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手绘POP广告设计系列丛书—家居地产篇 - pdf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9-02 00:20:02

手绘POP广告设计系列丛书—家居地产篇 pdf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手绘POP广告设计系列丛书—家居地产篇 pdf格式下载
手绘POP广告设计系列丛书—家居地产篇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8613018
  • 作者:晨曦 夏远昭 
  •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2-11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1.9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艺术 艺术设计 POP卖点广告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9-02 00:20:02

内容简介:

手绘POP广告设计系列丛书包括:《婚妙摄影篇》、《美发理容篇》、《精致美食篇》、《精品鞋业篇》、《唯美服饰篇》、《家居地产篇》、《数码科技篇》、《精品图库篇》、《酒吧茶艺篇》、《文化传播篇》……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晨曦

1977年出生于长岭

1998年创立“水云间”手绘POP设计广场

2001年举办“夏远照手绘POP艺术设计展”同年著有《手绘POP掌中宝设计篇》《手绘POP掌中宝字库篇》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高尚从来不是能随时随地被正确理解的,美有着千差万别的解释,而表现力经常被用低级趣味来展示,就因为世上低级趣味比好的多很多。……实际上这些程式化手段,都只为剧场表面服务,作为艺术就不够质朴了。


但程式化绝不能替代体验。

糟糕的是,这种东西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想铁锈般侵蚀着演员。他无孔不入,只要有一点缝隙,就会即刻深入,悄然蔓延,贪婪地占领角色的全部,还有演员所有的造型器官。这种刻板手法哪儿缺少活的感情,就会污染到哪儿。更危险的是,它会在情感被激发前,就先堵住情感的出路。因此演员必须高度警惕,以防被它控制。


这种刻板法也具有一些美丽动人的地方,没有经验的观众很容易被迷惑,根本看不出机械表演。

但无论怎样完善的刻板法,都无法真正打动观众。为此出现了一种辅助性刺激方式,我们通常称之为作戏情绪。作戏情绪不是真的情绪,更不是演员来自舞台的艺术体验。它仅仅是对身体外形的简单控制结果。


有一种神经质演员,能认为调动自己的神经,激发起作戏情绪。这能制造出舞台歇斯底里病态的传神,但其表现内容是空虚的……很多这类演员连他们自己都相信,他们是在为艺术服务,完全不知道自己只是在做舞台匠人的事。


不能创造那连你自己都不相信的、连你自己都认为是不真实的东西


你们谁也不能断定自己将来会遇到怎样的导演,在哪一个剧场工作。要知道并非所有地方、所有人都懂得遵循天性要求。

大多数场合天性总是受到粗暴压制,促使演员不得不矫揉造作……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手绘POP广告设计系列丛书—家居地产篇……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一默 发布时间:2014-02-13 18:38:09

    #恒阅# 信息详尽,逻辑清晰,论证浅显,用经济学101的知识就讲清楚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现状特征和改革方向,是本好书。前三章集中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特征和挑战,基本是围绕技术变迁这一核心因素来进行中外比较,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而后落后的重要原因就是没跟上技术变迁的新模式。第四章开始围绕比较优势理论,提出自生能力的概念,认为经济体要素禀赋决定比较优势,而按照比较优势发展经济是最优选择;计划经济的出现就是因为国家战略与要素禀赋不符,所以必须通过扭曲价格和国有化来扶持战略行业;因此会带来剪刀差引起的农村问题、金融结构不健全带来的系列金融问题、国企战略性负担和社会性负担带来的低效和腐败问题等。在此基础上反思和批评了新古典经济学对自生能力这一前提变量的忽略。此外,讨论了制度变迁的原理和路径。

  • 作者: 狗儒 发布时间:2021-07-14 11:13:11

    是一本好书,但书名有一定的误导性。内容不是量子计算的科普,更多的是关于计算复杂度理论的讲述,需要较高的数学背景和直觉,并不容易理解。

  • 作者: Sorrentino 发布时间:2024-02-19 12:44:47

    扯下了新自由主义最后的遮羞布。

  • 作者: tintin7 发布时间:2012-05-19 09:16:21

    号称320千字,一晚上搞定,可见多么好读。这本书里面的内容可真够老的,都是上个世界80年代的资料了,不过作为一个瑞典人能写出来实属不易。其实这本书没有必要做成精装,挺丑的,还是白色的特别容易脏。

  • 作者: 前折口 发布时间:2019-04-16 12:23:16

    东百安排上了。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作者:糕奶奶小卖部 发布时间:2017-06-01 13:50:27

    《周易·系辞下》 中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如果不变通呢?则会死。人如此,企业如此,国家亦是如此。

    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段子↓

    江南皮革厂倒闭了,降价处理了,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或者顺势出现这样的广告↓

    科科,营销大法好

    于是,大家只把这些当作远离生活的段子,跟着开心了。殊不知,有那么个群体心里并不好受,他们是传统行业兢兢业业的螺丝钉,却在新机器发展的浪潮来袭之际被拍死在了沙滩上。于是各种负面的社会新闻、家庭悲剧涌入世人眼帘。

    试想,如果作为普通员工的个体早点转换下思维,企业跟上时代步伐早点掌握互联网新思维,那么,悲剧也许就不会那么多那么惨重,我们的社会也会良性发展。

    为什么传统的商场倒闭的速度越来越快,而电子商务越来越火?为什么传统的电影院、餐饮举步维艰,而网络视频、外卖啧日益火爆?为什么地产、出租车都在寻求转型,互联网中介、打车软件却红得发紫?原因就在于:

    时代在变,思维也要跟着变化。

    且看,现今出现的一些新企业,他们发展的时间并不长,却能在短时间内做出惊人的成绩,后来者居上,远远超过传统企业。而这场巨变的背后,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力量。

    郭宏安《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生存法则》从一位成功人士的视野为读者们完整讲述了互联网思维的精髓所在。本书分析了八大互联网思维:用户思维、平台思维、粉丝思维、社群思维、流量思维、微创新思维、跨界思维、大数据思维,用理论概述、案例分析、方法总论、图表详解等方式,为普通读者拆析了这个难懂的领域,从而使读者看起来毫不费力,并能照猫画虎拿起来就用,化繁为简,直戳要害。

    用户思维:一切服务的原点

    现如今,很多人都有公众号,然而有的公号粉丝百万,10万+一只手都数不过来,有的公号则辛苦经营数月都用户寥寥,究其原因,是在于不懂用户心理。在运营上有句话叫不以用户需求为目标的推送都是自嗨。反观那些大号们,就算是发的广告,读者读完也是意犹未尽,完全忽略了猝不及防的广告对他们心灵的伤害。润物细无声,广告则接踵而至。

    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大号们懂得用户的需求,他们知道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用户,随时感知用户的痛点与爆点。这就是互联网思维运营者必须做的第一件事。

    平台思维:生态圈驱动模式

    我们买东西会看品牌,这个品牌的产品值得信赖,就算是最新推出的产品,也会跃跃欲试。这便是品牌,或者说平台思维。我们看八卦,首先想到微博,看故事,会想到天涯,看干货,会选择公号,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运营模式,而共通的一点是,这些平台的信息源以及用户都是多样的,这些平台都是开放的、共享、共赢的平台。运营者只需要提供一个平台,便会有千千万万的知识、八卦涌进来。

    乍一看,运营者似乎并未发出多大力量,实际上,他们才是掌握权力的看不见的手,他们负责制定规则,甚至掌握用户每天看到的内容,力量不容小觑。而这,是传统企业注意不到的。

    粉丝思维:梦想加速器

    我特别想做明星的书,或者微博大V的书,因为他们有着庞大的粉丝团。正如我们小时候做过的梦一样,中国有十几亿人口,要是每人给我一块钱,那我不就是富翁了吗?可是每人愿意给我,于是我依然穷着,甚至时不时为了别人的这个梦想而努力着。我羡慕着TFboys的粉丝号召力,他们所到之处便会繁荣一片,于是他们富了,开心了,粉丝们口袋瘪了,也很开心。粉丝经济时代,谁拥有了粉丝,谁就能拥有实现梦想的机遇,它足以让普通人变成红人。

    有些人读的书不多,但喜欢跟风;有的人有钱有脑子,于是他们成了跟风赚钱的那批人,而大多数吃瓜群众则成了这批人的拥趸。所以,网红们花开遍地,即使作品质量惨到大脸,依然不乏众人为其买单。

    社群思维:不加入社群你就会成为信息孤岛

    我们小时候在学校喜欢参加兴趣小组,后来喜欢参加各种社团,再之后喜欢加入各种社群。例如如今大火的B站,二次元甚至多次元们玩的不亦乐乎,他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欢快蹦跶。如果你是二次元爱好者,但你不知道有B站的存在,你一定会叹息,在中国二次元没有良好的土壤。然而,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互联网发展至今,只要在百度输入你感兴趣的话题,你就会找到同类。谁不愿意跟同类玩耍呢?

    这让我想到前段时间很多人讨论的话题,90后换工作频繁,任性裸辞之类的话题层出不穷,70,80纷纷吐槽,试想,究竟是如今的年轻人浮躁还是时代在变化。显而易见,是时代在变化,所以年轻人的思维也在变化,大家都在寻求自己的同类。找工作如此,谈恋爱也逐渐不为金钱、父母之命所困,每个人的自我意识都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被放大,被满足。而那些追随传统脚步的同学,只能说,他们在未能找到互联网时代的自我意识便早早将自我意识扼杀在摇篮里了。

    流量思维:关注度就是价值

    做产品,做运营,除了拥有粉丝思维,社群思维,还要拥有流量思维、不少运营者过于强调转化率,却忽视了流量基数。流量基数少,即使转化率再高也只是小众。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即意味着关注度高,有了关注,则才可能将高关注变成高盈利。

    早期的运营者们都会去街上扫码送饮料,送小礼物,这就是粉丝积累的过程,这就是关注度的价值。

    跨界思维:万物互联,接通管理

    我们同事在聊天的过程中会聊到,现在的作者可不得了,会画画会写字,还有大把粉丝,顺便做个代言人,时代对于我们的要求真是越来越高了呢。对的,时代在召唤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产品经理,既要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又要打通渠道,熟知读者的心理,才能让自己的路越走越顺畅,才能让爆品如期产生。

    如何成为这样的全能人才,唯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之能耐。例如我自己,如果不上网,也许我不会知道二次元的世界如此绚丽多金,铁粉们烧钱烧得那么开心,一个不起眼的小娃娃居然卖到几百上千块。乍一看这样的小娃娃,也许我们会不屑,可如果当我们了解到其粉丝成千上万数亿,我们便会毫不犹豫抱紧小娃娃的大腿,这便是新的商机,如果有一天,在这个领域出现了新的大佬,我们也不必惊慌,因为我们早已知道这个领域的存在。我们也不必惊讶于有的朋友惊呼这也可以。

    最近兴起了一个概念,叫“斜杠青年”,说的便是这个。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不拥有互联网思维,难有新想法,人们对于很多事情的思考也会变得很窄,很短视。这个时代,没有什么是行不通的,得看你能不能发现那条路。

  • 基因组的暗物质

    作者:岂能无怪哉 发布时间:2023-05-15 18:54:10

    非编码序列在基因组中所占的比例之高,完全可以用令人震惊来形容。科学家早就知道有的DNA序列是不编码蛋白质的,并对此抱有预期。可在人类全基因组序列公布的那一刻,他们不得不面对一个令人迷惑又为难的问题:如果蛋白质对细胞来说真的这么重要,为什么编码蛋白质的DNA序列只占2%。

    曾经科学家们无法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基因组中有那么多不编码DNA序列,所以他们提出了“无用”DNA这个概念。但这样的处置方式显然越来越站不住脚。

    科学家曾想在DNA的层面上寻找并解释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区别,但随着研究变得深入,他们逐渐意识到基因本身并不足以诠释那些差异。事实上,唯一与生物进化程度明显正相关的遗传因素是“无用”DNA的数量:越是复杂的生物体,“无用”DNA在其基因组中占的比例越大。

    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无用”DNA非常重要,那么它的功能到底是什么?如果它的功能不是编码蛋白质,那么它究竟在细胞里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有的“无用”DNA能在染色体内形成特殊的结构,防止染色体因结构变得松散而受损。也有一些“无用”DNA会参与细胞分裂的过程,它们的功能是作为锚定点,保证每个子细胞获得的染色体完全相同。还有一些“无用”DNA充当染色体内的隔离带,它们的功能是让转录活动局限在特定的区域内。

    有些“无用”DNA的另一项重要功能是调节基因的表达,在某些情况下,这项功能对生物个体产生巨大且显著的影响。

    DNA元件百科全书(ENCODE)计划是一个旨在鉴定人类基因组功能元件的倡议

    ,该计划的先导项目仅仔细研究了1%的基因组,使人们对DNA序列的本质和进化有了初步了解。大约半数的功能元件看起来比预期能够更自由地改变序列,这对生物学相关的DNA抵抗改变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大多数的DNA被转录成RNA,这个发现颠覆了我们把基因组看作是相当少量且分散的基因位于大量不活跃的“无用”DNA之间的通俗认识。

    ENCODE计划旨在利用高通量方法对人类基因组所编码的功能元件进行鉴定和分类,进而提供人类基因组更加具有生物学信息的表征。

    在该计划的先导阶段,35个课题组贡献了超过200个实验和计算数据集,以前所未有的详细度研究了人类基因组特定的29,998千碱基(kb)区域。

    ENCODE中使用的实验技术类型总结

    2012年9月5日,总计30篇论文同步发表于《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基因研究》(Genome Research)等杂志上。这是ENCODE第一次公布研发成果,并且是全球同步公告。

    ENCODE的科学家分析了将近150中不同类型的细胞,探查到了人类基因组的多种特征。

    ENCODE通过综合各种研究的数据,计算出了功能序列在基因组中所占的比例,其中包括他们研究过的RNA分子。功能性的RNA分子有两种,分别是编码蛋白质和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后者就是我们介绍过的各种“无用”RNA。“无用”RNA分子有大有小,小到几十个碱基,多大数千个。除了RNA分子,ENCODE还以序列带有的标贯遗传修饰作为依据,因为有的表观遗传修饰通常存在于有功能的序列上。其他的方法还包括寻找特征性的环状结构。另外,也有人根据特定的物理学特征甄别基因组的片段是否具有功能。

    在对那些通常情况下与调控序列有关的物理特征进行分析后,研究人员总结认为,

    这些调控序列的激活与关闭情况同样因细胞而异,而且它们反过来决定了细胞的类型。

    这也说明了,每种细胞能根据各自的需要,对基因组的调控序列潜力善加利用。

    最令人吃惊的一组数据显示,超过75%的基因序列都能被细胞转录成RNA,如果没有,那只是时间或细胞类型问题。这个比例相当惊人。在对编码蛋白质的信使RNA和长链非编码RNA进行比较后,研究人员发现了二者在表达上的一个主要差别。就研究的15种人类细胞系而言,在所有细胞系中都表达的信使RNA的比例远高于所有细胞中都表达的长链非编码RNA的比例。

    整体而言,ECCODE联盟发表的论文和公布的数据将人类的基因组描绘成非常活跃的模样——“无用”DNA就像一座信息和指令的巨大宝库。

    但实际上针对这些结论也有一些质疑,质疑者提出,这些数据最多只表明相关的序列有作为功能性区段的潜力,同时有批评者担心,过于灵敏的检测技术放大了基因组的“背景噪音”。但实际上这也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检测技术还不够敏感,我们的技术水平还没有高到能单独对一个细胞内的RNA进行分析,所以只能圈定复数个细胞,检测所有细胞的RNA,然后再用平均数估算每个细胞里的RNA分子的数量。

    随着对“无用”DNA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能够认识到,

    我们不能用简单的线性思维来看待细胞,任何发生在细胞内的现象都是多条通路环环相扣的结果

    。争论“哪种因素对基因组来说最重要”注定是白费力气。

    一段DNA序列可以同时包含一个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若干长链非编码RNA、小RNA、反义RNA、剪接信号、非翻译区、启动子和增强子;在这些基本的结构之上,还有DNA序列的个体差异、固定或随即的表观遗传修饰、可变的三维构象,以及RNA和蛋白质分子与基因组结合产生的效应;最后我们还要考虑瞬息万变的环境因素。

    只需要认真想一想基因组有多复杂,就不会奇怪我们为什么还没有对它知根知底。在人迹未至的黑暗中,总有新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学习。

  • 【转】苗润博:《辽史》与史源学

    作者:哲夫成城 发布时间:2021-01-21 13:01:34

    京大学历史学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苗润博的新著《〈辽史〉探源》,全面检讨了元修《辽史》的史源问题,系统考证了《辽史》各部分的文本来源、生成过程、存在问题及史料价值,并将《辽史》放置在整个中国古代正史文本生成、流变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同时尝试通过对《辽史》这一典型个案的研究,对传统的史源学研究作方法论层面的反思,探索历史学视野下文本批判的可能路径。

    6

    月2日,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将与中华书局联合组织有关该书的讨论。此前,苗润博就该书的写作缘起、问题意识、研究方法等接受了专访。

    原文地址: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598530

    采访︱

    胡珂

    整理︱

    王瑞

    辽史在中国古代史各断代领域,相对没有那么热门,您是如何决定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的?在您看来,契丹人建立的辽朝在中国古代史上处于怎样的地位?

    苗润博:

    我刚上大学时关注的就是北方民族史,因为自己出生在农牧交错地带,多沾染“胡俗”,比如小时候玩耍的地方就是辽金著名捺钵地鸳鸯泊。在南开读大一时,上王晓欣老师的“中国古代后期史”课,王老师学元史出身,对整个北方民族史都有涉猎,这门课对我影响很大。也许是巧合,当时提交的作业就跟辽史有关,大概是对比了《辽史》和中原文献两个系统所记阿保机长子耶律倍事迹的异同。这个问题现在看来当然很稚嫩,不过至少在当时树立了一种比较明确的感觉:历史学不应该是谈“玄”的学问,而首先应该是考证的学问。

    2008年末刘浦江老师《松漠之间》出版,第二年秋天我读到这本书,感觉与一般做北方民族史的学者的研究路数很不一样。当时我正好在翻《四库全书总目》,很认同、钦佩刘老师由文献入史学的研究路径,于是打定主意要跟从刘老师研究辽金史。2010年9月我从天津跑到北大旁听刘老师的课,课下和他聊起《松漠之间》里用到的一条史料,在史源上可能有问题。返津后收到刘老师邮件,问我愿不愿意来参加他开设的关于《辽史》修订的读书课。机会难得,我就这样懵懂地进来了,开始接受比较正规的辽史训练。

    苗润博与刘浦江,摄于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图书馆前,2011年4月。

    最后一次《辽史》读书课,摄于北京大学中古史中心计算机室,2013年6月。

    至于辽朝的历史定位,应该说,我当时进入这个领域,很大程度上是被刘老师的学术魅力吸引,并没有考虑辽史如何重要。现在看来,辽朝确实很重要,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第一是中原王朝的视角,这里涉及学术分野的问题。中国古代史掐头去尾的话,中间的历史大概可以用两个七百年来概括,其实就是所谓的两个“南北朝”。第一个当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的历史入口是东汉,做魏晋南北朝史的学者讨论问题一般都会追溯到东汉。从东汉一直到唐代前期,即从公元一世纪初到八世纪初这段时间,其实构成了一个大的历史单元,南北对立、冲突与融合、交汇是这一历史时期的主动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是,做第一个“南北朝”史研究的学者往往将这七百年当作一个整体来思考,而且兼顾南北,因此就会做出一种通达的气象。而第二个七百年提的人比较少,这里指的是从安史之乱开始,一直到明朝宣德、正统年间,大概从750年到1450年的这段时间。就像东汉之于魏晋南北朝一样,安史之乱拉开了晚唐五代辽宋金元历史的序幕,南北的冲突、对立、碰撞、融合再一次逐渐成为最大的问题。这一问题并不以元朝的统一作为收束,政治传统、思想观念、行政建制以及社会各个层面的真正融汇要到明朝中前期。而第二个“南北朝”的实际起点,就是辽和五代、宋的对峙,后来的南北问题都是沿着这一脉络发展的结果。因此,我想说的是,研究辽史不应该把它做成东北地方史,也不能简单地处理为周边民族史,而是要把辽朝放在一种大格局之下来理解。刚才说到,研究第一个七百年历史的学者往往南北通治,前后勾连,那么我们做辽金史,包括宋史,也应该关照南北,把前后七百年的历史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单元来处理,“瞻前顾后”“左顾右盼”,这样可能会对辽朝的历史作出更准确的定位。

    第二个是北方民族发展史的视角,这一点学界谈的比较多了。辽朝是第一个在坚守草原本位的同时经营汉地的政权。当时的蕃汉分治,是针对不同的治理对象(契丹、汉、奚、渤海等)而采用不同的制度。华夏政权从汉朝到唐朝发展出一套典型的中原治理模式,即以郡县制为核心,对周边区域施行比较松散的羁縻统治;而辽朝则开启了一种因俗而治的模式,这种模式被后来的金、元、满清所继承,成为从“小中国”到“大中国”转变的起点。

    从以上两个层面,我们大概能看出辽朝在历史上具有枢纽性的地位。

    《辽史》是元末修的辽朝史,它在契丹王朝历史研究中的地位如何?

    苗润博:

    辽史研究可用的材料,确实少的可怜。跟同时代的北宋相比,辽代文献留存数量可能连百分之一都不到。从传世文献看,辽朝几乎没有留下史部的文献,留下来的都是佛经。一些所谓辽朝人的史著,现在看来也都是后人所作的伪书。除此之外就是出土文献,比如北京的房山石经、辽朝统治辖境内出土的石刻。从绝对数量上来看,辽朝石刻与魏晋隋唐以及宋元,完全没法比。目前所公布的墓志,加起来可能只有不到三百方,其中还包括几十件解读率极低的契丹大字、小字墓志,这些材料都非常好,但是很难利用。这种情况下,惟一具有契丹王朝官方文献背景的《辽史》就成为研究辽史最基础、最核心、最重要的文献。

    基于这样一种史料状况,辽史研究对于《辽史》的依赖程度大约达到九成以上,远远超过了其他断代对于相应时段官修正史的依赖。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局面:《辽史》的记载基本上规定了辽史研究的主体框架。至于如何突破,每一代人都在想办法,我的办法就是“探源”。

    您是在什么契机下开始做《辽史》探源工作的?怎么评价前人对元修《辽史》的认识程度?

    《辽史》,[元]脱脱等修,中华书局,2016年4月出版,1755页,280.00元

    苗润博:

    开始的契机当然就是跟随刘浦江老师做《辽史》点校本的修订工作。刘老师学术起家是邓广铭先生让他逐条考索《大金国志》的史源,通过文献考证逐渐进入金史,后来又把研究慢慢推广到辽史领域。刘老师带着我们重新点校《辽史》的时候,特别强调史源式校勘,注意版本校之外的他校,而他校的前提是对同源文本的利用。这里面涉及很具体的问题。从陈垣的四校法开始,校勘学都在提“他校”,但是真正最有用的他校是什么?是同源文本的校勘,而不是随便用不同系统的文献来校勘。比如一直到现在的二十四史修订本中,一种常见的做法是用石刻里的字来改正史,其实石刻和传世文献完全是两个系统,这样的他校原则上只能出校而不能轻易改字。史源学和校勘学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刘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接受的训练既是校勘学的,也是史源学的。当然,那时所理解的史源学还很简单,就是“这条材料从哪儿来的”。

    最初,并没有打算做整体性的《辽史》探源工作。项目组大概花了七八年的时间点校了一百十六卷《辽史》,我参与了五年。完整点校下来之后,自然会对《辽史》整部书的来源产生不一样的感觉。做的时候是一条一条地做,但做完之后就会有一种整体的感觉,一种质的变化,进而思考元朝史官在当时究竟利用了哪些材料来写作这部《辽史》。这个时候所关心的就不仅限于具体某条材料从哪里来,而是关注《辽史》整部文献是如何生成的。从史料学到文本学的转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2013年夏天我们完成了《辽史》修订本的初稿,之后几年,我又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但没有系统整理。一直到2018年春天写完博士论文,发初稿给别人看的时候,有学友指出其中对《辽史》文献来源的判断显得有点突兀。他们会问,你的判断是从哪里来的?其实就是我们一条一条地点校出来的。这种点校过程中收获的“师傅带徒弟”式的技能,怎么样才能传递给别人?“小圈子”内的共识应该引发更多人的共鸣,哪怕是针锋相对的讨论。所以,我萌生了写这么一本书的念头,毕业后便开始了《〈辽史〉探源》的撰作。

    其实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冯家昇先生就写了一本《辽史源流考》。当时陈垣的“史源学”概念还没有提出来,《辽史源流考》整本书里没有提到“史源”这个词,但它却是第一部用我们后来所说的“史源学”方法研究正史源流的著作。这本书里关于《辽史》文本来源、编撰过程等问题的论断,基本上构成了此后八九十年间辽史学界的主流认识。冯家昇的方法其实主要还是史料比对,比如《契丹国志》现在还保存着,他通过对比发现《辽史》肯定用过《契丹国志》这本书。但是《辽史》中大量的内容,没有现成的、大块的文献可资比对,这些问题就没有能够解决。这也导致我们对《辽史》的认识存在误区:虽然冯家昇离析了一部分《辽史》,但由于离析的部分比较少,所以人们还是习惯于把《辽史》的记载等同于“辽时”的记载。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辽史》基本上框定了辽史研究的框架。那么,研究者的学术推进体现在哪里?主要就是“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金石材料、宋代文献、元代文献、高丽文献等等,用这些材料去补充、修正《辽史》,《辽史》很自然就构成了研究的基盘。我们似乎一直是在做加法,但对累加的基盘本身却是分析不足的。

    冯家昇著《辽史源流考》,1933年初印本。

    元人在修《辽史》的时候,对旧史材料进行了新的加工和创作,您如何看待元人的这项工作?

    苗润博:

    这里涉及两个层次的问题,首先是元朝人能看到的辽朝史料的情况,其次是元朝史官在此基础上做了哪些加工,没有前一个的问题就说不清楚后一个问题。

    以往学界没太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辽朝当时的汉文史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看《辽史》,会感觉它和二十四史中的其他书很不一样,非常简陋,本纪一年可能就几句话,而且极少有长篇的奏疏诏令,不要说跟《宋史》,即便是和魏晋南北朝的正史以及后来的金元二史比也相去甚远。这是为什么?一直以来没有一个很好的解释。直到近年俄罗斯学者公布了东方写本研究所藏的一件契丹大字草书写本,这件写本有一万五千字,现在只公布了三页,但其中有三处都出现了同样的标题,大致可译成“大中央辽契丹国诸可汗之记”,而序文的落款年代又正好和辽兴宗时一次重要的修史相对应,也就是说这个抄本很可能包含辽朝的官修史书。

    这让人想起了点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奇怪现象。比如《辽史》里记载的宋朝、高丽、西夏的使节或者交战将领,有时候音都是对的,但是字一个都不对。比如潘美,在《辽史》里就有被记作“范密”的,按照现在的读音当然很奇怪,但在中古音中“潘美”和“范密”是可以勘同的。这说明现在看到的《辽史》中的部分汉文记载很可能是听音记事的,这是怎么来的?我们知道,使节出使都要递名帖,名帖上写有名字,因此直接传抄的汉文记载不可能是记音的。由此推断,现在《辽史》的某些记载很有可能是从契丹文材料翻译过来的。

    这一现象和新公布的俄罗斯契丹大字抄本合在一起,使我想到一个问题,辽朝很有可能采用了契丹字、汉文双轨的记史制度,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金代,在文献中留下了明确的证据。换句话说,辽朝当时的记史制度决定了现在看到的《辽史》和其他正史的面貌是不一样的。我们能够明显地看到契丹、汉文双轨之间是有主轴的,主轴是契丹文,相当一部分的汉语材料是从契丹文材料翻译过来的。而从更长时段的历史来看,这很可能是北族王朝第一次同时采用本族文字和汉字双轨来记录历史。辽朝的双轨记史制度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不成熟性,与后来蒙古、满清更为完备的双轨制度有相当的差距:彼此之间是独立的两个系统,各记各的。辽朝汉人史官对于中枢政治本身就可能相当生疏、隔膜,加上从契丹文到汉文,再一层一层地留下来,从根本上决定了信息量的衰减,如此形成的汉文记载能在多大程度上保留了当时的史事,我们现在是要打问号的。这是第一个层面,即辽朝当时的记载,就有特殊性。

    辽上京遗址出土契丹大字“天朝万顺”钱

    接下来说元人修史的问题。唐以后的惯例是易代修史,改朝换代后马上修前代正史,也是宣示正统的一种手段。但元末修《辽史》的时候距离辽朝灭亡已经两百多年了。辽朝本身汉文记史的材料就很少,辗转两百多年,幸运流传到元末的材料少之又少,这个时候史官所面临的窘境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当时所能用到的主干材料就两本书,一是辽朝末年成书的《皇朝实录》,二是金朝中期修的《辽史》。根据我的研究,元人见到的这两种书不仅简陋,而且都有残缺,根本不足以支撑修成一部作为国家最高政治文化工程的正史,因此元朝史官要做很多的添加工作,动各种各样的手脚,一个核心的目的就是充凑篇幅,小书结语中提到了五种具体方法,就不一一列举了。

    笼统而言,《辽史》的纪传部分,元朝史官增饰的内容相对较少,源出于辽金两朝旧史的成分比较多,而志和表,元朝史官增加了特别多。顾炎武曾说“纪传一人之始末,表志一代之始末”,志和表是我们理解某个朝代最重要的、框架性的文献,而元朝史官增饰最多的恰恰就是这一部分。在辽金旧史里这些框架本来是沒有的或者残缺的,那么元朝史官构筑框架的工作性质、影响就跟小修小补地抄材料完全不一样了。我说《辽史》的记载被等同于辽时的记载,从而构成了《辽史》研究的框架,指的就是元朝人做了大量的加法。其他正史因为面对着很多记载,史官主要的工作是做减法,而元末史官则大量使用宋代文献,包括宋朝国史以及当时尚能看到的一些南朝私家记录,去搭建辽金旧史中并不存在的叙述框架,这种框架性的东西恰恰成为我们探讨辽代历史的束缚。

    您探源《辽史》的工作,可以说打破了元人框定的理解框架,在此之后,您认为未来的辽史研究还可能有哪些新的角度、新的空间?

    苗润博:

    史源学视野下的文本批判,落脚点不应该在于“破”,而应该在于“立”。打破旧的认识框架后,我们能呈现出哪些新东西,这个更重要。只破不立的工作当然有意义,但不尽如人意。史源学批判最后的理想状态是,能够呈现出全新的问题空间。小书的结语中提到“走出元人的辽史观”,走出之后,我们应该走向哪里?现在常说要接近历史现场,打破元人的框架之后,就要尽量去看一看辽朝当时人的叙述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在拆解元人的叙述框架时,会发现并不是拆着拆着什么都没有了。元人是在做加法,但是多少还是有一点基础的,我们把增加、附益的东西删减掉,剩下的东西往往就是辽朝当时人的叙述,尽管很少,但非常可贵。这部分可贵的叙述原本是被包裹起来的,像蚕茧一样,所以要做剥离的工作。相当一部分文本被剥离之后,我们会发现,辽朝当时的人对历史的认知和元朝史官所构筑的框架大相径庭,所呈现出来的历史面向是前所未知的,这就达到了“立”的目的。

    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我的博士论文研究契丹早期史的问题,从元朝史官修成《辽史》到现在六七百年的时间里,我们讨论契丹建国以前的历史都是从北魏讲起,一直讲到耶律阿保机建国,呈现的是一条看似完满的线性脉络。我对《辽史·营卫志》做了史源学批判后,发现这一套记载是元朝史官拼接而成的,他们利用的资源有一少部分是辽朝的零星记载,但大部分是中原正史《契丹传》。我把元朝史官的框架拆解之后,发现还有一个实体存在,这就是辽朝当时人对于建国以前历史的认知。这种叙述跟中原文献以及元朝史官勾勒出来的框架完全不一样,它反映的其实是耶律阿保机家族自身的历史记忆,而这种记忆呈现出来的面向和契丹五百多年的发展史截然不同。就此牵出一个或许有些耸动的论点:阿保机家族很可能是在辽朝建立以前一百多年时才加入到契丹集团的后来者。在这种情况下,既有的关于契丹史、辽史的很多认识都需要重新检讨。后来成为辽朝统治家族的皇族和后族,全都是外来者,以往只知道后族萧氏出自回鹘,现在发现阿保机家族很可能是从大兴安岭南麓来的。两个后来者成了契丹王朝的统治力量,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以往的历史叙述中却完全湮没无闻。如果不做史源学的批判我们不可能发现这样的问题。

    辽代祖陵陵园示意图(上为东),引自《内蒙古东南部航空摄影考古报告》。

    辽庆陵庆州城,引自《内蒙古东南部航空摄影考古报告》。

    内蒙古巴林左旗辽祖陵

    辽祖陵石房子

    刚刚举的这个例子是硕士时点校《辽史·营卫志·部族》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完成《〈辽史〉探源》之后,我发现类似的问题非常多,甚至可以说,既有的辽史叙述一半以上都需要“再出发”。当然,这里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推倒了以后能够重来,剥离之后会发现有一些实体的东西露出来,有材料的依托,而且是重大问题,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讨论。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由于留下的材料很分散、很稀少,剥离之后要想重建的难度比较高,但我觉得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您谈到了很多辽史的特殊之处,元人同时修了《宋史》《辽史》《金史》,并且在一两年内就完成了,这三部史书有什么共性?《辽史》的史源特点、纂修过程,是不是中国古代正史修撰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苗润博:

    有元一代,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争论要不要修、如何修辽金宋史,但是真正修成可以说是毕其功于一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三部正史。这会带来不同的问题。比如《辽史》,短时间内要做好加法很难,东拼西凑出来的框架不忍卒读。而对于《宋史》,情况就不一样,宋代的记史制度非常完善,从日历、时政记到实录、国史,更不用说宋人的私家记述,材料太多,所以元修《宋史》面临的问题是要在短时间内大量做减法,最终采取的主要手段是花式抄国史。相对而言,《金史》在元修三部正史中能够使用的材料体量适中,加法、减法都不会做得太多,所以《金史》在后世有所谓“良史”之称,其实细究起来也是盛名之下。元修三史的参与者是同一拨人,他们在同样短的时间内做这些事情,呈现出不同的问题。

    当时修撰三史有一个总纲领,即“三国各史书法,准《史记》《西汉书》《新唐书》”。《史记》《汉书》很渺远,远祖马班更多的是正统性的宣示,真正对三史框架具有规定性的史书是欧阳修、宋祁修撰的《新唐书》。我们从表、志的设置,尤其是各个志的名目来看,三史有过统筹安排,显然受到《新唐书》的影响。此外,既有关于元修三史的研究中,往往会忽略一个问题,元人面对的文献条件是一样的,翰林院当时所藏的官方典籍构成了元修三史的共同来源。以往讨论《宋史》《辽史》和《金史》,基本只关注各自使用的材料有哪些,其实这些材料互有穿插,特别是《辽史》《金史》在原材料很少的情况下,往往互相采摭,还会袭用宋朝国史的记载。

    至于《辽史》在整个二十四史的范围内能否反映共性的问题,我觉得特殊性、极端性要大于共性。但正是它的极端性会使我们思考一些以往习焉不察的问题。清末以前,正史被赋予了与正经类似的经典性,章学诚说“以史翼经”,对于过去的读书人来说是一种先验性的认识,他们的思维世界是由正史和正经构成的。经书构成基本脉络,史书填充具体事例。在这种思维图式下,正史被看作历史本身,类似的逻辑其实一直延续到今天。尽管我们常说“不可迷信正史”,但在研究实践中,尤其对于材料比较少的断代领域,这几乎是一种思维惯性。因此,《辽史》探源工作中揭示出的《辽史》文本的特殊性,恰恰提醒我们应该反思正史的经典性。正史被奉为检验其他材料的标尺,它本身却是免检的,这种带有明显经学色彩的史学思维与正史的经典性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怎样彻底祛除这层魅影,还需要实实在在的探索。

    明嘉靖八年(1529)南监本《辽史》

    《辽史》这一极端但又经典的案例,集中呈现出正史生成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比如正史修撰和国家制度之间的关系,在中原史书框架下“即时记录—档案—史馆—正史”,这条理所应当的脉络在很多情况下其实并不齐备,到底哪些制度影响了正史的生成?哪些制度保证了正史的稳定结构?后人修的正史与前代国史是不是理所当然的继承关系?又有多少是后来做的加法或减法?史官修史时面临的现实困难与因应措施是什么?以往我们看待正史文本,每每认定是无须拆分的,可以直接拿来用,而事实上正史的记载存在很多“缝隙”,可以将其区分为不同的模块或单元,每一个文本单元都可能代表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这样一来,原本铁板一块、相对僵化的历史叙述就变得灵动、丰富。同时,正史的叙述与当时人认知之间的距离,时人认知与历史本相的距离,都值得一层一层追问。

    您新书的标题是“《辽史》探源”,体现了史源学的学术脉络。书中使用的探源方法与以往的史源学研究是完全一致的吗?

    苗润博:

    通常认为,中文语境下的“史源学”最初是由陈垣先生提出来的,但现在我们好像不太关注他当时提出这一概念到底在说什么。其实史源学在当时是一种训练学生的手段,陈垣先生让学生拿着顾炎武《日知录》、赵翼《廿二史札记》这类书逐条挑错,他有一句治史名言叫做“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清人引了某条材料论证某种史学问题,让学生去查证原书,最后发现清人引材料很不老实,往往会曲解文义。我们知道,清季民初对乾嘉朴学的成果作过系统的清理,陈垣先生也以乾嘉后学自居,自然要反思前人的工作。在那个年代,史源学主要的功能就是验证对错、不被人诳,并没有变成一种自觉的研究方法。后来人把它发扬光大、提炼总结,史源学也就具有了某种方法论的色彩,即做研究要用原始材料,二手材料不能随便用,要找到其来源。到目前为止,史源学研究的主体路径还是一条一条地追索材料来源。从一条条地挑错到一条条地溯源,其中的思维逻辑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史料学的取向,把史书看作一条一条供史家采摭的材料,这种“为我所用”的取向或许先天就隐含着某种工具性或者说功利性。

    从实际效果看,史料学框架下的史源学研究可能存在三方面问题:其一,在可以找到文字类似的参证材料时,往往笼统依照不同文献的时间先后,论定其间存在直接线性的传抄关系,而忽视了同源异流或者存在“中间文本”的可能,原本更为复杂的文献脉络与历史情境由此遭到遮蔽。其二,对于缺乏现成、大段参照文本的情况,孤立的溯源往往会服务于研究者的论证目的,一条材料对论证有利,就使劲往早期的、可信的来源上靠,很少考虑编纂这个文献时能否用到、是否真正用过这种原始资料;一条材料不利于论证,就尽量把它的来源引向相反的方向。这种碎片式的史料溯源具有相当的随意性,因为主动权掌握在研究者手里。以上两点的共性在于,缺少了对文献源流的通体关照,不清楚史书作者当时究竟用过哪些书,全书之中相同类型、性质的记载究竟从何而来,研究的结果就可能会失去规定性和可验证性。其三,将文献拆解成一条条史料,作出非此即彼的真伪、正误判断,对于文本本身的结构、层次和缝隙缺乏省思,可能会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对整体的逻辑脉络不够敏感,不经意间为其中隐含的叙述框架所左右。这一点对历史学研究的影响尤为深广。

    以上三方面的缺憾,都有必要从方法论和研究实践上不断加以总结和反思。从单一的、碎片式的史料学取向到整体的、贯通式的文本关照是一个大的方向,我目前所做的工作还很初步。陈垣先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北大开过“史源学实习”课程,八九十年后的今天,我很期待能有机会重开这样一门课。绝不敢妄称“新史源学”,但确实希望能成为史源学的另一个维度,通过手把手的教学把这种方法传递下去,同时在更多的研究、教学实践中深化对史源学方法的体认。

    庆州白塔

    应县木塔

    批判、反思正史记载是当前学术界很流行的做法,比如中古史学界流行的“史料批判”“历史书写”,在您看来,对《辽史》进行探源这一方法与以上研究有何不同?

    苗润博:

    我的研究领域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古史,关于这个问题,以往思考得也很不够,只能姑妄言之。先说相同点,不管是史料批判、历史书写还是我所说的史源学,其实都关注“文本生成”的问题,把史书记载当做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考察文本怎样形成、衍变,最终呈现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面貌。至于差异的话,或许可以从三方面谈。

    一个是基本的着眼点。中古史学界流行的史料批判和历史书写,更多地关注历史背景、创作意图,日本史料批判的代表人物安部聪一郎曾将史料批判总结为关注史书的“构造、性格、执笔意图”。他们主要是从外部背景,包括社会风气、思想观念等去解释文本现象,当然也会分析文本,围绕书写模式,以及这些模式化的书写的形成提出问题,但主要是与社会背景建立关联。我接受的学术训练以及做的研究,更多地是希望走进文本内部,因此这里所说的史源学首先关注的是文本本身的生命历程。纵的一面是文献源流,比如元修《辽史》时所见的所有关于辽朝的文献记载是怎么流传到元朝的,这些文献是文本生成问题的核心,应该首先抓住,也是最能抓住的,特别是长时段的文献源流,是我们尤其需要关注的。横的一面是文本的层次和结构,即最终形成的文本能否分成不同的单元,每一个单元能否牵出一条脉络来。哪些书留下来了(来源文献的流传过程),留下来的书后代修史时有没有用、怎么用(最终文献的编纂过程),横纵两条线其实是交汇在一起的。

    第二可能是操作过程。相比于针对单一文本或者某些文本的细节、程式,把它们单独拎出来,进行社会风气、思想观念的考察,我的工作更希望从文献整体上进行观察。元朝史官修《辽史》整部书所用到的材料,其实影响到我们对每一篇具体文献的分析。单独地讨论一棵树和讨论一片森林中的一棵树,结果可能是不一样的。对《辽史》整部书有了某种感觉之后,再去讨论某个具体的文本,我觉得才容易讨论清楚。否则,我们看到的就只是一条一条或者一篇一篇,得到的认识相对来说就不那么通透。

    第三是预期的结果。不管是什么样的批判方法,最后都要落到如何“立”的问题,也就是前面说的提出、解决新问题。通过当时的社会风气、思想观念、制度背景、政治斗争、权力话语等因素可以解释文本现象,但如果这些因素不是分析文本得来的新知,就可能导致研究的结果只是验证既有的历史认识,呈现出一种微妙的循环。“探源”的工作首先希望呈现出文本本身的生命历程,深挖每一个环节,从而发现文本脉络、结构等方面的复杂性,这里反映的其实就是历史叙述本身的复杂性。把文献中的不同“地层”爬梳清楚、剥离开来,剔除后世增纂的部分,发现前所未知的历史事实,这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如果不对《辽史·营卫志》的文本做史源学批判,我们就很难看到阿保机家族很晚才加入契丹集团这么一个重要的历史面向。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您的落脚点是追求信息增量,最终要获得对于历史的新认识,而不止是拆解叙述过程?

    苗润博:

    对。虽然做的是减法,但由此发现的、原本被包裹着的东西,则是新增的历史认识。总结一下的话,文献学的底色和提出历史学的新问题,或许是这本小书最重要的两端。因此我才在结语的最后说,史源学视野下的文本批判应该分为两个层次,首先是文献本身的层次,其次才是历史学分析的层次,不好颠乱,也不好僭越。

    在这本书之后,您的研究方向和工作计划是什么?

    苗润博:

    就辽史领域而言,现在第一个层次的文本批判已经做了不少,后面可能会主要着眼于史实重建。探源的过程,让我发现了很多重要的、基本的问题可以继续深挖。我的博士论文是在对《营卫志》研究的基础上,重新书写契丹早期历史,预计修改后出版。此外,我还希望接下来能够有机会用从文献到文本、从史源到史实的路径,将自己的研究领域慢慢推展到宋金元史。作为拓展的基础和准备,目前手边正在做一些相关重要文献的整理工作。

  • 我们被判了自由的刑——读《市场的力量》

    作者:SoloJune 发布时间:2011-03-02 10:22:09

    《市场的力量》给我的第一印象不过是一本当下正在市面上流行的畅销书,从它那俗气的封面设计和装帧中便一眼可见。我随便将它塞在书包里,准备在寒假回家的旅途中打发时间用。

    有了这本书,此后,在动车上的三个小时,我静静地阅读,沉静在古今中外一个个关于“自由”的故事中,忘了自己正身在旅途。

    这自由,是自由市场经济。作者李子旸,毕业于北大国际政治系,却偏偏爱好研究经济学,信奉并乐于向人鼓吹纯粹的自由市场经济。透过他那洋洋数十万言的文字,我看到了一个年轻人对自由经济学说的宗教般的坚定信仰和赤诚之爱。

    对于经济学,我知之甚少,只读过梁小民教授编写的《经济学是什么》,那套北大出版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其实不过是普及经济学常识的一本小册子。

    作者李子旸坚定地甚至是有些固执地认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完全有能力解决其自身产生的缺陷,市场的力量正在于此。对于他的观点,我无力评价。因为在这本书里面只有事例的罗列和对其就事论事的分析,我看不到系统的逻辑论证和理论总结。我不敢保证,作者是不是只是在他预设的立场上,刻意选择了那些能够证明自己观点的材料,而对其他与其观念向左的事实则避而不谈。是否在作者有意回避的地方正是市场回天乏术之处呢?

    我不是坚定的自由经济的信奉者,我也相信一切机制都有失灵的时候。然而我又忠诚地信奉了什么呢?我现在正处在一个怀疑一切的阶段,对人性,对理想,对社会,我觉得自己都不大看得清楚,我感到了虚无与匮乏,我只有怀疑。

    但是,李子旸的固执己见中有一种东西深深触动了我,那就是他对自由的信仰和对人性的尊重。

    “书里的故事,在作者的心目中,不过是赋是比,其真正目的则在于兴,那就是对自由的阐述与讴歌。”

    他在书中写道:

    “市场必须自由开放,开放的世界背后是开放的心灵。”

    “刺刀之下,一个本可以盈利数亿的银行家,看上去却只是一个很差劲的工人。一个可以让无数人精神得到满足的文学家,却只能撰写无聊的宣传文字勉强糊口,如果不能确认可以享用和支配自己的劳动成果,人们就不会尽量地发挥自己的能力,没有人能改变这个人性定律。”

    在论述自由市场经济的时候触及到人性的本质问题,我想这应当是亚当•斯密当年在创立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学说的时候便已经洞见的深度。

    这本书的观点是否准确,论证是否严密,于我而言都无关紧要。甚至书中的许多事实,在我看过之后便忘在脑后。然而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那事实在我心灵中产生的印象或影响。

    正如本书序言中所写的:当下中国,发展经济自然重要,用何种流派的学说,做何种制度的安排,自然重要,但我以为,这一切的终极目标,当是为了每一个鲜活的人的福祉。无论起点,还是路径,抑或结果,都应当充分体现出对于每个人的尊重。对于人的权利和尊严的轻薄,甚或践踏,即是谬误。

    哲学家萨特说:我们被判了自由的刑。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句话。

  • 很全面的介绍货币银行的书

    作者:Bill 发布时间:2009-03-06 23:44:01

        如果没有时间、或者不愿意去看《商业银行监督管理》、《证券投资学》这类书,看这一本易纲老师编的《货币银行学》,就已经足够了。

                                       ——一个过来人的感言

        当初,我在看完这本《货币银行学》之后,又去看了很多版本的《证券投资》或者是商业银行监管的书。但是在备战考研复习的最后阶段,才真正的发现,其实主要的内容已经都包含在这本《货币银行学》里面了。大学阶段,我们学习金融学用的是Mishkin的《Monetary, 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ing》(影印版)。外国比较流行的著作,一个比较大的缺点就是太细、太全而层次略显松散,Mishkin的这本书也不例外。学习完一个学期之后,我觉得可能谈及具体的问题或许已经可以用一些方法去应对了,但是在面对整体的把握上,还是犹如一团散沙。

        结果,我从头开始看货币银行学相关知识的时候,并没有选取Miskin的那一本流行教材,而是选择了这本相对“旧”一些的书。虽然在内容上,没有对于新巴塞尔协议有相关的论述,但是在传统理论的介绍上,这本书的体系和内容都堪称是国内编的最好的《货币银行学》了。无论是案例选取,还是“小专栏”,虽然整本书力求与国际接轨,但是在着眼点上还是突出了“中国特色”,真正体现了“中西结合”的特点。

        两位作者严谨的学风以及对于知识的把握能力,在这本书里面都有很好的体现,因此给予最好的评价,实属应该。


下载点评

  • 无水印(434+)
  • 傻瓜式服务(101010+)
  • 可以购买(435+)
  • 内容完整(1099+)
  • 速度快(6310+)
  • 速度慢(369+)
  • 好评多(496+)
  • 中评多(5105+)
  • 书籍多(655+)
  • 图文清晰(796+)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美: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6 10:12:18 )

    加油!支持一下!不错,好用。大家可以去试一下哦

  • 网友 丁***菱: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7 14:08:34 )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 网友 谭***然: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6 10:12:19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马***偲: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6 10:23:23 )

    好 很好 非常好 无比的好 史上最好的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6 11:50:14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权***波: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6 10:11:13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利***巧: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6 10:13:20 )

    差评。这个是收费的

  • 网友 国***舒: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6 11:30:09 )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濮***彤: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6 10:15:59 )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陈***秋: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6 10:18:20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同作者:晨曦的书籍:

  • 手绘POP广告设计系列丛书—家居地产篇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绘POP广告设计系列丛书—酒吧茶艺篇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正版桃与末世之书3册晨曦编绘 神级分镜画风国漫大神圈水平漫画名家争相推荐 斩获快看漫画APP国漫榜神作漫画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培养孩子热爱 学习的91个秒招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91个妙招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让孩子自觉主动地学习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一年致富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揭示未解之谜(学生读物)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揭示未解之谜(学生读物)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中学生考试夺高分的15大诀窍(学生读物)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作者:夏远昭的书籍:

  • 手绘POP广告设计系列丛书——美发理容篇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绘POP广告设计系列丛书 --婚妙摄影篇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绘POP掌中宝 字库篇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绘POP掌中宝 设计篇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绘POP广告设计系列丛书——精品鞋业篇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绘POP标题字宝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绘POP标题字宝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绘POP标题字宝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绘POP标题字宝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绘POP掌中宝 字库篇 夏远昭 吉林美术出版社【正版书】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吉林美术出版社的书籍:

  • 速写/中央美院高考第1名考前示范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速写/中央美院高考第1名考前示范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八大美院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八大美院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八大美院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八大美院素描头像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高考速写掌中宝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高考速写掌中宝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八大美院素描头像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高考速写掌中宝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 “艺术” 的书籍:

  • 墨点美术 素描入门教程美术初学者零基础绘画教程书4册套装 (静物结构+几何体+静物+石膏像)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美教室--色块与色彩--色彩静物(紧扣教学 引导实战)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美术类院校高考直通车/人物速写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素描头像联考100%真题实战(心怀目标 百倍努力 实现梦想)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美术高考范画系列(速写卷)人物速写(全四册)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美术高考范画系列(素描卷)素描头像(全六册)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艺用表情结构(精装版)(全彩)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世界裸体艺术之旅 陈醉、曹林【正版保证】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艺用人体解剖 [英]萨拉·西蒙伯尔【正版保证】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企鹅日历. 2024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 “艺术设计” 的书籍:

  • 手绘POP海报设计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跟POP大师学手绘插画 简仁吉、汤小元【正版书】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网页广告设计实战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封面子恺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零基础学书籍装帧设计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视觉传达设计必修课--书籍装帧创意与设计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叶雨书衣:自选集【正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发货ILLUSTRATOR汉服款式设计与表现丁雯人民邮电出版社【正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绘POP实用词典 创意字体速查 第3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现货公安基础知识(2013年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 “POP卖点广告” 的书籍:

  • 30支经典广告案例从创意到实现 (英)威廉姆斯 著,李文娟 译 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正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绘POP实用字典 8种创意字体集 第3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绘POP字体速成系列--手绘POP描摹字帖1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精鉴玄览中国现当代名家精品选 师恩钊山水集 师恩钊 绘【正版保证】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绘POP六体字典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艺术与设计系列丛书 广告图形创意与表现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手绘POP广告基础教程 丛斌,张丽岩 主编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商业广告设计 许之敏 人民邮电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校园设计师手册.校园pop④ 叶晔 安徽美术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非遗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