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中国书籍国学馆:颜氏家训(套装共4册) - mobi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8-26 17:00:03

中国书籍国学馆:颜氏家训(套装共4册) mobi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中国书籍国学馆:颜氏家训(套装共4册) mobi格式下载
中国书籍国学馆:颜氏家训(套装共4册)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0685924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
  • 出版时间:暂无出版时间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174.10元
  • 纸张:暂无纸张
  • 装帧:暂无装帧
  • 开本:暂无开本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8-26 17:00:03

内容简介:

暂无相关简介,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目录:

暂无相关目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暂无其它内容!


精彩短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天地无用 发布时间:2013-12-26 10:44:29

    里面一些训练的方式很有趣

  • 作者: 蓝宁读书 发布时间:2020-02-06 14:44:49

    我们每天都吃的馒头、米饭,原来还有这么有趣的历史。这本书讲到了种稻、种麦、种谷子、种甘薯、种玉米的历史以及花生和谷子的故事。很有意思的一本书,适合静静地读。

  • 作者: 不会飞的鸟 发布时间:2023-04-23 10:33:08

    细细品来,很是震动心里。

  • 作者: 诗鸣 发布时间:2021-11-23 14:47:34

    少年英雄归来!

  • 作者: 小米=qdmimi 发布时间:2021-01-29 14:42:04

    像一个隐喻


深度书评: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又见专家的屠龙技

    作者:kidscat 发布时间:2021-03-30 20:43:07

    非一线的的专家,可以靠着自己的名头和所谓的调查写出一堆办法,但是实用性呢?又有几个人真的到今天的第一线去验证过呢?现在的第一线是什么情况,社会大环境又是什么样的?老师和学生、家长是他书中的这么理想吗?别什么都说通用,三年就是一个代沟,现在的学生和老师都已经有多少代沟了?和他书中的情况又有了多少代沟了?

    说的好听点,会不会和屠龙技一样没有用武之地呢?说难听的,是不是又是一座好看的空中花园呢?他们的实践无非就是在某几所学校走走,坐坐,看看,真的有自己踏踏实实带一个班么?一次谈话就能解决老师辛辛苦苦几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真的这么神奇,要一线老师又有何用?不夸张的说,如果这些所谓的专家能真的深入一线去认真实践,不用一个学期,不要特殊待遇,真正地带上一个月试试,了解和接触现在的家长和学生的真实情况,了解一线的真实现状和困惑,体会社会的环境的无奈,我想写出的东西就不是这么理论和理想化了。

  • 栾吟之:“古笔”有功于世

    作者:上海中华书局 发布时间:2023-02-17 09:34:48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与“器”既泾渭分明,又彼此勾连。正如文房四宝之于书画诗文、精美器具之于茶道与香道,传统文化的“大义”包含在“器物”之中。“器”初为平常日用,因一代代人的生命浸润而获得超越日常的诗意和礼仪,最终流转为构成时代特征的符号。

    以“器”为研究对象的名物学风头甚健。现代人对“物”的热情,是一种“道”与“器”碰合下的重新聚拢。这活色生香的追求,既是精神的,也是物质的。2023年,本刊推出“名物志”系列访谈,对话有志于名物研究的新书作者,与读者一起,将那过往的文明,以一种审美的、富有情趣的方式融入今天的生活。

    今为首篇。在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中,毛笔扮演了最为重要的角色——先是影响书法创作的形式和风格变化,后又影响绘画艺术,“笔法”成为构成中国书画的最基本要素。《古笔》一书,讲笔,也讲书画及其他。

    “战国之前即有笔”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纹样以及商周的甲骨金文书写特征推测,那种有弹性的书写正是以毛笔为载体的

    上书房:

    先秦时期,书写尚处于“简帛时代”,人们就已清楚地认识到笔是主要的书写工具,而灿烂辉煌的中国书法艺术无疑更是毛笔的创造,至有“书之佳不佳,笔居其半”的说法。因此我特别认同您的观点——研究中国书法,关注的首先应是“文房四宝”中的毛笔。

    王学雷(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文联副主席、苏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是的,正所谓“笔墨二事,士人日与周旋,不可茫然莫识其梗概也”。毛笔如此之重要,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尤其是从事中国书画的创作与研究,就应该对它有所了解。

    就当下的情势看,“毛笔文化”的生存空间正不断地被挤压。白谦慎先生的观点或许可以道明原因。他说,晚清民国时期书法领域没有受到特别大的冲击,因为书法是非常本位的东西,对来自西方的冲击不太在意。但无论当时的读书人是否意识到,有几个历史的变迁正在发生——首先,钢笔作为书写工具被引进,它比毛笔方便太多了;其次,社会精英结构发生变化,文人士大夫被理工、法政等学科的人取代,两者的人文知识结构不同,书写习惯也不同。从最根本上说,由于对毛笔的日常书写要求渐渐降低,对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慢慢生疏,才形成了对整个书法文化的冲击。但这个冲击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从书写工具到书写主体、传授系统的逐渐变化。

    上书房:

    所以您想“捡拾”或“挽留”行将消逝的毛笔文化?

    王学雷:

    是的,最好的办法应当是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正如埃尔顿所说,“历史想要存在,它就必须被写作和研究。”这也是我的写作动机,一是毛笔是传统书写工具中首要的工具,最值得加以研究;二是由于时代的变化,今天对它的了解日渐生疏,应该加紧研究;三是对它的轻视所导致的研究不足和错误的研究结论,亟待纠正。

    上书房:

    千余年来,中华民族流传的秦将蒙恬发明毛笔之说“蒙恬造笔”已被颠覆,今人受惠于现代考古学,有幸能见到一些战国时期的出土毛笔实物,“秦之前已有笔”已成共识,那么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笔的呢?

    王学雷:

    尽管没有实物的发现作为佐证,但是从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纹样以及商周的甲骨、金文书写特征推测,那种有弹性的线条只有通过毛笔之类的工具才能表现。“战国之前即有笔”现已成为共知。只可惜战国之前的毛笔实物至今还没发现,具体的形制也就无从说起。

    谈到战国时期的毛笔,学者通常会举以下三件实物,巧的是它们分别出自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三座战国墓葬中:早期的是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出土的笔,它是一支笔杆为竹质的笔,笔毛质地不明,制法是将笔毛用细绳缚于杆上;中期的是1954年出土于湖南长沙南郊左家公山十五号楚墓的笔,也是竹质笔杆,笔毛为上好的兔箭毫,制法是将竹笔杆一端劈成数开,将笔毛夹在中间,用细丝线缠缚,外面髹漆;晚期的是1986年出土于湖北荆门包山二号楚墓的苇质笔杆毛笔,笔毛质地同样不明,制法是将笔毛用丝线缠缚后插入笔杆腔内。

    《古笔》书中插图

    上书房:

    这正好反映了毛笔制作技术的三个阶段?

    王学雷:

    实际上并不是。依照今天我们对毛笔制作的经验来判断,古人先是把笔毛捆扎在笔杆上,随后发展到杆端劈开数片把笔毛夹在中间,最后把笔毛蘸黏固剂插入笔杆,这样勾勒出的三个演进过程,揆之情理,似无不妥,但毛笔制笔技术并不完全是依照“由粗糙向精致递进”线性发展的。如20世纪80年代出土于湖北江陵九店十三号战国晚期楚墓中的一支毛笔,在制作上却与早期的相同,这很好地印证了战国毛笔制作技术上也存在着“新、旧形态交错出现或前后颠倒的现象”。还有出土于额济纳河的著名的“汉居延笔”,其年代为东汉初期,“笔管以木为之,析而为四,纳笔头于其本”,看起来似乎也很“原始”。考古类型学方法的核心是希望从“成群物品”中“找出物品形态变化的逻辑过程”,然而考古出土的战国各时期的毛笔实物实在太有限,无法“成群”。所以要从考古类型学上归纳出制笔的阶段特征,只有期待达到一定数量的战国时期毛笔实物的发现才行。

    湖北荆门包山楚墓出土毛笔(战国)

    王羲之用“无心毫”?

    张朋川先生认为“书写条件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发生在东晋时期”,是很精辟的见解

    上书房:

    您对东晋时期的书法艺术和制笔技术有特殊兴趣,这是为什么?

    王学雷:

    东汉到魏晋是中华民族的文艺觉醒时期,在书法方面,这一时期的书体已渐趋齐备,人们开始在书法中寄寓自己的性情,形成了努力创造美丽文字的时代风气,这一阶段作为书写材料的笔、砚、纸、墨等的发展也受到高度重视,因而使书法的条件得到满足。而东晋时期的书法艺术被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书写材料也在这个时期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张朋川先生认为“书写条件的第一次重大变化发生在东晋时期”,是很精辟的见解。

    上书房:

    “二王”用的究竟是什么笔?

    王学雷:

    古代就有人悬测王羲之书写《兰亭序》时所用的毛笔了。唐代有记载说,王羲之书写《兰亭序》时“用蚕茧纸,鼠须笔,遒劲劲健,绝代更无”。宋朝人苏易简也引用世间流传的说法:“王羲之得用笔法于白云先生,先生遗之鼠须笔。”后来我加以深究,其实他非但没有用过鼠须笔,还对鼠须笔大加诋毁。

    王羲之写下的《笔经》,完整文字收录在《文房四谱》卷一《笔谱上·二之造》,400多字涉及了毛笔制作的方方面面。可以归纳为:毛笔制作首重在毫,毫以兔毫为贵,故先言其产地;兔毫的优劣不仅有地域之异,季节的因素及部位上也有差异,故次论兔毫的选择;有了优等的材料,必须要恰当的制作,故最后论兔毫的制作。

    王羲之提到“鼠须笔”,他说:“世传钟繇、张芝皆用鼠须笔,锋端劲强有锋铓,余未之信。夫秋兔为用,从心任手,鼠须难得,且为用未必能佳,盖好事者之说耳。”直接否定了后世附会他用鼠须笔的悬测。

    《笔经》最后透露,王羲之亲自参与过毛笔的制作。这其实并不奇怪,世家大族中擅长制作文房用具的人并不罕见,从三国名臣韦诞,到东晋的韦昶,乃至东晋的望族郗氏,都有所从事。直至南朝时期,宋齐的吴郡望族张永、王羲之同族后人王僧虔,都能找到他们制作文房用具的记载。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唐 冯承素摹本)

    上书房:

    考证王羲之所用之笔,如同破案一般抽丝剥茧啊。

    王学雷:

    别着急。比唐代人更热衷于探究王羲之所用的笔的是北宋人。因为从晋代以来传承有绪的制笔世家,在宋代依然有名,他们的制作依旧沿袭、保存着晋代的特色。比如当时宣州的陈氏是制笔世家,家族中还保存着王羲之向他们的祖先求笔的书信。

    宋人邵博在《邵氏闻见后录》中推测王羲之所用的笔是一种没有笔柱的“无心毫”,毛长在2寸左右,是由宣州诸葛高善制的名笔“散卓笔”。恰好黄庭坚的一则描述无意间成为“散卓笔”的注脚:“宣城诸葛高系散卓笔,大概(笔)头长寸半,藏一寸于管中。”这应该就是东晋时期毛笔制作技术中的一个显著特征。

    “二王”父子对笔的重视见于言表。王羲之在写给谢安的一封信中说:“复与君,斯真草所得,极为不少,而笔至恶,殊不称意。”唐代岭南风土录《北户录》也记载了王羲之“叹江东下湿,兔毫不及中山”的意见,可见他对毛笔制作的优劣十分重视。

    现在要说到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王献之性格兀傲,有时竟也不把父亲的书法放在眼里。然而当时有个叫韦昶的人,不光是擅长写古文、大篆的书法家,还曾经臧否过“二王”的书法,但他又是一位制作毛笔的高手,王献之就曾经得到过他制作的笔,不得不叹其“绝世”。

    韦昶所做的笔自然是没有留存下来,但他是三国魏大书法家韦诞的五世玄侄孙,韦诞的著作《笔方》是中国最早记录毛笔制作技术的文献,韦昶自然也是继承发扬了《笔方》中记录的制笔方法。韦诞的笔有两个特点:一是笔柱(笔毛的中心部位)制作精良;二是特别强调深纳笔头,将笔头深深地插入杆腔内。总之,依照这几个原则制成的笔,是王献之辈所认可的。

    竹管兰亭真赏紫毫笔(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上书房:

    您还专门根据出土古笔绘制东晋的“束帛笔头”复原图,这种深纳笔头的制法,于书写有何益处?

    王学雷:

    古笔笔头的制作中有一道关键工序,叫作“捆扎”,此法自战国晚期开始逐渐趋于成熟完善。就是在笔头插入杆之前,先用丝或麻线将笔毛根部扎紧,以防毛料脱落,考究一些的还要加以髹漆或用火将根部烫平。而出土的东晋束帛笔头用帛块卷束,作用在于吸附过多的水分,防止笔头膨胀而影响书写。

    唐代以前的毛笔有许多是笔头可以拆卸更换的,因为文吏每天要抄写起草大量公文,还有一些书家勤于习书乃至“池水尽墨”“十日一笔,月数丸墨”,深纳笔头是为了便于以后更换,可以不用黏固剂(一般采用松香)与笔杆粘连。可以想见,东晋时期制笔者的高妙技艺和独到才思与当时书法繁荣、书家辈出的盛况是相辅相成的。

    唐代缠纸笔,日本奈良正仓院藏品。右图为放大12.8倍的显微照片

    奢丽古笔引遐思

    “择笔”和“不择笔”,虽然各有充分的理由,但后者往往被认为是可贵的行为

    上书房:

    历来书写者在判断毛笔的好坏时,首先关注的是笔头,但您也对笔管做过深入研究,笔管对书写是否重要?

    王学雷:

    其实,笔管的恰当与否同样也会影响书写者的感受及书写风格的表现。王羲之在《笔经》中说:“管修二握,须圆正方可。”这个“握”是计量单位名词,“二握”为如今的19.6厘米,王羲之认为笔管长约20厘米最利于书写,这与今天大多数毛笔笔管的长度较为一致。除了要有恰当的长度,笔管在形制上还要求“圆正”,圆得均匀才能把握舒适。

    古人对笔管的重量也同样在意,主张“笔须轻便”。我想,古今凡是重功用的书写者对这个意见都会有所响和,因为笔管太重就“踬”,“踬”与“逸”互为反义词,是指书写者总是希望书写顺畅,笔管太重自然就变得不顺。

    另外,笔管的粗细(管径)也是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唐代柳公权在其《谢惠笔帖》中就谈到了这一点。他的意见是“管不在大”,因为“管小则运动省力”,因此他在信中还特地嘱托友人“后有管小锋长者,望惠一二管,即为妙矣”。柳公权之后,似乎很少有人特别议论过笔管的粗细这一话题,直到近年,书法家孙晓云老师才“旧话重提”,她通过大量考古实物资料进行统计再结合实践,得出“笔杆在0.6至0.7厘米时,笔在手里最稳当妥帖”的结论。

    上书房:

    原来如此,笔管本身是一个实用构件,但人们的审美天性往往又为其平添了各种审美意味,这也是您研究汉唐时代的奢丽笔管的原因吧?

    王学雷:

    确实。明人曾列举过古代各种质料的笔管,有金管、银管、斑管、象管、玳瑁管、玻瓈管、镂金管、绿沉漆管、棕竹管、紫檀管、花梨管等。东晋的文献《西京杂记》中还有一则对西汉帝王所用笔管的记述:“天子笔管,以错宝为跗,毛皆以秋兔之毫,官师路扈为之。以杂宝为匣,厕以玉璧翠羽,皆直(值)百金。”“跗”即是笔管栽毛的部分,“以错宝为跗”是指在跗上镶嵌珍宝,虽没有说明笔管的具体材质,但足见其华丽而贵重。

    历代都有用犀象角牙制作的笔管,也有选材奇僻、形制奇特的笔管,而古笔笔管上那些雕镂、髹漆、刻字等技艺,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传说,晋代学者张华因完成了名著《博物志》,晋武帝赏赐他辽西国进贡的麟角笔,麒麟这种传说中的瑞兽实乃世间所无,如果此事属实,那也应该是用其他动物的角来替代的吧;另一个传说是,晚唐诗人司空图隐于山中,芟松枝为笔管。有人问他为何要用此制笔,他回答:“幽人笔正当如是。”

    清代竹管兰亭真赏紫毫笔,故宫博物院藏

    上书房:

    传说或未可信,奢丽的古笔却引人遐思,书家该“择笔”还是“不择笔”呢?

    王学雷:

    历来有两种观点:“择笔”和“不择笔”,虽然两者各自都有其充分的理由,但后者往往被认为是可贵的行为。受到赞誉的欧阳询正是历史上“不择纸笔”的典范,其子欧阳通却因为对笔过于讲究,以至非犀象笔管不书,就被批评为:“矜持太过,失其常理。是有愧不择纸笔者,非能其父书也。”明人屠隆在列举古时各种奇丽的笔管名称之后,反而认为都不如白竹笔管轻巧、有利于书写。作为一个理智的、重功用的书写者,其实我最认同的是魏晋名臣傅玄在《笔赋》中对笔管的意见:“丰约得中,不文不质。”这是最足深味的一句话。

    上书房:

    您还提出过一个有趣的观点,古代西方的画笔与中国的毛笔“心同理同”。

    王学雷:

    是的。18世纪有一本书叫《叶尔米尼亚》(又名《绘画艺术指南》),记载了拜占庭时期(395年—1453年)美术家们的画笔。我惊讶地发现,书中对于西方画笔的制作技术的论述与中国专著中的相关论述如出一辙,甚至有彼此互译的感觉。拜占庭时期的绘画风格极尽纤细之能事,基本等同于中国画中的“工笔画”,两种绘画都需要弹性较好的毛笔,在制作技术的细节上可谓“同此心同此理”。

    我对于拜占庭的历史知之不多,但在中国历史上,从晋代开始至隋唐时期,一直与拜占庭帝国有很频繁的接触。这自然引人设想——拜占庭的使者和商人们正是在这个阶段将中国的制笔技术记录下来,回国后转告给他们的画家。我们更寄望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努力,为这种惊人的相似找出有说服力的解读。

    红漆描金夔凤纹管兼毫笔(明)故宫博物院藏品

    记者手记

    研究汉唐古笔的制作形态,从文物到文献、从技术工艺到毛笔部件,王学雷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的研究并非泛泛地陈述毛笔的发展史,而是将主要研究对象集中于书法经典得以确立的汉唐之间,对这一时期毛笔的形制、工艺、性能和文化,作考据证伪、爬梳辑佚式的研究。

    在王学雷“古笔散考”的数年时间里,名物学似乎还是一门小众学问。他在书里谦虚地写道:“毛笔是一种名物,毛笔研究又是名物学中的一个极细小的项目,在学术层级上当然居于‘大义为先’的‘道’之下。”他所谓的名物学,就是要弄清楚各类文献中出现的“草木虫鱼”,以及其他物品的名称和与之对应的实物。

    有意思的是,名物研究在近年似乎越来越热。我在读《古笔》的过程中不断产生了一些思考,关于书写工具、古代建筑、明清家具、传统礼仪等领域的名物学为何为今人所热衷?人们发现“物”、寻找“物”里的故事——就像面对文物,我们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一是定名,第二是相知,而后才会觉得它们历历可见而又触手可及。

    说回作为“名物”的毛笔。“毛笔有功于世,安可以文房清供而小之?”它不仅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更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变化,成为各时期文化风貌重要的塑造者之一。王学雷指出,在书法研究领域,许多人喜谈“书法之道”与“笔墨之道”,但由于对基础性研究的忽视,往往一说便错,令个中“大义”也虚无缥缈、不足为信。因此,对与之相关的“物名”加以记录、研究和写作,是后人的责任,是名物学的意义所在。

    当下,一个用毛笔记录和传播文化的时代正在慢慢离去,“尽量挽留”是王学雷的写作动机。他说:“总希望尽力地将行将‘消逝’的毛笔文化,像捡拾散落的珠子那样,尽可能地多捡回来些。”

    其实这本以大量文献资料和考古成果写就的《古笔》,既是书法研究的专业书,亦可以视作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休闲读物。且看:“蒙恬造笔”究竟可不可信?“兔毫”和“狼毫”出现于什么时候?古人更偏爱哪种动物毛制成的笔?“华夏第一笔”汉居延笔是怎样被发现的,后来又经历了怎样坎坷的迁徙之路?王羲之、王献之用的毛笔和今天的有什么不同,书法的优劣和毛笔的关系究竟有多大?……这些富有意趣的追问,使我们豁然开朗。在硬毫笔流行的年代,八面出锋、惊蛇出草是人们对于书写境界的诉求,而后来藏头护尾、笔笔中锋的技术要求,不仅与碑学的审美倾向有关,也与羊毫、生宣的物质性互为表里。这些都是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有裨于当今书法的多元化创作。

    正如张朋川先生在序言中所述:“王学雷著《古笔》,话古笔而明察秋毫,可谓有功、有道、有术,使妙笔生花,使古笔不古,我们也由温古而化新。”

    本文转载自上观新闻

  • 论《堂吉诃德》的喜剧表达和悲剧内涵

    作者:冰酒 发布时间:2014-09-18 22:09:57

    大二辅修专业课程论文一篇,献丑了

    【内容摘要】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举世闻名的杰作,其中同名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一个因为迷恋骑士小说而忽视了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幻想者”。其中作为主人公白日梦的对象,骑士精神一词本身是充满理想主义的,但因为与现实的错位,这种精神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常常产生与之相反的结果,导致堂吉诃德成为一个在现实中处处碰壁的疯子。虽然作者的创作意图是“要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在文末主人公也“幡然醒悟”放弃了迷恋,但显然堂吉诃德的可贵正是在于对骑士精神的理想主义的追求。对这一梦想的放弃使得主人公一下子沦为平庸,整个故事以理想主义的激情开始,却在一片世俗化的嘲谑中结束。反讽的戏剧表达和结局的悲剧内涵构成了小说的内在张力。

    一、骑士小说与骑士精神

    即使没有仔细研读文本,所有的读者都可以指出堂吉诃德的悲剧起源就在于骑士小说的泛滥和他本人对骑士小说的痴迷。这种痴迷是如此的强烈和“非理智”以至于让他模糊掉了虚幻与真实的界限,从而开启了他荒诞的游侠历程。他的一生是如此的笑果百出以至于他不仅被小说里的众生嘲笑,也被读者嘲笑了几百年。但是,小说开始就蕴含着一个矛盾:为什么被大部分庸人视为消遣娱乐的骑士小说,堂吉诃德却当作《圣经》一般信奉呢?作为一个没落贵族的知识分子,五十而知天命的他本该早早地满足于自己平凡而庸碌的一生,他所拥有的学识和人生阅历都足以让他认识到骑士小说的精神鸦片功能,但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作者之所以设置这样一个背景,从主观愿望来说是要讽刺先下极为流行的骑士小说,“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间的声望和影响”。但是,这无疑从客观上承认了骑士小说对普通群众的巨大吸引力,以至于作者不得不将其视为进攻的堡垒。那么,骑士小说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令堂吉诃德和当时西班牙的普通大众痴迷不已呢?

    我想,这主要是因为骑士小说中蕴涵的骑士精神。骑士是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个社会阶层。而以骑士的游侠和爱情生活为题材的骑士小说,则充分体现乃至夸大了骑士身上体现出的骑士精神和骑士风度,包括对领主的忠诚,对家园的热爱,对荣耀的追求,对梦中情人的尊重……可以说骑士文化和骑士精神集中反映了一种古典式的崇高的审美趣味,将极致的优雅和极致凶猛融为一体,如同猛虎在轻嗅蔷薇。这种热血的、强劲的、进取的、生机勃勃的精神,体现了人类经历过古希腊罗马式的童谣梦呓之后,进入青春期的骚动和渴望。正是这种骚动,让骑士们有披坚执锐行侠仗义的志向,有为梦想和荣誉牺牲性命的勇气,有尊重和崇敬而不是占有女性的爱情观。因为通过小说,每个人都可能看到自己年少青春时满心渴望却又无法实现的梦想。可以说,这种潜意识的“代偿”心理,这种对青春期的向往和回忆构成了骑士小说吸引人的全部魅力所在。所以,哪怕是像堂吉诃德那样失败的、潦倒的、年老体衰的没落贵族,也可以被小说唤醒出内心蛰伏的澎湃的激情。而且,现实越是失败,他就越渴望到骑士小说中获得满足,这就是堂吉诃德痴迷骑士小说的原因所在。

    二、平庸的、“理智”的世人和残酷的、冰冷的环境

    那么,秉持着如此崇高风度的骑士小说,何以被作者当作洪水猛兽,乃至到了不得不创作《堂吉诃德》来大加批判呢? 前文说过,骑士小说很容易唤醒人们对早已逝去的青春期的回忆,然而,生活中的大多数人仅仅止于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这一步,当这种压抑的激情通过小说释放出来的时候,他们也就满足了,继续在残酷的现实中挣扎求生。对他们来说,骑士小说是名副其实的精神鸦片,唯有这一时的快乐能让人暂时忘却这卑微而苟且的生活。正是因为看到了骑士小说的麻醉功能,让作家塞万提斯决心创作一篇“要把骑士小说那一套扫除干净”的小说,这才有了不朽名作《堂吉诃德》的诞生。

    然而,作者主观的创作意图和他笔下呈现出来的作品之间就在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这就导致后来的读者在解读《堂吉诃德》时解读出了和作者原意大相径庭的意味。

    翻开《堂吉诃德》,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和骑士小说笔下全然不同的世界。堂吉诃德一次次的游历,一次次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就是他没有意识到,他所处的时代已经不是骑士小说中所描述的时代了。象征着无上荣光的城堡被一个破旧的村庄代替,生活在其间的是一些没什么理想甚至否认理想存在的平庸的凡人,苟且的琐碎的生活构成了他们所有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他们干脆连做白日梦的兴趣都没有了。这才是真正的悲剧,是堂吉诃德代表的古典精神的悲剧,也是作者塞万提斯代表的文艺复兴时启蒙者的悲剧。因为对一个彻底麻木的灵魂来说,审美的感悟力是全然阙如的。他们即看不出骑士精神的伟大的崇高,也看不出作者所期待的人文精神的诗意的美丽。对他们而言,这两者都是病态的、荒谬的,是疯子在胡言乱语。

    他们爆发出一阵阵尖利的、冷酷的嘲笑,是对堂吉诃德执着追求的骑士精神的最大攻击。古典时代的崇高美在这里仿佛被哈哈镜照射一样被扭曲成无比怪异的姿态,以至于每一个“清醒”的、“理智”的人都可以笑上几声,再踹上几脚。最可怕的是,他们不但不反省自己的庸俗和卑怯,还十分自傲地对堂吉诃德横加指责,甚至到了强硬地铲平堂吉诃德身上体现的骑士精神的地步。可以说这种盲目的自傲和与之伴随的惊人的文化铲平主义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一个不允许“异端”存在,而本身又腐朽不堪的社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丧失掉内部的生命力,避无可避地滑向毁灭的命运。

    近些年国内一些学者将堂吉诃德与孔乙己和阿Q的形象进行比较,看起来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这种可比性是有一定基础的。斯宾格勒在他的名著《西方的没落》中提出文化是生命的一种象征性的表现,它和生命一样是活生生的存在,会产生,也会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对历史和生命奥秘的探寻必须透过这些象征和图像来进行,因此要通过“观相”的方法,从心灵视角出发,揭示出不同地狱不同时期的文化现象在各自的“文化生命”中所具有的同时代的特征。用他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说堂吉诃德和孔乙己、阿Q是“同时代的”,因为他们都置身于一种文明的末日图景之中。其实真要说起来的话恐怕堂吉诃德跟贾宝玉还要像一点。他们所处的都是贵族精神没落,平民精神逐渐抬头的时代,或者说正处在一种古老的伟大的高贵的文明正在趋于没落的黄昏。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旧有的价值观念、伦理观念和审美观念正在被新兴的思想和伦理所替代,随之而来的是旧伦理、旧文化的无所适从。堂吉诃德和贾宝玉还能沐浴到一点点古典美学的余晖,而到了孔乙己和阿Q,只剩下一片虚无的黑暗。他们经历的恰好是新旧文明转换时的空窗期,旧的信仰和价值已经崩溃,新的标准却依旧难产,与之伴随的是普通民众在精神上彻底的空白,在行动上惊人的迟缓,在审美上惊人的麻木,而堂吉诃德所处的社会,就是如此。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这种时代的错位感带来的一种独特的反讽效果。从表面上看,作者要讽刺的是沉湎于没落文明不可自拔的堂吉诃德,但实际上在这种古今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嘲笑堂吉诃德的人才是真正可悲的人,同样也是被读者嘲笑的人。因为,对一个彻底扭曲的世界来说,真正病态的不是堂吉诃德,恰恰是这个社会。而社会要做的,就是铲除堂吉诃德这个异类,让他同样习惯于这个扭曲的世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从唐吉可德的结局中读出了悲剧的内涵,因为最终堂吉诃德身上的贵族式的强健随着他肉体的死亡而消失了,他心灵深处贵族式的勇敢、进取、自尊乃至自恋随着他“迷途知返”式的整个抛弃了骑士小说而宣告终结。这是一场从肉体到精神的彻彻底底的败北,堂吉诃德的诞生是古典精神的最后一次不太体面的回光返照,而他的死亡则寓言了骑士精神的终结。一种具有审美意味的文化在一片平庸人的胜利中轰然倒下,以至于后来的读者常常笑着笑着就泪流满面。

    三、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

    显然,仅仅将骑士文化的没落归咎于社会而将堂吉诃德当作英雄也是不恰当的,因为在这场寓言般的没落中,堂吉诃德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毕竟内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毫无疑问堂吉诃德是整个古典主义文学中最复杂、最有争议的人物形象之一,对于一部“喜剧”而言这是很特别的。因为就传统的文艺理论来看,喜剧的主角一般是“扁平人物”,在他们身上不需要多少人性的挣扎,只需要引人发笑就好了。相反,悲剧所体现的命运的冲突和性格的悲剧却必须通过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得以一一呈现,所以主角通常是比较复杂的“圆形人物”。所以,当年近半百、骨瘦如柴、头小腿长,形似鹳鹤的堂吉诃德穿着一身不伦不类的盔甲跨着他那匹细长瘦弱、皮包骨头的老马突兀地出现在这一片落日的余晖中时,人们从他身后狭长的阴影看到的是骑士精神最悲怆的句号。

    前面我们简单地交代过,骑士精神是人类青春期的象征,它的直观体现就是一群风华正茂、身强体壮、行侠仗义、名扬海外的骑士。当这样一个名号被一个老头占据的时候,本身就说明它已经没落到何等可悲的地步。肉体的年迈孱弱和骑士精神要求的青春刚健是有根本矛盾的,只有那一身皮包骨头的躯体好歹还残留着“瘦死骆驼”的尊严。因此,堂吉诃德要想恢复骑士时代的荣光,从生命力上说,已经是不可能的了。当他一心想要战胜风车时,他老迈的身体根本无法战胜这个没有生命力的庞然大物。一个将要死去的生命竟然连已经死去的东西都不能战胜,他还怎么去战胜一个活生生的充满野性的怪兽呢?所以说,堂吉诃德在行动上是个不折不扣的“矮子”,他的失败在没有出发的时候已经注定。

    但是,堂吉诃德之所以成为堂吉诃德而不仅仅是阿隆索·吉哈诺,就是因为他的出发。堂吉诃德和当时的所有人都不同,他最大的疯狂就是别人当作消遣的东西,他当真了;别人不敢做的事情,他真的去做了。我们固然可以说他的出走游历是受到骑士小说的蛊惑,本身带有非理性的“白日梦”的色彩,但恰恰是这一行为暴露出他性格深处孩子气的一面。虽然肉体是风烛残年的老人,但他的心灵还保留着对童年对青春的向往,这是他能够被骑士小说引诱和煽动的原因。在这里,世俗的逻辑败给了内心的渴望,让他不顾世俗愤然出发,去追求一个镜花水月的梦想,百死不悔。带有“追梦”气质的游历,使整个故事有一种童话色彩,也使小说充满了孩子气的欢乐的“嘉年华”的气息。每一次的行侠仗义也好,失败打击也好,都被诉诸笑容,善意的,嘲弄的,讽刺的,冰冷的,始终是笑,各种各样的笑。这些笑容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文本的喜剧表达,构成大家一起看小丑的欢乐氛围。

    值得说明的是,孩子气在堂吉诃德身上既体现为善良、有同情心并且善于幻想,又体现为鲁莽、冲动、做事不考虑前因后果。一个思想成熟世故的成年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必然会进行一番道德判断再审视一下利益得失,就是该不该做和能不能做,因为这是商品社会交给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但是堂吉诃德不同,他是个做事全然不考虑后果的人。善意的出发点和越来越糟的结局是构成小说喜剧手法的另外一个元素,简言之就是“好心办坏事”。总之,骑士精神的教条被他矢志不移地奉行,但其结果却反而成为人们攻击他的借口。智谋上的短处使得他成为名副其实的“行动的矮子”,但文章的乖谬就在于,一旦他的理智让他足以世事洞明,他就根本不会成为堂吉诃德了。是他的孩子气成就了他,也是他的孩子气毁灭了他。从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并没有一味给骑士精神招魂,因为他实际上已经承认,这种精神只属于过去,是无法适应未来的。

    堂吉诃德的存在是一个伟大的象征,它虽然不具备浮士德那样创造的伟大,却展示了没落的崇高。他身上体现的骑士精神就是一种贵族精神,这种精神就起现实性而言是喜剧的,但就其隐喻而言是悲剧的。作者要彻底扫除骑士小说,并不是否定骑士精神,而是反映他作为一个人文主义者的价值观念:将社会的公平和人类的幸福寄予少数人的行侠仗义替天行道实际上是不可行的,充其量只能算“侠以武犯禁”。唯有唤醒沉默的、麻木的大多数民众,使他们从心灵上感受到人的觉醒,沐浴到人文主义之光,才有可能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而这一步,是通过《浮士德》中的主人公走出书斋得以实现的。

    《堂吉诃德》的伟大之处,正是在于他为一种古典精神画上了一个意犹未尽的句号,同时也为启蒙运动留下一片可以耕耘的土地。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而言,“复兴”远远不是目的,仅仅只是开始。

  • 【2024/01/22】『互相舔舐伤口的人是否就不值得被爱』

    作者:書呆子 发布时间:2024-01-23 00:03:00

    【2024/01/22】

    #

    做手不离卷的阅读者

    #

    [日]宇佐美真琴 愚者之毒

    『互相舔舐伤口的人是否就不值得被爱』

    2024年阅读之BOOK18

    诡叙看多了之后再看这种前期不透露身份的小说其实在某种程度的就是最大的规律,何况同年同月生、借用过医保卡这样的设定,就是最大的剧透,因此剧情就很容易猜出死亡的到底是谁。

    但小说还是好看的,即便是这种被猜测到的剧情,因为主人公为什么要杀死好友,身上所背负的秘密究竟是什么,让整本书开始不仅局限在了推理小说这样的类型。所以从这一个层面出发,在阅读完了第一章的时候,我也没有把小说视为一本完全定以上的悬疑类,毕竟在读第一章的时候,已经被作者所铺设出的背景所吸引。妹妹妹夫母亲去世之后照顾侄子的带着侄子出逃的身上背着巨额债务的叶子、整容成漂亮的律师事务所职业女性却不肯说出过往的希美、被假装成富豪家的少爷的由起夫,围绕在两女一男身上的故事,似乎是三角恋,可深入剧情之后也会发现,故事并不会那么简单。

    第三章的真相大白让人读了之后心里有点发酸,那种安排在1965年代的故事,有着时代的无奈感,成为共犯的两人出逃到了东京,因为共同的秘密变成了亲人。明明身上有着罪恶,却依然没有放弃学习的力量,可其实之所以犯下杀人的罪行,是希美不希望自己的父亲侵犯妹妹,是小勇希望为自尽的母亲报仇,本质上两个苦命的没有背景也没有依靠的人,于是只能选择用弑父来抵抗命运带来不公正。希美对叶子的那段移情很好哭,我已经是堕落在地狱的人了,所以我要拯救妳,因为妳就是二十年前的自己。只可惜老天爷,真的太会开玩笑了。达也的“叶只”也很好哭。

  • 2012《柯林斯英语学习词典》版本考订 ——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词典

    作者:Saintvain 发布时间:2013-01-30 10:28:45

    2012《柯林斯英语学习词典》版本考订

    ——选择适合自己的英语词典

    http://user.qzone.qq.com/409445060/blog/1359459953

      1. 柯林斯COBUILD高阶 英语 学习词典(英语版) ¥ 78.00 '以下简称《英语版》

      2. 柯林斯COBUILD高阶 英汉双解 学习词典 ¥ 149.00 '以下简称《双解版》

    'Eng.

        1. 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 (New Edition), ISBN: 9787560055633

        2. 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 ISBN: 9787513509916

    '版次

        1. 2006年6月 第1版 (我手里的印次:2012年2月 第9次印刷)

        2. 2011年7月 第1版 (我手里的印次:2012年5月 第2次印刷)

    一、版本问题

      1. = 英文原版第五版 [1]

      2. = 第五版 + 第六版 [2]

    二、收词数量

      1. 110,000 [3]

      2. 200,000(疑实际应略大于110,000)[4]

    三、语料库

      1. 645,000,000 = 6亿4500万 [5]

      2. 4,300,000,000 = 43亿 [6]

    四、各自的优缺点

      1. 圆滑的非衬线字体,版面清新规整,非常适合阅读,全英文要求公共英语6级以上阅读水平。[7]

      2. 相对而言,新增10%义项和30%例证,收词规模有所扩充,全文衬线字体,纸张更薄,版面相对凌乱。[8]

    [注释]

        [1] [英语版出版前言] ……引进了该词典的最新版,即《柯林斯COBUILD高阶英语学习词典(第五版)》(Collins COBUIL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 Dictionary, 5th Edition)。

        [2] [双解版出版说明] 此次,柯林斯出版公司对原英文蓝本进行增补,为中国学习者量身定制了一个全新的版本。……在双解版的翻译编校过程中,我们参照柯林斯COBUILD系列刚刚出版的第六版,增补了近几年出现的新词新义,保证了词典和社会语言的基本同步。

        [3] [英语版封底] 110,000余条词汇、短语和释义……75,000余条例证…… [英语版出版前言] 本词典共收录75,000余条例证,全部来源于该语料库……110,000条释义……

        [4] 《英语版》厚5.7 cm,1712页;《双解版》厚7.8 cm,3122页;可理解为《英语版》+ 汉语释义 =《双解版》。 [双解版封底] 收录词汇短语达110,000条,连同释义共计200,000条。例证及用法说明110,000余条…… [双解版出版说明] ……本词典总计收录词汇、短语及释义20万条,收录例证达11万条。

        [5] [英语版出版前言] 全部语料采自6亿4500万词的语料库Bank of English®。

        [6] [双解版出版前言] 全部释义、例证及发音均以收词规模达43亿词、口语与书面语并重的语料库为基础。

        [7] [英语版出版前言] ……本词典还将释义词汇限定在2,500个常用词汇以内,清晰易懂,高中程度以上的读者即可轻松阅读。

        [8] [双解版出版说明] 双解版在原英文版基础上增加了10%的义项和30%的例证,扩充了原英文版的规模。这样,本词典总计收录词汇、短语及释义20万条,收录例证达11万条。整部词典内容更为丰富,也更为贴合中国学习者的需求。


下载点评

  • 种类多(7109+)
  • txt(444+)
  • 无颠倒(359+)
  • 体验满分(569+)
  • 藏书馆(685+)
  • 体验差(3610+)
  • 中评(695+)
  • 快捷(61010+)
  • 排版满分(779+)

下载评价

  • 网友 田***珊: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6 12:06:34 )

    可以就是有些书搜不到

  • 网友 曾***玉: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6 10:15:29 )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芮***枫: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6 10:14:04 )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后***之: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5分

    ( 2024-09-16 10:17:34 )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印***文: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6 10:19:30 )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 网友 晏***媛: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3分

    ( 2024-09-16 11:08:15 )

    够人性化!

  • 网友 权***颜: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6 10:19:40 )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辛***玮: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7 03:04:55 )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仰***兰: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6 10:21:04 )

    喜欢!很棒!!超级推荐!


同中国书籍出版社的书籍:

  • 新闻传播法律法规汇编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新英汉幽默词典 陈德彰 编著 中国书籍出版社【无忧售后 正版图书】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2011考研政治互联提纲与考点提示(赠送精美签字笔)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2010考研政治专项试题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2012考研英语360°分类解读真题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新编简明英汉双解词典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最新外贸英语随身查小词典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最新电脑英语随身查小词典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汉英广播电视词典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出国英语900句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最新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