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周易·论语 - txt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9-03 15:20:01

周易·论语 txt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周易·论语 txt格式下载
周易·论语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48018742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江西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99.0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9-03 15:20:01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在线阅读地址:周易·论语在线阅读

在线听书地址:周易·论语在线收听

在线购买地址:周易·论语在线购买

PDF下载地址:周易·论语PDF下载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就是翠花 发布时间:2020-08-19 22:52:38

    所谓小中见大,从一幢幢建筑讲述一段段历史,也是我国最风云激荡的一段历史,很有感触,值得阅读

  • 作者: 不要焦虑浣熊妹 发布时间:2010-10-17 19:57:50

    高中时看的 写得很真挚 和一些纯粹用绝症主打的电影不一样

  • 作者: 峰瑞 发布时间:2023-12-05 12:59:09

    工夫绝对没少下,但也仅限于学术史综述,如果是硕士论文。很不错。如果是研究性专著,在深度上就有些欠缺了。

  • 作者: Phoebe 发布时间:2022-12-10 00:09:55

    发烧在家读的

  • 作者: Cindy 发布时间:2021-08-18 10:58:40

    好看,她哥好烦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疑义相与析

    作者:passerby 发布时间:2015-04-11 10:59:19

                                                   疑义相与析

                               ——关于《威廉斯诗选》的编校问题

                                                        傅 浩

        拙译《威廉•卡洛斯•威廉斯诗选》已于2015年3月初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出版。拿到样书,略一翻看,就感觉不对劲。再细看,竟然其中几乎每一首诗都经编校者改动过!此书于2014年3月底交稿,直到出版,近一年间出版方从未就其内容征询过我的任何意见,更不必说给我看校样了,尽管我们之间有合同约定,第八条云:“乙方〔著作权人〕授权甲方〔出版者〕可以更动上述作品的名称,对作品进行修改、删节、增加图表及前言、后记,但实质性的改动结果应得到乙方的书面认可。”(着重是我加的)从样书成品可以看出,编校者下了很大功夫,可以说逐字逐句对照原文做了校订,其工作之认真令人感佩,然而结果之糟糕却令人诧异:多半改动都欠妥当,有些甚至伤筋动骨,无疑属于“实质性的改动”。以下仅依序列举其中较典型的改动为例,以证所言不虚。

        页75《咏柳诗》行6:原文“The leaves cling and grow paler”。拙译“叶子紧抓枝条,渐渐变白”。被改为“众叶紧抓枝条,渐渐发白”。一般来说,汉语单复数之分不明显,翻译时不必总是译出西文的复数形式来,而且,“众”字多形容人而少修饰物,且用法偏旧,例如旧白话小说中常见的“众家丁”、“众将官”等;很少会有“众桌子”、“众板凳”、“众草”、“众树”之类的说法吧。此处“众”字之改毫无必要,而且破坏了全诗的现代白话风格,嵌在此处实在别扭。别处还有类似改动,如“slippers”(拖鞋)被改为“两只拖鞋”;“shoulders”(肩膀)被改为“双肩”;“knees”(膝盖)被改为“双膝”等,均毫无必要。末两行:“the last to let go and fall / into the water and on the ground.”拙译“撒手,落入 / 水中和地上最晚。”被改为“最后一批撒手,落入 / 水中和地上。”“最后一批”太俗,且不简练。

        页88《大毛蕊花》行1-2:“One leaves his leaves at home / being a mullen…”拙译“一个人就像一棵大毛蕊花 / 把叶子留在家里”。被改为“这人是一株大毛蕊花 / 把叶子留在家里”。“one”这个词一般泛指任何一个人或不明确地指某一个人,除非前文提到过,且加定冠词(the one)时才特定地指某人。诗中是妻子跟丈夫吵架,不愿直呼其名的暗示说法,也许改为“有一个人”更好。同样,页91《到来》首行:“And yet one arrives somehow”。“可是还有一人会莫名奇妙地到来”被改为“可是那人还是莫名其妙地来了”,也不妥。此行我现在改为“可是不知怎地有一人到来”。

        页92《致一个与数位女士有关的朋友》行13-14:“twisted / four ways and -- left flat”。拙译“四面 / 扭动,并且——突然被撇下”。被改为“四面 / 抽搐,并且——趴到在地”。且不说“twisted”没有“抽搐”的意思,但看“left flat”是否意谓“趴到在地”。查最权威的《牛津英语词典》(OED),“flat”条,义项6e:“to leave (a person) flat, to ‘drop’ suddenly and completely; to go away from.”可知这是个短语惯用法,拙译无误。

        页98《蓝菖蒲》倒数行5:“with fists of flower”。拙译“满把是花”。被改为“两手攥花”。此处“fists”是量词。改动者虽不算错,却失去了生动的画面感和表示惊叹的语气。

        页119《红独轮车》行1-2:“so much depends / upon”。拙译“很大程度 / 要看”。被改为“许多都取 / 决于”。这是个无主句,可以说省略了主语“it”,“so much”是状语而不是主语。实际上,这是威廉斯的口头禅,常见于他的访谈中,例如Interview with William Carlos Williams (ed. Linda Wagner)一书页28:“You see, so much depends upon the passage of time.”犹如口语中常说的“[It] depends [upon something]”(要看情况)。拙译无误。

       页156《9/30》行5-8:“A center distant from the land / touched by the wings / of nearly silent birds / that never seem to rest--”拙译“似乎从不休息 / 近乎沉默的群鸟 / 翅膀所触及的 / 一个远离陆地的中心——”被改为“近乎沉默的群鸟 / 翅膀所触及的 / 一个远离陆地的中心 /似乎从不安宁——”此处,定语从句“that never seem to rest”修饰的是前面的“birds”而不是远远的“center”,这从其中动词“seem”的复数第三人称形式可知。是“鸟”不“休息”,而不是“中心”“不安宁”。拙译无误。

    页165-166《11/10》节3行5-6:“Easy to get / hard to get rid of”。拙译“容易变得 / 难以除掉”。被改为“到手容易 / 脱手很难”。由于原诗无标点,这两行会因断句不同而有歧义。但从“hard”小写可知,此词应接上行连读。两行的意思紧承上文“湿着 / 身穿游泳衣”,是说会较难以脱掉。改动者的理解则从“get”断读,意谓这两行是指远在前一节提到的女孩而言的,很可能不对。我现在改为“容易变得 / 难以脱掉”,就更清楚了。

    页167《11/22》倒数行2-1:“as if from and truly from / another older world”。拙译“仿佛来自且真地来自 / 另一个更老的世界”。被改为“仿佛来自且真的来自 / 另一个更老的世界”。“真的”是形容词,只能单独作表语使用或修饰名词,而修饰动词和形容词时应当用副词“真地”,犹如英语之“real”和“really”,“true”和“truly”,二者是有区别的。书中其他一些地方还有同样的改动。此外,还有“其它”与“其他”的区别。《现代汉语词典》“其它”条云:“同‘其他’(用于事物)。”而“其他”则多用于人。可是书中的“其它”都一律被改成了“其他”。“当做”、“比做”也一律被改成了“当作”(有一处是我打字之误)、“比作”,也是不对的。

    页228《给诺曼•麦克劳德的一首诗》行15-16:“gashed a balsam / standing near by”。拙译“割开一棵站在 / 近旁的香胶树”。被改为“割开一棵站在 / 近旁的橡胶树”。“balsam”是树脂有香味的树,种类很多,也可译为“香脂树”,而橡胶树是另一回事,英文是“rubber tree”。改动者想当然耳。

    页238《致一位前辈诗人》注①末,被编校者平添了一句:“此诗某种程度上模仿了狄金森的典型风格。”其实此诗风格与狄金森的诗风并不相类,不知编校者何据。此外,还有一些注释也有不必要的增添,例如页193《致一个墨西哥猪扑满》注被加上了“‘扑满’即储蓄罐”一语。这就有点儿越俎代庖的意味了。

    页246《永动:城市》倒数行8-4:“And go / on the out-tide / ten thousand / cots / floating to sea”。拙译“一万堆 / 垃圾 / 浮在外潮 / 上 / 漂向大海”。被改为“再乘着 / 外潮 / 一万张 / 帆布床 / 漂向大海”。查OED,“cot”n2条,义项2:“A confused entangled mass; a tangle, esp. applied in some districts to seaweeds or confervæ, that accumulate in pools, drains, etc.”这个词义在“有道”等一般英汉词典中是查不到的,意谓下水道里积堵的成团污物垃圾。这与该诗上下文对肮脏的垃圾道、水槽和排水管的描写一脉相承,说明拙译无误,而改动者所改就不知所云,于理不通了。

    页255《太阳》倒数行4-1:“whose heavy body / opens / to their leaps / without a wound--”拙译“虚无沉重的身体 / 任由 / 他们蹦跳 / 没有伤口——”被改为“虚无沉重的身体 / 在他们的蹦跳下 / 开裂 / 却没有伤口——”这次不用OED那么大的词典,只用个小词典就能解决问题。查Merriam-Webster’s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open”条II verb下“open to [phrasal verb]”义项2释义:“open (someone or something) to (something ): to cause or allow (someone or something) to be affected by (something bad, such as criticism)”据此,拙译“opens to”为“任由”无误,而改动者改为“开裂”就讲不通了:既然开裂了,怎么会没有伤口?

    页277《以姐妹的方式》倒数行4-1:“like the sting of death-- / by which she praised in / sisterly fashion your fitted / limbs your honied breath”。拙译“就像死亡之刺—— / 她以姐妹的方式 / 用来赞美你恰好的 / 肢体和甜美的气息”。被改为“就像死亡之刺—— / 就这样她以姐妹的 / 方式赞美你恰好的 / 肢体和甜美的气息”。此处“which”是关系代词,指代前面的“the sting of death”;同用的介词“by”表示工具格,有“使用”、“凭借”之义,拙译无误。不知为什么被改为“就这样”。

    页309《新泽西州帕赛克市》注①:“帕赛克:源自一种印第安语,义为‘河谷’……”被改为“帕赛克:源自一种印第安语,意为‘河谷……”此处“义”的用法是词义(词有音形义)、义项(词典中词条的各种意义的不同解释)、义疏、定义、疑义、释义、意义的“义”,而不是意图、意味、意思、意愿、意义的“意”。书中注文所有用“义”之处,都一律被改成了“意”。这已不是翻译问题,而是汉语水平问题了,但有感于现在的编辑大都对“意义”二字的区别不甚了了,曾经遇到过的几乎所有编辑无一例外都改“义”为“意”,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在此强调一下。只要勤查词典,多读些语言学论著和有注疏的古书,就应知道哪个字才是正确的用法。

    页346《致一只麻雀》行5-6:“like ironed curtains / to complete the décor.”拙译“好像熨烫过的窗帘 / 完成了内部装修。”被改为“好像熨烫过的窗帘 / 为这装潢布局点上句号。”拙译无误。改动者则措词冗沓不说,还增添了原诗所没有的意象。读者若不信,可试着回译一下,能否想到把“为……点上句号”译成“complete”。

    页361《富兰克林广场》倒数行6-5:“A city, a decadence / of bounty--”拙译“一个城市,一种美德的 / 沦丧——”被改为“一个城市,一种慷慨的 / 沦丧——”查OED,“bounty”条,义项2:“Of things: good quality or property, worth, excellence, virtue.”此义虽较旧,但威廉斯用词不避生僻,惟准确是尚。拙译无误。反倒是改动者选错了“bounty”一词的义项,以致意思讲不通。

    页407《另一位老妇人》倒数行3-2:“(gesture of getting / a strike)”拙译“(接受打击的 / 手势)”被改为“(挥手一击的 / 手势)”此处“getting”是“receiving”之义,拙译无误。改动后,被动行为变主动行为,被打击变成了打击,而且“挥手”与“手势”犯重。我现改为:“(遭到一击的 / 手势)”,似更好些。

    页459《对老年的问候》行3-5:“I salute you along with your half-blind / sister whom I know intimately / related by your cryptic smile.”拙译:“我跟你连同你半瞎的妹妹 / 打招呼我从你神秘的微笑 / 知道她关系密切。”被改为“我跟你连同你半瞎的妹妹 / 打招呼,你神秘的微笑 / 是纽带,让我与她亲密相识。”此处,“know…by”是“凭……而得知”的意思;“intimately related”是固定搭配,应连读,意思是“关系密切”(见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related”条下之“COLLOCATIONS”);“by”也有可能引导后面的逻辑主语,但无论如何,与妹妹关系密切的应该是“you”,而不是“I”,可以说“related”后面省略了“to you”。拙译基本无误,改动者则大误矣。我现斟酌改为:“我跟你连同你半瞎的妹妹 / 打招呼从你神秘的微笑 / 我知道她与你相依为命。”是否更达意呢?因为妹妹半瞎,用成语“相依为命”似不为过。

        编校者还喜欢用成语取代单词,例如“reposedly”,“unavoided, terrifying”,拙译“安定地”,“让……躲不开而害怕”,被改为“气定神闲”,“无法闪躲,心惊胆战”,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都是威廉斯刻意务去的陈言,与其平白简练的风格大相径庭。可以说,译诗的风格也因此遭受了“实质性的改动”。

        还有许多性质较不严重的非“实质性”改动,限于篇幅,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另外,有必要一提的是:有些地方连排印格式也被随意更动了,例如附录的“《春天等一切》散文部分”和“《帕特森》第五卷第二章”中,每个自然段之间应空行,却从头到尾被改成连排了。注文中所引用的诗句表示分行的斜杠(/)前后应空格,被改得无空了。诗作正文部分则有该空行不空,不该空行却空,甚至不少诗行逸出行列,跑到页面右侧的误排现象。版权页上“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信息甚至把译者的名字都印错了。这些应是校对不精所致。

        当然,也有少数改动纠正了我的误译之处。对此,我真诚地感谢,但如果编校者在改动后、付印前让我过目,我会更加感谢。例如,页123《看球赛》行11-12:“So in detail they, the crowd, / are beautiful”。拙译“所以人群,他们在细节上 / 是美的”。被改为“所以他们,人群的每一份〔原文如此〕子, / 是美的”,可以说意思更准确些。但如果编校者让我看校样,我就会参考他们所改,自己再斟酌之后改为“所以人群,他们中个个 / 是美的”。

    页131《鱼》节3行3-6:“The women and children / pull out a little piece / under the throat with their fingers / so that the brine gets inside.”拙译“女人和孩子 / 用手指从喉咙下面 / 拽出一条小鱼 / 好让盐水进入。”被改为“女人和孩子 / 用手指从喉咙下面 / 拽出一小片肉来 / 好让盐水进入。”我过度理解了,以为大鱼喉咙里堵着吞食的小鱼。改动者应该是对的,这是描写渔民腌鱼的过程。如果编校者让我看校样,我就会参考他们所改,自己再斟酌之后改为“女人和孩子 / 用手指从喉咙下面 / 抠出一小片肉 / 好让盐水进入。”

    页207行10-20:“They railroaded him / to an asylum for The criminally insane / without trial // The prophylactic to / madness / Having been denied him / he went close to / The edge out of frustration and Doggedness--”拙译“却因其犯罪性精神失常 / 未经审讯 / 通过铁路 / 把他送往疯人院 // 那预防疯病的 / 机构 / 一直都拒收他 / 由于挫折和 / 被躲避 / 他走到了 / 疯狂的边缘——”被改为“却未经审讯 / 不走程序草草把他送往 / 关押疯癫罪犯的 / 一座疯人院。 / 得不到 / 预防疯癫的 / 药物, / 他在挫折和 / 倔强之中 / 走到了 / 疯狂的边缘——”我一时大意,没有细查“railroaded”、“prophylactic”和“Doggedness”这几个词,以至造成不可饶恕的严重硬伤。改动者是对的。如果编校者让我看校样,我就会参考他们所改,自己再斟酌之后改为“却未经审讯 / 就草草把他送往 / 关押发疯罪犯的 / 一家疯人院 // 一直都得不到 / 预防疯病的 / 药物 / 由于挫折和 / 执拗 / 他走到了 / 疯狂的边缘——”

    页234《用沥青和铜做的细活》行4-9:“like the sacks / of sifted stone stacked / regularly by twos // about the flat roof / ready after lunch / to be opened and strewn”。拙译“好像装满筛过的 / 砂石的口袋两两 / 整齐地码放在 // 平坦的房顶四处 / 准备午餐过后 / 掀开来重铺的”。被改为“就像装满筛过的 / 砂石的那些口袋 / 两两整齐地码放在 // 平坦的房顶四处 / 准备好午餐过后 / 打开来铺撒”。我想当然误把不定式短语“to be opened and strewn”当成了修饰较近的“roof”,实际上应该是修饰较远的“sacks”的。改动者是对的。如果编校者让我看校样,我就会参考他们所改,自己再斟酌之后改为“好像装满筛过的 / 砂石的口袋 / 两两整齐地码放在 / 平坦的房顶四处 / 准备午餐过后 / 打开来铺撒”。

    从以上所举例子可见译事之难。谁都不可能一步到位,做到百分之百无误。所以,为保证译文质量,编校者大有必要与译者沟通、商榷,这应是出版界的惯例。然而,拙译的编校者和出版者的所为却极令人失望,他们不仅滥用职权,涉嫌违约,而且更严重的是,态度倨傲,对译者缺乏起码的尊重。这是我著译生涯中所仅见的情况。常言道,文责自负。在编校过程中,遇到有疑问处,应标注出,可能的话,同时提出修改建议,然后与著(译)作者讨论,疑义相与析,最终由著(译)作者确认并自行改定,这才是编校者应有的作风和态度。

                                                                                        2015年4月2日

  • 常见的心理陷阱,你中了几个?

    作者:帅小萌 发布时间:2022-12-18 23:57:39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等一辆特定的公交车,竟然愿意在公交站苦苦等待几十分钟,最后才不情愿地寻找其他解决方案,甚至一直等下去……

    听起来非常的匪夷所思,却是人间真实。究竟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沉没成本”,

    人们之所以会陷在错误的决定里无法自拔,是因为他们之前在这件事情上投入过多。

    英国知名心理学家尼基·海斯在《想:你想对了什么,想错了什么》这本书里,也提到了沉没成本,并称这是一种典型的心理陷阱,并提出沉没成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影响我们的认知和行为。

    书中从

    思考方式、归因与判断、心理状态、感知、表征、记忆、遗忘、有意识思维与无意识思维

    这8个维度,言简意赅地阐述了诸多实用的心理学原理。

    下面,我们介绍三个常见的心理陷阱,识别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行为。

    一、损失厌恶,警惕被套路

    我们很难对损失或失去的事物处之泰然,也更难关注自己已经拥有或收获的东西

    书里解释这种心理为损失厌恶:

    它是指与潜在收益相比,我们对潜在损失更为敏感。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有一笔50元的奖金,你有以下两个选择。一是赌一把,40%的概率得到这50元,60%的概率一分钱拿不到;二是不参与赌局,直接得到20元。你会选择哪个选项呢?实验结果是,58%的选择了直接拿20元,只有42%的人选择了冒险。

    相比于得到,我们更害怕失去。

    生活中,我们经常被这种心理所“套路”,比如去逛商场,导购员总是热情地说:“喜欢就试试,不买没关系”,可当你真的上身试穿后,你的潜意识里已经拥有了这件衣服,“损失厌恶”效应直接增加了你的购买率。还有电商平台推出的“七天无理由退换货”、“0元试用”,而实际的情况是,选择退货退款的顾客只是少数,大部分顾客都会留下商品。

    损失厌恶会影响思考过程,让我们做出不明智的决定。

    那如何对损失厌恶保持警觉性,不受其影响呢?作者在书中提出:设置限定条件。比如对自己不需要的衣服,坚决拒绝导购员的试穿邀请,让自己不要有得到的机会,也就谈不上失去的痛苦。

    二、第一印象,由首因效应决定

    请永远记住一点,无论什么场合,糟糕的第一印象都很难被纠正,不管面试还是第一次约会,抑或是与一位朋友的会面。

    我们都知道第一印象至关重要,不管基于什么样的见面场景,第一印象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你知道第一印象为什么重要吗?作者在书中指出,这是由首因效应决定的。

    什么是首因效应呢?

    一项列表或一组信息中的前几项内容是最能给人们带来影响或最容易被人们记住的。

    同时首因效应的研究表明,

    我们所接收到的第一份信息对于之后的判断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此影响要远远超过之后收到的任何细节补充。

    这就是为什么良好的第一印象会为我们争取到更多的机会,而和别人首次见面的最初几秒更是非常重要,决定了别人和你交谈的热情程度。

    那如何才能给人留下一个好的第一印象呢?作者在书中提到两个方法:

    ①使用镜映效应,当我们认真倾听某人的谈话时,我们经常无意识地模仿他人的姿势或表情

    。比如对方正讲话时,扶了一下眼镜,你也会不自知地触碰下自己的脸。这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一种共情的表现,可以让对方感到你们的情感此刻达到同频,并且理解他在说什么,这就大大增加了对方对你的好感。

    ②管理你的着装

    ,请记住,如果你和一个人第一次见面,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一定是源于你的外表。得体适宜的着装能为你赢得尊重。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一个人留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以后难以再改变。所以管理好自我形象,运用好镜映效应,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可能性。

    三、双重标准

    归因偏差在作祟

    记得在网上看过一句话:“人性的自私就是:听故事的人,都巴不得险象环生,而故事里的人,只希望岁岁平安。”其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双标思想,对待相同的事物,有着截然不同的标准和态度。

    这种双重标准,源于错误的归因偏差——

    大多数时候,我们将自己的行为归因为外部或情境因素,或他人加之于我们身上的要求。但是当评判他人的所作所为时,我们不会使用同一标准。

    生活中,我们人人都处于双重标准而不自知。比如和人约会,如果对方迟到了,你肯定会觉得对方没有时间观念、素质差、不够重视这次约会。但如果你迟到了,就会觉得路上实在太堵车了,突发情况完全不可控等。

    比如挤公交车,当你还没上车时,你第一反应是车上还有空间,里面的人应该自觉往进站;当你已经在车里,面对想要上来的乘客,你会想别再挤了,上不来等下一辆。

    对自己低要求,对他人高标准。

    就像作者说的:“我们更倾向于将他人做的事向内归因,把自己做的事向外归因。

    远离双标思想,从警惕归因偏差开始。

    在《想》这本书里,还有很多类似上文中的心理陷阱,如果我们能了解这些心理陷阱,生活中一定会少被套路、少掉坑、少吃亏。

  • 前现代化的军队

    作者:sunnydog1982 发布时间:2021-02-03 09:50:02

  • 表哥的Access入门

    作者:郫县豆瓣 发布时间:2016-05-23 16:42:04

    案例教学法贯穿全书,用得很好,用解剖一只麻雀的方法,使人短时间内直观了解ACCESS的思想与操作。

    同时,从EXCEL视角导入,通过对比,加深读者对ACCESS特点、优势的认识。

    总之,相当棒!

  • 重读是一场美丽的再相遇

    作者:蜗牛爱读书写作 发布时间:2022-12-07 22:17:03

    偶然翻阅侄子的《课本里的古诗词》(中信出版社出版),那些年背过的诗词映入眼帘,我如获至宝。曾经觉得诗词晦涩难懂,只顾着死记硬背,如今我在谢琰专业而生动的解读下,品味诗词的妙趣横生,终于懂得了作品背后的欲说还休。

    这本书把适合学生读的古诗词分为“启蒙阶”“成长阶”和“提高阶”三个阶段。孩子们年复一年地长大,生活阅历、理解能力渐长,这三个阶段的诗词难度和深度也会不断增加,让我感受到了逐级闯关的快乐。

    书中的文风既活泼风趣,又逻辑缜密,细致阐发诗词的遣词造句、历史背景等深意。

    分析诗句“红掌拨清波”时,谢琰拿鹅掌与鸭掌对比,指出两者都有蹼,便于划水,但鸭掌没有鹅掌那么红。接着谢琰幽默地补充了一句:“除非你们家烧鸭子辣椒油放多了,出现一个红掌。”我不禁莞尔一笑,在谢琰接地气的讲解中,我懂得了不断对比、分析,抓住事物的独特之处。

    谈到李白的《静夜思》,谢琰提出,原汁原味的版本应当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很多诗词在传抄过程中会出错,但谢琰提醒我们不要指责别人背错了,而是“既要尊重历史原貌,还要尊重约定俗成。在此基础上,对诗歌意境和诗人情感有更细致、更亲切的体会。”看到这里,我不禁对谢琰严谨的治学态度肃然起敬。

    谢琰在书中没有泛泛而谈,而是适当联想、拓展,带我们领略诗词的哲理之美。讲到《画鸡》里的“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谢琰联想到春秋时期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在最恰当的时候,做最恰当的事。就这样,我们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古人的智慧,让诗词的哲理之美溢满心间。

    除了带读者理解诗词、体会诗词之美,谢琰还融会贯通,从诗词中总结写作技巧。谈到“疑是银河落九天”,谢琰说这个妙喻是李白连写三个比喻,谨慎选择出来的,接着顺其自然地联系到写作方法论:“好文章永远是改出来的!”作为天才诗人,李白尚且反复修改作品,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呢?谢琰的写作技巧点拨可谓醍醐灌顶,给我的写作带来诸多启迪。

    课本里的古诗词,是中国古代诗词中最优美、最基础的部分。循着谢琰的讲解,我重读这些最常见、背得最熟的古诗词,品之有味,读之有道,在心里开出了一朵智慧之花。虽然这些诗词早年都曾读过、学过,但毋庸置疑,重读是一场美丽的再相遇!


下载点评

  • 一般般(6107+)
  • 一星好评(585+)
  • 还行吧(594+)
  • 体验还行(739+)
  • 在线转格式(854+)
  • 字体合适(774+)
  • 四星好评(354+)
  • 种类多(8910+)
  • 藏书馆(566+)

下载评价

  • 网友 邱***洋: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6 11:07:17 )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菱***兰: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6 09:35:15 )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蓬***之: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6 09:35:24 )

    好棒good

  • 网友 屠***好:

    下载速度:3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6 09:37:49 )

    还行吧。

  • 网友 宓***莉: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6 09:39:44 )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孔***旋: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6 09:38:24 )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国***芳: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6 09:31:24 )

    五星好评

  • 网友 田***珊: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8分

    ( 2024-09-16 11:54:00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印***文: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6 09:34:56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同江西美术出版社的书籍:

  • 素描静物/高考秘籍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素描人像/美术高考默画规律详解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美术高考全程范画:速写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美术高考全程范画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美术高考全程范画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美术高考全程范画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美术高考全程范画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美术高考全程范画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美术高考全程范画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化妆造型核心技术修炼 第3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