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下载屋 - 易传全译—易学精华书系 刘大钧 著 巴蜀书社【正版保证】 - txt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本书资料更新时间:2024-08-10 02:40:03

易传全译—易学精华书系 刘大钧 著 巴蜀书社【正版保证】 txt 下载地址 网盘 在线 2024

易传全译—易学精华书系 刘大钧 著 巴蜀书社【正版保证】 txt格式下载

易传全译—易学精华书系 刘大钧 著 巴蜀书社【正版保证】 txt 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一

易传全译—易学精华书系 刘大钧 著 巴蜀书社【正版保证】 txt 电子书网盘下载地址二

易传全译—易学精华书系 刘大钧 著 巴蜀书社【正版保证】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806597675
  • 作者:刘大钧 
  • 出版社:巴蜀书社
  • 出版时间:2006-01
  • 页数:203
  • 价格:357.58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易学精华书系
  • TAG:古籍 经部 总类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 更新时间:2024-08-10 02:40:03

内容简介:

《易传》之名,最早见于战国:人们将解释《周易》的文辞,称作《易传》,又称《十翼》——现在《易传》己成为《周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易传全译》是当代易学大师刘大钧教授、林忠军教授的力作,是迄今为止最的关于《易传》诠释的读本——乃为易学研究者、爱好者探寻《周易》奥秘的入门书。

最初为《易传》古经作传解的文字,究竟起于何时,已不可考,据史料记载,汉代系统以《易传》解释《周易》经文的,为西汉人费直,现在《易传》己成为《周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是当代易学大师刘大钧教授、林忠军教授的力作,是迄今为止最的关于《易传》诠释的读本,其尽量将《易传》原文本意信实可靠地译为现代汉语介绍给读者,凭借此书,或可由浅入深,先窥其门户,然后登其堂奥矣!此乃易学研究者、爱好者探寻《周易》奥秘的入门书。


书籍目录:

前言

总论

一 《易传》释名

二 《易传》与《周易》古经的分与合

三 《易传》与孔学

四 《易传》内容

五 《易传》价值及影响

《易传》今译

彖上

彖下

象上

象下

系辞上

系辞下

文言

说卦

序卦

杂卦

《易传》原文

附录:帛书《系辞》

《易传》主要哲学范畴及命题索引


作者介绍:

暂无相关内容,正在全力查找中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丛书信息:

本套丛书包含:

《周易折中——易学精华书系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周易折中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周易折中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周易折中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周易折中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易传全译—易学精华书系 刘大钧 著 巴蜀书社【正版保证】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周易八卦图解——易学精华书系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周易八卦图解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易传全译——易学精华书系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易传全译—易学精华书系 刘大钧 著 巴蜀书社【正版保证】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易传全译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易传全译》:《易传》之名,最早见于战国:人们将解释《周易》的文辞,称作《易传》,又称《十翼》——现在《易传》己成为《周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易传全译》是当代易学大师刘大钧教授、林忠军教授的最新力作,是迄今为止最权威的关于《易传》诠释的读本——乃为易学研究者、爱好者探寻《周易》奥秘的必备入门书。


精彩短评:

  • 作者: 米米书房 发布时间:2017-07-31 16:43:02

    看的子夏易传,一本好书。万物运行个人修养都有深刻的论述。原来我们现世的一切,在遥远的从前已经有了清晰的解释,只是世事纷纭,容易遮蔽眼睛蒙蔽心。

  • 作者: Sting 发布时间:2016-05-23 19:09:06

    今时多用其名而不用其学

  • 作者: 稍微有点儿高兴 发布时间:2010-01-28 00:32:54

    《易传》是孔子给《易经》做的注。但是时过境迁,孔子的注解在今天也易经变得晦涩难懂。敢于给《易传》做注的不多,这算不错的一本了。

  • 作者: 光影大戟士 发布时间:2022-06-02 16:53:52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 作者: 瑚琏 发布时间:2023-02-25 14:42:05

    只读了《总论》、《系辞》、《说卦》一部分、《杂卦》,以及《乾》《坤》的《彖》、《象》和《文言》。其余的,留待来日系统学《易》之时。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短评

  • 作者: fattysi 发布时间:2020-02-04 01:35:51

    后半本书全是正确的废话,硕士论文都不敢写这么水的论证。

  • 作者: NorthDaylily 发布时间:2021-05-23 22:26:44

    赵苑博借给我的

  • 作者: 天广地阔 发布时间:2019-07-16 18:52:21

    三星半。人数太少,评分实属夸张。

    轻科幻题材,其实整体上和桐华的《散落》有点像。老作者了,文笔不功不过,失忆的平凡少女做主角实乃常见。

    故事框架还是脱离不出玛丽苏,高冷禁欲、善战英勇的指挥官作主角,官二代、反派头领充当男配,动心总是来得猝不及防,虽然世风开放但男女主的第一次必定是彼此

  • 作者: 乌拉 发布时间:2022-10-22 18:39:44

    系统观念。

  • 作者: 青蓝 发布时间:2013-07-23 16:08:45

    玄幻 高中


深度书评:

  • 孔子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深谙《周易》并有独见的人

    作者:自然减压冥想 发布时间:2021-09-20 15:22:04

    “圣人” 孔子五十岁以后,他当了鲁国的太宰,开始接触到被视为国家最高机密的《周易》,从此对《周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不释手,须臾不离,“居则在席,行则在囊”,“读《易》韦编三绝”。他感叹地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他对《周易》给以充分肯定,并大加赞扬。《系辞》中说:“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大道,如斯而己者也。”指出《易》不仅包括宇宙变化之规律,也包括社会发展,创造事业的道理。他对《周易》的独到理解,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唯一深谙《周易》并有独到见解的人。

    孔子专门著述“序、彖、系、象、说卦、文言”等文字即《易传》,对《周易》进行历史性的解释,成为对《周易》最权威最经典的解释,成为学《易》必读之作,因而《易经》,成为五经之首。孔子书《易传》,对《周易》的解释,使只有五千余字卜筮性的《易经》转化为哲学著作,使之发生了质的升华。孔子释《周易》之前,人们都以为《周易》为卜筮之书。文王演《易》把它视为卜筮之书。所以卦爻辞中多以吉、凶、悔、吝来判断卦的好坏。孔子以《彖辞》、《象辞》、《文言》、《系辞》《说卦》、《序卦》、《杂卦》七篇来解释《周易》,范围囊括天、地、人,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显示我国古代光辉的科学智慧和深刻的人文思想。它的取象比类,阴阳对称,刚柔调和的整体思维,强调序列,注重节律的象数思维,表现了我国独特的思维特点。它的大化流行,生生不息的宇宙发展观;万物变化日新,物极必反的矛盾转化思想;仰观俯察,穷理尽性的认识原则;人能“赞天地之化育”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等,成为我国古代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指导原则。

    孔子在《易传》中指出,卜筮只是一种表现形式,其内容则是以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我们应当看到卜筮形式之下的真实内容。又对蓍、卦、爻、辞作了精辟的哲学分析,来阐述《周易》中的哲学思想。比如在卦爻辞的解释中特别重视“时”和“中”的作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时效性,先时或后时,都会造成失误。《系辞》中每句话都表现哲学的色彩,比如“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等,就连《序卦》的六十四卦排列,也表现其必然性。《易》从伏羲画八卦始,文王演《易》使之成为《易经》,但是不被人们理解,又经孔子释《易》撰《易传》,才被人们接受。《易传》成为学《周易》的必备之书,只有通过《易传》的解释,人们才能弄明白《易经》的真谛。所以说《易经》成书“世经三古,人经三圣”。“三古”即伏羲远古,文王为中古,孔子为近古。“三圣”即圣人伏羲,圣人文王,圣人孔子。孔了释《周易》,点燃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火炬,使《易经》的光辉穿透历史尘埃,照亮了现在以及将来。

  • 易传全译

    作者:登录银庄 发布时间:2012-03-26 10:22:53

    易传全译这里还能找到这本书.是比较权威的学易入门书.值得期待的书.比较有收藏价值呀.

    淘宝网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6203520265&_u=q2fdihsc2bb

查看其它书籍精彩书评

  • 读书中,评价

    作者:休息喝杯茶 发布时间:2024-03-11 13:05:01

    内容比较空泛,算是把百度上面的一些理论搬来罗列,书不出名,算是借书名擦边赚钱,书是从番茄读书上1分钱买的

    把书看一遍,算是再次记忆一下理论吧。。。。。。。。。。。。。。。。。。。。。。。。。。。。。。。。。。。。。。。。。。。。。。。。。。。。。。。。。。。。。。。。。。。。。。。。。。。。。。。。。。。。。

  • 他山之石,可以攻“砚”:读高彦颐《砚史》

    作者:鵬鵬 James 发布时间:2022-05-07 12:06:29

    这篇文章结合英文原著及中译本,向读者介绍《砚史:清初社会的工匠与士人》(以下简称“高氏《砚史》”)的研究主旨与分章内容。[1] 作者高彦颐(Dorothy Ko)教授现任职于哥伦比亚大学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历史系。若对比其早期著作,会发现本书更像是这一位资深学者的转型之作。她在《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与《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中,结合社会史和性别史方法,通过细读文本,从女性的主体性出发,修正“五四”妇女史观对旧中国女性受压迫的脸谱化论述。[2]

    近十多年来,作者的研究对象从女性的艺文才情与身体,转向女性匠人及其手艺,并曾在哥大开设“中国视觉和物质文化”(Visual and Material Cultures in China)研究生课程(p. ix)。她一开始关注文人鉴赏文本,晚明至近代的苏绣、顾绣女红,研究对象与材料各不相同,对书写与性别的学术关怀仍一脉相承。[3] 因此,高氏《砚史》可以视作是其个人研究从文本转移至物质文化(material culture)的阶段性总结。[4]

    诚如“致谢”和“导言”所说,正是本书的主人公,女琢砚家顾二娘独特而非凡的艺业,引发作者的兴趣去研究这门工艺,耗费多年才完成此书

    (p. ix、p. 5)。

    中国文人的书画创作一向是艺术史的关注焦点,但与这类文艺活动息息相关的物质性工具与媒介(笔、墨、纸、砚等),却长期游离在学界视野之外。高氏《砚史》作为首部以文房砚台为研究对象的英文专著,将焦点放在康熙中期至雍正年间(1680年代至1735年),对象单一却主旨宏大。如书中导言所强调,

    砚台除去研墨的基本功能外,兼具多重角色——父子、男性友人赠礼,用于题咏刻铭、家藏之物。通过鉴藏、题咏与书写,砚台被赋予“斯文”之意义,化作古代读书人的男性精英主体的物质象征。

    砚台的使用对象决定了它代表士人精英文化的象征,但其制作者,即工匠(craftsmen)或手工艺者(artisans),总是旁落于文字书写。作者基于《孟子》中的“四民”(士、农、工、商)社会格局,指出儒家传统千百年来贬低工匠的根深蒂固之观念,是工匠长期在文献记载中缺席的主因,很大程度上阻碍后人对该群体开展研究,希望藉此修正儒家传统“重道轻器”的刻板印象(p. 5)。基于上述动机,本书结合传世藏品和文献史料,探索处于不断革新的清初制砚业,并以顾二娘及其福州赞助人作为核心个案,一窥当时的琢砚工艺与鉴藏市场的状况。

    本书除了导言与结语,共分五章。第一章“紫禁城造办处:皇帝、包衣、匠役”(The Palace Workshop: The Emperor and His Servants)运用宫廷造办处活计档案,重构康熙、雍正二朝造办处砚作及其匠人活动。作者特别强调,康熙(1662—1722在位)、雍正(1723—1735在位)皇帝在内务府架构内设立、改造养心殿造办处,开创异于前代的物质文化,宣示满族统治文化。满清“物质帝国”(material empire)具有唯物主义(materialist)的统治风格,为宫廷和地方之间的工艺和物质性互动奠定基础。松花石砚则是反映清初帝王吸收汉人精英文化和话语的一个典型。康熙帝在1681年平定三藩后,治国方略由武力征战转向文治,随后他在祭告祖陵期间在满洲地区“发现”松花石,将其塑造成新式砚材。松花石砚在康熙朝大量用于赏赐内阁翰林官员,在雍、乾二朝持续生产,成为一项具有满清特色的工艺遗产。

    作者使用“技术官僚文化”(Technocratic culture)一词,来形容内务府的包衣群体身上有别于常规行政文官的特质。[5] 管辖造办处的内务府作为皇帝的“私人衙门”,行政和财政分支繁多,而深受满人皇帝信赖的包衣,是该庞大的官僚机器的运作主体。作者指出,这些皇家(上三旗)包衣是皇帝的家仆,享有制度性权势,不同程度地去推动清代内廷的各项技术研发和工艺造作。本章引举了活跃于康熙朝的汉军旗人刘源,以他设计图样的龙德墨、龙光砚为范例,强调民间的艺匠对宫廷工艺的积极影响。清初,顺治帝废除匠户制度,从民间召募匠役在雍正朝成为惯例,为皇帝组织多种材质构建“内廷恭造之式”奠定基础。砚作方面,雍正帝承接康熙传统,重视松花石砚;雍正朝一大特点,就是皇帝更重视包装,经常将匣盒与砚作统一设计。

    唐代,广东肇庆的端石作为一种理想砚材已闻名全国。明代以降,肇庆城外的黄岗村民便以端石开采、加工为生计支柱。在第二章“肇庆黄岗村:砚工”(Yellow Hill Villages: The Stonecutters),作者结合实地考察和文献解读,分别讨论开采端石的端州(今属肇庆)砚工和两类士人掌握的端石知识和主体塑造。作者归纳两类士人的不同写作动机和方式,解读颇为新颖。第一,以北宋苏易简(958—996)的《文房四谱》、米芾的(1051—1107)《砚史》为例子,介绍宋代赏砚文本的鼻祖,以及外省或中州士大夫的视角。《文房四谱》的体例从属笔记传统,作者苏易简未曾亲自前往端州实地考察,故收录的内容杂陈,缺乏系统性。作者认为米芾采取有别于前人的书写策略,强调“眼见为实”,如他自称“余所品谓目击自收经用者,闻虽多,不录以传疑”(p. 64)。[6] 第二,则是肇庆本土专家的书写,以何传瑶(活跃于1820—1830)的《宝砚堂砚辨》为中心。该书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端州砚坑制定新的品第和分类体系。

    第二章试图论证,砚工经亲身实践而积累的地方性知识,是通过师徒之间世代相传,虽然与两类士人诉诸文字的知识表达方式差异很大,但同等重要。作者指出米芾和何传瑶这两类品鉴端坑、端砚的权威专家,各自掌握着书写的话语权;相较之下,那些冒着巨大风险而下坑采石的砚工虽掌握最核心的地方性知识,并为士人提供一手资料,因自身无书写能力而被历史遗忘。

    第三章“苏州:女工匠”(Suzhou: The Craft (wo) man),旨在重建顾二娘生平及其顾客群体。根据时人记载,顾家铺位于苏州阊门附近的专诸巷,主要由三代人经营:父亲顾德麟,儿子顾启明;这二位男性离世之后,遂由启明的妻子二娘(原姓邹)掌舵,并过继侄子顾公望,授以家传。作者搜集、重构顾二娘的生平耗费许多功夫,但成效有限。因此,福州士人的砚铭集《砚史》及私人文集,成为重组顾氏治砚及其消费网络的核心资料。砚铭是砚主用于题咏砚台的一类诗文体裁,用刀镌刻于砚台的背面、侧壁。铭文(包括实物、文集、拓片形式)常反映该砚的形制、纹饰题材、制作递藏等信息,功能犹如书画作品的题跋。

    其他文献则鲜有顾氏的生平记载。敕制《古今图书集成》和官修《江南通志》描述顾家治砚时,偏重顾家父子一脉,身为女性的顾二娘的地位难以彰显。作者指出,不同于苏州时人黄中坚(1648—1717后)和朱象贤,福州士人大多是顾二娘的忠实主顾,不仅与二娘有私交关系,并且看重其过人技艺,对她的记载也更详实可信。作者将林家《砚史》收录的明确出自顾二娘之手的砚,与传世实物比对,发现两个样本群之间难以匹配,表明带顾氏制作名款的传世品暂时很难客观地定真赝。

    第四章“从苏州至全国:顾二娘的超品牌”(Beyond Suzhou: Gu Erniang the Super-Brand)承接前章,结合传世实物和图像,分析传顾二娘制的砚样及其工艺特征。作者受到语义学的“超符号”(super-sign)概念的启发,发明出“超品牌”(super-brand)一词,来形容顾二娘在18世纪的名牌效应。[7] 作者解释说,超品牌不仅是指一种超级名牌,更是“异质文化间产生的意义链”(hetero-cultural signifying chain),横跨两个或更多媒材和地域的语义场(p. 123)。换句话说,顾二娘在清代市场上产生名牌效应,随后出现了多种跨地域、跨媒介的风格变体。她的作品经后人不断仿制,“原样”已经难以还原。作者在本章明确地指出,与其徒劳地寻找顾氏砚的“真迹”,倒不如转换角度,回答由此产生的新问题:这些砚若不是出自同一人之手,如何解释它们在样式与品质上的巨大差异呢?

    由此出发,第四章重点分析传顾二娘创造的几种砚样:杏花春燕图、凤砚、竹节砚。清人仿制是通过砚样、款识、铭文三种形式,将产品归入顾氏名下,以此提高身价。一些仿作除了加“顾二娘制”款,更会镌刻福州士人收藏的顾氏砚的砚铭。在仿制者未见过顾氏真迹的前提下,样式和铭款就会以讹传讹,不断衍变出新版本。

    另外,本章通过将顾氏砚与男制砚家谢汝奇的云月砚、王岫君的山水砚作比较,大致归纳苏州、福州、广东制砚的地域风格和工艺手法。作者认为苏州砚流行用减地压印技法制造出如画效果,可能受苏绣、顾绣的针法表现影响;福州砚常见的镂空、高浮雕手法,则深受当地雕寿山石印的传统影响;广东砚工则融会贯通,发展出兼具宫廷与江南特色的制砚风格。 文人话语对文房用具的研究影响甚深,而作者从实物出发的跨媒材比较,有助规避文字偏见。

    第五章“福州:藏砚家”(Fuzhou: The Collectors)承接第三章,以林家《砚史》为核心资料,详细分析顾氏福州主顾的收藏活动和社交圈。作者将《砚史》的贡献者分为三个梯次,核心成员包括林佶(1660—约1725)、余甸(1655—1733)、黄任(1683—1768)等,次级成员由前者的亲属、友人组成,而边缘成员是曾为《砚史》撰写题跋的各式人等。《砚史》是收录诸家私藏的砚铭集,呈现他们的砚藏规模和“石交”情谊。作者认为米芾、何薳(1077—1145)在内的宋人,虽已形成零散的私人砚藏,但彼时市场未成体系,砚台尚未转化成一种商品。直到清初,当代砚才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收藏门类,这不仅需要孕育成熟的消费市场去配合,更与制砚的工艺革新相互呼应。

    作者在结语中

    提炼全书主旨,指出清初工匠和士人的身份认同已模糊并产生交叠

    。其中,福州藏砚家代表了清初“工匠型学者”(scholar-artisan)新士人团体:他们关注工艺知识,对匠人持有敬意,除工于书法,亦会亲自动手勒石、篆刻,收藏金石碑拓等古物。作者认为,“工匠型学者”与画家金农(1687—1763)、高凤翰(1683—1749)代表的“学者型艺匠”(artisan-scholar)之间,两者差异在于福州士人并未放弃科举仕途与儒学,而金、高二人不仅无科举履历,更缺乏经营士人身份所需的社会身段、姿态(social posturing)与经济条件(pp. 199-200)。最后,作者以“文匠”(craft of wen)精神来形容福州士人身上展现的新学之风,更大胆猜想他们可能代表了乾嘉时期考据学思潮的一股先声潜流,或者对后者有一定推动作用。

    高氏《砚史》的方法具有跨领域、多学科的特点,结合器物的制作技法与视觉分析,以及田野调查访谈和文献解读。作者多次前往北京、台北、天津、广东等地的公私收藏机构,亲自目验或上手逾百方砚台,对作品的真伪鉴定,及其形制、纹理的翔实描述,基本令人信服。

    其次,本书亦不难见作者从工匠的主体出发,兼顾多方视角的用意。根据作者亲述,她曾在广东肇庆、福州、北京等地展开田野调查,更与当代制砚手工艺者、收藏家进行深入访谈。据实地调查发现,迟至晚明,肇庆黄岗的许多家庭将雕琢、打磨石砚的精细活交给妻女,而开采和切割原石、制盒、销售或批发业务则留给男性,形成独特的垂直整合家庭式产业(p. 49)。但是,全书着重于描述男性石工的开采、前期加工环节,及其锻造工具、探矿、采石与维料制璞的知识,[8] 鲜有提及女砚工(详见第二章)。

    我们或不禁会问,肇庆女砚工的产品在清代制砚市场处于什么地位?她们的技艺与经营手法与苏州顾二娘是否有可比性,又可否与后者互补呢?

    这些问题都有待作者或其他学者在未来作出回应。

    文献史料方面,全书运用的材料分三类:第一,《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清档》,采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全本、朱家溍选辑本相互对照。[9] 第二,福州藏砚家核心成员的《砚史》,藉此重构顾二娘作品与闽中士人圈的交际网。[10] 第三,两宋和清代的鉴赏品砚文本,例如苏易简的《文房四谱》、米芾的《砚史》、何传瑶的《宝砚堂砚辨》。作者不轻信文献的谨慎态度,连同版本整理和细读文本的扎实功底,在此有着充分体现。作者针对稀见的林家《砚史》,在附录中整理出版本关系,在引注明示多种钞本在引言、后跋、诗文的增删和异同之处,根据多人题跋建构出整个闽中士人圈与全国各式人等的交际网(见附录3、4),便于读者理解和进一步利用,用力颇深。

    值得一提的是,高氏《砚史》英文版遗留的一些文字讹误,在中译本已得到校正。

    但毋庸讳言,作者为古人旧物著书立言,得失均在所难免。作者在实物和文献两方面,均面对资料不足的挑战,其中缺乏顾氏砚真迹去重组其风格,最为遗憾。书中一些观点,包括顾氏父子和顾二娘的生平、作坊运作等细节,由于史料零散阙如,也难做进一步补充验证。然而,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研究困境,不恰好印证了工匠在古代中国地位普遍偏低,长期缺乏社会关注和文字书写的现象吗!在此主题下,李安敦(Anthony Barbieri-Low)针对秦汉中国工匠的专书算是一个特例,后来更凭其别开生面而获得汉学界“列文森奖”。[11] 多数学者将焦点放在资料更丰富的明清宫廷与地方的男性名工。[12] 本书讨论一位女性(顾二娘)如何从男性同行中脱颖而出,成为备受追捧的名工,作者显然希望藉由女性制作与男性消费的独特互动,能够提供一种新角度。

    本书的学术价值,应透过物质文化研究作进一步观察。过去三十年,物质文化研究作为交叉学科(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史等)衍生的分支领域,注重“透物见人”。作者借用Igor Kopytoff(1930—2013)物的商品化理论框架,去重组砚台历经制作、消费、收藏、修复再至佚失的一系列生命历程,展现它由单一功能(文房用具)转变为多重意涵(士人象征)的过程。[13] 学界对晚明和盛清的艺术史、文化史研究已汗牛充栋,清前期因明清鼎革,相对乏善可陈,本书也有助于填补该缺环。[14]

    全书呈现不同地区的多组个案,看似零散,实则由宏观至局部,结合层层递进之叙事,勾勒出一小片与众不同的社会网络。透过作者抽丝剥茧式的叙述,石砚的物质生命与各式小人物产生纠葛,折射出他们的一段生命史。

    书中就不乏这类“物”与“人”相交织的故事,如福州藏砚家们从童年就培养出深厚的“总角石交”情谊,以及黄任通过题咏亡妻旧藏的“生春红”砚来回顾夫妻间的点滴往事(详见第五章)。另一方面,作者也不忘提醒我们,顾二娘品牌神话在后世的形成,包括由袁枚(1716—1797)讹传出“顾氏小脚”能试砚石之优劣的荒诞轶闻(pp. 144-147),包裹着清人对女性的身体想象和形象塑造。这种刻板印象除了发生在顾二娘身上之外,也是当今后工业化社会的消费文化的共通现象。因此,本书所展示的“物”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有助于我们去管窥物质世界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古今之变。

    作者引用艾尔曼(Benjamin A. Elman)的明清时期“理学向朴学”转型的思想史背景,将18世纪考据学思潮视为米芾《砚史》的“实事求是”客观性的一种延伸。[15] 在这一点上,米芾《砚史》这部小书在北宋时期的代表性与影响力恐怕被夸大了,而作者也未将米芾《砚史》与同期涌现的其他金石谱录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著录藏品的态度、方法的异同。无论是在北宋还是清代,关注古器物学、金石学的两次思潮背后,一定程度上都掺杂政治因素。宋徽宗(1100—1126在位)与在朝士大夫,以及乾嘉时期的阮元(1764—1849)、翁方纲(1733—1818)都利用政治资本扮演过重要推手。[16] 单凭一项个案研究,显然不足以回应如此宏大的思想史命题。不过,有别于学界对乾嘉时期的金石学运动,偏重社会上层精英为主体的“由上至下”的角度,作者藉由物质文化研究,尝试提供另一种“由下至上”的观察角度。这是否能够为重探乾嘉学术思潮的庞杂源流提供新的启示?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1] 主体内容曾发表在《新史学》(台北),29卷3期(2018年9月),页249—260。在旧文基础上作增刪修订。中译本简称“高氏《砚史》”,以便读者与米芾《砚史》、林家《砚史》相互区别。

    [2] Dorothy Ko,

    Teachers of the Inner Chambers: Women and Culture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Cinderella’s Sisters: A Revisionist History of Footbinding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5); 中译本参见高彦颐著,李志生译,《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高彦颐著,苗延威译,《缠足:“金莲崇拜”盛极而衰的演变》(新北:左岸文化,2007)。

    [3] Dorothy Ko, “Between the Boudoir and the Global Market: Shen Shou, Embroidery and Modernity at the Turn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in Jennifer Purtle and Hans Bjarne Thomsen eds.,

    Looking Modern: East Asian Visual Culture from Treaty Ports to World War II

    (Chicago: Center for the Arts of East Asia,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Art Media Resources, 2009), pp. 38-61; “Epilogue: Textiles, Technology, and Gender in China,”

    East Asian 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

    36 (2012), pp. 167-176; “R. H. Van Gulik, Mi Fu, and Connoisseurship of Chinese Art,”,《汉学研究》,30卷2期(2012),页265—296。

    [4] 详见高彦颐,《走出文本,转向品物:谈一个妇女性别史研究的新方向》,《近代中国妇女史研究》,第28期(2016年12月),“专号导论”。

    [5] 作者使用该词,受陈恺俊研究包衣唐英的博士论文启发。参见Kaijun Chen, “The Rise of Technocratic Culture in High-Qing China: A Case Study of Bondservant (Booi) Tang Ying (1682-1756)” (Ph.D. diss., Columbia University, 2014).

    [6] 米芾,《砚史》(北京:中华书局,1985),页7。

    [7] 高氏引用前人研究,解释“超符号”是指甲方语言经翻译成为乙方语言的表述方式。它不是指个别词语,而是翻译在异质文化所引发的意义链。参见Lydia H. Liu, Rebecca E. Karl, and Dorothy Ko, eds.,

    The Birth of Chinese Feminism: Essential Texts in Transnational Theory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13), pp. 12-13. Lydia H. Liu,

    The Clash of Empires: The Invention of China in Modern World Making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pp. 12-13. David Turnbull, “Travelling Knowledge: Narratives, Assemblage, and Encounters,” in Marie-Noëlle Bourguet, Christian Licoppe, and H. Otto Sibum eds.,

    Instruments, Travel and Science: Itineraries of Precision from the Seventeenth to the Twentieth Century

    (London: Routledge, 2002), p. 275.

    [8] 采石工从端坑矿洞中采凿出的原石,称之为“石料”,需要经过维料师傅的加工,结合熟练经验,透过观察石料表面的纹理走向,确定其质量及石品花纹,再用锤和凿子将可利用的“璞”从不可利用的废石中剖离出来。剩下的璞料才是用于琢砚的原料。

    [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合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朱家溍,《养心殿造办处史料辑览》,第1辑·雍正朝(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3)。

    [10] 福州藏砚家圈子核心成员的砚铭集《砚史》,由林涪云为首的林氏族人编辑,传世有多种稿本,至民国才刊刻出版。作者全书主要引用两种:首都图书馆藏清钞本(本书引作“首图本”)年代最早,上海图书馆藏乾隆钞本(本书引作“长林山庄本”)次之。该文本组织和版本分析,详见本书的附录4。

    [11] Anthony Barbieri-Low,

    Artisans in Early Imperial China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7).

    [12] 例见嵇若昕,《清初嘉定竹人吴之璠及其作品研究》,《故宫学术季刊》,8卷3期(1991),页59—104;《从嘉定朱氏论明末清初工匠地位之提升》,《故宫学术季刊》,9卷3期(1992),页19—44;《十八世纪宫廷牙匠及其作品研究》,《故宫学术季刊》,23卷1期(2005年秋),页467—530;《从〈活计档〉看雍乾两朝的内廷器物艺术顾问》,《东吴历史学报》,第16期(2006年12月),页53—105;《乾隆朝内务府造办处南匠薪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载陈捷先、成崇德、李纪祥编,《清史论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页519—575。

    [13] Igor Kopytoff, “The Cultural Biography of Things: Commoditization as Process,” in Arjun Appadurai, ed.,

    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 Commodities in Cultural Perspectiv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pp. 64-91.

    [14] 晚明时期的物质文化研究,例见Craig Clunas,

    Superfluous Things: Material Culture and Social Status in Early Modern China

    (Cambridge: Polity Press, 1991);

    Picture and Visual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London: Reaktion, 1997);

    Empire of Great Brightness: Visual and Material Cultures of Ming China

    , 1368-1644 (London: Reaktion, 2007). 乾隆朝为代表的盛清研究趋势及其转变,参见Evelyn S. Rawski, “Re-imaging the Ch’ien-lung Emperor: A Survey of Recent Scholarship,”《故宫学术季刊》,21卷1期(2003年秋),页1—30。

    [15] Benjamin A. Elman,

    From Philosophy to Philology: Intellectu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Change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ambridge, MA: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1990).

    [16] 学者指出讨论宋古器物学的兴起及宋仿古铜器,是士大夫与朝廷相互激荡下,为“再现三代”(夏、商、周)所作的复古运动的物质表现及学术成果。参见陈芳妹,《追三代于鼎彝之间——从“考古”到“玩古”的转变》,《故宫学术季刊》,23卷1期(2005年秋),页267—332;《青铜器与宋代文化史》(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6);Peter N. Miller and Francois Louis, eds.,

    Antiquarianism and Intellectual Life in Europe and China, 1500-1800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12); Wu Hung, ed.,

    Reinventing the Past: Archaism and Antiquarianism in Chinese Art and Visual Culture

    (Chicago: Center for the Art of East Asia, University of Chicago and Art Media Resources, 2010).

  • 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作者:小莫叶 发布时间:2019-08-09 20:47:40

    狮野寻踪是我一天看完的书,并不是说这本书很好读,容易读完,它的信息量极大。但是它有一种魔力,让你一打开就想读完再合上。

    关注青山老师有一年半时间了,不论在微博还是朋友圈,很多他爱的动物们,他的理念,都感觉已经了解了。但是这本书却展开了另一个世界,那个在微博上没有展现的世界,好像一块失掉的拼图,有了它,整个画面就完整了。

    尤其是启程的那一章,我相信不是青山老师的挚友,都不会太了解那些最初的故事。青山老师的那10年是充满巧合的,没有注定,没有规划,在一条路好像走到尽头时,在无数个犹豫纠结之后,一个路口出现了,他只是努力伸手把握住了那一个机遇,一步步走下去。他的生活并不是充满理想,然后被提携、遇贵人、顺理成章的辉煌史。而是充满了血和泪,彷徨和坚韧,坎坷和磨难的辛酸历程。

    他用一种诙谐的方式调侃着自己的人生,那些极度简陋贫乏的生活环境,那些河里、营地的生死瞬间,都被幽默地阐述着,好似一笔带过,但是那些画面却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艰难和险恶是我无法想象的,我不知道需要多大的毅力才能坚持下去,又需要多大的胸怀才能微笑着回头看。

    这本书里除了有青山老师深爱的动物们,它们的故事,还有对于一些特殊人群的关注,那些不为人知的在国家公园工作的工作人员们,和那些巡逻员、反盗猎人员们。通过他的书,让我们了解了,那些人的心声,那些人不是高高在上,远在天边,而是和我们任何人一样的普通,但是他们却做着那么艰难、辛苦的工作,薪水微薄,而那些反盗猎人员更甚,他们不仅冒着生命危险,还要忍受着长时间的孤独和极端贫乏的生活条件。这些都深深地震撼了我。

    最后我想说的是,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一个人的成长,曲折的、迂回的成长,那一个个的转变清清楚楚,情有可原。从迷茫到坚定,从抑郁到享受,从技术到情感,青山老师遇到的每一个障碍都不轻松,每一个新挑战都看似难以攀登,他不是英雄,没有豪言壮语,其实他只是没有选择放弃,没有离开,他一直在那里,付出了无数代价后,把自己的爱好变成了自己的工作,甚至变成了自己的全部人生。他从追求摄影技术,变成用照片、视频和文字去记录动物们的情感和故事,他从看动物,变成参与动物救助,并且把野生动物的世界展现给更多人。在不断地阅读历史人文书籍和宋词中,他的精神不断升华,他沉浸和吸收着非洲的力量,他迷恋和学习着每一种动物的精神,学会享受寂寞,学会原谅背叛。他的步伐不会停止,不断地努力,不断地成长,为这个世界留下他的痕迹,为他爱的动物和关注的人写下真实的一笔。

    希望每一个读这本书的人,也能够感同身受,透过它,了解一个人,窥探一下他眼里这篇神奇的土地,和这些神奇的生灵。

    “ 不管外界风云变幻,也要遵从内心最真实的呼唤,勇敢去面对一切苦痛。爱一个人就真诚地热烈地去爱,做一件事就全身心的投入,即使没有什么回报,没有什么地位,没有多少金钱,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找到吾心安处。 ” ——非洲的青山

  • 笑一笑,人生没有什么大不了

    作者:丢失的可爱兔 发布时间:2022-03-15 11:11:34

    莫迪洛:我需要发明一种幽默,不需文字和翻译,让全世界一看就懂!

    人从生下来的那一刻起便开启了一趟充满了未知的旅程,在这趟旅程中会遇到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人生,都尤为可知,我们唯一知道的便是从第一声啼哭声响起,我们将面对是人生中的各种开心与不开心的事。

    每当我们拿起阿根廷漫画家莫迪洛的漫画书却总能让你在孤独、失落时会心一笑,遇见人生中那些值得开心的事。作为莫迪洛神奇的纸上脱口秀,无字漫画书《我喜欢你笑起来》能让你在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发现世界的闪光点,在会心一笑间,想起令人开心的瞬间。

    20世纪全球最伟大的漫画家莫迪洛被誉为欢笑与幻想之王,他的作品曾在80多个国家出版发行,被阿根廷奉为国宝级漫画家,他笔下的漫画人物生动有趣,色彩艳丽,极具幻想,在他所营造的漫画场景中,总能让人感受到世界的不同,体会到人生的乐趣。

    莫迪洛60年创作生涯代表作《我喜欢你笑起来》三册漫画套书没有一个字,却如同逗趣的笑语、可爱的事物让你一看就笑。为了俯视下方而弯曲的大厦,在人类面部最高的器官——鼻子上眺望,像棉花糖一样的云朵,藏在时钟后的惊喜······每一幅画都是人生中的一次眺望,每一个场景都是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只要你笑一笑,其实人生没有什么大不了。

    人人都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遇到糟心时刻,只要你翻开这套画册,那些奇思秒想的漫画总有一幅能陪伴你度过每一个低谷的瞬间,也总有一幅画能让你翻开就笑,忘却曾经不开心的时刻。

    莫迪洛将人生画进无字漫画书,每一幅画代表着一种情感,一种心情,关于爱情、关于亲情、关于友情、关于生活、关于工作,关于一切的一切都将在这套画册中展现。天黑了,我为你摘下月亮;寂寞了,我为你弹奏一曲;寒冷时,我为你做下心型冰雕······只要能让你笑一笑,我会向你证明人生没有什么大不了。

    童话梦想般的主色调让这套画册充满了浪漫与智慧,如果你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妨翻开它,这些让你眼前一亮的漫画总有一幅能治愈你的内心,让你重拾生活的希望。数十幅漫画有着无限的想象,每一种诠释都将是对这幅画的一种认知,就像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那样,每个人get到的笑点不同,所体会到的感受亦不相同。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你孤独、失落、疲惫、焦虑的时候,总能在画中找到快乐;当你不想上班、期待浪漫、想要表白时,总能在画中找到灵感。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快乐并不奢侈,翻书一秒即达!

    这是一套有着神奇魔力的画册,每个人都能从漫画中找到会心一笑的那一幅画,无论你的生活有多么的一地鸡毛,这套画册都能让你在忙碌了一天的疲惫中获得轻松一刻。

  • 我只是出海太远罢了

    作者:滈池 发布时间:2011-02-27 09:40:42

    这世界仿佛巨大的海洋。它似乎与你亲密无间,又迅即离你而去。我们身处于无比复杂的种种琐事之中,从生到死,面临的是一样的难题:人从来无法摆布自己的命运。就像老人的船,无助地随大鱼漂流,离那温暖的港湾,越来越远。我们可以选择放弃,也可以在真实的血中与伤中,背上沉重的钓索。我们如果足够勇敢,就要与这痛苦作战,不对它让出一步。仿佛老人孤独地揉搓自己痉挛的左手,坐在船头,看天上璀璨的繁星。

    钓鱼不成,反被巨大的猎物拖着驶去远方,我们最终将被挫败,因为无人能抵抗衰老。无人不会死亡。老人住在海边,他于某一个清晨出海,经过四天四夜的拼搏,终于猎到巨大的鱼。他以顽强的征服者的姿态,勇猛地杀死巨鱼,内心却怜悯它。他发现,鱼与他其实是相似的,他们一同浮游于无际的世界,为自己的生命奋斗。最后他带着大鱼的尸体返航,一路上他试图与它交谈。最后大鱼被路遇的鲨鱼吃光,只剩巨大雄壮的骨架,他累到在自己的小屋中,外面是渔人们惊叹的目光……

    ——是什么打败了你?他问他自己道。

    ——什么都不是,我出海太远罢了。

    海明威的小说里充满了生命的孤独感。老人仿佛是他的化身,要强,处处想着证明自己。他们会为了一条大鱼,孤军深入、不要性命。他们又清醒地懂得战胜命运的不可能。世界用它的鱼饵引诱了他们,把他们拖离陆地。最终它又收回这馈赠,似一个无情的嘲讽。为什么要如此冒险?只是,不愿屈服于这条鱼,人可以被打败,但不能屈服。对于老人,这是存在的底线。于是他执拗地与必败的命运抗争,留下一个孤傲的背影。

    我们终将被世界深深地伤害,它如此强大,创造了我们又毁灭我们。我们如同蝼蚁,听任它残忍的摆弄,无论反抗与否,结果早已成为定局。我们之所以没有绝望,因为老人曾说,绝望是一种可耻的情绪。是的,只要失败还没有到来,我们就要勇敢地作战,因为屈服于情绪和命运,都是可耻的。在死去之前,我们要活得像一个人。只有如此,我们才有资格与世界对话,思考它出的谜题,最终高高兴兴地死在它的火焰里。

    世界本来是这样残酷啊,正因为如此,人才得以拥有价值。

    如果持有这样的决心,再一次看这条寂寞的小船。这一切便不再坚硬。读者不知道老人的妻子怎样,有没有孩子,甚至不清楚他的具体年龄。读者却真切地看到了他。“老头儿后颈上凝聚了深刻的皱纹,显得又瘦又憔悴,两边脸上长着褐色的疙瘩,那是太阳在热带海面上的反光晒成的肉瘤。疙瘩顺着脸的两边蔓延下去。因为老是用绳拉大鱼的缘故,两只手上都留下皱纹很深的伤疤,但是没有一块伤疤是新的。那些伤疤年深日久,变得像没有鱼的沙漠里腐蚀的地方一样。”……

    如果无惧于命运,生命是那样温柔。他在海上与鸟儿谈话,“你多大了呀?”他问它。 “这是你初次的远游吗?好好休息一会吧,小鸟儿。”他又说,鸟儿,乐意的话,请到我家里去吧。他想念一个同是渔人的小孩子,徒然地希望他在身边帮助他,消解海上的孤独。杀死大鱼的时候,他看到它“凌空一跃,高出水面,又长,又宽,又雄伟,又宏美”,它是它的兄弟,他尊敬的对手和朋友,活着从来是疼痛的,但是这并不影响世界的壮美。因为它的强大和残忍,它的壮美显得更加宏大。

    为什么出海太远?是为了一笔巨大的收入吗?不是的。他渴望自我实现,并且想看一看,这强壮的鱼是什么样子。他要与它一较短长,内心又深深地敬佩它,因为强者总是热爱强者。如果没有如此的艰难,武士和懦夫本没有区别,因为存在了苦痛,老人才发现了自己的勇悍,因此他看着条鱼,仿佛看自己的一个兄弟。

    自然本是美好的,人为了生存,与它搏斗不止。老人说,幸好人不用刺杀星星!这种鲜血淋漓的斗争,却不会减低人对自然的感情,因为他和自然紧紧相连,自然的强大是他的荣耀。自然滋养了他,给他非凡的勇气。再说,海上的风光多浪漫啊。

    老人啊,为什么你不把钓索砍断呢?为什么,你不去保有自己的生命。任何人活着都有如这次航海,危险、孤独,各有不同的只是作出的抉择。如果及时返航,你就看不到大鱼生命的伟岸,就无法领略世界的奇伟。而老人坐在远海的船上,流血不止,一边思考自己的生命,与别的什么。

    无论如何,我们是不准备战胜的,甚至不希望战胜自然。只要战斗继续,我们就与自然同在。人生本来艰难困苦,它是否美丽,只是取决于你是否面对。最后疲倦的返航时刻,我希望我能平静地说:“我只是出海太远罢了。”——其实出海是永远不嫌远的。


下载点评

  • 下载快(9910+)
  • 三星好评(6109+)
  • 少量广告(944+)
  • 好评(1068+)
  • 引人入胜(1077+)
  • 值得下载(1056+)
  • 小说多(4410+)
  • 实惠(645+)
  • 还行吧(685+)
  • 四星好评(765+)

下载评价

  • 网友 孙***夏:

    下载速度:9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6 12:42:57 )

    中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网友 冉***兮:

    下载速度:10分 / 书籍完整:9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6 11:39:36 )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冯***卉: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4分 / 阅读体验:9分

    ( 2024-09-16 10:13:31 )

    听说内置一千多万的书籍,不知道真假的

  • 网友 沈***松: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8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6 10:15:35 )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郗***兰:

    下载速度:7分 / 书籍完整:7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6 10:15:44 )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常***翠:

    下载速度:5分 / 书籍完整:6分 / 阅读体验:10分

    ( 2024-09-16 10:15:23 )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焦***山: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10分 / 阅读体验:4分

    ( 2024-09-16 11:11:17 )

    不错。。。。。

  • 网友 温***欣:

    下载速度:4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6 10:08:32 )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蓬***之:

    下载速度:8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6分

    ( 2024-09-16 10:09:12 )

    好棒good

  • 网友 国***芳:

    下载速度:6分 / 书籍完整:5分 / 阅读体验:7分

    ( 2024-09-16 10:10:32 )

    五星好评


同作者:刘大钧的书籍:

  • 周易折中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象数易学研究 (第三辑)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象数易学研究(第3辑) (平装)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易传全译——易学精华书系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易传全译—易学精华书系 刘大钧 著 巴蜀书社【正版保证】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纳甲筮法讲座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纳甲筮法讲座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纳甲筮法讲座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纳甲筮法讲座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纳甲筮法讲座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巴蜀书社的书籍:

  • 汶川县年鉴(2009) 汶川县人民政府 著 汶川县人民政府 编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汶川县年鉴(2009) 巴蜀书社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简·爱(视音频版)/琥珀文丛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简·爱(视音频版)/琥珀文丛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简·爱(视音频版)/琥珀文丛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金屋梦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金屋梦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伽利略:自然科学之父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哥白尼:伟大的业余天文学家—图说中外名人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图说中外名人·哥白尼:伟大的业余天文学家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 “古籍” 的书籍:

  • 太平寰宇记 (全九册)——中国古代地理总志丛刊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忠经.孝经(双色图文版,权威注译本,经典的中华文化精粹)/中华国粹经典文库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菜根谭全集 原著全套彩图版 全注全译文白对照 洪应明著中华珍藏版书局精装线装版 菜梗谭修身养性书籍国学经典青少年为人处世古代哲学珍藏版精装书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山海经 精装彩图全注全译全解 典藏书籍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珍藏版图解 山海经异兽录神话传说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童话上古社会生活百科青少年书籍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颜氏家训(一函二册手工宣纸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礼品装家庭书:文白全解黄帝内经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黄帝内经全集全套6册原著张志聪集注附白话文黄帝内经图解全本皇帝内经灵柩素中医书籍大全基础理论教材书中华书局 问太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中华国学书局图书籍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尔雅(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三全本)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辞源(第三版·合订本)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说文解字 中华书局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 “经部” 的书籍:

  • 周易全书 集易经易传译注/预测学的智慧奥秘/易经入门/算卦书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政论校注 昌言校注--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汉)崔寔 撰,孙啟治 校注,昌言 校注,(汉)仲长统 中华书局 9787101082265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周易正宗 马恒君 著 华夏出版社【正版保证】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政论校注 昌言校注--新编诸子集成续编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易老与养生【达额立减】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四书五经:图文版 纪江红 主编 京华出版社【正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唐诗三百首(中华经典藏书!国学之美!)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诗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注音全本 邓启铜 点校 东南大学出版社【正版】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王阳明传习录(典籍里的中国推荐 全译全注,明隆庆六年初刻版,原貌重现初始定本,附录并译注王阳明亲自编定的《朱子晚年定论》)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中华经典诵读教材(第二辑)——五字鉴、鉴略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同 “总类” 的书籍:

  • 王阳明传习录(典籍里的中国推荐 全译全注,明隆庆六年初刻版,原貌重现初始定本,附录并译注王阳明亲自编定的《朱子晚年定论》)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国学经典文库:尚书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四书五经 简体横排 全套白话论语中庸大学礼记尚书诗经周易孟子全套16开6册丝绸面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国学经典文库:四书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儒佛道思想家与中国思想文化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全本典藏)文白对照 注释注解全本全译 四书五经中书 中华哲学 中华经典古典名著 学生版 正版书籍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叩寂寞而求音:《周易》符号美学【达额立减】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国学经典文库:春秋左传(套装共4册)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万卷楼国学经典(升级版):礼记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 爆款微课:简单高效易上手的微课制作指南 txt epub kindle 下载 电子书 2024



最新书籍