的记忆:茶师之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新世纪以来的反乌托邦文学继承了政治关注的传统,题材不乏世界战争、极右势力、欧洲的伊斯兰化,以及性别问题、女性问题、社交媒体、核能源等。《赫尔辛基日报》记者岳思·阿赫洛斯和苏薇·阿赫拉对近几年的反乌托邦文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反乌托邦小说的畅销是社会发展和文化指向的一个重要标志,意味着社会的发展违背了人们的期待,一般也被认为是政府的批评风向标。近些年芬兰的反乌托邦小说中还出现了与其他类型小说的融合,例如犯罪小说——安迪·托麦宁的《治疗师》(

    Parantaja

    , 2013)和历史小说——约翰娜·斯尼萨罗的《太阳之核》(

    Auringon Ydin

    ,2013),以及一些例如恐怖主义、传染病大流行、人工智能犯罪、人类偏见及歧视等具有现实意义题材的作品,这些题材都是不同作家的全新尝试。近几年在芬兰还逐渐形成气候小说(Climate Fiction)的潮流,描述气候变化及其后续问题,其中代表作家例如里斯托·伊索麦基, 约翰娜·裴德松。

    虽说依达兰塔依靠双语写作技巧和反乌托邦文学的体裁打破了英美文学市场的壁垒,但是如此深受评论界推崇,更多还是因为这部小说本身的精彩。无论是气候小说的题材还是反乌托邦的形式,都只是这部小说的外壳,而文学作品中探讨的深层价值和永恒问题——如何面对选择,如何面对死亡,才是让读者爱不释手的真正原因。卡莱维·杨迪奖评委会认为“该小说全篇笼罩在真相、自由和忠诚的矛盾中”。书中每个人物都面临着选择的矛盾,尤其是主人公诺莉亚,她在不停地选择:选择保守秘密还是对好友坦诚,选择与父亲留守还是跟随母亲,选择如何面对生和死——父亲的生死、明雅的生死以及自己的生死。而带有永恒的普遍意义的主题,例如死亡,在小说一开始就作为一种隐形的悬念出现,贯穿全书。正如诸多伟大作品中都具有永恒意义的主题,例如爱情、死亡、嫉妒等,它们的意义超越了特定的民族或者国别,成为世界文学中闪闪发亮的明珠。这部小说赢得英美市场主流的认可,也是因为其对生离死别永恒主题的描述。书中诺莉亚对母亲的思念、对父亲离世的恐惧、对友情的重视都超越了科幻小说这一载体;情感在文字中流淌,自然深厚,让人常常分不清小说与现实。

    这部小说出版以后,就有评论将她与美国著名科幻女作家厄休拉·勒吉恩相比,因为其作品中都有浓厚的东方元素。无论是芬兰语版书名中的“茶师”还是英文版书名中的“水”,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东方的茶道和“上善若水”这个词。这部小说的芬兰语书名为《茶师之经》(

    Teemestarin Kirja

    ),即指这部小说是关于茶师的书;书名还有另一层含义——小说中每一位茶师都有写“日记”的传统。虽然每一位茶师性格爱好不同,记录的内容有多有少,有繁有简,但是这些笔记会代代相传,成为茶师家族的重要记录,也成为主人公诺莉亚探寻过去的秘密线索。小说英文版书名为《水的记忆》,也是一语双关。在小说中,水越来越成为一种短缺资源,流淌的溪流、江河等有关水的一切对人们而言逐渐变得陌生,似乎只存在于记忆之中。水因为稀缺而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水也有记忆,小说中一些问候或是祝福用语都与水有关。有人描述这本小说是“东方遇到西方”,“茶师”实践的日本茶道所代表的东方文化,在物质消费主义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西方世界中显得突兀和醒目,就如同在水源紧张的环境里,那一方透着绿意的庭院。其实芬兰人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与东方文化中强调与自然融合的思想不谋而合。东方茶道所代表的“和敬清寂”融合在茶师诺莉亚父女的一言一行之中,与芬兰人的沉默内敛相得益彰。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小说带着淡淡的忧伤之美,对天空、水、草、木、山、石、光、影的刻画,也令一事一物都有了生命,有了浓浓的禅意。这种基于世界意义的科幻题材与充满东方韵味的美学形式相结合,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2020年是中芬建交七十周年,本书的中译本出版,也可谓东西方相遇相识的一种纪念。在2020年如科幻小说般病毒肆虐的开场中,人类如小说中描写的一般脆弱而又迷惘。正如诺莉亚的母亲所说:“我真希望能给你一个不同的世界。”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关于《纯真博物馆》专访奥尔罕·帕慕克

    作者:苌苌 发布时间:2010-03-23 18:03:09

    如摘要,注明是《三联生活周刊》的专访即可。

    3月11日,身在伊斯坦布尔的帕慕克与本刊记者畅谈他的最新长篇小说《纯真博物馆》中的爱情观,以及关于土耳其社会于政治的问题。关于本书的综合报道见上期,一如帕慕克之前的小说,这部爱情小说仍然有帕慕克小说典型的质地——文笔优雅且随时随地可以把人吸引进他描述的那个世界,在土耳其,一些传统美德在现代化的进程中被扭曲,帕慕克正是通过这本小说告诉世人,什么是真正值得人生骄傲的事。并且他通过这部小说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尝试,以一部小说带起一个博物馆在现实世界的建设。

    part1:资产阶级不审慎的魅力

    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上流社会青年凯末尔,为了爱情背叛了自己的阶级,而帕慕克强烈维护着他的行为。

    三联生活周刊:《纯真博物馆》的构想是如何最先进入你脑海的?

    帕慕克:小说的构思我已经想了10年。有两个特别强烈的促使我想去实现的想法:第一,我想写一部真正的爱情小说。《我的名字是红》是关于艺术的,《雪》是关于政治的,这本书我想讲讲土耳其的爱情。第二,我想写一个和博物馆收藏有关的爱情故事。关于伊斯坦布尔的一户人家,故事在其中慢慢发酵,它会涉及到富有和贫穷,上流社会和底层社会等我想一并叙述的主题。这是我最初对这部小说的定性。然后慢慢发展出其它方面,最后,它不仅是上流社会青年凯末尔的爱情故事,也涉及到土耳其的文化,工艺品以及人文历史。如果说它某种程度上具有自传性质,那就是我描述的是我所看见的那个伊斯坦布尔。

    三联生活周刊:小说中有两个叙述者,作为讲述者的男主人公凯末尔和叫做“奥尔罕·帕慕克”的故事记述者。你曾经在《雪》中,用过同样的文学手法,并且解释说,这是为了让卡的故事更具普遍意义,在这部小说中也是这样吗?

    帕慕克:我承认我和凯末尔有一些共通的地方。但我出身在和小说里的“奥尔罕·帕慕克”的家庭一样的一个幸福的资产阶级家庭,虽然不像凯末尔家那么富有。我和凯末尔住在同一个街区尼相塔什(注:伊斯坦布尔的富人区),包括他和家人之间脆弱的关系,和女佣相处的方式也比较像我。但我更喜欢凯末尔的爱情故事,一开始,他是一个典型的资产阶级,自大,只关注自己的感受,后来他改变了。写作过程中最令我感到愉悦的是,描述他和朋友们以及情人去过的所有地方,那些雅致的餐馆,电影院,那也是我曾经流连的地方。这部小说涉及到很多我经历过的生活细节,但我绝对不是凯末尔。实际上,我自己的经验在这本书中不值一提,我不想让我太戏剧化。我在书中的出现,主要是要作出一些总结,结束这个故事。

    三联生活周刊:有的艺术家说他们在自己的小说或电影中,尝试自己想过的另一重人生。凯末尔比“帕慕克”大七八岁,且比他潇洒,富有,对生活有掌控权。他是否是你年轻时,坐在某个婚宴角落中看到的令你羡慕的某个老兄?

    帕慕克:我的确想写写我年轻时看到的资产阶级。像小说里一样,我年轻时经常和家人去参加上流社会的婚礼和订婚仪式,那是大家的社交场,那时的我完全是面带微笑,冷眼旁观,所有一切令我觉得很无聊。但30年后,我写这个上流阶层,写他们的人,写那些优雅的聚会,却多了份柔情和乡愁。我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愤世嫉俗。写这部小说,我并不想带着社会性的批判眼光审视他们。我并不羡慕凯末尔,不。一开始,他只是个非常自我的资产阶级而已,甚至算不上是一个好男人。只是我是个小说家,必须把他写得可爱点儿。但是到了后半部分,他变了。爱情让他痛苦,他的上流生活也基本毁了,但他仍然不是愤世嫉俗的那种人。爱情的苦恼,把他从一个肤浅的布尔乔亚变成了一个深刻的富有智慧的人,这时我尊敬他,但也不是羡慕。我只羡慕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能力。从一开始,他就会注意到关于芙颂的很多细节,尽管他还没有意识到那就是爱情。后来,在他能见到芙颂的那些岁月里,他注意的是他们所生活的那个世界的细节,关于文化,电影等等。我喜欢他特别是对小物件的观察,通过持有它们,他认为过去像灵魂一样附着在那些物件里面,以他和芙颂的故事把它们连接起来。即使你没有一座博物馆,藏品上的诗意就将是这些物件的家。

    三联生活周刊:凯末尔对芙颂的拜访持续了8年,你不担心会令读者失去耐心吗?没有考虑别的可能性吗?

    帕慕克:是7年多一点。普通事件对小说家来说没有意义。小说的作用就是解释人的行为的,不管主人公做了如何“不可理喻”的事情,我必须说服读者。的确,不是所有成年人像凯末尔那样,一个社会意义上的成功男人迷失在对芙颂的迷恋中,不能自拔,这是他不寻常的地方,但要知道,我们只是把这种情感隐藏起来而已!一方面,他本性并不浪漫,所以会以为一个半月的亲密接触,就可以让他永远地得到芙颂。我相信在故事的开始,他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场爱情会令他如此失态。但另一方面,你也可以说他是个极度浪漫的人,因为后来的8年他为了芙颂所做的那些事情。这是各花入各眼的事儿。

    part2:政治与社会

    帕慕克是坚定的主张土耳其加入欧盟的公共知识分子。2005年2月他在一次采访中,讲到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规模屠杀亚美尼亚人这个不能在土耳其谈论的话题,2005年6月,土耳其刑法新增第301条“侮辱土耳其国格”罪。帕慕克因此受到审判,第二年获得诺贝尔奖后,此事在西方的压力下不了了之。帕慕克的言论令土耳其在国际上陷于被动地位,人身安全受到国内极端分子的威胁。2007年初他曾对朋友说,“跟保镖在一起的日子不值得生活。”他拒绝媒体关于他“个人安全”问题的提问。在《纯真博物馆》中,他没涉及任何激进的政治立场,而是对土耳其人的文化注入了一种人文关怀,此书在土耳其大为畅销,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帕慕克的处境。

    三联生活周刊:这是否会令你有些尴尬:一方面你坚决主张土耳其加入欧盟,这一点也是你受到国内民族主义分子反对的原因之一,同时,欧盟也有人,比如萨科齐明确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你如此坚持的理由是什么?

    帕慕克:这不是一个黑白分明的事,也有欧洲人和土耳其人希望我们加入欧盟。持有这种观点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否则会很荒谬。我是小说家,正如你所看到的,我在小说中不断告诉人们我认为对土耳其有益的事情和观念,但我也不会说个没完没了毁掉我的小说。我认为加入欧盟,我们的经济将更加接近欧洲水平,可以加快社会价值体系和制度安排方面的普世性进程。我们需要承认从欧洲启蒙运动时代开始的普世价值,变革的方向就是个人权利、自由和理性、民主政体等得到保障,全体人民的政治智商也将在教育中接近欧洲人的水平。

    三联生活周刊:撇开表面的浮华不谈,你描述的资产阶级,凯末尔的那些朋友们也是各有各的焦虑,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放松的。你的立场到底是怎样的?

    帕慕克:是的,他们焦虑,因为有很多恐惧。到末了,土耳其的资产阶级也是很脆弱的一个阶级,他们害怕专政,害怕官僚,当然要是能和政府官员交朋友可能能多一些可能性。多挣一点钱,多分一杯羹,无非如此。我总是尝试用文学超越这些——政治,腐败,军管等等,土耳其的丰富性远超过这些。我承认,我是有民族自豪感的,50年前,没有人谈论土耳其,但是现在呢?我很高兴我是其中的一部分。现在的土耳其经济发展的很好,政治上则因为决策者的短见和窝里斗造成的问题。

    三联生活周刊:你是指你在《伊斯坦布尔》中提到的,相对开化的老资产阶级和近年新兴的持保守宗教观的暴发户之间的矛盾吗?

    帕慕克:不是。实际上从长久来说,只要他们当权,需要维护自身利益时候,都会做出差不多的选择。不幸的是,两个集团都不明白一个言论自由和开放的社会所能带来的真正满足,这是我们的悲剧。

    三联生活周刊:你的女主人公芙颂的命运可谓“红颜薄命”。但你把我们的这个挺宿命感的词儿赋予了某种逻辑性。她的理想对我们来说是模糊的。只是说后悔没有坚持做她想做的事,不怪别人,但你让读者看到显然是社会风俗,包括凯末尔的小心眼令她的理想不能兑现。从她身上,我们看到土耳其女性要承受很多社会压力,现在情况好些了吗?

    帕慕克:首先,我尽量做到令这个人物栩栩如生,但我并不想在小说中解释她的人生目标,我们不确定最后他们俩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她到底恨他还是爱他,也不确定她到底想要什么。她到底是个浪漫的人还是个世故的人,我不解释这些,以保持她的神秘性。土耳其妇女的情况也许好点儿,但也没好到哪里去。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想我写的只是1970年代的状况,我的男性朋友认为我的描述是客观且平衡的,并没有夸大。小说发表后,我的朋友和学生告诉我,那种保守的风气和大男子主义仍然存在。我的学生们,她们很年轻,仍然不得不注意这些,也就是说现代性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改变这个社会里固有的风俗。这本书,也是关于土耳其妇女所承受的压力,男权社会给她们带来的痛苦,对她们的操纵。从这个角度上,我承认我的小说有女性主义倾向。

    part3:一花一世界

    帕慕克认为有这样两类收藏家:以自己的收藏为荣并希望把它们展出的骄傲者(主要出自西方文明);把收集起来的东西藏在一边的害羞者(一种非现代情况)。如小说中收集情人的小物件的凯末尔。芙颂的妈妈问凯末尔:“我放不下这个家,我的回忆,我们怎么办?”凯末尔告诉她:“那么,内希贝姑妈,我们就把这个家变成一个展示我们回忆的地方。”在土耳其,一些电影海报,老报纸,罐头盒的收藏者因为爱好不被周围人理解,而不自觉地鄙夷自己的痴迷。其中一人解释他为什么愿意把珍爱之物让给帕慕克时说到,“我要让那些说‘你为什么要用这些垃圾来填满你的家’的人看到,像您这样一个出身好,有文化的人对它们的赏识。”对他颇有触动。帕慕克维护他们,透过他对凯末尔的行为的善意,让他们相信在博物馆展出他的收藏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

    三联生活周刊:在《纯真博物馆》中凯末尔最后关于博物馆的观念,也是你的想法吗?比如你直言不讳地说土耳其人不懂绘画,你的本国读者不会反对你吗?

    帕慕克:部分是。尤其当凯末尔说,“土耳其人民应该学会欣赏自己的人生,不是西方绘画蹩脚的模仿。”我们的博物馆应该展出我们和自己的人生和人性有关的部分,而不要总是展览绘画。这部小说某种程度上是一场探索。探索的是我们到底哪些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的事物。我们每天使用的盐瓶、瓷小狗摆设、打火机、烟灰缸……通常我们视而不见,但凯末尔会注意这些小玩意儿,我的这本小说关注的就是这些微小但也有丰富内涵的事物。在书中,我也和凯末尔争论,凯末尔想告诉人们,博物馆制度本身没有问题,就像小说、电影同样是西方的发明,我们拿来用也用的很好。和中国不一样,土耳其的确没有绘画传统,尽管我在《我的名字叫红》中写过土耳其的细密画,但它算是工艺品,非常小且有限。而且我是借凯末尔之口说的,写得比较隐晦,所以我没有听到多少反对之声。土耳其没有绘画,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有博物馆,我们应该在博物馆展览我们的人性,这是凯末尔和“帕慕克”争论的观点。凯末尔的爱情故事有个伤心的结尾,但他想把它变成一个令人高兴的故事,至少是一个令他自豪的故事。建立博物馆的确帮助他做到了。

    三联生活周刊:但是谁会对一个陈列着我们生活里熟悉的东西的博物馆感兴趣呢?

    帕慕克:博物馆吸引人的不仅是陈列的藏品,还有物件摆放上的平衡,以及你以什么样的逻辑展示。你可以以幽默和智慧收集任何东西。纯真博物馆不仅是收藏展示,更重要的是那种气氛。人们会感兴趣看到想象世界中的凯末尔的收藏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呈现,我相信会有来自全世界的读者带着小说来看“芙颂的东西”。人们会想进入这样的一种气氛中:伊斯坦布尔的老照片,“芙颂的”发卡,耳坠,手帕。这个想法我10年前就有了,当然,那时我还不是桂冠作家,现在很人们都鼓励我把这个博物馆建立起来。

    今儿下午我还要去为这间博物馆工作。我们从木匠哪里得来的传统样式的窗户和箱子的收藏等等,今儿下午运来,我要去决定怎么安放,还要去监督建筑的施工。从我现在的办公室走10分钟路就到了。等工程结束了吧,有些延迟。就我目前而言,既然书已经在中国出版了,我想我得投注更多精力在博物馆的建设上面了。得加快速度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建设而不是写小说上。它将是一副关于土耳其60年代至90年代的风情画,近四五十年的生活史。

    三联生活周刊:纯真博物馆的藏品你从哪里得来?

    帕慕克:我也有搜集东西的习惯。很早我就开始收集来自我的父母,兄弟,朋友们的小物件,还有就是从跳蚤市场和专项的收藏家那里找到的东西,然后我把它们刻画进这部小说里面,所有你在小说里看到的东西都会出现在博物馆里。也包括你在网上看到的那辆红色儿童三轮车的照片,尽管不是我小时候骑过的那辆,我童年骑过的那辆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配图:可能周日能找来帕慕克摄影师拍的他的博物馆收藏

  • 请别叫它童书

    作者:名刀秋水 发布时间:2019-04-25 22:42:11

    《草房子》这本书往往被归类到书店的儿童文学区,但它的内容介绍是“讲究品味的少年长篇小说”、“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很难想象一个普通小学生的生活是如何寻常却又刻骨铭心的,等你看完全书,你会发现它与其说儿童文学,不如说精美文字包裹下的苦情剧。

    我不否认,《草房子》的文字是美的,比如杜小康和父亲赶鸭,白雀芦苇荡下唱歌,细马放羊,都将乡村的自然风光写的旖旎动人;《草房子》也不乏童趣的部分,比如桑桑模仿棉套捂冰棒大夏天里穿棉袄。但它的问题在于小说情节上刻意的悲情和混乱的价值观:陆鹤因为秃头受到同学的嘲笑以至捉弄,当他选择抗议却又被全校师生冷暴力,最后他救火饰演话剧里秃头的丑角为学校立功后,全校师生又一起深情地呼唤寻找他,先不说情节逆转上的老套,难道天生缺陷的孩子只有通过扮演丑角才能寻找到自己的价值吗?众人对陆鹤的态度应该与他是否为学校争光挂钩吗?纸月一章里她外婆上来就下跪来求得一个转学的机会,接着又花费大量的笔墨表现纸月的悲情,但铺垫长久的转学之谜到最后揭晓之是同龄人的欺凌而已,而且解决的方式是桑桑和坏小孩斗殴将事情闹大。

    事情一闹大,事情就好收拾了

    原文如是写道,大人们这才姗姗来迟给坏小孩及其家长提出警告,仿佛之前他们无权干涉一样,这也许是作者童年的亲身经历,但这样的情节放到现在无疑是过时落伍且对儿童有错误的引导,我们应该教育孩子如果遭受欺凌的话,要第一时间向家长老师求助而不是逃避或打架。而其余一些人物的情节更是强行悲情了,细马在洪水中倾家荡产,养父母也因此一个病死,一个疯掉;杜小康因父亲的货船意外沉没而一下子家道中落,辍学和父亲去养鸭又失败,欠下一屁股债父亲还重病;原本好好的桑桑突然就患上不治之症。油麻地里的孩子们也未免太多灾多难了吧!悲剧如果一味靠这样的天降横灾来构建,那它会单薄到狗血泡沫剧的水平。

    这一切既困扰、磨难着杜小康,但也在教养、启示着杜小康……他万万不会想到这段时间的生活给了儿子多少珍贵的财富

    也许是源于童年时期的贫困,曹老师提倡“苦难阅读”,认为“儿童阅读应该是校长、老师以及有见地的家长指导乃至监督之下的阅读”,”快乐并不是一个人的最佳品质。并且,一味快乐,会使一个人滑向轻浮与轻飘,失去应有的庄严与深刻。傻乎乎地乐,不知人生苦难地咧开大嘴来笑,是不可能获得人生质量的。“但小说里竭尽所能的惨之后一通如此粗暴的说教真的能吸引现在的儿童并启迪他们吗?他们看完之后所想的更可能是自己也会随时面临厄运,突然就会辍学重病吃不上饭,甚至开始对人生充满悲观的情绪。遑论家长老师是否真的有时间,他们的监督指导就真的能让孩子一下读懂苦难吗?这本不该是儿童作家本身需要在作品中去循循引导的吗?所以我认为《草房子》至少不应该过早地推荐给儿童去读。

    诚如曹老师所说,儿童文学里也有许多悲剧性的故事,比如《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但它们在故事结构上更简单,情节上更动人,没有去灌输特定的价值观,而仅是去传达、分享和寄托某种美好的情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执着追求,小人鱼为了爱情而忍受痛苦,变成哑巴乃至付出生命,小女孩饥寒交迫却仍在幻象中寻觅美食、温暖和亲情,孩子们读这样的儿童文学,才会在落泪同情的同时,在心里埋下热爱生活的种子。

    对于作者曹文轩本人,他最近也被郑渊洁炮轰非法进校兜售童书,这两个人几乎是对立的,一个小学辍学,一个北大毕业;一个强调快乐写作,一个提倡苦难阅读;一个主张儿童的个性发展,一个认为儿童的阅读都需要家长老师的监督指导。如果真的让小孩子去自由选择,郑渊洁的作品无疑是更受欢迎的,因为看他的书大部分儿童甚至成人都能“傻乎乎地乐”,这样的确不太庄严,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不就是在这样的乐中诞生吗?而《草房子》这样的作品,如果没有学校布置的强制阅读任务,又有多少小学生能有兴趣读完呢?

  • 同样的乡土情怀

    作者:黑白十字架 发布时间:2013-01-04 15:57:32

    看了封二封三的读者简介,不管死了还是活着的人,也是韩国文坛的佼佼者或是中流砥柱。感触有两点——第一:和中国当代作家一样,乡土情结那叫一个浓厚;第二:文学水平和中国作家一比真够次的。

    先说第一点。我是为了《荞麦花开的季节》这个短篇特意买的书。也忘记自己是从哪得知这个短篇的,就非要看。网上还搜不到中文版的,只好买了这个短篇集。通读下来,发现大部分的作品都是乡土题材的,或者故事背景是农村。这点倒是和我们国家的文学作品颇为相似。的确,韩国虽然如今已经把台湾甩在身后15年了,可毕竟也是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国的。中年作家也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站在历史的角度看,文化方面韩国还是深受我国的影响。读他们的作品和容易就和我的概念中的农村场景有所契合。当然,还要归功于那么多韩剧的狂轰滥炸。其实我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太阳、房子、柿子。多次从韩剧中看到过这个场景,一点也不会感觉陌生。

    再说第二点。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大多为乡土题材的故事,实在惹不起我的兴趣。觉得故事总体来说创作的很一般,没有什么特别精彩的地方让人为之一叹。虽然个别作品意味值得揣摩,但我一个习惯看长篇小说,更乐于沉浸在各种矛盾交织、高潮迭起的人,实在不能有所赞扬。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出另一个问题:文学艺术话说他们不灵,但为什么影视文学创作又比我们这里的编剧技高好几筹呢?影视文学创作也算是文学创作的一种吧,看看人家编剧编的作品!迷你剧就不说了,现在转型为活泼开朗节奏紧凑比起过去苦哈哈的正统爱情剧真是太明智了。就是家庭剧,虽然犹如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可问题是能抓住观众的心啊,反映的都是现实生活中真切的小事。

    2012年,追韩剧的一年,连带着对韩国文学作品也充满好奇心。可惜实在不能另我满意。电视剧还是要追的,文学作品就拉倒吧,还得继续我的欧美文学选择啊。

  • 《怪物少女妮莫娜 》

    作者:春天的花开Iris 发布时间:2021-05-08 21:46:04

    这本书纯属因为给孩子听的英语觉得特别有趣,正好在图书馆看到就借回来了。结果发现又是后浪的图像小说!

    据说这本书从初见雏形到最终成书见证了作者诺埃尔•史蒂文森从一位刚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蜕变为一位当红漫画家的整个过程。

    故事中的怪物少女妮莫娜一心成为恶人,但是她协助的巴斯特斯确实一位有正义底色的另类恶人。两人搭档看上去能量惊人,但是邪恶的学院主管显然不能容忍妮莫娜的出现。各种计策轮番上阵,妮莫娜最终似乎消失了,但是真的是消失了吗?

    妮莫娜的形象实在讨喜,完全不是标准美少女的样子,膀大腰圆,动辄变形为各种怪兽,但是不安常理出牌的她实在搞笑,结合听的音频配音更觉得好笑得不得了。

    故事并不简单只是怪物,邪恶与正义之争的情节之下,关于权力、阴谋、友情、忠诚的伦理难题让故事多了几分深意。

  • 夜照亮了夜

    作者:zljdedd 发布时间:2013-04-05 13:56:05

    从来不是一个特别能静下心看书的人,从读书时代的教科书到杂志,更别提好多看到一半就看不下去的小说,但是却一字不落地看完了这本小说

    夜照亮了的夜,彼此心里的那一盏灯照耀着对方前行,所以不管是在内蒙,在北京,在南京,在五台山,在过去,在遥远又不可预知的未来,他们都不会走散

    谢谢磊磊的文字。


下载点评

  • 内涵好书(9105+)
  • 一般般(779+)
  • 无广告(679+)
  • 小说多(1085+)
  • 速度快(1095+)
  • 不亏(998+)
  • 还行吧(964+)
  • 值得购买(446+)
  • 书籍多(357+)
  • 无漏页(789+)

下载评价

  • 网友 康***溪: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4 06:30:56 )

    强烈推荐!!!

  • 网友 邱***洋: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4 04:12:10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居***南: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4 04:10:30 )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焦***山: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4 04:17:16 )

    不错。。。。。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4 04:17:26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养***秋: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4 04:15:49 )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蓬***之: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4 04:15:15 )

    好棒good

  • 网友 扈***洁: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4 04:06:37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濮***彤: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4 04:05:08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师***怀: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4 04:12:20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同作者:(芬) 艾米·依达兰塔的书籍:


同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书籍:

  • 办公室工作实务规范手册(第四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工图鉴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四川战疫丛书·启示卷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管理的常识正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四川历年申论真题汇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四川历年申论真题汇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四川历年申论真题汇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四川历年申论真题汇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四川历年申论真题汇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鸿途教育·2014-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系列辅导教材:申论历年真题鸿途名师详解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