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 pdf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8-24 13:20:0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pdf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pdf格式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8417134
  • 作者:张智涌 编 
  •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3-12
  • 页数:247
  • 价格:21.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8-24 13:20:03

内容简介: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编写。全书共14章,包括土方工程、砌筑工程、爆破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钻探与灌浆工程、吊装工程、施工导流与基坑工程、土石坝工程、隧洞工程、水闸工程、混凝土坝工程和水电站厂房工程等。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为中等职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和农业水利技术等水利类专业的教材。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编写。全书共14章,包括土方工程、砌筑工程、爆破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钻探与灌浆工程、吊装工程、施工导流与基坑工程、土石坝工程、隧洞工程、水闸工程、混凝土坝工程和水电站厂房工程等。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为中等职业学校水利水电工程技术和农业水利技术等水利类专业的教材。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冷笑对刀锋 发布时间:2011-08-26 20:40:43

    这是给小孩子看的版本。四字一句,其实可以拓展到人文历史地理各种层面。

  • 作者: La vie en Rose 发布时间:2024-03-17 18:47:13

    掉书袋,废话真多不如直接看列斐伏尔的书

  • 作者: 葡萄多 发布时间:2017-11-30 22:41:15

    天哪,居然能找到这本书,这是高中时,我同学给我的书,因为是她表叔写的。那时候觉得书挺好看的,感叹表叔阅历,文笔很不错,现在想起来恐怕最多3分了,虽然其中有很多描写历史,战争,国外的场景事物,现在想起来觉得堆积太多,主人公力量过于强大,其实会显得不太真实,情节也稍微老套了些。

  • 作者: 蒙利萌丘 发布时间:2023-09-20 15:15:10

    非常好看。田畑精一画得很好

  • 作者: NPC不需要睡眠 发布时间:2021-11-30 18:06:20

    补档打卡!2021.09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THIS IS WHY WE PLAY

    作者:诗和天真 发布时间:2021-11-15 20:08:33

    《灌篮高手》(新装再编版)• 尖端出版社

    第一次看全套的连载漫画,感谢这套经典的漫画(是的我现在才看),让我明白在读书的范畴里,看漫画也不是一件多“不务正业”的事情,特别是当我们深究漫画家如何通过高超的画功、精彩绝伦的分镜,还有巧妙的剧情节奏让读者在看的过程中为止颤抖的时候。再次感叹,那些了不起的作家总能让读者忘记自己在捧着一本平面的书籍,为他们制造出一个奇妙的幻象世界——在那里,我们真的跟每一个角色同呼吸、共命运。

    也感谢它让我更加理解篮球是一项怎样的运动。不管是像换防、禁区、单挡、抢篮板等等这样的技术术语,还是篮球这项运动用疲惫与意志熬出的热血鸡汤、用友情与信任织成的情怀毛衣、用搏杀与奇迹酿造的醇香回忆。

    以前高中的时候,常常看到有朋友上课偷拿手机看NBA、在麦当劳以写作业为名聚一起看球……科比退役的那天晚自习,深有感触的班主任还给我们布置了以此为题的写作练习——那是文科班那群平常最讨厌写作文的男孩写得最认真的一次。不会打篮球的我以前只是能理解他们,却从来没有迈进过他们所体验到的世界。

    但这次——

    三井寿哭着对安西教练说“我想打篮球”的时候;

    木暮说自己如果输了这场球就要高挂球鞋的时候;

    神奈川县决赛,湘北打赢陵南,首次进军全国大赛,樱木拍拍哭鼻子的大猩猩,喊他整队的时候;

    流川枫说自己要成为全国最强的高中生的时候;

    彩子在良田手心写下“NO.1后卫”的时候;

    樱木忍着背痛说自己最光荣的时刻“就是现在!”的时候;

    樱木用集训跳投绝杀山王,第一次跟流川枫击掌的时候……

    这些漫画里的高光时刻让我第一次体验到身边那群打篮球的朋友,他们一直以来所享受的是一个怎样的金光闪闪的世界。只不过是把球放进篮筐而已,这样的一个动作怎么就能包含了那么多青春期的成长与遗憾、永不言弃的道理与进取、孤注一掷的信念与人生呢?

    一直以来,我始终尊敬有着自己愿意倾尽毕生的爱好的人,篮球也好、电玩也好、电影也好、阅读也好、摇滚乐也好……这些爱好里一个个充满闪光与激情的瞬间,有着那些成天把“无聊的人生”挂在嘴边的人所永远体会不到的愉悦与快感,这样的瞬间与感受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

    所以,就一直坚持下去吧,对于我们爱好的东西。为了踏进那个那些不理解我们的人所永远体验不到的世界。

    THIS IS WHY WE PLAY.

  • 信仰在破灭中重生

    作者:湖烟醉月 发布时间:2012-12-11 09:10:34

    信仰从来都不是在树立中慢慢强大的,而是在破灭的那一刻才得以重生。——题记

    对于这样的一本书,我迟迟未能做评。因为我没读过《苏菲的世界》,我也不知道乔斯坦.贾德的作品好到什么程度,但仍然不相信如此盛名之下的作者会写出一本看上去只有三星的小说,所以我给自己空留了一段时间来消化和思考。

    这本《比利牛斯山的城堡》正是以乔斯坦.贾德最擅长的对话体写成,稍稍不同的是对话是电邮的形式进行的。一对旧恋人,男的叫斯坦,女的叫苏伦,因为一场诡异的车祸并且无法共同承担后果,最终分道扬镳。三十年后,却又意外地在事故发生地重逢,匆匆离别之后开始了频繁的电邮通信,并且期望在对于那场车祸的追忆中各自超脱……就此而看,这样的内容的确有些单调和枯燥。如果一但被误导把这样的情节当成悬疑故事来看的话,那么你一定是大失所望;或者,因为前面平铺直叙的枯燥而在阅读了一大部分的时候放弃了阅读,那可真是个遗憾。因为,小说的高潮就在最后面,出其不意,又干净利索。这不禁让我联想到了北欧人的生活态度和家居风格,简约而不简单。

    高潮部分甚至也可以用这样的六个字来形容,简约而不简单。出其不意的是,这个高潮既不是男主斯坦的电邮也不是女主苏伦的电邮掀起的,而是由女主丈夫尼尔斯的一封电邮所掀起的。如果说,之前男女主角双方各自代表了不同的信仰的话,那么最后丈夫这个第三视角的插入非常巧妙也非常必要。男女主角所各自代表的信仰在三十年前没有说服对方,那么三十年后就能说服彼此吗?这样的设问贯穿着阅读的始末,在这一设问的引导之下,三十年后的男女主角依然在为各自的信仰执著辩护。就在女主苏伦看上去已经赢了的时候,对话戛然而止。

    苏伦真的赢了吗?我想真正的结果是他们都输了。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用第三方的邮件来掀起高潮和结束情节的原因了。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第三方视角代表了公证和判断。苏伦在临终前的一句“难道是我搞错了?万一斯坦说的很对呢?!”已然宣告了自己信仰的破灭。相对而言,斯坦的表现则要难以解读一些。在之前与苏伦的电邮往来中,斯坦看上去似乎可以理解和接受苏伦的信仰了。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从苏伦的死亡和葬礼来看,斯坦不仅没有被苏伦说服而且迷茫了。从斯坦最后发给苏伦的电邮和尼尔斯的电邮来看,斯坦显然没有感受到苏伦的灵魂以及相应的预示。不止如此,斯坦还在苏伦的丧礼上表现得异常失礼。我把斯坦这种异常失礼的行为解读为斯坦内心的挣扎和迷茫。斯坦是没有感受到苏伦的灵魂以及相应的预示,然而,苏伦的车祸不就是最严重的预示吗?!这场车祸恰好验证了红莓女的那句 “你是从前的我,我是将来的你”。故事,从车祸开始,又因车祸而止了。

    至此,我终明了。信仰,不是任何人能给予或者说服的,也不是苦苦追寻和执行信奉就能超然获得的。信仰,只有在其破灭的那一刻才得以重生,因为那一刻才是灵魂真正的归宿。

  • 总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作者:sweet 发布时间:2017-08-07 15:18:19

    总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柳宗元的一句话与我看见徐霞客雕像时的思绪形成某种谙合。江边的雕像刻画了一个身背行囊,手拿草帽,衣着飘逸,目光炯炯的徐霞客。站在他身旁,向前望,寻找他两眼的聚焦点,目光竟穿越到了另一个新的空间:“风翳净尽,澄碧入流。”

      翻开《徐霞客游记》,为了寻觅那青衫博带下的仙风道骨。60多万字的游记,记录了他从眉宇清隽的少年到风烛残年的老人的所见所思。

      步步都是险境,步步都是犯难,千山万水行来,自山川源流,地形地貌的考察到岩石,洞壑,瀑布温泉的猎奇:从动物,植物生态品种的比较到矿业,手工业,物种的记录。他的足迹遍布奇山险壑,他无惧穷山恶水,因为他是大自然的朝圣者,他懂得朝圣路上必经磨难,所以他的脚步是那么气定神闲。

      热爱地理的信念使他到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不避风雨,不怕虎狼,与长风为伍,与云霁为伴,以野果充饥,以清泉解渴,几次遇到生命危险。当他俯观山河壮丽,仰叹星河辽阔,在残垣老树之下点起油灯,燃起篝火,记录星宿位移,在我心中他对理的信念幻化为对美的信念。

      当他用毛笔记下“程愈迫,则流愈急。”中国的探索脚步踏入一片新的天地。游记所保存的关于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地貌的广泛,深入的考察记述,比起喀斯特地貌的研究来,徐霞客远远走在了前面,他是历史的创造者。

      阅读中,我一直在思考的是什么力量使他仿佛有腾云驾雾般的本领云游四海?他是选择了自己所爱的事情,也许并不是主流的,依然是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徐霞客出生书香门第,年幼受父亲影响喜欢读历史,地理之类的书籍。立志要遍游名山大川。在父母的鼓励下,肩挑简单的行李,离开了家。他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行考察中度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但是他却做到了。志坚如铁,身行万里,留下这么一本著作,供我们欣赏很久很久以前的祖国的大好河山。

      从小种在徐霞客心中的幼芽渐渐成长,他感到心里有什么要崩裂要挥扬的东西正在夺门欲出,于是他出发了。出门时定是“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吧。

      当他攀上冲天的山峦,周围云雾萦绕,是不是有吐纳天地的万丈豪情?穿着一袭青衣,衣袂在风中舞动,这时远处山头的一片云弥漫飘散过来,把他包裹在内,一同回归山岚,他是否更强烈的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与自然融合,决定一生与其共舞?

      正是这份痴爱,让兼具童稚般不泯灭的好奇和圣人般老道练达的思维。我仿佛看见,他一手拿着枯树叶制成火炬,一手抚摸着崎岖的岩壁,走进岩洞。耳边叮咚的滴水声,潺潺的流水声,组成一支小夜曲。他久久地蹲着,把手放入溪流中,感受那清凉的仙露爱抚的从自己的手指间穿过,他仔细观察溪底溪岸,经长时间冲刷已温润如玉,乳白色中镶嵌着古老的黄褐,他有敲下一块带走的冲动,最终还是作罢。火炬的光芒渐渐微弱,他才依依不舍的离开。他把自己的理想付诸行动,果真迸发出灿烂耀眼的光辉来。

      他说:“我带着一把铁锹,什么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尸骨。”好一个“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他临死前手里还紧紧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崇尚科学,尊重自然,他用一生实践了这八个字。“把理想都放到生活方式中燃烧吧!”

    总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样的生活我想象过无数次,一遍一遍翻看着游记,就仿佛自己也在经历。如今有了如此便利的交通和阅之不尽的书,有时候也会惋惜,徐霞客倘在今天,是不是能够游历更多的地方,这本游记会不会更精彩。

  • 新闻的骚动

    作者:丁米奇 发布时间:2019-06-06 10:44:14

    新闻如气体,无孔不入

    现代社会虽然言必称教育,却都忽略了对现代人群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工具。无论课堂教育水平多高,最强大和持久的教育形式还是非电视电脑莫属。封闭在课堂内的时间毕竟只占我们人生最初的十八年左右,此后的生涯都交给了新闻媒体,而后者对我们的影响超过了任何学术机构,正式教育一结束,新闻就成为我们的老师。这是奠定公共生活基调、塑造我们对于外部群体印象的最强力量,同时,新闻也是政治现实和社会现实的主创力量。正如革命分子所熟知的,要想改变一个国家的理念,不能奔着美术馆、教育部或者著名小说家的寓所去,而是必须开着坦克直捣国家的神经中枢——新闻总部。

    我们如肉人形木偶,新闻对我们又提又拉

    这些报道对我们的影响可能比想象的更严重。在我们的大脑还没打算开门迎客之前,新闻就溜进来涂抹我们对陌生人的看法。读完这样的报道之后,很多事情都会因此变得更加困难。

    我们会因此变得悲观:英国经济面临三重灾难

    我们会因此害怕坐出租车:强奸案法官警告,女性乘坐出租车欠安全

    也害怕乘火车:流浪汉在月台推挤八十四岁老妪致死

    还会担心生病:“史上最致命”的新型流感病毒杀死三分之一感染者

    但是更害怕上医院:三十九岁病人因八小时缺水且“无人问津”而丧命

    我们会渴望青春再现:女歌手麦莉·赛勒斯身穿白色紧身热裤、脚蹬黑色长靴,热辣现身晨间电视节目

    却不免失去了对纯真的信心:教师向十六岁学生提供大麻并与之发生八次性关系

    我们开始担心自己的身材:女星科洛·塞维妮着字母短裤秀长腿出席《女子监狱》首映

    并且也知道垂老时,人们将怎样评判我们:梅格·瑞恩的脸到底怎么了?

    我们还在担心鸟的问题:死鸟惊现袋装生菜;令顾客大惊失色

    以及昆虫:妇女在袋装蔬菜里发现活生生的巨型埃及蚂蚱

    我们因此痛恨政客:欧盟领导人坚称布鲁塞尔预算已无节省空间,却在午宴时狂饮一百二十英镑一瓶的酒

    但是对普通人也没抱什么希望:坐轮椅的五十九岁平权顾问因企图在旅店性侵五岁女童及其母亲而被判入狱

    我们因此对男人抱有恐惧:男子在与女友争吵后狂甩十一月龄儿子并将其摔地致死

    但对女人也同样害怕:四十三岁的母亲因与女儿的十四岁男友通奸被捕

    我们会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多么平淡:超模凯特·莫斯、“黑珍珠”纳奥米·坎贝尔与格蕾丝·琼斯在众星云集的画廊庆典后狂欢至凌晨五点

    且自己的爱情也乏善可陈:就像蜜月永不结束:凯拉·奈特莉与丈夫深情相拥

    被新闻忽视的另一面

    生活中比较光明的一面却从未能跻身新闻。有太多的新闻标题虽然真实无虚,却绝无可能获得发表:八十七岁祖母在十五岁路人的帮助下登上火车站三层楼梯 教师克制住对年轻学生的情感 男子经过短暂反省放弃杀妻冲动 六千五百万国民安度整日,既未杀人也未打人 我们的国家并不只有一双被砍断的手掌,一个被分尸的祖母,三个死于地下室的女孩,一位陷入绯闻的部长,数以万亿计的债务,火车站的双人自杀,海滨公路的五车致命追尾。我们的国家也是此刻教堂尖顶那朵无人问津的浮云,拿着注射器温柔贴近病人胳膊的医生,灌木篱笆下的肥胖田鼠,敲打白煮蛋壳的孩子和一旁满眼慈爱的母亲,胆大心细巡视海岸线的核潜艇,研制出首个新型引擎样本的工厂,以及虽遭百般挑衅却仍能保持克制和宽容的伴侣。这些同样也是现实。新闻中展示给我们的国家,并非全然就是我们置身其中的国家。

    新闻——看不见的巨手

    新闻所做的,不过是通过自己的选择,将某些报道置于聚光灯下,而将另一些报道淡出视线,从而塑造出选择性的事实。此间凝聚了一股巨大且未被察觉的力量:拼凑一国公民对彼此印象的能力;操纵我们对“他人”看法的能力;在我们的想象中塑造一个国家的能力。这种力量极其强大,因为新闻部署的选题终究会产生强大的自决影响。如果新闻日复一日地告知我们,周遭众多同胞都疯狂且暴力,则我们每次外出时肯定会觉得心惊胆战。如果新闻潜移默化地给我们洗脑,灌输金钱和地位的重要性超越一切,则我们就会对平凡生活感到羞耻。如果新闻暗示所有政客都满嘴谎言,我们就会默默地舍弃理想和纯真,并对政客的每一项计划和声明都嗤之以鼻。如果我们被告知经济状况是人生成就的最高指标,而萧条至少会延续十年,那我们恐怕就再也无法打起精神面对现实。

    正视各事件的重要性

    在视觉艺术中,掌握透视意味着能够准确把握不同事物间的真实空间关系。远处的东西看起来遥远、微小,近处的东西看起来贴近、庞大。学会如何在画布上表达正确的透视关系,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项极为艰难的工作,这也意味着,在我们生活的其他领域,这项工作也同样困难。应用到新闻中,拥有穿透视角涉及比较的能力,也即将当前看似创伤的事件与整个人类史的经验进行比较,从而确认,为之分配多少注意力和恐惧心才公允合理。一旦拥有透视意识,我们马上就能领会到,与新闻所示意的恰恰相反,天下万物几乎没什么有十足新意,只有少数真正称奇,而绝对恐怖的则屈指可数。革命不代表历史的终结,只会以种种琐碎和复杂的方式改变许多事物。经济指标虽然相当严峻,但在过去一百年里也出现过很多次类似的衰退,就算出现预测的最差景况,也只不过表明生活水平倒退至几十年前,而那时的日子不是也照样在过?严重的禽流感也许会暂时打乱国际旅行并让现有药物失灵,但是研究实验室终将破解病毒并加以遏制。洪水看起来破坏严重,但终究只有小部分人受灾,且很快就会消退。也许我们永远无法彻底了解癌症和心脏病的各种成因,但长生不老从来不是凡人所能追求。罗马帝国灭亡了,但六百年后,一切都几乎回归正常。

    愤怒的原因——美好预设与现实崩塌而不给崩塌原因

    新闻很少提及:为什么翻天覆地的改变那么困难?为什么掌握强大权势和资源的人物或机构无法一举解决难题?新闻从不引导我们进入思考的细微处,去关注那些让决定变得“艰难”的真正原因,只会让我们在积聚的愤怒中认定:怠惰、愚蠢和怨恨是目前所有问题的成因——并且能够借由几个睿智机灵的人(也许包括记者本身)三下五除二地解决。倘若能为我们揭开事件各方都竭力回避的内幕,让我们得以窥探各中奥妙;倘若能提醒我们所谓的解决方案有可能引起另一波问题;倘若能让我们感知会议桌上的火药味、议题中极为艰难的选择,以及(至少在某些案例中)许多与会者的基本善意;倘若我们能就艰难决定何以变得艰难得到循循善诱的分析,我们的愤怒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平息。新闻不应该排除愤怒的回应,但应该帮助我们愤怒得有正确理由、有妥当分寸、有始也有终,并且成为具有建设性的构件。

    乏味与困惑的原因——只着眼单个事实而忽略背后的宏观主题

    我们凑得实在太近了。以美术为比喻,这种新闻报道就好比让我们隔着一两厘米的距离欣赏一幅油画,入眼只见模糊不清的蓝紫色,上面零乱分布着边缘染白的几处黑色线条。以这种近距离观察,我们真说不清画中究竟是木星的表面,还是皮肤的淤青,或是某种史前生物的足迹化石——而且听起来都不怎么迷人。而实际上,我们凝视的也许正是西方艺术中最具心灵震慑力的肖像画:提香的《吉罗拉莫肖像》之局部,只不过距离出了问题——因为你必须至少离画一米,才能领略到这件大师作品的种种趣味。

    事实、如何看待事实已经看待事实中可能存在的偏见

    可惜的是,许多新闻机构都存在着一种打消受众兴趣的偏见,认为最能成就新闻声望的,乃是以冷静中立的方式陈述“事实”。例如, CNN的口号是“给您带来事实”;荷兰的《新鹿特丹商报》强调其“传递事实而非观点”; bbc则自诩为“全世界最可靠的事实来源”。问题是,当今时代已经不缺少可靠的事实。重点不在于提供更多事实,而是如何处置手头的事实。每天,新闻都像是在开闸放洪:标准普尔正在评估各国的信贷评级,政府开支法案获得延期,划分选区的提案被提交给委员会,天然气管道计划已经开始酝酿。但所有这些事实到底意味着什么?与政治生活的核心问题又有什么关联?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些什么?虽然我们对于偏见一词的理解常常受限于某些左翼或右翼的极端言行,但其实偏见就和人生观一样千姿百态,因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世界的有益镜片。例如,我们可以按照惠特曼或奥斯汀、狄更斯或佛陀的特有角度去解读新闻。我们也可以想象某个带有精神分析偏好的新闻媒体,会把焦点放在阿以冲突中双方的愧疚与嫉妒,敏于察觉政治辩论中的心理投射,怀疑经济萎缩 0 ~ 1%即导致全国陷入“萧条”的说法,或者经济增长 1 ~ 3%就认为幸福必将到来的观点。新闻机构值得称道的殊荣,不应该是简单收集事实的能力,而是明智地运用偏见、从事实中梳理相关性的技能。

    无趣or扭曲

    时至今日,任何形式的个人化叙事都被视为对客观性报道的侵犯。于是,国际新闻在报道时避免采用任何带有个性色彩的语态。但是,假如有通讯记者坦率流露出自己对事件的反应,由此导致受众对他国印象产生了扭曲,就算这样的做法确会给受众带来危害,那么,这种伤害相较之下也是微不足道的——毕竟,表面上看似客观且正确无误的报道方式,其实隐含了一种即便面对陌生事物也没有丝毫兴趣的态度,这种态度不免引发一种令人窒息的乏味感受,从而彻底扑灭了我们探索世界的各种渴望。

    比新闻审查制度更可怕的

    我们很容易认为,民主政治的真正敌人一定是凌厉的新闻审查制度,因此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应该是文明的天然盟友。然而,现代世界却让我们发现,要削弱人民的政治意愿,有些力量远比新闻审查更具危害,也更加愤世嫉俗,那就是——以足够紊乱、零碎和割裂的方式讲述事件,让多数人对政治感到困惑、乏味和分神,以至当面对最重要的议题时,都没有了持续关注的能力,无法摸清来龙去脉。当代的独裁者如果想要巩固权力,完全不必费力去做下达禁令这样恶名在外的事,只消确保新闻机构源源不断地播出各种没头没尾的简报,只要数量庞大,不做解释,时时变更议题,让人浑然不觉不久前十万火急的某件事与眼下另一件事之间的关联,再间或穿插一些重口味的杀人犯和影视明星轶闻,就大功告成。要削弱大多数人对政治现实的把握,或者打消他们改变情势的决心,这样做就足矣。完全没有动用新闻禁令的必要。只需依靠新闻洪水,就能将现状高枕无忧地维持下去。当民众普遍觉得政治新闻乏味,这就不是一件小事;因为当新闻无法通过其陈述技巧来抓取大众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社会就无法克服自身的困境,从而无法调动民意,以引领社会变革与改良。但是,解决办法却不是简单地胁迫人民消费更多的“严肃”新闻,而是推动所谓的严肃新闻媒体学会用吸引受众的方式呈现重要信息。我们常常想当然地认为严肃的话题必定是,也理应是——有点乏味。此间的挑战在于超越目前的二分法:一派新闻媒体内容扎实但表达沉闷,而另一派新闻媒体哗众取宠且不负责任。在未来,理想的新闻机构会认真担当抽丝剥茧和深入浅出的重任,惟其如此,福利补助的报道和澳洲乱伦食人的报道才会(几乎)同样引人入胜。

    庸见的原因——生来为迎合大众

    由于新闻机构有营利需求,因此对于不可能快速赢得大量读者欢心的观点,新闻机构没有推进的条件。一名艺术家只要有五十个购买作品的客户,就可以过上体面生活;一名作家有五万名读者,日子也可以过得去,但是一家新闻机构的受众如果少于两千万人,恐怕连支付账单都成问题。

    新闻机构在叙事技巧上的无能?

    对此,新闻机构的标准反应是归咎于公众的浅薄,因大众对流行歌曲的关注,超过(且远远超过)部落枪击的关注;对某个英国皇室成员诞生的关注,超过中部非洲遭受佝偻和疟疾病的十万儿童的关注。但是,假如这种令人惊诧的冷漠程度,原来并不完全是由于受众的过错呢?假如观众和读者对于国外事件兴趣淡薄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因为我们特别肤浅或鄙俗,甚至不是因为事件本身空洞乏味,而只是因为新闻呈现的方式不够引人入胜呢?我们之所以对世界失去兴致,会不会是因为新闻机构对于向读者描述世界的方式,做出了错误的假定?真正折磨受众的那些原因,与新闻机构自我诊断的稍有不同:实际上,问题不是无知,而是漠然。在当今时代,关于世界各国的精准信息已经不难获取,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让大众对此产生兴趣。一方面,新闻需要告诉公众:游击队的攻击或洪水的泛滥导致多少人丧命,贪腐的总统导致多少人倾家荡产——此间的难点在于技术与管理,要求记者具备耐心、勇气和吃苦精神;而另一方面,说服读者或观众对这些事件发生兴趣(新闻不太考虑这些),却涉及其他的技巧,而且这些技巧往往是新闻机构的国际部所忽视的。但是,“诗歌为生,新闻为死”这个公式并不是恒久的定律。“新闻”这个类别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就本质而言,这个词语代表的仅仅是这个世界在某个给定时刻发生的任何事情。问题并不在于新闻本身,而在其所大量采用的抑制“生命”的阐述方式。如果新闻编辑室里坐着托尔斯泰、福楼拜和索福克勒斯,也许媒体就能多提供一些东西,以使我们的灵魂免于“死去”。

    外部的日常其实我们挺好奇的

    记者和编辑都倾向于认为,任何事件的重要性都是由其离奇性和反常性所决定的,这基本上也就是等同于其表现出来的可怕、血腥和残忍程度。于是乎,一起炸死三十人的爆炸,就比小渔村的平静生活来得有新闻价值;某种三小时内导致患者肺部衰竭的热带疫病,就比农民的喜悦丰收更引人关注;部队使用酷刑的曝光,就比在俯瞰约旦河的田园里享用塔博勒色拉和葡萄藤叶酿饭的午餐聚会来得重要。这种理念的问题在于,除非我们知道某地区的日常状态是何等模样,否则,对反常状态进行估摸或表示关切就不那么容易。只有当我们适度了解一方水土的日常生态,以及一方人的日常活动、习俗惯例和朴素愿望,才能对悲伤和暴力的突发事件表现出真诚的关切。不过,就海外大部分国家发生的事件而言,即便新闻媒体的技术能力再怎么日新月异,即便有案头、通讯、摄影、剪辑等各路人才,对于那里的寻常生活,我们仍然知之甚少。我们不知道刚果民主共和国的人民是否有过一日安宁,因为从来没有一家西方媒体记录过这样的信息。我们不了解在玻利维亚上学或理发是怎样的情形,至于美满婚姻这样的事在索马里到底有无可能,我们也是一头雾水。说起土库曼斯坦的办公室生活和阿尔及利亚人的周末生活,我们对两者的无知程度不相上下。新闻只向我们空投所谓的“重要”事件——地震、黑帮抢劫、吸毒杀手不分皂白捣毁整个乡村——并且认为这些事件必然能使得我们震惊,从而引发我们的兴趣。但实际上,除非首先能接触到让自己感同身受的各种行为和态度,从而在这些国家中辨识到那些全人类共有的普世元素,否则,再悲戚的事件也得不到我们多少关注。把目光聚焦在这些细节上丝毫不会削弱“严肃”新闻的力量,反倒能提供一块基石,在此基础上让我们对骇人听闻的及干扰正常生活的事件产生真诚的兴趣。

    国际报道的目的

    谈到国际新闻报道的终极目的,还有另一种假定。如同目前的现状所示,国际报道遵从着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即以国家的外交及经济关系为优先。因此新闻时事几乎只报道军事、商业或人道主义问题。国际新闻想要告诉我们:该与谁为敌、和谁贸易,或怜悯于谁。然而,这三个领域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并非头等大事。在更深刻与形而上的层面,国际新闻应该给予我们和异族互通人情的手段,这里的异族指那些远隔万水千山、本能地与我族为敌、让我们感到乏味或恐慌的外人。如果没有帮助,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与他们有任何共同点。国际新闻应该建立途径,让我们在彼此眼里变得人性化,以克服表面上看似无法逾越的地理、文化、种族和阶级障碍,营造天涯若比邻的氛围。

    数字vs活人

    金融新闻里的数字和图表永远只是速记,只有背后的报道和图片才能让我们了解自己所建设的这个世界。从根本而言,商业领域的重要程度绝对值得大书特书,仅仅为投资人利益着想的报道远远不够。

    流行程度vs需求喜欢

    凭一己之力难以找到需要的艺术作品,这件事说起来既怪异又辛酸,因为人类历史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多接触文化的途径。技术发明让我们得以自豪地获取数以百万计的书籍、电影和图片,不仅速度惊人,而且成本低廉,但是我们发现,接触眼花缭乱的海量作品,和知道哪些作品可能适合我们,完全不是一码事。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竭尽全力促成了艺术的普及,但在将受众与最适合他们的作品进行匹配方面,我们还处在起步阶段。一定程度上,这种落差需归咎于新闻,因为新闻占据了文化洪流的源头位置。这个领域和许多其他的领域一样,呈现给我们的信息五花八门,因为记者在决定报道次序时,并不是依据对心理需求的细腻揣摩,而是顺从出版机构、电影和博物馆行业的宣传档期。评论页面的末尾,总是可见畅销书排行榜或者电影院上座率,仿佛单凭流行程度就可有效判定,自己接下来该读些什么、看些什么。

    作品闪光之时:内容与受众内在需求同步

    总之,如果邂逅作品的时机不当,就算作品本身具备合理的价值,却仍可能无法引起共鸣。我们可以找到那些对己有益的“伟大”的书籍、电影或展览,但却仍感到冰冷、乏味,并因此充满惭愧,概因批评家未能如药剂师那样,就作品适用的症状作出充分或巧妙的解释。说来令人尴尬,艺术作品的大部分甚至决定性的潜在价值,都取决于受众的心理状况。只有在其内容与受众内在需求同步的场合,才会闪耀出金风玉露般的光芒。承担药剂师的职责,去识别和推广这种匹配关系,正是文化新闻应该培养的能力,如此,文化新闻才能为人类提供最强大的精神疗法。

    个性化新闻——自由的困境

    不过,放弃客观的编辑指引,也会产生令人担忧的可能性,因为这将带来一个新的问题,即:我们之中有多少人真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作为成年人,要想在现代民主国家过上良好的生活,就必须习得各种知识,来帮助我们维系道德品行、自知之明和身心安全,并帮助我们有效地履行各项公共和私人义务。然而,其中有些知识可能乍看之下并不诱人。当规划摄取新闻的责任落在自己肩头,我们恐怕会回避那些对自我成长有重要意义的信息,而这显然也是一种风险。“个人化新闻”也许非但没能帮我们开发出丰富而饱满的个性,反而加重了我们的病态,沉淀了我们的平庸。只有当受众对于自己的需要有高度成熟和全面的认知,个人化新闻较当今编辑制度的优越性才会得到体现。不过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在接近定制新闻的按钮之前,必须要对自己的灵魂了如指掌。只有完成了大量的自我反省后(也许还需要精神分析学家的帮助),才能做好准备,去设置个人新闻引擎上的刻度,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报道以挑战戒备心、扩大视野、激发适当的嫉妒。个人化新闻就像通向更多选择自由的关口,只会凸显明智选择的困难。

  • 很想设计一个网络时代的会心团体方案

    作者:N 发布时间:2009-03-03 19:33:05


下载点评

  • 种类多(3107+)
  • 愉快的找书体验(1066+)
  • 内容齐全(954+)
  • txt(648+)
  • 服务好(995+)
  • 还行吧(739+)
  • 可以购买(735+)
  • 无漏页(799+)
  • 内涵好书(648+)
  • 中评(1097+)

下载评价

  • 网友 田***珊: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6 10:53:41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方***旋: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6 10:19:40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通***蕊: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6 10:17:48 )

    五颗星、五颗星,大赞还觉得不错!~~

  • 网友 曾***玉: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6 10:12:42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堵***洁: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6 10:18:29 )

    好用,支持

  • 网友 蓬***之: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6 10:14:13 )

    好棒good

  • 网友 谭***然: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6 10:14:09 )

    如果不要钱就好了

  • 网友 师***怀: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6 10:15:13 )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康***溪: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6 10:12:42 )

    强烈推荐!!!

  • 网友 权***颜: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6 10:20:11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同作者:张智涌 编的书籍: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业)(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书籍:

  • PMP考试32小时通关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PMP考试32小时通关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网络工程师考前冲刺100题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网络工程师考前冲刺100题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网络管理员5天修炼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网络管理员5天修炼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网络工程师5天修炼(第三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网络工程师5天修炼(第三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网络工程师5天修炼(第三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网络工程师5天修炼(第三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