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水的记忆:茶师之经 - azw3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7-27 00:00:02

水的记忆:茶师之经 azw3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水的记忆:茶师之经 azw3格式下载
水的记忆:茶师之经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220118203
  • 作者:(芬) 艾米·依达兰塔 
  •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12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54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7-27 00:00:02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近未来的一个名为“乾”的时代,全球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资源濒临枯竭,活水也成为军方管控的稀缺之物,人们只能按配给量领取一定的水,节省度日。主人公诺莉亚出身于一个茶师家族,延续父辈的意志掌管山里的秘密泉眼。出于偶然,她与朋友在塑料废弃场发现了旧世界的探险队 留下的录音带,并在修复过程中得知了一些尘封已久的秘密。当水资源的配给量越来越少,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享有特权的诺莉亚会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

东西方文化在茶道与枯山水庭院里的碰撞与结晶

“人们一直在伤害他们的世界,直到失去它。”

——————————————————————

◎ 荣获多项芬兰文学奖的反乌托邦奇幻作品

◎ 获菲利普·K·迪克纪念奖、亚瑟·C·克拉克奖提名

◎ 英国《卫报》曾将其列入年度最佳科幻小说之一

◎ 版权出售至20多个国家及地区

改编电影正在拍摄中!


书籍目录:

序言 001

第一部分 001

第一章 003

第二章 013

第三章 027

第四章 039

第五章 051

第六章 063

第七章 082

第八章 098

第二部分121

第九章 123

第十章 138

第十一章 155

第十二章 170

第十三章 187

第十四章 202

第十五章 215

第十六章 227

第三部分 237

第十七章 239

第十八章 251

第十九章 267

尾声 280


作者介绍:

艾米·依达兰塔(Emmi Itäranta)

1976年生于芬兰坦佩雷,芬兰著名评论家、戏剧顾问、文学家、专栏作家、编剧和新闻发言人,双语写作者,现居英格兰坎特伯雷。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故事发生在近未来的一个名为“乾”的时代,全球地貌发生了巨大变化,自然资源濒临枯竭,活水也成为军方管控的稀缺之物,人们只能按配给量领取一定的水,节省度日。主人公诺莉亚出身于一个茶师家族,延续父辈的意志掌管山里的秘密泉眼。出于偶然,她与朋友在塑料废弃场发现了旧世界的探险队 留下的录音带,并在修复过程中得知了一些尘封已久的秘密。当水资源的配给量越来越少,无法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享有特权的诺莉亚会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

东西方文化在茶道与枯山水庭院里的碰撞与结晶

“人们一直在伤害他们的世界,直到失去它。”

——————————————————————

◎ 荣获多项芬兰文学奖的反乌托邦奇幻作品

◎ 获菲利普·K·迪克纪念奖、亚瑟·C·克拉克奖提名

◎ 英国《卫报》曾将其列入年度最佳科幻小说之一

◎ 版权出售至20多个国家及地区

改编电影正在拍摄中!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教员 发布时间:2019-04-14 13:52:24

    翻译的很差,不知道讲了个啥

  • 作者: Morning 发布时间:2012-03-25 14:28:43

    十年来我唯一一本看不下去的书。

  • 作者: 网络海盗 发布时间:2019-03-14 23:11:28

    此书排版不错,每一页大概需要的注释都在页底,不影响阅读,而且注释不错。

  • 作者: 我又改昵称了 发布时间:2021-04-08 07:15:18

    没想到孙先生演过杨子荣。

  • 作者: 深ん蓝 发布时间:2021-02-16 20:28:08

    偏学术,实用性差


深度书评:

  • 译序

    作者:鲸歌sing 发布时间:2021-02-05 13:47:30

    文| 李颖

    2017年,芬兰独立100周年。应北京外国语大学芬兰研究中心邀请,本书的作者艾米·依达兰塔随芬兰作家协会代表团来到中国,也带来了她几年前出版的一部科幻小说:《水的记忆:茶师之经》。这本书的中文书名源自小说的芬兰语版书名《茶师之经》和英文版书名《水的记忆》。

    这是依达兰塔的处女作。虽然是新晋作家,但是这本小说尚未出版,手稿就在2011年芬兰Teos出版社组织的科幻作品竞赛中获胜,出版以后获得多项芬兰文学奖,包括2012年的卡莱维·杨迪奖,2013年阿莱克斯·基维青年奖。芬兰语版之后,出版业巨头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买下此书在英美的出版权,于2014年以《水的记忆》(

    Memory of Water

    )之名在英美市场出版。出版方将书中的“异域风情”作为卖点,甚至将英文版的封面设定为金发碧眼的典型北欧形象,然而书中的主角诺莉亚其实是深色头发。英国《卫报》将这部小说列入年度最佳科幻小说,负责该书单的著名文学评论家亚当·罗伯特评价这部小说“诗意而忧郁”,对其英文文本的评价也甚高,认为这是“完美的英语”。实际上,依达兰塔自称并不是将芬兰语翻译成英文,而是同时用双语写作。两种语言不同的逻辑和语言结构使她在写作中常常有不一样的感受:“英语词汇丰富,句式简单、自由”,而她的母语芬兰语则“句式严谨,词汇简单”。正是依达兰塔的双语写作使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在决定购买版权之前,看到的不是以往翻译文学的几页试译样章,而是整本书的手稿。罗伯特评论道:“并没有多少非英语母语的作家有这样的能力。”也正是这种能力使这本小说能够打破语言的壁垒,进入主流的英美科幻文学市场。2015年,这部小说还获得了“英国最负盛名的科幻小说奖”亚瑟·克拉克奖、Kitschies文学奖、菲利普·K.迪克纪念奖提名。实际上美国的文学市场比英国更严酷,每年翻译文学的市场占有率只有3%,但这部小说在美国市场第一版就印了5万册,这在芬兰文学界是非常罕见的。即使是同样走入世界文学市场的著名芬兰作家苏菲·奥克萨宁和莱娜·莱赫托宁,在美国的文学市场上也称不上成功,超过2万本的销量已是非常罕见。所以这是芬兰作家在英美文学市场不可多见的“成功”。如今这部小说被译成多种文字,译本已达21种语言。

    依达兰塔的小说受到国际市场的接受,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热门题材的热门类型小说。这部小说营造了一个未来的世界,那时爆发了针对北极地区的石油战争,各国争夺石油财富,最终导致了石油资源枯竭。气候变暖的直接结果是冬季消失。北极冰川融化之后,海洋吞没了世界上大片的土地,很多繁华的城市都淹没于水下。这些背景信息都是在小说情节展开过程中点滴铺垫的。小说以倒叙的手法开篇,在故事展开之前就留给读者一个悬念,情节推进很有北欧悬疑小说的风格。在故事设定的未来世界中,主人公诺莉亚所在的村落位于芬兰北部,南部的大片土地都被海水吞没。已知的诸多国家都处于一个名为“新乾”政权的集权统治之下。更糟糕的是,水成为紧俏的资源,每家每户须按照配给制领取,而且还经常短缺;尤其是纯净的水,并不是人人都能拥有。小说主人公的身份是一名茶师,茶师与水的关系密不可分, 所以世代相传的茶师家族都共同保守着一个秘密:他们守护着一处泉眼。在诺莉亚正式成为一名茶师之后,她也从父亲那里继承了这个神圣的使命。但在水资源日益匮乏的时期,警察和监察机构对违法用水的制裁越来越严,诺莉亚的好友桑雅一家因为妹妹明雅生病,急需干净的饮用水。是否保守这个秘密,如何守护一方水源等问题考验着诺莉亚。同时,诺莉亚和桑雅在废弃的塑料场中发现了一套旧时代的光盘,里面记载着探险队躲过政府管控,偷偷搜寻干净水源的事,其中的信息引起了诺莉亚刨根问底的兴趣。祖辈茶师笔记中记录的线索也帮助诺莉亚发现了现今政权下关于历史和水的诸多秘密。小说情节围绕着这些秘密推进,忠诚与背叛,生离与死别,如何面对生命,如何面对死亡……如此,作家引领读者不断地思考生与死的终极问题。

    作者笔下的未来世界有很多对当下现实的关怀,包括水资源的保护,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导致的过度浪费等。小说中塑料废弃场里出现的各种旧时代设备的垃圾,不过是刚刚过时的20世纪各种破烂的磁带、录像带、调频广播、CD光盘,这些我们曾经熟悉的时代产物对于书中的诺莉亚及其好友而言已经不知为何物。小说中事与物与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的关联,常常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有种错觉——这就是我们不远的将来。

    在翻译这本书的过程中,每次处理日常垃圾时,我都会有种错觉,似乎我手中的塑料瓶罐、日常丢弃的各种旧物品都会被抛弃到书中的那个塑料废弃场。正如Teos写作比赛评审团所述,这是“一部经过打磨,令人印象深刻的科幻作品,这是与我们当下现实的对话,让我们看到我们正在走向的未来”。正如评语中的“看到”一词所示,作者文字所营造的画面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眼前仿佛闪过一帧帧的电影镜头,画面的色彩丰富鲜明,因此带来的或温暖或忧郁或哀伤的情绪,也成为阅读过程中的一种乐趣和享受。作家依达兰塔在一次采访中自述她在少年时期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电影制作人,而她对影视的兴趣也深刻地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这本小说自然也卖出了电影版权,不久的将来会被拍成电影。如果看她的简历,会发现除了写作之外,她还是专栏作家、戏剧评论、剧作家。依达兰塔确实有两个硕士学位,其中之一就是戏剧。戏剧专业的背景训练使她在情节的构架、矛盾冲突和人物塑造上受到戏剧的影响。而她的另一个硕士学位是文学创作。写作的文类广泛,包括诗歌、短篇小说、论文、散文,不时刊登在英国和芬兰的各种选集、影视杂志和科幻杂志上。正是戏剧影视相关的功力,使依达兰塔的文字有种与众不同的画面感,阅读的过程仿佛在看一场科幻电影。

    从小说类型而言,这本小说更偏向于科幻小说中的奇幻小说(Fantasy),正好迎合了时下最流行的反乌托邦文学的潮流。近几年出现了一种新的类别“青年反乌托邦文学”(Nuortendystopia),主要是指以年轻读者为主要对象的反乌托邦小说,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珊·柯林斯的《饥饿游戏》三部曲(2008—2010)。而2019年,芬兰最著名的文学奖项芬兰儿童少年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就是一部反乌托邦小说《太阳的黑暗面》(

    Auringon Pimeäpuoli

    )。在“青年反乌托邦文学”中,后末日世界的主题成为全世界范围的热门,越来越多的芬兰作家不再仅仅面对芬兰读者写作,而是在作品中纳入更广泛的世界性话题。依达兰塔能进入英美文学市场也正是因为她的小说情节不局限于芬兰,而是关注了气候灾难这样的全球性问题。这一现象在近十年芬兰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频频出现,全球一体化之下,具有全球性的题材也越来越受到作家和读者的青睐。

    《水的记忆:茶师之经》中也有反乌托邦小说的诸多元素,例如后末日世界、气候变化灾难、对物质泛滥消费主义的批判等。应该说反乌托邦小说是芬兰现当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传统,实际上芬兰最早的反乌托邦文学可以追溯到1917年的《从地狱向上》(

    Ylös helvetistä

    ),此类文学作品在七八十年代开始增多。而九十年代之后,反乌托邦文学迅速增长,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和传统,带有世纪末浓郁的未知迷惘的气息。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芬兰每十年大约出版十五六本反乌托邦小说,2010—2017年间数量激增,共出版了70本反乌托邦小说,一反出版业的萧条景象。而《水的记忆:茶师之经》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新世纪以来的反乌托邦文学继承了政治关注的传统,题材不乏世界战争、极右势力、欧洲的伊斯兰化,以及性别问题、女性问题、社交媒体、核能源等。《赫尔辛基日报》记者岳思·阿赫洛斯和苏薇·阿赫拉对近几年的反乌托邦文学进行了研究,发现反乌托邦小说的畅销是社会发展和文化指向的一个重要标志,意味着社会的发展违背了人们的期待,一般也被认为是政府的批评风向标。近些年芬兰的反乌托邦小说中还出现了与其他类型小说的融合,例如犯罪小说——安迪·托麦宁的《治疗师》(

    Parantaja

    , 2013)和历史小说——约翰娜·斯尼萨罗的《太阳之核》(

    Auringon Ydin

    ,2013),以及一些例如恐怖主义、传染病大流行、人工智能犯罪、人类偏见及歧视等具有现实意义题材的作品,这些题材都是不同作家的全新尝试。近几年在芬兰还逐渐形成气候小说(Climate Fiction)的潮流,描述气候变化及其后续问题,其中代表作家例如里斯托·伊索麦基, 约翰娜·裴德松。

    虽说依达兰塔依靠双语写作技巧和反乌托邦文学的体裁打破了英美文学市场的壁垒,但是如此深受评论界推崇,更多还是因为这部小说本身的精彩。无论是气候小说的题材还是反乌托邦的形式,都只是这部小说的外壳,而文学作品中探讨的深层价值和永恒问题——如何面对选择,如何面对死亡,才是让读者爱不释手的真正原因。卡莱维·杨迪奖评委会认为“该小说全篇笼罩在真相、自由和忠诚的矛盾中”。书中每个人物都面临着选择的矛盾,尤其是主人公诺莉亚,她在不停地选择:选择保守秘密还是对好友坦诚,选择与父亲留守还是跟随母亲,选择如何面对生和死——父亲的生死、明雅的生死以及自己的生死。而带有永恒的普遍意义的主题,例如死亡,在小说一开始就作为一种隐形的悬念出现,贯穿全书。正如诸多伟大作品中都具有永恒意义的主题,例如爱情、死亡、嫉妒等,它们的意义超越了特定的民族或者国别,成为世界文学中闪闪发亮的明珠。这部小说赢得英美市场主流的认可,也是因为其对生离死别永恒主题的描述。书中诺莉亚对母亲的思念、对父亲离世的恐惧、对友情的重视都超越了科幻小说这一载体;情感在文字中流淌,自然深厚,让人常常分不清小说与现实。

    这部小说出版以后,就有评论将她与美国著名科幻女作家厄休拉·勒吉恩相比,因为其作品中都有浓厚的东方元素。无论是芬兰语版书名中的“茶师”还是英文版书名中的“水”,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东方的茶道和“上善若水”这个词。这部小说的芬兰语书名为《茶师之经》(

    Teemestarin Kirja

    ),即指这部小说是关于茶师的书;书名还有另一层含义——小说中每一位茶师都有写“日记”的传统。虽然每一位茶师性格爱好不同,记录的内容有多有少,有繁有简,但是这些笔记会代代相传,成为茶师家族的重要记录,也成为主人公诺莉亚探寻过去的秘密线索。小说英文版书名为《水的记忆》,也是一语双关。在小说中,水越来越成为一种短缺资源,流淌的溪流、江河等有关水的一切对人们而言逐渐变得陌生,似乎只存在于记忆之中。水因为稀缺而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水也有记忆,小说中一些问候或是祝福用语都与水有关。有人描述这本小说是“东方遇到西方”,“茶师”实践的日本茶道所代表的东方文化,在物质消费主义带来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西方世界中显得突兀和醒目,就如同在水源紧张的环境里,那一方透着绿意的庭院。其实芬兰人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与东方文化中强调与自然融合的思想不谋而合。东方茶道所代表的“和敬清寂”融合在茶师诺莉亚父女的一言一行之中,与芬兰人的沉默内敛相得益彰。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小说带着淡淡的忧伤之美,对天空、水、草、木、山、石、光、影的刻画,也令一事一物都有了生命,有了浓浓的禅意。这种基于世界意义的科幻题材与充满东方韵味的美学形式相结合,给读者带来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2020年是中芬建交七十周年,本书的中译本出版,也可谓东西方相遇相识的一种纪念。在2020年如科幻小说般病毒肆虐的开场中,人类如小说中描写的一般脆弱而又迷惘。正如诺莉亚的母亲所说:“我真希望能给你一个不同的世界。”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在晨光中涤荡尘怀

    作者:水底火焰 发布时间:2006-10-14 17:17:59

                               

               在晨光中涤荡尘怀

                                 ——再读梭罗《瓦尔登湖》

    题记:在一个变化迅速的时代,真有一种危险,那就是信息灵通和有教养是互相排斥的两件事情。要信息灵通,就必须很快阅读大量只是指南手册之类的书。而要有教养,就必须读比较少量的书,那是不同寻常地发生过,思考过,感觉过的人写成的书,这样的书必须慢慢地读,并且慢慢地去欣赏。

                                   

    写得无拘无束,没有一点迂腐和胭脂气,未必要表达什么看法,只传达给你一种温馨的氛围,有山野的气息,我相信一切自然的人都会被梭罗的《瓦尔登湖》柔柔的声音迷住。打开书,我们甚至可以听得见蛙声和鸟啼,看得见湖水的波纹和林中的雾霭。译者徐迟真正是得了它的神韵的,他在《译序》中这样的写道:

    你能把你的心安静下来吗?如果你的心并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也许最好是先把心安静下来,然后你再打开这本书,否则,你也许会读不下去,认为它太浓缩,难读,艰深,甚至会觉得它莫名其妙,莫知所云。

    是的,自然,是他灵魂的所在,自然就是美,一切的美含在了其中。而人在自然的关注之中,自然在风的关注之中,风来自天堂,来自神灵。风锁在了时间里了。那里一切都停住了,时间也停住了,时间就是一个孩子,一个在海滩嬉戏的孩子。瓦尔登湖在这里是清晰的。因为瓦尔登湖在梭罗的笔下已被描绘得毫发毕现了。

    《瓦尔登湖》是那种彻底拒绝浮躁的好书,有一种返璞归真的美丽蕴藏在里面,你要心无杂念地去捧读,心如止水还止水的沉静去思去读才能懂得这样做的好处。书中隽语不断迭出,犹如涓涓细流注入当下人们的心灵的荒原,给人以一种清新冲淡通脱之美的感受,自然,除了自然,好像什么也没有了。自然是存在之家,而人以自然之家为家。

    梭罗是自然之子,他教会了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把心沉下去,远离烦躁和世俗功利。才28岁的他成了爱默生的得力助手。张永义在一本书中这样说他,他的出走倒有点儿像闭关修炼,怎样置身于寂静的自然环境之中,而能心无杂念,让可耻的孤独感悄悄隐退。但梭罗在《经济篇》却这样说:“有些人说我的这个生活方式很怪僻,虽然我根本不觉得怪僻,考虑到我那些境遇,我觉得非常自然,而且合情合理呢。”而梭罗是喜欢孤独的。但孤独不等于寂寞,他说:“我喜欢孤独。我没有碰到比寂寞更好的同伴了。”是的,他绝不是一个孤独者,而是精神上的富有者,我觉得他那自己那透明的,孤独的脑海里总会不断地涌起波涛,把沉积在海底的砂子都掀动起来,把水搅混了。月光下,他,在思想;月光下,他,更在写作!那满地的月光,在雕刻,将一个孤独的身影雕刻在大地上。或许那才是真正的“人,诗意的栖居”之所吧。

                                   

    梭罗用质朴的声音,欢快自信的语调告诫我们,一亿人当中才能一个人生活得诗意而神圣。读过《瓦尔登湖》才懂得何谓深邃纯净无杂质,有时我觉得它比蒙田的随笔,纪伯伦的先知更能使我感悟,领略智慧之美。梭罗心中充满理想与激情,他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信念,相信人的天性纯洁,人可以返璞归真,达到完美境界,坚信只有在简朴的生活中才能感觉上帝的存在,投身自然之中才能寻找自我。

    《瓦尔登湖》是真正伟大的作品,它能够直通你的心灵,深入你的骨髓,熔铸到你的整个品性和人格,甚至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当然,你得用心去进入。梭罗在《湖》中这样写到:“瓦尔登湖的风景是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是宏伟的,不常去玩的人,不住在它岸边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住;但是这样一个湖以深邃和清澈著称,值得给予突出的描写。这是一个明亮深绿色的湖,半英里长,周围约一英里又四分之三,面积约61英亩半。”通脱自然再平常不过了,但它时刻唤醒着我们记忆中的那份风景。“他说话语气很轻,带着几分痴傻:‘我也没有像鸣禽一般地歌唱,我只静静地微笑,笑我幸福无涯。’”

    梭罗眼中的湖不仅仅是一个湖,而且是一个充满着性情的湖。因为“一个湖是风景中最美的,最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望着它的人可以侧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湖所产生的湖边的树木就睫毛一样的镶边,而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和山岸是它的浓密突出的眉毛。”多少次,我也这样欣赏风景,我的心中的湖,然而我却常常是失望的。后来我明白了,世界上只有一个瓦尔登湖,而且是梭罗的瓦尔登湖。

    其实,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瓦尔登湖。

                                   

    当然,梭罗不是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而我们却从他那里发现许多的光亮。他在《阅读篇》中写到:“一个人如果不能相信每一天都有一个比亵渎过的更早,更神圣的曙光时晨,他一定是已经对于生命失望的了,正在摸索着一条降入黑暗的道路。”在《春天》中他又说:“我们需要看到我们突破自己的限度,需要在一些我们从未漂泊过的牧场上自由地生活。”好像他在给我们众生指明道路,“那末,走你自己的路吧。”梭罗好像对生活有一种妙悟,是的,一种真正的人生妙悟。这种妙悟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从瓦尔登湖那里思得来的。诚如他在书中的《结论》指出那样:“至少我是从实验中了解到: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期望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还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如果有谁认为梭罗仅仅是个隐士,那他便忽视了他还是位抨击时弊的演说家和诲人不倦的教师;如果有谁妄想从《瓦尔登湖》里获得亲近泥土的捷径,那么就借问牧童和鹧鸪。

    当代著名散文家苇岸在《我与梭罗》一文中,这样的推崇梭罗:“最终导致我从诗歌转向散文的,是梭罗的〈瓦尔登湖〉。当我初读这本举世无双的书时,我幸福地感到我对它的喜爱超过了任何诗歌”。敬仰之情可见。“梭罗的散文也未丧失俊美的‘诗意’,而我因为倾心梭罗这种自由,自意,像土地一样开放的文字方式。”的确,在他的散文《大地上的事情》里我们可以读出这样的诗意来。

    在这之前,我没有读过如此的令我着迷的书,她也让我一度不安的心在这里找到了真正的家,我的心灵之家。里面蕴涵无限丰富的内含,而我的笔在这里显得多么的掘劣,我恨我自己。我恨,但我没有忧伤,我反而觉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正是在这个时候,我遇上了她。或许这是一种宿命。是的,宿命。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那么的喜欢她,那么我可以毫无夸张的说,我在她身上发现了我自己。

    “在白昼的繁忙生活之中,我有时读它还读不进去,似乎我异常喜欢的在本书忽然又不那么可爱可喜了,似乎觉得它什么好处也没有,甚至变得将信将疑起来。可是黄昏以后,心情渐渐的寂寞和恬静下来,再读此书,则忽然又颇有味,而看的就是白天看不出来辨不出来味道的章节,语语惊人,字字闪光,沁人心肺,动我哀肠。到了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这《瓦尔登湖》毫不晦涩,清澈见底,吟诵之下,不禁为之神往了。” 徐迟在《译序》中这样的道出了读此书的真谛。白天,黄昏,夜深人静,在这三种不同的时间读书,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心境,得到的味道自然也是不同的了。我当然没有这样的读过这本书,但我能体会到个中的滋味。好像我要说的话都被他说尽了一样。而我又能说什么呢。唉唉,恨不能相见。

                                   

    梭罗《瓦尔登湖》的意蕴,恐怕只有在日本文学中才能找到同感的典型。尤其是川端的小说,怎一个“细”字,“淡”字了得,那是另一种审美体验的全面与细致。梭罗诗意的散文与川端散文的小说都要在虚静中阅读的,在虚静中才能体悟到其中的好处。。

    梭罗是要主张回归自然的。但梭罗与陶渊明不同,“梭罗到瓦尔登湖去,并非想去做永久‘返归自然’的隐士,而仅是他崇尚‘人的完整性’的表现之一”。当代散文家赵丰在《想象梭罗》中精彩的道出了二人的区别,他这样的写道:“他真的想做隐士吗?为何不到人烟罕至的更遥远的森林去?我的答案是梭罗是一个思想家,而非陶渊明般的隐士。陶渊明构建了桃花源,是想自得其乐,而梭罗呢?他却是通过独居来解析人类的心灵。区别就在于此,从这点来说,梭罗的境界远远高于陶渊明的境界。他的清静和陶渊明的清静有着本质的区别。”是的,这两份悠然或恬静是不一样的。而梭罗更叫我着迷。回归自然,,回到自然中去,做一个自然中的人,一个自然的人,去感悟自然的妙处,领略自然的真谛,这是他一生的追求。他窥到了自然的堂奥,好像在笑,笑我们芸芸众生。梭罗致力于把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变成艺术性的,一种审美的生活,它依靠的是自己:自己耕作,自己收获,感受四季的变化,为春天的到来而欢欣,他倾听,他真正体验着自己,把美学贯彻到他的生活,他的写作中,他说:“片刻的美好经验比一座月亮一般高的纪念碑还要值得记忆”。他是从审美体验中获得真理和伦理。

    他在一段日记里又这样写到:“人们常在我耳边叮咛,用他们的美妙理论和解决宇宙问题的各种花言巧语,可是对我并没有帮助。我还是回到那无边无际,亦无岛无屿的汪洋大海上去,一刻不停地探测着,寻找着可以下锚,紧紧地抓住不放的一处底层的好。”那是一颗朴素淡然的心,单纯而又明晰。“在我们热忱地发现和学习一切事情的同时,我们要求万物是神秘的,并且是无法考察的,要求大陆和海洋永远地狂野,未经勘探,也无人测探,因为它们是无法测探的。我们决不会对自然感到厌倦。我们必须从无穷的精力,广大的巨神似的形象中得到焕发,必须从海岸和岸上的破舟碎片,从旷野和它的生意盎然的以及腐朽林木,从雷云,丛连下三个星期致成水灾的雨,从这一切中得到精神的焕发。”谁能有如此的妙悟呢?自然才是存在之家。读《瓦尔登湖》同样能使我得到精神的焕发,甚至有点脱胎换骨的味道。

    虚静,纯净和深邃本来就存在于瓦尔登湖之中。《瓦尔登湖》的题词道出了真谛:

    我并不想为沮丧写一首颂歌

    倒是要像站在自己的栖所抱晓的雄鸡

    劲头十足地夸耀

    哪怕只为唤醒我的邻居

    当年大思想家奥马尔看到《古兰经》时惊喜地说:“把世上的图书馆都烧掉吧!因为它们的思想精华都浓缩在这一本书里了。”我也很惊讶,暗暗在嗤笑他的狂,但现在我真正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好处了。

    梭罗是难以谈尽的,同样,想象梭罗也是困难的,真的。好像就是一种宿命,无可奈何地,我深深地爱上了《瓦尔登湖》。她好像一轮朝阳,一个年轻的命运女神,她叫我为之神往,为之倾倒,我已经被她彻底的魅惑了。

                                                                   

  • 生活的间谍

    作者:珀卡 发布时间:2022-03-25 23:58:16

    距离20世纪最著名的间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逝世已一年有余,中文世界读者终于迎来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战场特工》。在这部小说中,勒卡雷继续用他那冷峻、简洁且细腻的文笔剖出间谍工作中的道德困境。

    做一个间谍似乎意味着无时无刻的冷静,要能够以一种局外人、旁观者的姿态参与到现实中去,因此一个间谍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任何品质、所拥有的任何爱好都可以划归到工作需要上去。然而在《战场特工》中,起码在主角纳特的叙述中,他对于羽毛球的爱好是真实的,尽管在国外的间谍岁月中,他也曾用这一爱好为自己招募过情报员。情报工作并不总是残酷无情的,有时也存在一些特殊的友情,比如这位用爱好招募的情报员,也在纳特归国之后无意间惹的麻烦事上出了力。

    但间谍时期的友情又怎么能延续到现实生活中、尤其是以四十七岁的“高龄”退下的现实生活中呢,纳特的内心里无疑是渴望一段真挚的友谊的。“我们的会面未经预谋”,作品的第一句话就道出了这么一个看似是现实的事实、实则是心理的事实——艾德未经纳特的预料闯进了纳特在情报站工作之外的生活。纳特并不希望这是有预谋的,即使在经验层面,他也不希望自己是被预谋的。然而对于艾德来说,他似乎是有预谋地接近纳特,穿越半个伦敦,只为和一个俱乐部羽毛球冠军打球。

    这个故事是由纳特讲述的,我们并不清楚艾德的声音,但如果我们相信纳特,相信他在多年间谍生涯中养成的谨慎与基于经验的直觉和判断,相信他那自信而坦率又略带一丝嘲讽的口吻,那么我们也可以相信他所讲述的艾德的故事。对于艾德来说,他无疑也渴望一段真实的友谊。当故事结尾,纳特的身份终于向艾德揭露,艾德却再没发一言,这或许能够表明他对于情报工作之外的友谊的渴望。

    读者会记得,当艾德倒向德国情报局时,他引用了里尔克的一句 Ich bin der Eine,这句话的含义是模糊的,艾德可以用这句诗表达他没有同谋,但这句诗也正是他的内心流露,是他自我生活的写照。他那些一肚子的对于政治对于局势对于身份认同的激烈看法在生活中根本无人可诉。可以说,在他的内心中有种激烈的冲动,时刻折磨着他,催促着他。羽毛球是纳特与艾德的沟通媒介,羽毛球可以让他们两人释放出内心的狂热。某种程度上,羽毛球是他们内心的象征,正是这种同样的象征,使得他们的友谊像是一种早已预谋好的生活谍战。

    正因为这种相似的情报工作人员的生活境况,使得他们的友谊顺理成章,艾德的主动靠近也不再可疑。不过,这场友谊却因为他们的身份而结束。间谍可能拥有真正的友情吗?或者说,对于纳特与艾德这两位渴望情报工作之外友谊的间谍来说,他们的工作早已渗透了自己的生活,从而使得他们的友谊也变成了间谍生涯的一环。这不禁令人想起勒卡雷在《鸽子隧道》中所写的那句:“青少年时期,我们都是某种间谍,而我却早已是退役的老兵。”间谍不再是一种职业,而是作为生活与现实的疑惑者而存在的身份。

  • 书感

    作者:清晨211 发布时间:2021-12-24 15:43:48

    零售空间的数据化和内容化,让符合业态成为主流。依托于旅行民宿、联合办公、共享社区、长租公寓、设计酒店等第三空间的新场景零售将大行其道。随着时代的发展,零售的场景将越来越多变。比如酒店白天的场景可以是联合办公,晚上可以是酒吧,场景本身在切换过程中能够不断激活新场景,这种激活本身就会成为零售的场域、氛围以及消费决策的依据和动机。用户圈层化的付费会员模式,强社交属性的关系电商模式,拼多多的MAU(用户数量统计)已经超过了京东、天猫和唯品会,仅次于淘宝。它没有依托腾讯、京东、美团、大众点评,但却是社交电商、关系电商、微信电商里获得红利最多的。新型媒介电商和策展式的购物崛起。碎片化驱动无人经济、共享经济、二手电商、社区服务、时间电商等细分颗粒化的零售模型,新零售是以大数据支撑、场景洞察、体验设计为基础架构的新信用关系与新效率体系。新零售的场景价值形态是体验迭代与认知升级的效率共振。所谓新零售,从人的角度来说,就是利用口碑经济提高流量、利用社群经济提高转化率、利用大数据提高客单价、利用会员经济提高复购率。“品质、个性化、高效”切中社交零售核心。重视感受就像同时也要保持身体健康,中医曾也是这样要求李开复的,乐观的心态、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均衡的营养。总体这本书还是可以的,有的地方作者空话有点多,有的依据有些夸张。

  • 江湖无处掩名声

    作者:蓝文青 发布时间:2013-10-08 18:32:10

    《莫扎特和他的歌剧》这本书我在它出版的三个月之后收到的,那是2012年6月,随后,我带着这本书开始了我的暑假之游,一边读,一边发现,这本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莫扎特传记,或者仅仅是解析莫扎特歌剧的音乐手记,更不是单纯的莫扎特歌剧的乐评,它是一本指南,一本引导热爱莫扎特的爱乐人认识一个完整的莫扎特的指南,而且,在大卫·凯恩斯的引领之下,我有了一个认知:仅仅凭文字是无法领悟凯恩斯这本书的,要一边听莫扎特的歌剧,一边对照着此书才能贴近感受这样的莫扎特。

    于是,我开始按照凯恩斯解析莫扎特歌剧的顺序,也是他抒写莫扎特音乐历程的顺序,一边寻找相应的歌剧篇目,一边对应着读这本书。这样的阅读方式便让我阅读这本书的速度放得很慢很慢,一度找不到某个录音片段,或者一度倒是寻找某个录音的时候,停下来的时间越来越长,直到最近,历时一年多,我才读完它。虽然很多歌剧依然没有读完听完,更可以说,越是这样读,越发现原来莫扎特的歌剧里面藏着这么多的奥妙之处。

    全书并不艰深,只要好奇莫扎特都可以去读,而且此书提供了莫扎特时代的维亚纳地图、相关图片,大量的当世各色人物的回忆录、回忆片段、随笔描述,以及大量的书信,让人读来恍如面对那个时代:那个莫扎特所在的时代,那个迄今为止“仅此一枚,别无他号”音乐天才所在的时代。沿着大卫·凯恩斯叙写莫扎特创作歌剧的时间,那个据说是第一位不依靠教会而存在的作曲家,那个英年早逝却留下了无尽辉煌并将照耀人间很久很久的莫扎特。

    在一开篇里,他还仅仅是一个天份禀赋,绝顶聪明的九岁孩童,但却已经开始写他的歌剧,虽然时不时会有时光倒叙的讲述,却依然按照莫扎特的创作顺序一点点展开。此后,莫扎特渐渐变得擅长博采众长,从前人身上吸取营养,运用于他的歌剧创作。他在自己的作品之中解释了那么多的人情世故,内质却依然纯良至真。跃然在书页里的是一个在音乐之中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在人情世故上细腻敏锐,却在处事上无助迷茫,甚至在工作时有些“萌呆”的莫扎特。大卫·凯恩斯到本书结尾也没有去探究莫扎特的神秘死亡,更没有在开始谴责他父亲,他对利奥波德对莫扎特培养报以客观的态度,就像他这本书是献给他自己的父亲休·凯恩斯那样,怀着对一个精心培养孩子的父亲的敬意,他全神贯注在莫扎特的音乐,特别是歌剧之中。

    跟随大卫·凯恩斯的笔触,凝视莫扎特创作歌剧的轨迹,领悟莫扎特对歌剧发展的贡献,发现莫扎特对后来歌剧戏剧的影响,就像大卫·凯恩斯写在引言上中的那句话:“对莫扎特歌剧的了解,犹如一盏明灯,令他的整个艺术世界在我们眼前豁然开朗。我们看到,他的创作方式完完全全是戏剧家事的。在他手里,刚请协奏曲成为一种戏剧;伟大的弦乐四重奏和五重奏,无论多么强调形式上的正确性——此形式限定了所要传达的无限可能的世界,但依然是构成作品魅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到底都不只是完美的模本,更是人性的档案。”

    最后,要提一下,谢瑛华女士的翻译流畅自如,很少现在出版的很多译作中出现的那种或是艰深,或是口语化的词句,让习惯于古典音乐乐评和相关书籍阅读的人,能轻松自如地融入作者的文笔。

    掩上这本从莫扎特的音乐成就入手写就的独特的莫扎特传记,计算之前或者之后,曾经和即将有多少作者去叙写莫扎特的作家,莫扎特的音乐永远都是他最好的那一部分,每一个会提到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音乐天赋的人们,都会发现莫扎特与他的音乐一块长留人间,我们也从每一首曲子里面看见莫扎特的痴,莫扎特的专注用功,等等,这些融入他作品的辉煌,恍如是近日读到的南宋诗人曾丰的那句:“天地莫能逃气数,江湖无处掩名声。”两百多年之后,莫扎特依然是那个时代最天才的音乐家。

    【原文地址】

    网易

    http://iwenqing.blog.163.com/blog/static/14301442201398592143/

    天涯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150117&PostID=53385637

  • 书评

    作者:hellohaoyu 发布时间:2017-03-13 15:07:07

    How miserable tale it is! The illness can change very everything for a long time. It is so evil.

    I was a patiently. I had to have lots of tables every day. I learnt they were all pains – Ethan, Zeena and Mattie.

    Zeena was a kind lady. When Ethan’s mother had caught the ill, she cared him patiently until her was buried under the grave. In that time Ethan loved her. But after they had married about a year, Zeena was sick like Ethan’s mother. The pains were tearing her every day and she had been a cold wife and no less loved Ethan.

    When Zeena’s cousin, Mattie who to cared unhealthy Zeena came into Ethan, he felt the love returned again. They dropped in love in a short time. Of course, Zeena was not allowed. She ordered Mattie to get off Ethan. Ethan despaired to escape Zeena with Mattie. But he felt very guilty because he knew if they had would leave, Zeena was lonely without living. They love each other deeply. They decided killed themselves when they would part off. But they failed, and they had serious hurt. Mattie only laid the bad in her remaining life.

    Mattie became another Zeena after that experience. They and Ethan lived hardly in that small house like they had been died.


下载点评

  • 可以购买(484+)
  • 全格式(899+)
  • 好评多(1085+)
  • 下载速度快(9104+)
  • 简单(998+)
  • 格式多(7105+)
  • 差评(947+)
  • epub(389+)
  • 无盗版(376+)

下载评价

  • 网友 谭***然: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4 04:00:33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寿***芳: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4 04:07:28 )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利***巧: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4 04:10:34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习***蓉: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4 06:24:13 )

    品相完美

  • 网友 曾***文: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4 04:09:07 )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冷***洁: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4 05:50:54 )

    不错,用着很方便

  • 网友 谢***灵: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4 04:08:16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车***波: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4 03:58:58 )

    很好,下载出来的内容没有乱码。

  • 网友 苍***如: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4 03:58:45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同作者:(芬) 艾米·依达兰塔的书籍:


同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书籍:

  • 办公室工作实务规范手册(第四版) 四川人民出版社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管理的常识正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四川历年申论真题汇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四川历年申论真题汇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四川历年申论真题汇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四川历年申论真题汇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四川历年申论真题汇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四川历年申论真题汇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四川历年申论真题汇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2014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考试录用系列辅导教材《申论》8天冲刺80分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