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17-2018 - pdf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9-09 04:20:02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17-2018 pdf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17-2018 pdf格式下载
国际战略与安全形势评估2017-2018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950171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93.10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9-09 04:20:02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雪漠魂 发布时间:2023-05-09 08:38:54

    俄罗斯文学确实可以,不是名家写的也很不错。

  • 作者: 一心 发布时间:2023-01-09 08:54:30

    从小就告诉孩子追求财富和成功吗?用冒险用杠杆?这样的价值观不敢苟同,健康成长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 作者: 王嘉绪 发布时间:2015-06-22 19:04:05

    干货不多

  • 作者: 小鱼 发布时间:2023-10-12 13:48:52

    这排版,这文笔,错漏百出,什么玩意儿

  • 作者: Mountain Mama 发布时间:2012-08-11 14:21:00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香奈儿·米勒的战斗

    作者:江离载菁 发布时间:2021-03-10 23:30:38

    https://mp.weixin.qq.com/s/Z8v1Po1vtrHU9m0Sep2Tlg

    文 | 郦菁(《读书》2021年3期新刊)

    一位性侵受害者决定夺回自己的名字。她叫香奈儿·米勒,有一半华人血统,一半犹太血统。二〇一五年一月十七日,她在酒后无意识的状态下,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校园内被在校学生布罗克侵犯。从此开始,在长达四年的司法过程中,她都以埃米莉·多伊的化名出现在各种媒体报道和网络讨论之中。埃米莉时而是一个被动无助且面目模糊不清的受害者,时而是酗酒无度、专擅昏厥的“派对动物”;甚至被假想成一个放荡的红发女郎,或是拉丁裔女性。化名的初衷当然是保护受害者的隐私,但正如香奈儿自己所言:“我厌倦了作为一个被观察的对象而存在,他们书写我的故事,我却对此无能为力。”在这个意义上,夺回自己的名字,正是为了夺回叙述的权利。这是一场她与媒体、与公众、与性侵犯们、与司法系统,以及与自己的战斗。

    起初,难以承受的耻辱和愤怒迫使她把自己一分为二:埃米莉的那部分,可以把所有混乱和痛苦都交给她,然后或是切割掉,或是暂时“放在一个罐子里封存起来”;香奈儿的那部分,则竭尽全力维持日常生活。这是一种典型的人格“垂直分裂”。但在此后每一个脆弱的时刻,这种二分法就不可避免地崩溃了。而香奈儿选择用非虚构写作的方式来解决这场战斗,陈述自己真实的遭遇与怆痛。文学对她不仅仅是疗伤之途,也是找回敏感性与整全性的实践。由此,香奈儿得以重构自我与世界的关系,重获对于身体和情绪的控制权。香奈儿最终与埃米莉和解。难能可贵的是,香奈儿从未陷入一种命运无常的怨恨,或者是对伤痛不加节制的书写。感性化从来只能导致认知的关闭,自我的踯躅不前。实际上,她的作品可以打开更多的反思向度。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位关心性侵幸存者的心灵状态,或是现代社会中性别关系的一般结构,抑或是个体与制度对抗中的持续困境的读者,都可以从中汲取力量。

    01

    次生伤害与“性侵幸存者”

    性侵并不是我们时代的孤立事件,而是社会组织方式的产物,是源自某些不平等和剥削性社会关系的犯罪类型。侵害的发生比率比我们想象的要高得多。比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詹妮弗·赫西与西玛斯·汗教授在二〇一四至二〇一九年所主持的校园性健康与性侵害调查显示,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受访女性曾遭受不同形式的性侵,而男性比率为八分之一,其他非传统性别群体更高达三分之一。同时期其他类似调查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至少在英美法系国家中,性侵诉讼数量居高不下,但定罪率往往是最低的之一,这源自超低的认罪率和超高的撤诉率。戴利与鲍赫斯二〇一〇年的数据说明,前英联邦国家中只有大约14%的性侵案例报警,其中30%进入诉讼环节,其中又只有20%进入法院审判,而最终的定罪率仅为12.5%。 如此普遍的司法“正义差距”(justice gap),遮蔽了性侵带来的长期而多重的伤害。首先当然是对于个体控制和保护自身身体这种最基本权利的破坏。这并不因性侵结束而结束,恰恰是性侵之后才渗透到自我的每一个角落,如阴影一般跟随受害者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对于身体的使用。所有的羞耻、痛苦、恐惧与焦虑,都是事后才——接踵而至的。香奈儿在事发当时因为醉酒失去了意识,因两位路过的瑞典学生见义勇为,她才得以被送往医院。第二天,她被告知自己“成为”强奸受害者。但这种表面上的间接性并不能丝毫减轻她的创伤:她的自我碎裂了。在此后数年,她惶惶于每一个脆弱的时刻,害怕突然失去保护,她的精神和身体开始萎缩。

    插画《孤筏》(来源:theinitium.com)

    相比之下,另一种次生伤害发生在司法领域和公共空间。对于其人格的质疑和贬损,关于过往性经验、性侵细节的无穷尽拷问,使得受害人一次次陷入“再创伤化”的经历,很多甚至比性侵本身更为剧烈。实际上,根据美国的法律,法庭质询禁止提及原告的性经历。然而,辩护律师可以有一千种替代性的方式来发问,比如:“你有男朋友吗?你专一吗?你性活跃吗?你有劈腿的历史吗?”媒体的审判往往更加缺乏约束。香奈儿在医院接受询问时的陈述是最早被公开的材料,而事实很快被挑选和重构了。在此后的报道中,她参加兄弟会派对,在派对上喝了几杯酒,喝得失去意识等等事实被反复渲染,而另一些细节则被抹除,比如施害者在派对上还试图接近香奈儿的妹妹,并在侵害过程中发照片给好友加以炫耀。香奈儿曾坦言:“我感到我生活的围墙被推倒了,整个世界都爬了进来。” 最终,性侵以及更为普遍的性骚扰现象,并不止于个体层面的身心伤害,而是在更广的社会领域和更长的时段中,深刻影响了女性平等分享社会公共空间的权利,因女性作为受害人的案例仍占绝大多数。当男性的行为被假定是“不变的常量”,而女性是“被期待改变的变量”,女性就被赋予了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时时刻刻关注潜在的危险,观察自身所处的环境,衡量威胁的可能性,并干脆从一开始就避免酗酒或者衣着暴露。长期来看,这种责任的不对等如果得不到纠正的话,会迫使女性更多地退出学习、工作和对公共空间的参与。这也是一种结构性的不平等。实际上,很多男性行为人的动机并非即时的性冲动,而是对性别权力的显示与确认,或者更糟,是对于性别边界的纠察,提醒和迫使女性退出公共空间,回到“本应属于”她们的家庭领域。

    当然,从更长的生命历程来看,创伤经历终究只是一个片段。通过心理干预等方式,受害人总是有重塑自我和找回身体控制权的机会。在这个意义上,当代西方学界倾向于用“性侵幸存者”而非“性侵受害者”来指称她们,因后者似乎和一种无助、被动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而前者更具能动性,也代表了自我修复的可能。在中国当下有关性侵和性骚扰的诉讼和干预调解中,也倾向于采用“当事人”的说法来指代受害者。实际上,我们也需避免将性侵相关的伤害本质化,或者不假思索地转而乞灵于国家。政治哲学家温蒂·布朗在《伤害的状态》(

    States of Injury

    )一书中就曾提到,把受害者描绘为无助的形象,由政府主导为她们提供过度的保护,只会增强她们的依附地位。而伤害恰恰是重新建构自我身份的起点之一。很多犯罪学理论近年对于女性主义运动也有尖锐的批评,例如西蒙的《通过犯罪来治理》(

    Governing through Crime

    )。它们认为,女性主义要求国家严惩性暴力相关犯罪,但其非意料后果恰是与国家合流。犯罪及其相关制度和知识,此刻成为社会治理的替代性“装置”,国家由此完成了“再男性化”(remasculinization)。

    电影《嘉年华》剧照(来源:douban.com)

    02

    过度司法化与司法“性别化”

    正如前面所述,司法是生产和再生产次生伤害的重要场域之一。香奈儿的书写亦指涉了两种导致创伤的普遍机制:过度司法化与司法的性别化。 过度司法化更多的是一种美国现象。香奈儿事发后和警方做了笔录,该案随后进入地方检察院提起的诉讼程序。一直到当年十月,法院才召开听证会。次年三月,法院遴选陪审团,并有一场“庭审预备会议”来确保法官、检察官与辩护律师准备就绪。三月十四日庭审开始,其间共有十八名证人轮流做证,紧接着是辩护人和检察官对于证人的交叉询问,专家做证,然后是陪审团裁决和宣判。而布罗克的刑期迟至六月决定,在这之后,他依然可以选择上诉。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他的上诉律师提出申请,并于二〇一八年初进入新一轮的司法过程。在这漫长而煎熬的程序中,开庭的时间表充满了高度的不确定性,当事人及证人必须按照法院的时间来重新组织自己的生活。繁琐冗长的程序和参与主体的多元性本来是为了公平性的考虑,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创造了更多影响最终判决的“进入点”。有各种社会资源的一方就能设法操纵部分事实,或至少是增加判决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本案被告布罗克出身富裕家庭,自然可以聘请到更富经验的辩护人,并设法找到四名所谓的“信誉证人”来为他的人品担保,甚至聘请了一个研究暂时失忆的专家提供有利证词。即使在定罪之后,缓刑监督官和法官也可以提出实际只有三个月的刑期。这正是美国社会“过度司法化”的结果。当大部分的社会矛盾被导向司法途径解决时,社会资源就会被过度配置到这一领域,一个非意料的结果是司法权威的不断扩张,司法程序越来越繁冗,不确定性越来越高,对当事人精神与经济层面的消耗也越来越大。在一整套科层制的司法机器面前,当事人大多数时候是缺乏权力、能力与资源的。相较之下,欧洲在行政与司法两条路径之间的关系更为平衡,并有更为强大的工会等第三方来促成协商,司法领域的审判周期和赔偿标准也极为不同。

    而司法过程的性别化,法庭作为一种性别化的文化空间而存在,则是更为普遍的现象。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金斯伯格、麦金农等为代表的女性律师和法官与当时的第二波女权运动相互配合,极大地推动了职业领域的性别平等、反性骚扰等重大性别议题进入司法和政策领域,使美国乃至主要西方国家的司法和行政体系在议题层面实现了某种程度的“性别敏感性”。尽管如此,司法体系仍建筑在一整套以男性气质为基础的职业技术之上。一方面,在证据规则和交叉质询程序中,“强奸迷思”(rape myth)—一种假设女性为诱惑者或骗子,而男性为欲望机器的刻板印象,仍被反复调用。其根本的逻辑仍然建筑在对于女性身体的道德规训之上,而女性的道德价值仍然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指控的有效性。原告若是无法证明自己是“完美受害者”,或是符合一种不可思议的纯洁标准,都会遭受攻击。另一方面,“理性”“客观”与“一致性”等与男性气质相联系的价值仍是确定证据可靠性的内核。正如香奈儿所记录的,女性受害者往往在法庭上被迫进行无休止的情绪管理,过度的情绪化会显得证词不可靠,而过分的平静与镇定也会遭到非议,给陪审团留下未受伤害的错误印象。而辩方律师总是会诱导原告在证词的细节上自相矛盾,或是故意触发其创伤情绪,就像“把鞋带系在一起使她绊倒”。但实际上,独特的女性经验常常埋藏在所谓的“情感”之中,而叙事与记忆的断裂也仅仅是正常的心理反应,并非女性专属。 有鉴于此,安·考森斯等学者提出性侵案件的司法需要一次范式转型,即从一种“对抗型”的审判体系,转变为“创伤感知型”(trauma-informed)的新体系。其中,各种易于触发创伤的诱因将被甄别和重置,取而代之的是避免羞辱和归责的新举措,从而试图提高性侵幸存者提供完整证词的能力,增强其情感层面的安全感,并为之全面赋权。在香奈儿的案例中,她计算了整个办案过程中看到她裸体的男性,至少有十四人之多,更不用提诸多阅读过卷宗材料的司法相关人员了。随后在法庭上,她丧失意识并躺倒在垃圾桶附近的半裸照片被当庭展示,“身体被分成数个方块,生殖器的照片被投放在放映机上”,她和她的亲人被迫观看。类似地,在《日本之耻》中有一个更令人愤慨的细节。这是一部有关年轻记者伊藤诗织控告日本知名媒体人山口敬之利用工作关系性侵的纪录片,后其自述又以《黑箱》为名出版。根据诗织的回忆,她和警方一起去案发现场回顾案情,其中数位男性警官把一个人偶放在酒店的床上,要求诗织躺下,并演示嫌犯到底对她做了什么。诗织感觉自己在众目睽睽之下似乎被“二次强奸”了。这些都是典型的“创伤诱因”。

    BBC纪录片《日本之耻》截图(来源:douban.com)

    而建立创伤感知的司法体系,则需将有关性侵与性暴力体验的知识全面纳入司法科层机构的实践,例如:展开对司法人员的全员培训;避免在取证程序、交叉质询等阶段复制创伤诱因;使原告熟悉司法程序,建立原告与监察部门更密切的合作;在庭审过程中,不能单单强调证词的弱点,还要强调原告证词的效力;改变法庭的布局,消解绝对的权力关系;允许原告在单独的庭审空间做证并通过视频展示,或者采用代理人做证的方式,当然后一个方案目前仍然争议很大。

    03

    校园性侵的空间地理

    最后,此案在美国公共空间争讼纷纭的另一个原因是,这是一起发生在美国校园内的典型案例,被告为斯坦福大学在校学生。网络评论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对大学性侵案宽容以待,似乎“任何形式的严肃以及任何真正的惩罚都可以从中剥离”。然而,这些评论和此前的相关研究都没有充分意识到,大学特殊的权力关系和资源分配格局是如何重塑校园内部的空间地理,从而在某些情境中为性侵事件创造结构性机会的。而詹妮弗·赫西与西玛斯·汗则以哥伦比亚大学为例,通过《性公民:有关校园性、权力与性侵的地标式研究》一书深入探讨了这一失语之域。这对我们理解香奈儿一案也是多有教益的。 总体来说,美国大学宿舍的居住环境是相对拥挤的,特别是位于纽约曼哈顿岛西北的哥伦比亚大学。那么,谁控制了相对私密的空间,谁就有性关系中的主导权,能够决定是否以及以何种方式发生性关系。而缺乏经济社会资源的学生则被有限的空间所困,因而陷入性侵网罗。比如,晚归的学生经常会错过公共交通,在无法及时返回学校的情况下,他(她)们会前往租住校外公寓的同学或朋友家借宿。很多性侵案例都是在这种空间下发生的。换言之,“脆弱性”本身也是不平等地落在了某些群体,特别是少数族裔、女性和中下阶级出身的学生身上。因之,空间构成了性,空间促发了性行为和性关系。这其中,性侵(rape)和类性侵(rapey)的行为比率相当之高,“性同意”的表达受到结构条件的极大限制。

    1967年裤装品牌“扫帚柄”广告(来源:jacksonville.com)

    在类似的空间关系中,“兄弟会”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这类学生社团有种族、阶级和性别方面的进入门槛,是白人男性学生建构社会网络的重要场所,其内部权力关系相对独立于学校的行政与学术系统。掌握社团内部空间,并主导社会网络的往往是高年级的白人男生,其中很多来自中上阶级的家庭。在成就导向的精英高校中,这些兄弟会成员不仅要在学业和社交方面争胜,也通过特定的“性方案”(sexual project)来寻求同辈认同和自我成就感,并试图建构基于控制的男性气质,而非寻求更为平等的亲密关系。此前,佩奇·桑代在《兄弟会团伙性侵》(

    Fraternity Gang Rape

    )一书中,也深刻批判了兄弟会成员如何通过结伙观看色情片、欺凌新生、控制和物化女性等方式来建构所谓的男性兄弟情谊,巩固男性气质。这为性侵提供了足够的条件和动机,而校方常年碍于传统,很少介入或取缔类似的活动。 此外,赫西与汗的研究还提供了一个相关的维度,即不平等的空间关系与另一种校园稀缺资源的分配紧密联系在一起,即酒精。当代美国校园的“勾搭”(hook-up)文化与酗酒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但美国法律规定二十一岁以上的公民才可以购买酒精,这恰恰使得高年级的学生和像兄弟会这样的社团获得了分配资源的优势。相比之下,姐妹会这样的女性社团一般是不提倡饮酒的。如此,希望获得酒精的男女学生都会聚集到兄弟会的场地举行派对,而兄弟会成为性侵和性骚扰的高发地也就不足为奇了。香奈儿的案例也正始于斯坦福大学的兄弟会周末派对。当时香奈儿摄入了过度的酒精,在离开时已不省人事,而布罗克也在派对上大量饮酒。实际上,根据赫西与汗的调查,有一半以上的校园性侵案例与酗酒有关;酒精同时影响了性侵事件当事双方,他(她)们都受制于这种空间—资源关系,但弱势的一方总是承受了更多的伤害。

    在某种程度上,香奈儿既是不幸的,但又是相对幸运的。目击证人的存在,以及本案《受害人影响陈述》的广泛传播,都提高了胜诉的可能,并在不公正的量刑结果公布之后,激发了随后的罢免法官运动。尽管如此,她的记述亦是一枚棱镜,让我们得以诊断结构性因素如何为性侵及其创伤之不伸创造了条件,又如何在代表公正与公平的法庭里,一再将原告“扁平化、特征化、错贴标签和诽谤”。最终,这是一位普通的性侵幸存者为了重构自我而搏斗的历史瞬间,也是推动全球“Me too”运动的重要文本。其中有长久的叙述之力与精神光华。

    (《知晓我姓名》,[美]香奈儿·米勒著,陈毓飞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二〇二〇年版;Hirsch, Jennifer S. , and Shamus Rahman Khan. Sexual Citizens : A

    Landmark Study of Sex, Power, and Assault on Campus.

    First Edition. ed.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20)

  • 从月薪5000元到年入千万元,他靠的是成长思维

    作者:采薇 发布时间:2020-11-04 22:21:51

    01.凡有选择,必有放弃

    2015年,新媒体还是红利时期,我有幸在某个大号上面,发表了第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可惜的是我没有坚持写作,持续投稿,直到4年后才重新开启自媒体写作。

    2年之后,这个大号培养了一大批写手,个个价值百万。

    3年之后,那个大号的创始人衍生出一系列产品,成了年轻的创业家。

    至今想起此事,我仍然懊恼不已,久久不能释怀。

    直到最近,我看了粥左罗的《

    学会成长:爆发式成长的25个思维模型

    》,才渐渐解开心结。

    在《学会成长》书中所说:

    “它最主要的成本不是时间成本,更不是金钱成本,而是机会成本,因为凡有选择,必有放弃。”

    当时我的职场经验不足,不喜欢致用类的文章,更看不上鸡汤文,当时上稿的是一篇文绉绉的短小说,如果当时的我涉入其中,最多是朝着诗歌散文的路子发展,而非新媒体。

    5年前,我舍弃了自媒体的路,选择了职场打拼,积累了足够的职场经验,阅读了200多本实用书籍,所以我成了现在的自己。

    但凡选择,都要付出代价,付出成本。

    我没有站在风口,而是选择了发展自己的专业,精进职场技能,慢慢爱上逻辑清晰、干货满满的网文,并将阅读与个人感悟结合,走上了业余写作的道路。

    02.掌握成长的要领=掌握未来的人生

    同一时期,粥左罗的人生选择则不同。

    尽管毕业后他摆过地摊,做过服装店员,但是却站在了风口,2015年入行新媒体后,只用18个月,就从月薪5000元的小编做到年薪50万元的内容副总裁。

    随后,成为新媒体名师、创业者,出版了畅销书《学会写作》,创办了向上生长学院。

    他为什么能够抓住机会,迅速崛起?

    是因为选对了赛道?是因为付出了努力?还是因为天生幸运呢?

    在《学会成长》这本书里,他结合个人成长历程,给出了答案。

    他认为,

    一个人能够快速成长,单单靠勤奋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成长的思维模型。

    查理芒格也说过,每个学科都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切入了解这个世界,都是一个摸象的瞎子。

    要对世界有真实的了解,就必须掌握多个学科的核心思维方式。

    如果人生是一道难解之题,那么我们就需要选好题、解好题、会破局、谋发展、善经营,作者在书中为我们解读了25个思维模型,每一个模型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03. 学会放弃,做优先排序者

    2010年,陈睿作为金山网络(现猎豹移动)联合创始人,当时跟随傅盛一起创业。

    在2014年5月的时候,猎豹移动在美国纽交所正式上市。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就在猎豹上市前,陈睿选择了离开,随即加入B站创业,按照当时的股价,陈睿至少放弃了1亿元。

    临走前,傅盛问他:“这么急吗?马上要上市了。”

    陈睿没有解释,只是默默点点头。

    直到后来,他才解释说:“我得退出猎豹去做B站绝对不是出于经济上我算清楚了,我只有一种预感——我如果不去做这件事, 我会后悔一辈子。B站可能是这辈子我能遇到的最适合我的事。有时候你只能先舍再取,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人这辈子只能要一个东西。"

    大家都知道,2018年B站上市, 如今市值超过80亿美元,陈睿是B站的董事长兼CEO。

    人总要做优先排序,学会放弃一些东西,才能有机会成就更大的事业。

    庄子放弃功名,选择“宁余生而曳尾于涂中”,鲁迅放弃学医,选择“横眉冷对千夫指”,这就是战略思维,眼光放长远,不被眼前的利益所困住。

    在职业的选择亦是如此,当年李叫兽“无情的”拒绝了年薪300万元的offer,因为他清楚自己未来发展方向,哪怕是丰厚的薪资依然不为所动。

    人生中的大舍大得事情上,你够“无情”吗?你敢放弃那些常人会不舍的东西吗?

    “黄色的树林中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而只有适合自己的那条路,才能带领我们,登上成功之巅。

    04.只有专注,才能高效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学弈》的故事:

    弈秋是棋圣级别的大师,他同时教两个徒弟下棋,两个人的状态差异很大——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雷打不动学棋,另一个人却三心二意,学下棋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是射中天空飞来的天鹅。

    结果可想而知,一个人学有所成,另一个人啥也没学到。

    故事看似简单,却发生在我们身边。

    很多人不是智力不够,而是不够专注,学习时心不在焉,工作时得过且过,很难出真正的

    “匠人”和“大师”。

    我自己就深有体会,刚开始扎进社群里就不可自拔,各种阅读、写作、思维导图、时间管理、手绘、手账等课程,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没法专注,到最后,没有一项是精通的。

    并不是是涉猎广泛不是好事,而是不应该安排在同一时间,我们可以在一段时间内专门精进一项技能,然后逐个击破,这样不但不会“消化不良”,反而可以“融会贯通”。

    《学会成长》里粥左罗就说,“

    专注成就效率,让你能同时做很多事。

    专注思维告诉我们:将一件事做到极致,胜过去做千万件水过鸭背的事情。

    专心致志的人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一方面是自己沉浸于其中,可以练就一项本领,另一方面是心灵都能受到滋养,做什么事情都会事半功倍。

    05. 用迭代思维持续行动

    我们都喜欢做事“一步到位”,目标“一击而中”,人生“一炮而红”,爱情“一见钟情”,这种心理大概就是希望凡事一次性解决,短期就能达成目标。

    可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落到实际,完成目标的周期就比预期长很多。

    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小步快跑,加速迭代,持续行动。

    彭小六老师就是把迭代思维用到极致的人。

    大多数人都有阅读的习惯,但是小六老师不仅有阅读的习惯,阅读量还非常惊人,每年读几百本。

    大多数人读了就读了,没有后续行动,小六老师却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快速阅读方法。

    初具雏形之后,他进行了大量的分享、开展了早起读书会,不断迭代快速阅读方法。

    他发现成年人读书难除了时间精力问题之外,关键在于没有激发阅读的动机。

    于是,他引入游戏化思维,升级了阅读方法,开创了“洋葱阅读法”,洋葱阅读的学员也遍地开花。

    彭小六老师也从三线城市的程序员,逆袭成了青年作家、全民阅读推广达人。

    从学习—实践,到推翻—重组,再到自我迭代—认知升级,这是个人用迭代思维持续行动的成长路径。

    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一次性取得成功,人是需要不断成长的,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自我迭代,也就是不断实践,不断推翻原有的认知,重组一个新的思维架构,打磨出一个全新的自己。

    06.结语

    为什么知道很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人生?

    除了理解能力之外,很重要的是缺少行动。

    所以我希望读过此书的朋友,不但能够升级思维,还得马上行动起来。

    对未来有信心,对当下有耐心,刻意练习,熟能生巧,无他尔。

  • 还是《云计算网络入门比较合适》

    作者:文刀旋子 发布时间:2015-03-22 22:49:54

    1. 网络基础部分泛泛而谈

    2. linux 网络也是泛泛而谈

    3. 交换机的理论也是泛泛而谈

    4. neturon 也是泛泛而谈

    书还是不退了,看在多看到几个名词的基础上,留着吧。再次建议那些推荐的专家们能有点责任。

  • 恋爱中各类人物的心态

    作者:张清梦 发布时间:2019-12-09 05:03:40

    我是非常不喜欢《边城》的,所以对沈从文有成见。由于这人声望很高,我觉得有必要多读点他的作品,看看自己的成见有什么变化。由于个人口味问题,对他那些诗歌式的小说仍然不喜欢,但写实性比较强的作品是比较能接受的。

    这个作品展现的是一个有头脑有魅力的女性新青年的恋爱生活,书中对男女性格、心理、恋爱关系中各人的反应描写都比较深入,作为局外人观看这些我觉得比较放松,可以带一点讥讽和谐谑的心态。如果自己是其中一个,那想必是很痛苦。

    故事的结尾是乎逻辑的,她看不上这一众男性,但不放弃天然的优势地位攫取着别人对她的爱,放在现在看来也就是一个女神养备胎的故事。最终是一个新来到这个地方的比她更优秀的男性打破了这个越来越泥泞的局面。他不像其他人一样不可自拔地迷恋上她,而且一眼看透她的伎俩。但我没有明白既然他能这样看穿她,为什么还要她做他的爱人。 我以为他会在使她感到惆怅后退场,给故事中的人平涂一层自我迷恋的小人物的可笑色彩。但是这种设想显然是出于我的私心,我因为自己是女性,所以对这种性情的女主角有一种恶意,希望看到她失败,希望看到她的骄傲被证明是可笑的。

    作者对最终出场人物“宗泽”的描写不够多,也或许他认为已经很显而易见,但我对这种人还没有过了解,所以需要更多的信息才能明白他的做法。

    虽然前面说女主角是在享受他人的迷恋,但我不觉得她纯粹是个庸俗无聊的人。因为她是有知识有头脑且感觉敏锐的。只是人一旦在某件事情上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时,就会在这件事情上成为一个自私而贪婪的人,如果这个人有知识,他/她就更能够用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把自己本质上是自私的动机掩盖起来、合理化。比如众多男性沉迷于她的魅力但她不肯委身任何一位,说自己是被大家爱的,自己不能专属于一个人。我的看法如她舅父所说,这个观点与她最有利最方便,所以她会用这个观点来合理化自己的行为。我总觉得她性格和陈白很相似。这也是他俩不可能在一起的根本原因。两个人都很骄傲,都善辩,都因为不缺乏追求者而不肯放弃自己在感情上的优势地位。唯一的区别是,在一个男权社会中他们面对的生活细节必然是不一样的,男追女为主,于是女性在这种自私的感情关系中显得不那么肮脏不那么油腻。最后和宗泽在一起,对于她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归宿,因为显然她是被这男人的才华和头脑征服了。这也证实了她之前所说的自己不要结婚,因为要被很多人爱的话确实是为了自己有利而选取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除去这些青年人之间的恋爱关系外,女主角和养育她的舅父之间的争论也很有揭示性。不知道如果是十年前我看到他们的争论会是什么立场,现在看到是很认同舅父的道理的。新青年自以为受的是最先锋的教育,认为自己灵魂最干净,认为世界是被上一代人禁锢所以不能发展。这些想法不是完全错,但也不是处处适用的。没有从事过劳动的人这样发言则更加免不了幼稚的嫌疑。世界仍然需要变革,但是无视一些现实不好,表现地真诚实际上出于私欲也不好。

  •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那我们还能做什么?

    作者:悦读的静谧时光 发布时间:2020-02-25 10:32:10

    假期中,女儿有一段时间是每天八个小时的课,于是,我是自由的了,我就像一个小朋友一样,坐在教区中庭的书桌前,开启了我的假期读书时光,这竟让我一时有种回到了学校的感觉。

    1

    我从未考虑过我的保存期限

    父母的保存期限,这个词对我来说很新鲜,我还没过足作妈妈的瘾,怎么,就要过期了吗?

    《父母的保存期限只有十年》,作者汪培珽讲述了自己与两个孩子的英国之旅,以及这一路上孩子们的勇敢、独立和成长。她所指的“父母的保存期间只有十年”,是这样计算的,孩子五岁之前,我们照顾的主要是他们的饮食和健康;而十五岁之后,孩子们渐进独立,或者说他们希望我们做的会越来越少。

    这本书是我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看的,很奇怪,虽然我每天都是送女儿的时候在教室里露个脸就窝在我的那一角做我的甩手掌柜,享受我自己的时光,但每到下课的时候,总有几个孩子,围过来和我聊天,越是最后越是这样,虽然我叫不上来他们的名字。

    “阿姨你今天看什么书?”宝贝们围过来翻了翻书,“我妈肯定过期了”,为表示自己还在有效期,我赶紧插嘴“没,没,五岁到十五岁,我们还有两三年呢。”

    2

    随着孩子们长大,我们是不是越来越不了解他们了呢?

    我喜欢和他们聊天,喜欢他们的七嘴八舌,也喜欢他们的搞怪和调皮,我想,我和他们能够聊很多,那么,我和女儿也可以聊很多。是的,我和丫头在家里会聊很多,可是每次这样的课间围着我的那一群小帅哥和小美女里并没有她,她顶多会走过来,看看我在看什么,然后摸摸我的头,然后走开,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在聊天中,我最喜欢的有,“阿姨,你真漂亮”,好吧,谢谢宝贝,我得记住你的名字,已经很久没有人这么表扬过我了;“阿姨,你真厉害,看这么多书,我妈天天就只盯着手机”,好吧,我必须得老实承认,平常看书的时间也不多,这次呈现在你眼前的这一幕要完全归功于是天时地利和人和;有意思的话题有“阿姨,你不知道,我妈前几天给我买了本书,我昨天正在看,她忽然指着书问我,你这书哪来的?”,好吧,我得承认,我们有时候真的很健忘,其实忘带个手机或是钥匙什么的,真的不算什么新鲜事。尴尬的话题有,“阿姨,你撕过孩子的书吗?”好吧,有的,有两三次吧,这时候说谎话很容易被拆穿的,毕竟当事人离我并不远,孩子可能没想到我会给出这样的答案,我看她明显愣了一下,估计我“知书达理”的形象这几天深入人心,可是“人不可貌相”啊。小姑娘反应很快,“阿姨,那你打过孩子吗?”听到这个问题时,我心里是惭愧的,我想我可能又让她失望了,是真的有的,无论你的孩子有多像天使,她总有变成小恶魔的那一瞬,让你控制不住你的脾气。“阿姨,你知道我妈用什么打我吗?……她还拍了照片……”接下来,我们愉快地交流了一下妈妈发脾气时的“洪荒之力”。

    听着孩子们数着自己妈妈的“罪行”,我想我也要找个角落好好反省一下,我的罪孽是不是也同样深重。

    我,不仅是孩子眼中的我,是孩子口中的我,更是她们互相聊天时话题中的我,可能是我了解的自己,也可能是我从未发现的自己。

    3

    孩子们渐渐成长而独立,也将有一天终究会渐行渐远。

    前几年的时候,工作很忙,又因为工作性质,所有的“五一”、“十一”、春节几乎都要加班,我有时候会偷偷带孩子去单位,哪怕我做我的事,她在那儿写作业,也会心安。那时候,我和同事聊天时笑谈,现在我们忙,没时间陪孩子,等我们有时间了,孩子就不需要我们了。只是,没想到,这样的日子离我们这样的近。

    当孩子慢慢长大、慢慢成长的时候,你会发现,孩子没那么需要你了,你可能会发现,她们说话时有的词你听不懂了,也会发现,她们更喜欢独处了,还会发现,你有时候说话时,她们会带着些许的不耐烦了。也许,在孩子们的眼中我们成了念经的唐僧,而我们却在念着难念的经。

    没有谁对和谁错,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也不用觉得不安,至少我们还能珍惜当下。非常喜欢龙应台的这一句“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这一句,好像解释了所有,好像独立的衍生物一样,远离也是一种必然。。

    正如孩子爸爸对女儿说的,会给她独立的空间,让她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让她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则退后一步,随时提供帮助,却不妄加干涉。

    是的,我们的身影会默默退后,也许有一天也将是一道背景吧。也许这是一场渐行渐远,但某一天,我们终将重逢。

    至于“保存期限”,当然,还是越久越好了。


下载点评

  • 愉快的找书体验(7410+)
  • 下载速度快(474+)
  • 在线转格式(4109+)
  • 无盗版(10510+)
  • 速度慢(749+)
  • 值得购买(1088+)
  • 服务好(6108+)
  • 还行吧(797+)
  • 速度快(668+)
  • 图文清晰(7910+)

下载评价

  • 网友 方***旋: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7 02:50:30 )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习***蓉: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7 00:54:54 )

    品相完美

  • 网友 宓***莉: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7 01:55:29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苍***如: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7 03:42:10 )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权***波: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7 00:59:29 )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扈***洁: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7 01:05:08 )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堵***洁: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7 02:28:48 )

    好用,支持

  • 网友 蓬***之: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7 01:00:17 )

    好棒good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7 00:58:08 )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陈***秋: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7 02:58:50 )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