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7-29 02:0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精美图片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11302247
  • 作者: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编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0-10
  • 页数:219
  • 价格:42.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7-29 02:00:01

内容简介: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内容简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配套丛书共四册,根据《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编写。《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是其中的一本。《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共分十章,分别为:地面工程、抹灰工程、门窗工程、吊顶工程、轻质隔墙工程、饰面工程、幕墙工程、涂饰工程、裱糊与软包工程、细部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以分项工程为单位,汇总了各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施工物资资料,并分别对各分项工程涉及的施工资料、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记录等作出范例,且辅以填写说明,方便读者参考使用。另外,《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以网络下载的形式,收录了一些优秀的分项工程施工交底记录,便于读者编辑打印。为了便于读者查询表格方便,特提供“资料速查表”,置于前言之后。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类型:大型综合性专业出版集团

成立时间:1952年

简介: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国内知名信息出版内容提供商,经过71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机械工业出版社已逐步形成了完整的信息采集、加工、传播和服务体系,产品涵盖图书、期刊、数据产品、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是集纸介媒体、视听媒体、网络媒体为一体,研究、出版、培训、印刷、发行、分销纵向一体化的行业领先的多领域、多学科、多媒体的大型综合性专业出版集团。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内容简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配套丛书共四册,根据《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编写。《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是其中的一本。《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共分十章,分别为:地面工程、抹灰工程、门窗工程、吊顶工程、轻质隔墙工程、饰面工程、幕墙工程、涂饰工程、裱糊与软包工程、细部工程。《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以分项工程为单位,汇总了各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施工物资资料,并分别对各分项工程涉及的施工资料、施工记录、施工试验记录等作出范例,且辅以填写说明,方便读者参考使用。另外,《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以网络下载的形式,收录了一些优秀的分项工程施工交底记录,便于读者编辑打印。为了便于读者查询表格方便,特提供“资料速查表”,置于前言之后。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默存 发布时间:2022-05-31 23:52:25

    大师的论著集,太专业(有些读不下去)。

  • 作者: 赵社长 发布时间:2020-08-29 21:56:01

    图书馆翻到还挺有意思的,如果没有游览过书中的地名,不太会有进入感匆匆翻过,也有很多熟悉的街道作者标记了自己的记忆和走访考证的资讯,打通了我自己对书中街道的印象和街道历史的两层空间。

  • 作者: 陈美芳˙Ꙫ˙ 发布时间:2020-06-11 22:43:56

    高级官吏的官俸以北宋为最高,低级官吏以盛唐为最高,中国官僚群体的收入构成一条拋物线,秦汉以后,有上升趋势,以唐宋为顶点,以后就逐渐下降。这条拋物线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国力的消长。在中国的钱币上,反映了中国文字书法演变的痕迹。中国农民和工人的收入,两三千年来,并没有什么增加。在西汉时,中国劳动人民的收入高于西方世界。自14世纪末叶起,欧洲劳动人民的货币收入就比中国劳动人民的货币收入高了。

  • 作者: 陈非尘 发布时间:2022-09-18 21:11:20

    很遗憾这么晚遇到汪德新老师的书,又在前言中提到汪志诚为其兄长云云,补一句很后悔那么早就早遇到汪志诚的书。

  • 作者: 钮祜禄氏安小鸟 发布时间:2023-09-27 11:21:32

    男作者想到利用科技控制生育的办法是给70%的女性注射雄激素,让她们变成长胡子且没有生育能力的雄化雌体。但如果科技真能发展到那一步,只需要阉割掉多余的男性,让他们的精子丧失活性就可以了。按照“效率至上”的原则,这才是最有可能的发展方向。

    不论是《1984》还是《美丽新世界》,乌托邦是男人的乌托邦。男人被剥夺自由,而女人呢,女人从来谈不上自由。她们从来只是点缀其间,扮演子宫、腰肢和乳房。

    这就是雄性狭隘的想象力,比《1984》烂了不止一条大街。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战争的女儿》随想

    作者:present 发布时间:2022-03-27 15:00:58

    终于看完了这部巨作了。战争,也许在和平年代很遥远,但却是历史不可磨灭的印记。也恰好是这段时间,乌克兰的战争爆发,我真心希望,世间不再有战争。

    看这本书之前,我对战争的残酷只是停留在字面意思,但是这本书的描写,真的可以让人对战争有最深刻的认识。

    战争最残酷的,从来都是最底层的士兵,前线的战士们。流血,死伤对他们来说都是家常便饭。这本书着眼与战场后方的护士,从战后救护站出发,一批一批的死伤战士送到这,又送走,救护站见证着战争最残酷的一面。

    不知道该从哪方面说起,书中对重伤将士的描写,对战时毒气战、痢疾、肺炎的描写,对空中投掷弹炮的描写,一桩桩,都让人窒息。与此同时,战争中流露出的正义,亲情,爱情,却是弥足珍贵。杜伦斯姐妹在战争中成长,亲情的修复,塔尔顿夫人的正义与博爱,奥诺拉、弗洛伊德、莉欧诺拉姐妹们的友谊、坚守,娜奥米与基尔南、莉拉和查理的爱情……

    再多的话,也不足以概括这个故事的沉重吧,愿世间再无战争。

    记录一些书中的美句吧

    1、被战火摧残的人不分贵贱。

    2、在如此巨大的爱与恐惧之间,真的能有如此简单、自在和轻描淡写的友谊吗?

    3、护士是妖女,用花言巧语哄骗那些在死亡边缘挣扎的人。

    4、在那个混合体中,时间和恐惧合而为一,时间的进程也是恐怖的进程。生活中其余的一切都混沌如婴孩所见。

    5、恶劣的饮食、用坏的牙刷,日复一日的忧愁,将人的灵魂拉低到如此卑微的位置。

    6、他不会明白,一个人需要具备知足的天赋,才能领受自己拥有的东西。

    7、在战线的两边,不管是伤病急救站还是综合医院,都躺着些没有伤口但是被某种痛苦折磨的人。

    8、可你一旦成了一名战士,战争就是全部。你要做的就是在战争中寻找支撑下去的方式。

    9、污泥下面,绿色的生机蠢蠢欲动。

    10、如果这些残躯和尸体可以与胜利划等号,那么很难想象失败的公式是怎样的。

    11、生命如此荒诞,荒诞到它从降临的那一刻起,就必须被接受和尊崇。

    12、机枪的每一声轰鸣都是一道灵魂的伤口。

    13、同时,战争不是足球赛,不是各自得分,即便是成功的一方,也会失去分数。

  • 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作者:闲敲棋子张爱财 发布时间:2018-03-22 10:55:19

    看完这本漫画的时候我觉得我跟这只坏狐狸很像,我们在目标上很一致:单排吃鸡。当然我说的是我最近沉迷的吃鸡游戏,每天想法设法的去吃鸡,一小块也好,鸡屁股都行。而大灰狼则是我们的狼队友,我们跟他学习吃到鸡的经验,并且运用到实战中去,相信坚持不懈的努力和正确的方式可以让我们吃到鸡。我们的勤奋换来的也是一顿顿暴打和无情的嘲笑,让我们想吃鸡的愿望看起来像一个笑话。

    坏狐狸可怜巴巴的样子跟我也很像,吃不到鸡的生活是不可能得意的。

    大坏狐狸是我喜欢的两个狐狸角色之一,另一个是《疯狂动物城》的坏狐狸尼克。大坏狐狸的可爱跟尼克不同,尼克的狡黠、聪明,而大坏狐狸是蠢萌和可爱,大坏护理和尼克的智商差距大概是一条银河,但他们的共同点是:温柔。

    温柔一直是很打动我的一个品质,大坏狐狸对三只小鸡嘴上说厌烦等它们长大就吃掉他们,可眼神里的宠爱和温柔却是藏不住的,教它们吃东西,讲故事,陪伴和保护。

    封面背后的那段话是大坏狐狸告诉它们其实它就是狐狸的时候

    “我身上总有一些东西让你们有时害怕吧?”

    “有的时候,是的,我们会害怕……”

    “怕我吃了你们?”

    “不,我们害怕你不爱我们了……”

    对于三只小鸡来说,狐狸是不是狐狸,是不是鸡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狐狸给了它们妈妈一样勇敢的爱。它们依赖它,爱它,相信它。

    而漫画里的那三只小鸡也可以说是非常搞笑了,大坏狐狸告诉它们狐狸是要吃鸡的,而它就是那只恐怖的狐狸,小鸡目瞪口呆,然后小声问:“妈妈,你是狐狸,那我们也是狐狸咯?”大坏狐狸一脸懵逼,小鸡们振臂高呼“哇哦,我们是狐狸,我们去吃鸡”。回了农场之后它们依然坚信自己是狐狸,要去吃掉它们的同班同学。

    这本漫画很温情,老幼皆宜的一本读物,也没有太多的曲折离奇,像这个春天里细碎温暖的阳光在心里铺开。

    大坏狐狸在这本漫画的结局大概也跟我差不多:吃鸡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可能。

  • 打开历史的更好方式:吕世浩《秦始皇》三部曲读书笔记

    作者:飘荡的果壳 发布时间:2017-01-17 19:53:06

    把理智放在情感之上;

    历史学要讲究证据,且孤证不利。

    ——读《秦始皇》系列两点得知

    一直以来有个疑问,为何读了这么多书,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依然有很多事情想不明白,而且书中的知识没有为我所用。

    思来想去这样的读书方法实在不妥,人生苦短,如果尽是读一些与当下自己无甚关系的书,只是为了“读而读”,真是一种太愚蠢的做法。

    好像每次心态改变的时刻,就是吸引力法则起作用的时刻,这次发现的是一位台湾大学历史系老师的课程,刚听了两讲,就果断买了他的三本书,正好是他在网上课程讲述的文字版。

    上周末宅家,正好观看,三本书+视频,刚好看完,并做笔记及感想如下,分享之。

    一、学知识,要以“我”为中心

    认识一件事、学习一件事,总得有一件东西入手,现在我终于体悟,无论哪件事,都要以“我”为中心。

    “自我”就是认知世界的原点,这种感觉很奇怪:每当我接触一本书,里面有观点让我兴奋时,总觉得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人生的一块白纸又被填充了一部分。

    另外,之前出于一种思想上的自尊:认为越是求得天道,就越是要放弃功利求知识的思想,认为这种行为很高尚,实则不然。如果知识不能运用的话,那就是死的知识,会逐渐消失在历史的洪流中。

    二、 以历史学为例,学历史有什么用?

    对于这个问题,吕世浩的答案是:历史学有用,而且是有大用,只不过我们目前感觉没用,是因为学习历史的方法出了问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学历史有什么用?

    概括起来就有三个作用:

    1. 历史是磨刀石。通过学习古人,如何行为做事,设身处地思考,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识亦可以高。

    2. 学习历史可以明白大势,审时度势。时势造英雄耳。

    3. 历史学的第三个作用,就是“感动人心”。读历史,有卑鄙、有崇高,但唯一不变的是人性,如果不把人放在某个位置,他永远也不会知道自己有多高尚、或者是有多丑恶。

    既然学习历史这么有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呢?

    那自然是学习方法出了问题。吕世浩说道:现代教育是模仿西方,是工业化以后的产物,学校里培养出来的都是历史的工匠,而人文教育的本质是——如何培养成人,有关这点现代教育并没有教会我们。

    现代教育下,历史课上,我们学会了记忆历史大事,人物等等,却忘了最重要的事情——思辨。

    三、 为何选取秦始皇作为研究个案?

    在《秦始皇:穿越现实与历史的思辨之旅》一书中,有一个小标题,点出了为何选取秦始皇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巨变的象征”。

    要明白为何秦始皇是巨变的象征,这里就要引用吕世浩的一个观点:中国历史上曾发生三次巨变:

    `第一次巨变发生从仰韶到龙山时代;中国社会从原始的、人人基本平等的时代转到了阶级社会,那一阶段产生了一批人,叫“血缘贵族”,他们垄断文化技术,建立了一个宗法制社会。

    第二次巨变是从春秋战国一直到秦汉时代;这个时代传统宗法制结构解体,血缘贵族消失,产生了一批新的阶层,就是——儒生士大夫。

    第三次巨变,就是我们现在这个时代,即从鸦片战争开始持续到今天,而且不知转向何方。所以现在的一切都是混乱的,价值观混乱、经常会听到“人心不古”的声音,一切都还未定。

    而秦始皇作为第二次巨变的关键人物,与他发生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好好深思,因为我们处于第三次巨变当中。

    四、如何了解秦始皇,从5个方面着手

    首先,自然是一个人的生平了。这一部分主要集中在《秦始皇》一书中,从第三章一直到第九章,短短几万字概括了秦始皇的生前身后事,实在是悲哉。

    其次,要了解一个人,也要看一下他的子女们。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从他们的名字和性格以及所受教育上,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思想来源。

    例如秦始皇最著名的两个儿子:长子扶苏和小儿子胡亥,一个是儒家心目中理想的君王,一个是“二世祖”的原型,差距不可谓不大。从扶苏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并不是一味让法家继续统治下去,会让儿子接受类似儒家的教育。而胡亥,从史书中看出,,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的形象。

    第三,了解一个人,就要了解一个人的家族历史。这个就是《帝国崛起:王道、霸道与强道的取舍》一书所要讲述的内容。秦人在商代时曾为一方诸侯,只因为站错了队伍,就会周王朝的统治者发配西戎,抵御蛮族入侵。在那样的绝境下,秦人越战越勇,直至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成为天下最强的国家。

    然而吕世浩评价:秦人就像穷小子一样,逆境打不垮,但是顺境容易忘乎所以,就在最辉煌的时刻,一个强大无比的帝国就这样灭亡了。后人哀之的作品实在很多。

    第四,了解一个人,就要了解与他共事的伙伴。这一部分在《敌我之间:成在对手,败在队友》一书中有所展示。要说道秦始皇的队友,有一个人脱不了关系,那个人就是李斯,研究李斯的一生和作为,对于研究秦始皇很重要。

    第五,了解一个人,就要了解他的对手。这一部分也是在《敌我之间》一书中,书中介绍秦始皇的对手,就是太子丹和荆轲等人,相较之下,可见秦始皇的确为不世出的天才。

    五、最后一点小感慨

    看吕世浩老师的书和视频,有种当年看《明朝那些事儿》的感觉,历史,对于我来说,磨刀石算不上,倒是第三点“感动人心”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多了。

    在历史中,我遇见了高尚的人、卑鄙的人、忘恩负义的人,看惯了人性的高尚和卑贱,但是,天道循环,历史让我的思考放的很长,读了历史,我会感觉自己的思绪从身体飘出,越飞越高,从天空俯瞰整个星球、整个人类世界、文明的兴衰,居然有点感动。

  • 无题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0-17 17:01:57

    这本的序言里作者解释了一下为啥这个系列到了这第三本要提价。关于书的价格的高低,我一直都搞不明白。拿我现在在看的几本书对比一下,中华书局的《世说新语笺疏》,正文加附录超过了1000页,是作者多方考证,历时五年的心血,标价68元;西蒙斯的《海伯利安》,是作者在综合了人类历史、宗教、艺术等学科的基础之上,结合其天才的创意而写就的科幻史诗,标价78元;而这本书,是作者将自己的公众号上的用来给读者打发无聊时间的文章结集所成,“无可奈何”地标价58元。这价格相差不多的几本书之间,价值相差何其远。这里边的原因估计也挺复杂的,我不想深究,只想发发感慨,毕竟这套书我也没有花钱买。

    这个系列的名字叫做《历史的温度》,看第一本的时候感觉眼前一亮,到这一本,就感觉乏善可陈了。三本书看下来,大概有80%的故事都发生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国内和国外的故事都差不多),所以称为《(近代)历史的温度》似乎更合适一些。然而后面的“温度”两字,其内涵我也逐渐把握不住了。这年头什么都是有“温度”的,连银行的自助办理机器都能是有“温度”的。大概“温度”这个词汇,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可以把它视为一个万能的表达积极情感的词汇。编写一个吸引人的标题,针对课本上或新闻中人所共知的人物,介绍其不为人熟知的两三面,使读者读过之后对那些历史人物在普遍的认知之上又多了一层了解,想必是能产生一种暖洋洋的感觉。

    这一本分为“大变局时代”,“以国家之名”和“人性的抉择”三部分,共收录了39篇故事。其中有好几篇都和经典的影视作品有关。

    首先是《长津湖》。最近这部电影正在热映,而作者早在几年之前就写了专门的文章介绍跟这场战争相关的故事。电影我并没有去看,单看这本书里的介绍,让我改变了对人的意志对抗生理极限的认知。既然人可以忍受严寒,遵守纪律,活活冻死,那也可以在相反的情景下忍受着烈焰焚烧而一动不动。整个抗美援朝的胜利,大概很大程度上是靠着先辈们那超越了生理极限的钢铁意志搏出来的。

    然后是《切尔诺贝利》。关于切尔诺贝利的影视作品很多,我只看过前年HBO的版本。从这个事故之中,可以看出全面了解信息的关键性。由于信息掌握不全面,管理层作出了错误的决策,执行层也作出了许多不必要的牺牲。事故的牺牲者都是伟大的英雄,但最好的还是能尽量减少这些焦头烂额的英雄,而有更多能曲突徙薪的决策者。

    最后说下《泰坦尼克号》。毫无疑问,这是最著名的灾难片了。这个事故,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悲剧故事,也折射出了光辉与肮脏并存的人性,而现在,它还以某种形式继续作出贡献。我们如今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人工智能了,而初学机器学习的时候,大概都会接触一个名为“titanic.csv”的数据集吧。由此而起航的人工智能从业者们,也都在为创造更好的生活,减少不必要的悲剧贡献着力量吧。

  • 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摘录

    作者:圆缺 发布时间:2016-05-10 07:17:21

    一、兴趣重于技巧

    1.写作的第一能力是什么

    马正平教授(四川师范大学写作与思维研究所所长、四川省写作学会会长)谈到作文的消解与重构时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作文能力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成其为能力。作文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第一是“写作兴趣”,第二是“写作意志”,第三是“写作人格”,第四是“写作技能”。

    也就是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之一,并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作文意志”本身就是作文能力之一,并且是第二重要的能力。“写作动机”、“写什么”、“怎么写”,三者应该并列起来,且把“写作动机”放在“并列”中的首席。没有写作动机、不想写,就不会主动地去寻找“写什么”,更不会主动地思考“怎样写”。没有解决内在动力、内在兴趣的作文教学,你越“负责”,学生写得越多,越感到压力、压迫,越害怕作文。有了内在的动力,再讲理念、方法,那才管用。

    语文教师应该清清楚楚地晓得,让你的学生对作文葆有长久的兴趣,它所需要的一些列的组织、引导、激励,本身就是作文教学,而且是最重要的作文教学。

    2.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怎样消失的

    人学会了说话,说自己的话,用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件很自然、很顺手的事。学生认了字,用文字来“说话”(写作),那也是一件很自然、很顺手的事。现实呢?学生觉得用“文字”来说话,很不自然、很不顺手。因为——

    学生说的不是自己的话,不是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不是用自己习惯的说话方式来说话。学生说的,必须是老师认同的话,成人认同的话,试卷认同的话。

    很多学生的写作状态,跟朋友陪领导吃饭、无话找话的境况差不多。他得看作文要求,得看老师的喜好,他得考虑这要求、那要求,哪顾得上说自己内心沸腾的话?

    拿起笔就掉下自我,无话找话,“找”的还必须是别人爱听的,你会爱上这种说话方式吗?天天说谎,拿起笔就说谎,多累人、多痛苦的事!

    3.说错误的真话,不说正确的套话

    学生怎么可能老说正确的话呢?一个稚气、稚嫩的成长中的孩子,哪有能么多正确的话?犯错误、出问题,才是一个“真”学生。人总是在不断的错误中,趋向正确。

    一个习惯在作文里说正确的假话的学生,今后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谁都不难想象吧。

    4.说不好听的真话,不说好听的假话

    怎样让学生写“不好听的真话”?靠谱的一“招”是:让学生写老师的缺点,作为一项特殊的、必须的作业来写。一方面,强化学生写“不好听的真话”的意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考虑写“不好听的真话”的措词和语气。难点是,你要有勇气和胸怀,你要有真正的平等意识。没有真正的平等,学生没有真正的平等的话语权,作文只能看老师的脸色说话。

    要消除优秀学生的“霸权”,让“底层的人”也说出心头的话。那更“乱”了,更民主了,更“人文”与“人性”了。

    5.写作热情来自真诚的回应

    你想让学生不觉得作文累,不觉得作文可恶,一定要想办法让学生说真心话。说真心话比说假话轻松;要让学生说真话,说大实话、大白话,就得让学生说不正确的话,不健康的话,哪怕不是这个年龄该想的事,不是这个年龄该问的事,只要他认为重要的话,就让他写出来,表露出来,这本身就是健康的标志,是走向“真健康”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要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不要让学生一天到晚琢磨你喜欢听什么,这不叫作文,这叫作孽。

    怎样让学生的话得到回应?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读,有的老师张贴在墙上,有的老师办“班级作文博客”,我的法子,办“班级作文周报”,让学生拥有固定的读者和隐性的读者,这些读者会以口头交流或文字交流的方式,回应作者。

    6.没有兴趣的写作是“死”的写作

    一个人对某个事物有兴趣,才会想知道关于这个事物的其他信息。你想写作了,才会想去了解与写作有关的所有事情,你的写作才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你的生活中充满了写作的因子,你的阅读是带着写作的气息的,你的思考是带着写作的气息的,你的看、你的听、你的触摸和感受,是带着写作的气息的。你对写作深感兴趣了,你所做的任何一个事情,都会与写作发生隐秘的联系,并且,你会逐步地发现这种隐秘,这种秘密最终会成为你清晰的感受和论断。

    兴趣是写作的第一动力。好好地想办法,让学生有兴趣地写,有长久的“写”的兴趣,它是写作教学的第一要事。不要等到写作文了,才琢磨写的兴趣。你要想出一套法子,学生在你的“法子”里,想写,愿写,乐写。那是最好的作文教学。

    保护孩子的“错误”的真实,你可以否定他们的观点,却不能剥夺他们真实言说的权利,也不能以否定错误的观点,来抑制他们说真实错误的勇气。

    二、“生活”重于“生成”

    1.只要活着,就有写的内容

    很多老师(包括专家、学者、作家)都认为:现在的学生学业负担重,一天到晚活在作业堆里,作文哪有什么东西可写呢?其实——

    一个人只要活着,无论他身处什么境地,就有源源不断的生活。他的身体或许受到限制,他的心灵,谁也限制不了。只有限制学生心灵的教育,限制学生心灵的作文教学,才会使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枯竭学生写作的源泉。如果你觉得你的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那么你就谨慎地问自己:我的作文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心灵了吗?一个保守的估算,百分之九十的回答都是无奈的。

    小学生怎么可能没有写作的素材呢?

    优等生学有余力,课余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帮老师组织班队活动,和老师一起管理班级,他们是校园里忙忙碌碌的一族,他们的生活不乏丰富和精彩。

    中等生,培优轮不上,辅差挨不着,他们有着富足的、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游离于老师的视线外,过着自由、自在、自我的童年。

    人的生活状态或许有好有差,对写作而言,没有好坏之分,不同的生活状态造就了写作的多样性、丰富性。

    后进生呢,他们一天到晚被老师盯着,这个作业要订正,那个知识要补习,他们没有作文素材吧?不,后进生之所以“后进”,不是他们脑瓜笨,智力低,少根筋(弱智者除外),而是该好好听课时,不好好听,想着昨天的电视,想着课间的游戏,想着没吃完的鸡腿,想着自己也莫名其妙的心思。该老老实实完成的作业,他不完成,只要老师一转身,他就先玩一把。玩吧,非玩那幼稚得叫你看了就来气的玩意儿。后进生身上,总有那么多让你怒火中烧、哭笑不得的十事儿。(杨红樱笔下的马小跳、《机器猫》里的康夫)

    2.学生的生活就是写作的“金矿”

    我们的作文教学,从不告诉学生,第一位要迎合的是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想法念头。我们的老师,总以为学生没什么事儿,学生的那些芝麻小事儿,不能当作文来写?美女导演徐静蕾说:“每个人都可以是作家,鸡毛蒜皮的事情可以是天大的事情、津津乐道的事情——不要跟我说鸡毛蒜皮是小事,这个世界没有小事,所有的事情都是大事,民族问题是大事,台海危机是大事,谁失恋了,谁拉肚子了,谁患关节炎都是大事,这个观点我目前雷打不动地坚持。”

    语文老师要抱着徐美女的观点不放。每一天,每一个学生都演绎着他们的“大事”。一定要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写自己的“大事”,哪怕这些“大事”在别人看来是小得不能再小的“小事”。

    3.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的“写作金矿”

    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金矿,一个人的写作金矿,往往在他的敏感点、兴奋点、痛点上。语文老师的一大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发现他独特的“写作金矿”,帮助学生发现他的写作上的敏感点、兴奋点、痛点,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独特的写作金矿。

    作文教学,语文老师最不能做的事是,以成人的强势,强迫学生用成人的标准,去写成人“喜欢”的故事。大人们津津乐道的重大问题,孩子看来,也许困乏得打瞌睡;大人们看来轻描淡写、不值一提的小事,孩子看来,也许是件重大得饭吃不香、觉睡不踏实的大事。

    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写作金矿”,继而走进自己的“写作金矿”,让学生发现自己一直是“写作”上的大富翁,那是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继调动学生写作兴趣后最要紧的事。

    日记是“写作金矿”的最好载体。

    几乎每个作家都说,日记对他的写作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个影响不只是让他“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地练,更在于他由此知道了写作是心灵的、温暖的、自我的,是带着生活的温度、心灵的温度的。

    4.至少能让“半日记”取代“作文”。

    (何谓“半日记”?)3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说过,能否让学生养成写笔记的习惯,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就记。一句两句也可以,几百字也可以,不勉强拉长,也不硬要缩短。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对自己负责。

    为什么提倡写日记?因为“写作的种种要素,种种自由自在,以及身体到心灵的彻底放松,全在日记里。”

    日记的教学,老师需要做两件事:(1)找出一个使用日记进行作文教学的方法和程序;(2)学生写好后,老师给予指点,就是重视“作后讲评”。

    三、“发现”重于“观察”

    1.作文:先“温饱”,再“审美”

    写作,只有解决了学生的“写什么”,只有学生发现到处都是写的内容,再也不用为“写什么”发愁了,不把“写什么”当回事了,这个时候,老师稍用力,一组织,一引导,学生自然会把写作的重心转移到“怎样写”上来,自然会琢磨起草,琢磨构思,琢磨加工,琢磨怎样把作文写得好,写的跟别人不一样。

    不解决“写什么”,永远无法解决“怎样写”,至少,永远无法解决学生内心深处的、想要的“怎样写”。很多老师没有解决学生“写什么”,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学生“怎样写”,恨铁不成钢地批评学生“怎么如此不开窍”。学生哪有心思去想“怎样写”呀,“写什么”还没有着落呢。

    2.他人的施舍不能解决真正的“温饱”

    语文期刊上、作文教学观摩课上,不乏老师现场“生成”写作内容,让学生写作的教例。

    作家尚爱兰回顾女儿蒋方舟写作成长时说过:“发现题材,是最重要的写作能力。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等于文字的高位截瘫者,他的文学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别人才可以存活,等于是高度迟钝者,到处是食物,根本就看不到哪一种是可以的,要别人指定了才知道吃。”

    (针对老师现场“生成”写作内容让学生写作的现象)我不能不担心,如此教出来的学生,将永远是作文上的“高度迟钝者”“高位截瘫者”。

    学生身边明明到处是可“写”的东西,却被老师“惯成”了一个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公子哥。解决学生作文上的“温饱”,老师最不需要做的,是给学生做“饭”,“饭”已经有了,老师要做的,是教会学生自己去拿喜欢的“饭”。即使真的没有“饭”,也要学生自己去找“饭”吃,而不是老师去找“饭”来给学生吃。

    “生成”写作内容的作文教学,是对学生写作的一种“溺爱”,“生成”的写作内容,是一种变相的“施舍”,它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有写的感觉、写的冲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文教学要让所有学生,拥有自食其力找“饭”吃的本领。

    3.别陷进“观察”的泥潭里不能自拔

    很长时间里,人们信奉“写作是事物客观规律的反映”。客观的事物需要客观的观察,作文教学由此陷进了“观察”的泥潭不能自拔,认为只要学会观察,有了观察的方法,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的写作材料、写作内容。

    观察最重要的是手段的手段是眼睛和耳朵,但你如何解释,那个又聋又哑的海伦•凯勒居然成了举世闻名的大作家。

    写作灵感,不是靠睁大眼睛、竖起耳朵得来的。灵感靠什么?靠内在心灵的发现。

    上文尚爱兰说的话——“发现题材”,是“发现”,而非“观察”。“观察”只是“发现”的一个外部条件,而且是一个不成正比的条件。眼睛好、视力强或听觉好的人,不表示他善于“发现”;一个掌握观察方法的人,也不表示他善于“发现”。

    写作文要“留心观察”。“留心观察”四个字,重要的不是“观察”,而是“留心”。不“留心”,不“用心”,不将你的“心”“留”在你所观察的对象上,你让学生反复观察,学生装模作样地看,任你老师起劲地渗透相关知识,学生写出来的东西,照样干巴巴,一点味道也没有。

    写作,要的不是“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要的是“留心生活”,关键词不是“生活”,是“留心”。将你的“心”“留”在上面。

    解决作文“温饱”问题,第一重要的,不是外在的“观察”,而是内在的“发现”。

    4.心理学家的观察力失效了

    42名观察力很强的心理学家,正在德国哥廷根开会。突然两个人破门而入,一个黑人持枪追赶着一个白人。随后,两人厮打起来,只听得一声枪响,一声惨叫,两个人又追逐而去。高速摄影机记录了短短的20秒的惊心动魄。

    会议主席宣布:“先生们不必惊惶,这是一次测验,现在请大家把目睹的情况写下来。”测验结果没有一个全对,只有一个人错误在10%以内,13人错误在50%以上,有的简直一派胡言。

    观察能力很强的心理学家,为什么答案与摄像机的记录相差甚远?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事先没有宣布“观察目的”;二,事件太“突然、短暂”,无法在持续注意中感知。

    实验对我们作文教学有什么启示?

    第一,真正的写作来自生活,生活从来不提示你,下一秒是什么。生活不会事先宣布“观察目的”。观察能力很强的心理学家,在没有“观察目的”之下,尚且出那么大的差错,何况小学生?

    第二,生活中绝大多数的事件,都是突然的、短暂的,不可能给你充足的时间等你观察够了再消失。你若想在“持续注意中感知”,几乎不可能。

    第三,42个心理学家的回答没有全对,错的越多,越表示“错”的丰富多样。写作,要的正是“错”的“不同”。写作,要的正是各自的内在的“不同”。

    第四,托尔斯泰说:“要描写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描写他给我的印象。”你想用“观察”来描写一个现象、一个事件,不可能,你只能描写现象、事件给你的印象。所谓印象,它是内在的、心灵的、不同的。

    多少年来,语文老师围绕着“观察”教作文。教不好作文,也从不敢怀疑“观察”出了问题,而是怀疑自己的“观察教学”出了问题,你不妨听听知名作家严文井的话:

    “作家要了解的东西,最重要的是人,是人的内心。而这些东西偏偏不是在你想观察的时候,仅用观察这个办法就能得到的。可能正好相反,当你并未观察的时候,它们突然跳到你面前来了,我有心观察,常常是毫无所得,虽有所得我又不能用来写作品。”

    无意中印在心灵上的那些事件、那些感情,才会真正哺育写作。写作,重要的是去关注自己的心灵,去发现“无意中印在心灵上的”是什么。并明白,拿起笔来写的,正是这个“是什么。”

    5.重要的是“眼光”而不是“眼睛”

    发现,重要的不是眼睛,而是眼光;眼睛是外在的,眼光是内在的。海伦•凯勒两眼失明,两耳失聪,照样成为全球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她写作靠什么,靠内在的眼光,内在的觉醒,内在的发现。

    正是“内在的眼光”而非“外在的眼睛”决定了写作的高度。

    写作,说到底是心灵的活,不是眼睛的活,不是耳朵的活、鼻子的活。

    多少年来,作文教学几乎一刀切地走“观察—作文”的路,强调“眼、耳、鼻、舌、身”的器官感受,将最为重要的、内在的心灵的发现,放在次要的地位,这是一个致命的“次要”。多少年来,“一刀切”的“观察—作文”,垄断了作文教学的天空,灰暗的作文教学由此更灰、更暗。

    作文教学要从外在的“观察”的泥潭里拔出来,着眼于、着力于内在的“发现”,给作文教学带来一片全新的天空。

    6.这是“发现”,而不是“观察”

    眼睛看到的,身体感受到的,只是“发现”的一根拐杖。起初,发现可能要借助外在的感官,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在的思考。

    第一,发现自己内在的情感。一个感情不丰富的人,看得再多、听得再多,也写不出好作文。

    第二,发现自己内在的看法。情感不丰富而能写作,你得要有很强的思辨力,对事件有自己的看法,不人云亦云。所谓“很强的思辨力”,即透过纷杂的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内在。这个“看”,不是“眼睛”的外在的“看”,而是“大脑”内在的“看”。

    听到一声鸟鸣,有意思的人发现,哦,一个春天叫出来了。锤炼学生的现象思辨力,我经常使用“两招”,一,请学生每周写一两句“我的名言”;二,每月让学生辩论一个“两难话题”,详见《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一个人的心灵敏感了,多愁善感了,有了自己的想法看法了,他大体具备了写作的最重要的能力:发现。

    不要在“观察”上花那么多的心思。哪有什么事情,能让你像看着眼前的茶杯一样,反反复复地,跟特务似的,看了一遍又一遍?人怎么可能反复“观察”稍纵即逝的事呢?只有在“心”里“看”,在“心”里回味。

    (福楼拜曾让莫泊桑去“观察”行走的马车)老福对小莫说:“才能就是持久的耐性。对你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的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东西,因为人们看事物的时候,只习惯于回忆起前人对这事物的想法。最细微的事物里也会有一点点未被认识的东西。让我们去发掘它。”

    请你注意“观察”后面的“发现”和“发掘”,这两个词太重要了。

    一个人,把主要精力放在外部的观察上,忽视了内在的心灵的“看”“回味”,他的写作之路是走不远的。只有当“眼”中事物成为“心”中事物,才会有写作意义上的“发现”。

    7.“发现”和“观察”的分水岭

    观察,将人的目光引向外在;发现,将人的目光引向内在。两者的分水岭在此。

    歌德认为,作家除了有眼耳鼻舌身五官外,还有一种“内在感觉”。写作,将人的目光从纷乱的外在,引向沉慧的“内在感觉”。

    人有了眼睛、耳朵、鼻子,拼命地去看、去听、去闻外在的花花绿绿。你闭上眼睛,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闭不了5分钟,你想睁开。有了眼睛,习惯去看;有了耳朵,习惯去听。写作,要“反其道而行之”,要有意识地削弱外在的感官刺激,注意内在的心灵的活跃。

    作文最讲究“神”,“神”在哪里?不在你的眼睛里,也不在你的观察里。“闭目”才能“养神”。闭上你的外在的眼,打开你的内在的眼,“神”就出来了。

    8.写作灵感来自写作牵挂

    一个写作的人,应该时刻“牵挂”着他的写作,一如李清照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眉头”和“心头”都是内在的,而不是外在的。对写作有了“牵挂”的人,他会有写不完的内容,写不完的话。

    当你牵挂起你的写作,灵感女神也会牵挂起你。作文教学的重要失败之一,学生对写作没有牵挂。作文课,学生写好了作文,解放了。等到下次作文,写好了,完成了,解放了。两次作文,长长的日子,学生“牵挂”了吗?没有。

    写日记是最好的“牵挂”方式,习惯写日记的人,习惯“牵挂”写作的人,习惯一根“筋”老吊在写作上的人,每天都“牵挂”,每天都写点东西,每天都在“寻觅”写作的东西。你要叫每个学生都写日记,那是为难学生。找个折中的法子,让学生写“每日简评”,每天用三五句话,简要记录一件事。表面看,让学生积累写作的材料,目的是让学生每天“牵挂”着写作,有一种天天写着的感觉。

    有个“小招儿”:学生写好作文,每天挑一两篇,念上一两句精彩的话,请学生猜谁写的,直到下次作文。学生由此牵挂起作文。

    四、“讲评”重于“指导”

    1.不明事理的帮助是有害的

    “指导”的本义,是对学生写作进行帮助。然而,并非所有的帮助,都有美好的结局。

    (河南科技学院服装表演系周春梅事件)

    (南海之帝倏和北海之帝忽帮中央之帝混沌凿七窍的故事)

    作前指导,你还没见过学生的作文呢,你还没给病人把脉呢,也没有给病人做化验,想当然地给病人吃药,这是什么逻辑?杀人不见血的庸医逻辑。

    教师的“指导”一次又一次地“好心办坏事”。一次又一次的“指导”,捆住了学生的手脚和大脑,禁锢了学生作为一个鲜活的富有创造行的“人”的言语活动。学生作文不是想着怎样去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看法,不是想着怎样将自己的故事讲好,而是老想着怎样按师的提纲来完成作业。“指导”,直接导致了活生生的、个性迥异的学生写出千篇一律、面目可憎的作文。

    钱理群有“严重估计不足”一说:一是对中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严重估计不足,二是对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等智力的潜能严重估计不足。

    对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教师,“作前指导”的祸害,已经严重到可以毫不心疼地将它抛弃!

    丢了“作前指导”,写作最需要的是,不是技巧,不是指导,是自由,是自在,是自我。重视“作后讲评”吧,它“绿色无公害”,它顺应学生的写作步伐,学生需要什么帮助,就给予什么帮助。偏偏,作后的“讲评”在作文教学界,一直被置于可有可无的位置。

    2.怎样学说话就怎样学写作

    小孩学走路,重要的是他自己走,而不是对他进行走路的“指导”:提起右脚,重心落在左脚;右脚前移,重心随之前移;右脚落地,重心逐渐落到右脚上。左脚提起……小孩学走路,第一要务不是走的技巧,而是走的勇气。多鼓励孩子,孩子走多了,自然就学会了。孩子会走了,你再提醒,注意前面,别与人相撞;注意脚下,有绊脚的东西,那不就得了?

    小孩子学说话,你见过有哪个年轻的爸爸妈妈,先教小孩子“主语谓语宾语”的?有的话,准是书呆子。孩子听得多了,咿咿呀呀得多了,自然会说。孩子会说了,再提醒,哪个字要发准一点,哪句话不应该这么讲,要这么讲。

    小孩子学走路、学说话,都是先实践、后点评。没有学之前“指导”来“指导”去的。“后点评”是最好的“指导”,是基于孩子实际情况的切实有用的“指导”。

    小学生写好作文,老师用心研读学生的作文,“指”出哪句写得好,句子就该这么写;那段写得好,段落就该这么写;那篇的结构好,结构就该这么处理,作文就该这么写。“指”出哪里有问题,什么问题,号召没有这些问题的同学,一起帮助解决。潜存这些问题的同学,由此也获得了潜在的教益。那是实实在在的“指导”。老师认认真真研读学生的作文,由学生的作文现状,引出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作文训练点,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指导”。

    “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之后,实打实的“指导”。作前指导,学生作文还是个子虚乌有,你指导得再卖力,到底还是“空对空”的虚浮。

    作后讲评,用不着你花心思、费力气地找什么训练点,学生的作文就是训练点。你一边改学生的作文,一边发现学生作文里的亮点或问题,下次讲评时训练,一举两得,多好的事。

    有人说,打预防针不也先“指导”,效果挺好嘛!预防针是个好东西。每个预防针,都是医学专家反复权衡,反复试验,每一针的生产,都科学规范。你能确定,你的“作前指导”能像预防针那样科学吗?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语文老师,没有。

    3.上好“作后讲评”课的三件事

    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的文本依托。上讲评课,第一要紧的,是认真阅读学生的作文,带着研究文本的眼光和心态来研读学生的作文。一边读,一边做三件事:

    第一,欣赏。写作很辛苦,它需要热情而真切的赞美。讲评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作文,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抓“好句”。写好一句话,写精彩一句话,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做得到。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欣赏,才是一线教师带班教学最要关注的事。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名字,小作者听到同学朗读着他的句子和名字,作文带给他的尊严和荣耀、自信和光荣,一定会使他对作文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念。其他的同学念着小作者的名字,多少也期望下次能念到他的名字;每一个“期盼”,都在学生心里播下一个“我要写出精彩”的种子。

    “欣赏”环节还要“评”,教师要能评到“点”上,要“评”出精彩在哪里,让学生知道,这不是教师的廉价表扬,它有实实在在的依据。同时,也能让小作者模糊、无意中的“好句”,成为今后有意识的写作追求。

    第二,挑刺。讲评课不能光说好话,要能提出真切的问题。老师要梳理学生写作中出现的比较共性的问题,研读学生作文,老师要有一个“整体”观,即学生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出现的共性的问题有哪些。“挑刺”,一般着力于“句病”,有时也抓“段病”。“句病”,不是作业意义上的“病句”,而是写作意义上的语言的准确、顺畅、干净、利索。学生经常出现的“作文病”有:“的”病、“我”病、“长着”病、“心想”病、“关联”病、“开头”病、“记得有一次”病、“然后”病、“于是”病、“再”病、“就”病、等等。这些病,以“病例集中”的方式出示,给学生带来视觉和思想上的冲击,这就是集体授课制下的教学优势。挑刺,一要有经验,二要有耐心,耐心研读学生的作文,只有认真、细致地读学生的作文,才能将学生作文中的“病”准确地“号”出来。

    一次作文中,“病”不会只有两三个,会有六个、八个、十个。老师要选,每次讲一两个典型病,多了,学生也顾不过来。一个老年病人,大大小小的毛病一大堆,你不能什么病都治,先治大病,再治小病,你得把他当前最重要的“急性哮喘”给治了,再调理其他小病。不要期望一节课把所有的毛病都治好,也不要期望一次就能把毛病治好。每节课主治一两个“病”,复诊旧病,十节课,一学期,一学年,两个学年,学生的语言就会准确、顺畅、干净、利索。

    第三,训练。讲评课,不止“讲讲”“评评”,还要“练练”。“练”,就是将作前指导的活儿,移到作后讲评来。讲评课的“练”,主要来自两处:一,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申出来,某学生的场面描写好,大家一起来学一学,练一练。训练点从同伴作文中来,学生觉得自己“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二,从学生写得不好的地方引申出来,好几个同学缺少心理描写,老师创设一个场景,大家一起练一练,学一学,写一写心理的活动。教的是学生需要的,有心理认同,不排斥,效果自然好。

    讲评课的“练”,不追求所谓的“大容量”,要“小步走”。每堂课能够走一小步,一课有一课的进步,一学期就有一个大进步,一学年就有了了不起的进步。要上好讲评课的“练”,老师要有一个写作训练系统,不具备写作训练系统(请看我的《我的作文训练系统》),不能一看到学生作文中的问题就马上链接到一个写作训练点,那也枉然。

    从学生的作文实际出发的“练”,看起来没有“序”,实际上有序。它依从学生实际写作需要的“序”,随着学生的作文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地灵活调整,这个“序”是“无序”之“序”。

    五、“多改”重于“多写”

    1.写作数量制约写作质量

    我们的学生一周写一两篇作文,坚持了一年又一年。奇怪,学生的写作水平依然原地踏步。

    学生作文没有长进,不是“少写”,一个星期写一两篇作文,写得不少了。学生作文,少的是“改”。“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对于写作的重要性,老师们“知道”也只停留于“知道”:

    第一,绝大多数的一线语文老师,没有“修改”的切肤体验。我写“十二月”,每个月只写一篇,但是,每篇文章都是改了又改,每一篇文章,都改了足足一个月。

    第二,一线语文老师没有将“改”扎实地用到教学中去,也没有将“改”放到非常重要的地位来做。真正的写作,改一次,哪够呢?哪一位作家的作品不是改了又改的?《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光开头就换了20多个。列夫•托尔斯泰感慨道:“写作必须不怕反复修改,必须修改十次二十次才行。”

    第三,一线老师也只是浅浅地“知道”,不知道文章的修改如同揉面,揉的次数越多,才越有“筋力”;不知道文章的修改如同拌泥,只有反复揉捏,烧出的瓷器才能均匀光洁。

    一个月写好一篇文章,比一个月粗制滥造地、胡乱应付写四篇,成效要好得多。道理很简单,一个运动员一天训练四次,每次训练都吊儿郎当的,应付性的,每次的训练都在原有水平无聊地重复,那肯定不如一天训练一次,这次训练全力以赴,运动量达到他的极限,进入他的潜能区,训练得他腰酸腿痛,热汗直流,咬牙切齿,哭爹喊娘。

    作文教学上,梁启超反对只讲“多写”,不讲“实效”,认为篇数上,与其作得多而草率应付,倒不如少作几篇,抓实抓细,让学生作一篇有一篇的收获。他说:“我主张每学期少则两篇,多则三篇,每一篇要让他充分的预备,使他在堂下做。看题目难易,限他一星期或两个星期交卷。”学生写了一篇又一篇作文,却都是在低水平重复,写得再多,也白搭。要让每一次的写作,都达到写作的极限区域,进入写作的潜能区域。“改”,几乎是进入的唯一途径。梁启超说的一两个星期交卷,自然不是一篇作文学生要“写”一两个星期,而是“改”了一两个星期,要让学生一次次地“改”,“改”到再也“改”不出来为止。目前的作文教学离这点还很遥远:我们连“改”的作文意识还很淡薄,别说“改”好“改”精,“改”到写作发展的潜能区。

    不要只关注学生的写的数量。很多时候,产量高了,质量却低了。不要再拿“多写”来折磨学生。一个在不断低水平重复自己的人,一个永远只会做“毛坯”的人,永远做不了“精品”的人,到最后,自己都不会喜欢自己。作文教学,要从追求“数量”走向追求“质量”,要从“写多”转向“写精”。

    2.仅仅教给学生方法是不够的

    修改离不开“读”;读,只是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不少毛病,学生再怎样读,再怎样念,也读不出来、念不出来。你让学生念下面两句话:

    ●爸爸马上凶起来:“我认为这样写很好,怪什么怪,苏昭欣,那你给我记住啊,不要凶啊!”我心想,冤啊!我又没惹他,动不动就骂人。

    ●我摸索向前走去,立马摸到一个“人”,我心想:哈哈,小样!不用我去抓,自己送上门了。

    很通顺,没什么问题呀。有问题,它们患了“我想病”。无数的小学生,写到自己内心活动时,提起笔就“我想”“我心想”“心想”,这病已经深入了骨髓里,怎么读都觉得通、都觉得顺,都改不出来。告诉学生,这是“我想病”,删去了,更通,更顺,更紧凑。再看——

    ●虽然开门这件事很简单,但要我做到天天准时,那就难喽!

    ●有时,她也会说我、骂我,虽然我表面上生她的气,但我心里很清楚:打是亲、骂是爱,妈妈还是为我好的。

    很通顺,没什么问题啊。有问题,你去掉“虽然……但……”,句子更通、更顺、更简洁、更利索了。这就是鲁迅先生说的:“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你要告诉学生,这是全国小学生的一个作文常见病:“关联”病。再看——

    ●记得有一次,我在学校把脚给扭伤了……

    ●记得那天下午,电闪雷鸣,狂风大作。

    ●记得前几天,我骑自行车摔了一跤。

    ●记得有一次,我早晨五点就醒了,这时外面正下着大雨。

    ●记得有一次,同学们纪律不好,英语孙老师显得十分生气,一脸的阴沉。

    这些句子得了什么病呢?得了“记得有一次”病!你将学生作文里的“记得有一次”集中呈现,学生才会发现:我们的作文怎么老滥用“记得有一次”。

    你要一个“病”一个“病”地讲,学生里的“病例”多了,丰富了,一边读,一边琢磨,“‘心想’病”有吗?“‘关联’病有吗?”“‘记得有一次’病”有吗?……这样“改”,才改得清清楚楚,改得明白。

    不要抽象地教给学生“调、补、增、删、换”的修改方法。学生写不具体,是患了“哑巴病”;文中的人物都不说话,是换了“痴呆病”;文中的人物都不能动,……你要从学生的作文出发,一个一个地讲给学生听,一个一个地“改”给学生看,“补”给学生看,“增”给学生看,学生才会有感觉,才知道“增”“补”“调”“删”是怎么一回事。

    3.作者是第一修改责任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修改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

    重在自改。只有学生自己才最清楚、明白所经历的事,最清楚、明白内心的感受,只有学生自改,才最忠实于自我的本真。要鼓励学生在作文本上反复修改,哪怕将作文本改得“千仓百孔”“面目全非”。不要让“文面整洁”钳制了学生的修改热情;不要让“文面整洁”消耗了学生修改热望。“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之下,你要懂得取舍。学生改好了,再来清理卷面,为时不晚。

    自改,前提要教给学生“改”的路径。写好了文,学生知道要去“念”什么:有没有“开头”病,有没有“记得有一次病”, 有没有“说”病,有没有“关联”病……

    六、“真实”重于“虚构”

    1.泛滥成灾的“假作文”

    请看一段学生作文:

    记得有一次,在我们村那儿,出现了一桩夫妻吵架事件。当时,夫妻俩吵得特别僵,在这种场合,大家都束手无策。爷爷说:“…………”顷刻间,全场掌声雷动,村民们向爷爷表示由衷的敬意。

    中国学生作文的“造假”,已经成为大问题。大到什么程度,大到国家的课程标准都来管:“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这是颇具“中国特色”的。

    有一年高考作文题目是“战胜脆弱”。这年的高考作文把“虚假”推向了极致。为了拿高分,无数学子不惜“杀父弑母”——一大批考生的作文中不是说爸爸撞车了,就是说奶奶、外公死了。

    (某省的统计资料表明,20%以上的学生在作文中说,父母亡故,我“战胜脆弱”,面带微笑走进考场。那年是全国统一命题,据初步统计,在语文高考作文中,学生笔下写“脆弱”一下就写“死”了30多万人!)

    由此可见,学生作文“虚假”到什么程度!一个人说假话,要说得脸不红、心不跳,说得振振有词、慷慨激昂,那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也有责任——看看我们的学生作文吧)

    “说假话是从写作文开始的,说真话是从写情书开始的”——韩寒

    一个人从小学作文起练习说谎,到了高中,自然经验老到,滴水不漏。那不是学生虚构力强,而是造假力强,将来做假账,你调动刑警也不一定顶事儿。

    “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怎样的人。在作文中为了得高分这样一个功利的目的可以说假话,那现实生活中为了更加重要的目标就更加没有操守可言,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这种情况是十分可怕的。”——钱理群(人文学者 北京大学中言语系教授)

    2.“虚假”作文为何屡禁不止

    “很多人不会写作,是因为从一开始就走上了说谎的路。”——朱光潜(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

    “假作文”是条无望之路,已成定局,为什么作文教学还愿意“掩耳盗铃”?为什么学生拿起笔来还热衷于“造假”?

    每个教师心头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高尚情结”,这在班主任身上尤为突出。不幸的是,语文老师大都身兼班主任。这份“高尚情结”自然而然地表现在“言为心声”的作文评价上。直到今天,评阅试卷,语文老师依然看中、看重典型事件和积极事件。老师“高尚情结”下的作文评价心态,导致了学生作文偏向“健康”“向上”“美好”,引导学生去发现美好,没错,不过,不要忘记,在一个充满叛逆和怀疑的年龄里,你阻碍他这个年龄应有的心灵自由呼吸,你就阻碍了社会的一份进步、有希望的力量。该叛逆的时候不叛逆,那是件可怕的事。一个从来不叛逆的人,要么是一个无比平庸的人,要么是一个无比可怕的人。

    我们的作文教学一再要求学生写“高尚”、“感人”、“曲折”、“典型”,学生只好适应“要求”,他们不作无谓的牺牲,从而调整自己写作行为。没有那么多“高尚”、“感人”、“曲折”、“典型”,怎么办?虚构。

    3.一纸之隔的“虚构”和“虚假”

    “虚构”与“虚假”,从写作的角度看,它们是一对反义词。“虚构,是一种更高级的真实。”真正的虚构源自对真实的深层次、深刻的把握。这份“把握”对小学生来说,要求太高了。作家写的东西本质上都是写自己。一切的虚构都出于真实,真实是虚构的基础,基石。写真实的事件都无法做到,忙着去写虚构中的真实,必然“虚假”。一个学生,连用自己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的感情都做不到,你能期待他在“虚构”中表达“真实”的感情?天方夜谭,痴人说梦。小学阶段,让学生扎扎实实打好“真实”的底,将来才有可能出现真正的、艺术的、富有表现力的“虚构”而不是“虚假”。

    特级教师、中国写作家学会小学作文研究会会长王有声老师说:“在作文教学中,鼓励或默许学生编造内容,真中掺假,最终会害了学生。”

    4.作家为什么要“虚构”

    情动而辞发。按说,立马将触发你“情”的事写下来,那就是写作呀。作家为什么要去“虚构”一个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情”?它至少有两种可能:第一,现实中的事不能直接写,写了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引起不必要的麻烦;第二,现实中的事件超越了故事本身所能表现的;为了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必要对原有的故事改编、拓展,是改编、拓展后的故事,能容纳作者所有的思想和情感。

    这两条“虚构”的理由,对小学生的写作都用不着。关于第一条,小孩子本来就“童言无忌”,没那么多顾忌;关于第二条,小学生对事件的思考,没有作家那样深入,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就事说事,思考有限。

    绝大多数小学生的“虚构”作文,一是没有“情感的真实”;二是没有“内容的真实”,他们最高的写作愿望,是没有“漏洞”,获得高分。——必须明白,虚构的真实,看似没有“漏洞”。但这么去“虚构”,会制造出把假话说得滴水不漏的“高级说谎分子”!

    内容的真实带来情感的真实,内容的虚假带来情感的虚假。小学生尤其如此。

    5.让先“富”起来的学生“虚构”

    教作文以“真”为主。“真人真事”的“真”也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的客观事件的“真”,一种是内心感受的“真”。两者相比,后者更重要。写作要遵循内心的真实,写出来的作文才会五彩缤纷,才会带来心灵的温度。

    要让学生的写作遵从内心的真实,“平等”是最重要的保障,师生平等和生生平等。要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消除学生之间的不平等,要着力三个方面:(1)要消除作文优等生的话语权,作文写得好,并不表示他的观点时时正确。(2)要消除“班级小干部”的话语权。班级小干部与社会大干部一样,有点变味,不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而是一朝有了权,指手划脚、发号施令,把自己看成是“正确”的化身。(3)要消除家庭背景造成的不平等,班级是个小社会,什么事都有,什么关系都有。

    当学生明白了,写作重要的是遵循自己内心的“真”,就为日后“虚构”中的“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我说“真实”重于“虚构”,有三层意思:一,“真实”比“虚构”重要,一旦“虚构”影响到“真实”,保“真实”,舍“虚构”。二,以“真实”为主,“虚构”为辅,没有“真实”、不懂得“真实”,“虚构”必然会成为“虚假”。三,学生领悟到了“虚构中的真实”,也可以“虚构”。

    小学生作文能不能虚构。我认为:让先“富”起来的学生“虚构”。怎样的学生算先“富”起来了?已经打好了“真实”的底子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对细节有很强的把握力。对细节没有把握力的人,永远“虚构”不出好东西。

    七、“文心”重于“技巧”

    ◆夏丐尊在《作文的基本态度》一文中说:“古今能文的人,他们对于文章法诀,一个说这样,一个说那样,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千言万语,都不外乎以读者为对象。务使读者不觉得痛苦厌倦而得趣味快乐。所谓要有秩序、要明畅、要有力等等,无非都是想适应读者的心情。因为离了读者,就不必有文章。”

    老夏指出,写作最重要的“法诀”是“以读者为对象”,即“读者意识”。

    ◆写作到底有没有技巧?鲁迅说哪有什么技巧,写作在于“有意义,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老舍直言“最大的技巧就是无技巧”。他们说的技巧,属“文心技巧”。

    作文过早、过分注重文字技巧的训练,其恶果是训练掉了文字的激情与梦想,这就是过早、过分注重文字技巧的代价。

    ◆作文教学的“方向”在哪里?课标讲了: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你的学生要是不懂得“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他们就不会知道写作的方向在哪里,他们的写作只是受命于老师的作业,他们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的快感、荣耀感和幸福感。

    写作教学沦丧在方向的迷失里,盲目地走啊走,写啊写,走了很久,写了很久,走得很累,写得很累。必须尽快使学生找到写作的方向。方向对了,你走得不快,不要紧,只要一步一步往下走,总有走到目的的一天。方向错了,一辈子也走不到你要去的地方。

    ◆文心技巧:“发表意识”和“读者意识”

    让学生懂得写作的“自我表达”、“与人交流”,不难,两个字:发表。你把学生的作文“发表”出来,它的优势才会凸显出来,学生马上能明白,哦,原来写作是用文字说话,是人的另一个“说话”的嘴巴呀。

    怎样“发表”学生的作品?以往的“发表”方式有“朗读”“贴作文墙”, 现代的“发表”方式有“博客”“班刊”“班报”等。

    相比而言,“班报”更有优势:1.比起作文墙的张贴,它能让每一个学生随时随地看,不止让班上的同学看,也能让家里的爸爸妈妈、亲朋好友看。2.比起班级博客,它便捷,可随身携带,随时携带。3.报的周期快,更替速度快,更能刺激学生的写作。4.人对纸质的传媒,有着一种至今难以割舍的情节。

    我办了10年“班级作文周报”,手头近500期、500万字的“周报”。我用10年实践证实:只要你办两个月的“周报”,学生马上知道,写作要发表,作文有人读,有人评,有人对话,有人交流。

    有了发表,立马解决了另外一个重要的“文心技巧”,即夏丐尊说的“读者对象”“读者意识”。 读者对象、读者意识非常重要,很多发达国家的作文教学都特别重视“读者意识”。

    有了读者意识,写作中的很多问题都能不解自破。“读者意识”的重要内涵是“读者假想”。写作时,你要假想你的“读者”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喜欢哪些内容,不喜欢哪些内容。这个意识一苏醒过来,写作中,学生会自觉地以虚拟读者的形象,审视自己的写作。

    只要你的学生有了“发表意识”和“读者意识”,学生就不会胡编乱造,作文要发表,同学们会看到,爸爸妈妈会看到,读者既是接受者,也是评价者和监督者。有了“发表平台”,有了“发表意识”和“读者意识”,说真话,变得轻而易举起来。

    “发表意识”,必然带来“作品意识”。发表的资源的有限性,促成了写作的竞争性,有竞争才有“精进意识”和“精品意识”,才能消灭“作业意识”。不消灭写作中的“作业意识”,作文就是不断地重复原有的自己。有了“作品意识”,作者就会不断地修改,不断地完善、完美自己的作文,不断地创新自己作文,不重复自己,也不重复他人。

    有了“作品意识”,学生会不断地叩问自己的文字,以读者、编者和作者的三重眼光来审视,挑剔,他对自己的文字会有一种外科医生似的冷静的爱。“冷爱”之下,他会主动拿起笔来,不断在念、念、念,改、改、改。(老师可以偷着乐了)

    八、“课外”重于“课内”

    1.“三分课内,七分课外”

    (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三分课内,七分课外”。 ……于永正老师说过,以他的语文学习经历,“一分课内,九分课外”。

    (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文学习,得法课内,得益课外。)

    2.“语文书”不等于“语文课程”

    没有课外的七分,怎么也学不好语文。一个只知道读课本的人,语文学习上永远不会有出息。一本语文书不过三万字,教得再透,读得再熟,煮得再烂,不过三万字,不会变成30万字,300万字。一本“语文书”的背后,应该站着100本书,1000本书!

    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天到晚抱着薄薄的语文书,视语文书为宝典,为红宝书,一篇通俗易懂、明白如话的白话文,折腾了两三节课,还不够,还有一页一页的关于课文的练习题、“课课通”。把“三分”折腾得死去活来,把“七分”忘得所剩无几;把学生折腾得死去活来,把活泼泼的自主阅读、写作忘得所剩无几。

    新中国的教育深受前苏联的影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我们的阅读教学的重点恰恰和老赞说的颠了一个倒。

    做事情本该“抓大放小”,语文教学本该抓“七分”,抓课外的“七分”。笑看当今,谁能说与?很多老师的重视课外阅读、课外写作,不过早上到班级,对学生说“看课外书”;晚上放学,对学生说“明天交日记”,谁都会,民工也会,毫无教学的专业性可言。作为老师,你怎样组织?你怎样引导?你怎样激励?课外阅读体系、写作体系怎样构建?老师的教学专业性,在这里。

    一线老师为什么看轻“七分”?因为有个严重的认识误区:绝大多数的语文老师,错把“语文书”当成“语文课程”,以为把语文书教好了,就是把语文课程教好了,学生就能学好语文了。语文教学总在“三分”里忙乎,忙得“不亦乐乎”,忙得不亦悲乎!

    3.“课堂主阵地”不等于“课本主阵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善于思考的学生,在脑力劳动上所花的时间,大约三分之一用于阅读教科书,其余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用在阅读非必修的书籍上,也就是课外阅读上;而那些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的学生,连教科书也读不好。”

    一个整天把语文书当作重中之重的语文老师,本质上要把学生“教”成“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读”,结果“连教科书也读不好”的学生。

    语文书太单薄了,开发语文课程太迫切了。开发语文课程,开发好课外的“七分”课程,应该是语文老师的核心教学能力、第一教学能力。教师的核心能力不是课堂教学能力,那毕竟只占“三分”。

    一个星期,学生读了什么书,写了什么文,要交流和展示吧。一个星期谁读得多,读得好,读得有收获;谁写得好,摸到了写作的门道,老师要小结,激励先进的、进步的,鼓励或鞭策掉队的。每个月要举行一两次“读书介绍会”、“新书发布会”,进行一两次“写字比赛”、“写作比赛”,进行“快读比赛”、“美读比赛”。 “快读比赛”看谁读得快,读得流利,“美读比赛”看谁读得美,读得声情并茂。——这就是充满原始的野性学习气息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这就是牧羊式的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

    4.从“练”作文走向“用”作文

    人对有用的东西,会产生本能的追求。学生的作文“真”用起来了,他们的一定期望写好作文。学生“用”文字的热情,一定比你想象的要强。(办“班级作文周报”)。

    要从“练”作文走向“用”作文。“练”作文,学生的写作重心,指向课堂的“练习”;“用”作文,学生的写作重心,指向课外的“实践”。课外写日记,那是用作文;课外发邮件,那是用作文;课外写博客,那是用作文。课外的“用”,学生有一种“用”的内在需求,他不觉得是一项作业,一个负担。

    九、“写作”重于“阅读”

    1.阅读教学不能解决作文教学的事

    2.阅读教学的“写”,不等于写作教学的“写”

    我认为,阅读对写作的作用,第一不是语言积累,第二不是写作技巧,排在前几位的是:1.阅读使人心灵敏感,2.阅读使人思想深刻,3.阅读丰富人的“言语图式”。真正会阅读的人,是深刻的。阅读而不深刻,你就要警惕,他的阅读可能是“消遣性阅读”、“伪阅读”。那么多人读那么多武侠小说而不会写作,消遣阅读而已。

    今天的白话文已经到了明白如话的地步,学生不会产生多少阅读困难。教学的重心应从内容的理解上走出来,学生读懂课文意思后,要带领学生去搞明白,文本的意思是如何随着语言的铺展表现出来开的。

    一旦阅读教学有了“写作意识”的关注,步入指向“写作”的阅读脚步声就近了。阅读的前方有个“写作”引诱着、引领着,你的阅读肯定会发生“质”的飞跃,你的阅读将不再纠缠月内容,将是从内容走向内容的呈现。

    (请研读《小学语文教师》2013.03 中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及其后的两个课例)

    3.写作高于阅读,阅读低于写作

    一个经常阅读的人不一定经常写作,一个经常写作的人一定经常阅读;一个会阅读的人不一定会写作,一个会写作的人一定会阅读。

    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了,阅读能力必将迎刃而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写作能力可能还没提高。

    读书对人的影响大,写作对人的影响更大。读一篇好文章对你的影响大,你写出一篇广受赞誉的好文章,对你的影响更大!读一本好书对你的影响大,你写出一本广受赞誉的好书,对你的影响更大。

    “一个教师写了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了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你想过没有,为什么说“写”三年反思能成就名师,而不说“读”三年教育著作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意义上拿起笔来反思的人,一定是一个会阅读的人。写作涵盖阅读。阅读,很大程度上接受别人的“同化”;写作,很大程度上拒绝与别人的“相似”,表达自己的“独特”。你想成为名师,你要有自己的“独特”,而不是被别人“同化”。

    广场上有两头牛,一头叫“阅读”,一头叫“写作”,你准备牵哪一根牛鼻绳?我牵“写作”。那不是说阅读不重要。我牵“写作”,学生的阅读量不比你牵“阅读”的少,我手里的学生,学生创下3500万字的班级阅读“吉尼斯纪录”,大半学生的阅读量已突破一千万。牵“阅读”的人,从阅读切入阅读;牵“写作”的人,从写作切入阅读。牵“阅读”的人,把“阅读”聚焦到“阅读”上,看不到自己的脸,会自我陶醉或自我迷失。牵“写作”的人,把“阅读”聚焦到“写作”上,写作就是阅读的镜子,阅读就是写作的镜子。

    4,趋势:以“写作”为核心的语文教学

    很多发达国家的小学语文课程,都以“表达”为核心。他们看到了,站在“表达”的山头,才能将语文一览无余。

    人家小学一年级就让学生写“书”,我们到三年级才让学生写“片段”。美国人认为写作是一种创作,我们的老师认为学生的写作叫“习作”。我们总以为,写作文高不可攀,哪能说写就写。以“写作”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以“表达”为核心的语文教学,以“一生要写一本书”为方向和目标的语文教学,那不是拔高,那只是观念问题。

    阅读之于语文,是浇水、施肥;写作才是收获。

    很多人喜欢“阅读”,讨厌“写作”,那是他不会写,写不出东西。他施肥、浇水了那么长时间,什么“果子”也没有,自然讨厌。很多人的读书,属“游客”心理,到庄园里去游玩,动手玩一把锄头,那不叫劳动,那叫娱乐。不会写作的读者,他们的阅读大都是娱乐性的,而非劳动性的。

    梁启超认为,“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写”的水平,“读”的注意中心就该在“写”的规律和法则上。黎锦熙认为,写作重于阅读,那是不用说的事。


下载点评

  • 已买(348+)
  • 差评(51010+)
  • 无盗版(867+)
  • 速度快(1056+)
  • 差评少(7104+)
  • 赞(979+)
  • 无多页(596+)
  • 二星好评(458+)
  • 内涵好书(737+)
  • 引人入胜(684+)

下载评价

  • 网友 詹***萍: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4 03:59:40 )

    好评的,这是自己一直选择的下载书的网站

  • 网友 谢***灵: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4 18:04:02 )

    推荐,啥格式都有

  • 网友 苍***如: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4 04:08:19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4 04:11:28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石***烟: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4 05:52:16 )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步***青: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4 04:10:11 )

    。。。。。好

  • 网友 游***钰: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4 04:03:48 )

    用了才知道好用,推荐!太好用了

  • 网友 訾***晴: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4 04:01:30 )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康***溪: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4 04:06:09 )

    强烈推荐!!!

  • 网友 郗***兰: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4 04:05:16 )

    网站体验不错


同作者:北京土木建筑学会 编的书籍:

  • 建筑施工脚手架构造与计算手册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建筑施工脚手架构造与计算手册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建筑施工脚手架构造与计算手册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图解建筑工程作业指导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图解建筑工程作业指导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资料表格填写范例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机械工业出版社的书籍:

  • 阿里云云原生架构实践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伺服与变频应用技术项目化教程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6G无线通信新征程 跨越人联、物联,迈向万物智联 机械工业出版社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解密GRE写作论证思维 新东方GRE名师团多年教学精华倾囊相授 一本让你GRE写作快速突破4分 同时提高学术写作能力的书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新托业词汇本领书(2018年托业新题型!托业词汇畅销书全新修订重磅回归!)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新托业全真题库 (韩)白荧植 著,金俞辰 译【正版书】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新托业全真题库(2018年托业新题型!韩版十年实战畅销书最新修订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30天征服新托业听力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GMAT批判性推理:逻辑分类精讲 第2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GMAT批判性推理逻辑分类精讲 毕出【无忧售后 放心购买】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